发表于2024-11-05
我所理解的世界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 本是闾丘露薇媒体从业二十年来,重要的,也是具温度感和时代意义的一部专栏作品集。书中*面展现了她的人生态度、生活状态、职业热爱和经历,回顾并展现了这些年闾丘露薇整个思想观、价值观和人生观的形成,以及她在自己的职业经历中,用自己独立的思考,去理解、感受和对待这个世界的方式。
● 2015年闾丘露薇从凤凰卫视离职,开始在美国宾州大学攻读博士学位。这本书在此之际,精彩地回顾和总结了她的职业和生活,也*一次以*新的视角,呈现了闾丘露薇给自己人生交的一份“完美总结”。
● 闾丘露薇用心地给每一篇文章做了与时俱进的修订,使得文章现在读来更加完整,也能能令读者获得不一样的体会和收获。
●一个人所理解的整个世界,有时候说起来真的很简单很朴实,却有一种微微令人为之动容的力量!
【关于他人】闾丘露薇说:
“令我感兴趣的是很多看似微不足道的小人物们的故事,我尝试感受别人的人生,提醒自己保持同理心。”
【关于职业】闾丘露薇说:
“工作只是人生的一部分,但职业是一个人的一部分。我们要成为一个完整的人,就需要把这部分先做好。”
【关于生活】闾丘露薇说:
“我的理想生活非常简单:旅行,阅读,和家人朋友在一起,和陌生的朋友们分享心得和见闻。”
【关于人生】闾丘露薇说:
“虽然说,个体的力量弱小,但是,我们至少可以学习保持好奇心,学会独立思考,学会讲逻辑,讲道理。”
【关于这大千世界】闾丘露薇说:
“世界很大,很多元,多走走,看看,让自己变得更加包容,也更加分得清是非,坚守原则。”
《我所理解的世界》是闾丘露薇媒体从业二十年来,重要的一部专栏作品集。书中*面展现了她的人生态度、生活状态、职业热爱和经历,回顾了这些年闾丘露薇个人思想观、价值观和人生观的形成,以及她在自己的职业经历中,独立的思考,去理解、感受和对待这个世界的方式。
书中收录的文章,体现了在大时代的背景下,一个勇敢年轻记者,用其热切、专业、冷静的方式,成长为一名独立成熟的媒体人的心路历程。她知道因为职业的关系,自己所能看到和经历的世界,比普通人要多得多,也正因如此,她觉得,把这些文字记录下来,让读者看到和体会到不一样的世界和思想,是她作为一个媒体人的职责。
闾丘露薇用心地给每一篇文章做了新的修订,使得文章现在读来,更完整且具有时代意义。
她是闾丘露薇,曾经美的战地玫瑰,如今在人生这条路上有自己新的选择和挑战,
经历过硝烟弥漫的战场、体会过万千复杂的人心、走过世界上无数国家……
如今的她学会将日渐积累和沉淀的力量,转换成内心的坚定和敏锐,以足够的沉稳和厚重,从容面对自己和这个世界。
这是闾丘露薇离开凤凰卫视的回顾之作,也是她人生转型的华丽纪念,更是她职业生涯的“完美总结”。
十年回顾,不忘初心,方得始终!
闾丘露薇,著名记者、资深媒体人。复旦大学哲学学士,香港浸会大学大众传播硕士,美国哈佛大学尼曼学者。曾担任凤凰卫视*球新闻总监。因2003年在伊拉克战争时作为在巴格达地区的华人女记者进行现场报道,被誉为“战地玫瑰”。现于美国宾州大学攻读博士学位。著作有《我已出发》《行走中的玫瑰》《不分东西》《利比亚战地日记》等。
“我很喜欢她这样有思想、有眼光和明确价值观的人。她在采访中表现的理性和客观,跟她的积累、反思和不停地纠错有关。她对新事物能保持一个热情、开放的状态,不容易受到干扰,很难得。我觉得她做出什么样的尝试都是值得的。”
——崔永元
城市中历史的痕迹
2011年在
很多人在和年轻人争论时,最喜欢说的一句话就是:“我吃的盐比你吃的米还要多。”以此证明自己更有判断力,似乎年轻人一个个不是性格冲动,就是容易受人利用。这样的逻辑其实说不通。一个没有接受过教育、生活在封闭环境中的成年人,是否真的就比一个受过良好教育,又生活在开放环境中的年轻人更见多识广,更有判断能力呢?大家心中自有公论。
所以,我一直觉得,一个人的判断和思考能力并不在于年龄,而在于其教育程度、视野和见识。
我曾经写过一篇文章,介绍一对母女:妈妈梅丽莎(Melissa)是美国的退休记者,女儿玛雅(Maya)是她收养的中国弃儿。去年暑假,妈妈带着女儿和另一位同样被收养到美国的被遗弃女孩,来到她们的出生地常州,和一位当地的同龄女孩度过一个暑假。
我一直很好奇,这段经历会让她们有怎样的感想。收到梅丽莎的邮件,附上了玛雅写的大学入学申请论文,讲述的正是她在常州三个礼拜的经历感受。
在这篇不长的文章里,玛雅讲述了自己对这片似曾相识的土地的感觉,也讲述了她观察到的自己和当地同龄女孩之间的区别。她特别提到一点:对“学习”还有“好学生”的理解。反正在中国,她无论如何不会成为老师眼中的“好学生”,因为她花太少的时间在学业上,原因在于对方无法理解课外活动本身就是学习的一部分。
玛雅最终被卫斯理学院(Wellesley)录取。这是一所历史悠久的女校,中国人对它的了解始于宋氏姐妹。不过梅丽莎告诉我,玛雅做了个决定:推迟一年入学,用这段时间去做志愿者,帮助城市中的边缘少年。
梅丽莎并没有阻拦女儿的意愿,在她看来,这反而是个很好的机会,能让女儿接触到真实的世界,知道这个世界上有太多不完美的地方。在我看来,玛雅是个了不起的年轻人,虽然只有17岁,但已经非常清楚自己想要在人生中做些什么了。这个决定并不是出于冲动,相反是经过了清晰的思考而做出的。她知道如果现在不去做,未来上了大学,开始工作,也许就不会果断地做这样的决定了。
2014年的诺贝尔和平奖颁给了一个叫马拉拉的17岁巴基斯坦少女。其实她所做的事情,从她11岁就开始了:写博客,在网络上呼吁给女孩子更多接受教育的机会。结果在15岁时,她遭到塔利班枪击,子弹穿过了她的脑部。
康复之后,马拉拉并没有因为这次遭遇而沉默,而是继续她的目标:“要让所有的儿童,都能接受教育。”
遭到枪击前,她已经不断受到死亡的威胁,但并没有因此而停止写作。
看了马拉拉接受《纽约时报》的采访,谈到她对社交网络的看法。她说为了专注学业,所以没有注册任何社交网站,也没有手机,只会通过 Skype 和朋友聊天。她觉得,在社交网络上传自拍照吸引别人注意,很没有意义;社交网络应该用来让人们关注更值得关注的事,比如阿富汗、印度等地的女孩权利等。
这样的口吻,一点也不像个17岁的少女所言。只是,17岁的少女到底应该是什么样子呢?世界这么大,就好像成年人,同样的年龄,知识、个性都会千差万别,年轻的他们不也一样吗?
如果一个少年在学业上取得超越同龄人的成果,提前迈入成年人的世界,听到的一般是“天才”的惊呼,被夸奖智商超群、出类拔萃。但如果一个少年对世界的认知、对社会事务的判断超出了成年人,为何却经常招致成年人的批评,甚至被认为一定是被其他成年人所利用呢?
其实,每个人的成长都会受成年人的影响,而影响最大的莫过于其家人。比如,梅丽莎本身就是一个致力于女性权利的记者,最认同希拉里所说的“女权就是人权”的说法。因此她对女儿被希拉里就读过的学校录取,自然是再开心不过了,而母亲所做的一切自然对女儿有所影响,也让她更加独立。
如果马拉拉的父母也像很多其他父母那样,剥夺了女儿接受教育的权利,马拉拉就感受不到教育带给人的改变;如果在接到各种威胁后,父母不再支持女儿继续发声,那马拉拉也坚持不了那么久;如果在遭到塔利班枪击之后,这个世界没有给予马拉拉如此多的帮助和支持,马拉拉也不会走到今天。
所以,当一个个了不起的年轻人出现的时候,成年人是不是应该更有责任去爱护和支持他们呢?
这是一本杂文集。里面的文章,散落在不同年份的杂志专栏和博客上面,要感谢编辑把它们串了起来。
因为写于不同年份,重读的时候,会有一种历史感,因为记录的很多事情和人,还有感触,都是在那个特定时刻的。而现在,物转星移,世界在变,人在改变,包括我自己的一些想法以及对事物和人的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都会有所不同。
尽管不同,这些记录着过去的文字,至少对我自己会是一种提醒:有些地方和事情,越来越糟糕了;有些地方和事情,变得好起来了。至于人,有些越来越成熟,有些却开始越来越不愿意讲道理,为了利益,而抛弃原则。
2015年,离开了媒体,重回校园,文章也越写越少,但是新的知识学习了不少,思考也从来没有间断过,只是觉得,至少在目前,不知道从何下笔。大部分问题,它们的前因后果,在过去的这些年里,在过去的文字和采访还有节目里面,已经谈论了太多,难以再有新意。
这也是我为何选择重返校园的原因,我相信,透过学习,至少可以自我提升,去用一些原先没有能力完成,或者根本想象不到的方式,继续自己想做的事情:用文字,分享。
因为职业的关系,走过的地方要比很多人多一些,接触的人也比很多人多一些。正因为这样,我一直努力用文字把这些记录下来,希望可以让有兴趣的朋友们,透过文字,和我一起走遍世界,去体会另一个世界人们的生活和人生。
而这本书,算是一种方式。
都到货了。还有一箱在车上,买太多了
评分不错的书
评分很满意,好评
评分新的人生,新的感悟。
评分感觉不错,一直在京东买书,速度快,还不用自己拿那么重的书回来
评分我所理解的世界是就是大家看到的那个样子
评分随笔一本,写下了作者生活工作和旅行方面的一些感悟。读起来很轻松,睡前翻翻挺好的
评分买一本回来看看,陶冶一下自己
评分已经看了几页了,感触颇深
我所理解的世界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