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本書包括有關中國思想史研究方麵的論文13篇,均齣自當今西方著名的漢學傢之手,分彆為田浩《儒學研究的新方嚮:對“新儒學”與“道學”之區彆的考察途徑》、狄百瑞《新儒學一詞的使用:迴應田浩教授》、包弼德《宋明理學與地方社會:一個12 至16 世紀間的個案》、魏偉森《孔子祭祀與儒傢的儀式思想》、高萬桑《1898年:中國宗教終結的開始?》、本傑明?艾爾曼《科舉考試與帝製中國晚期的政治、社會與文化》、倪德衛《反抗傳統與傳統的反抗》、周啓榮《為功名寫作:晚明的科舉考試、齣版印刷與思想變遷》、司馬富《清代的占蔔》、薑士彬《明清社會的信息溝通方式、階級與意識》、劉廣京《社會倫理觀作為正統:一種觀點》、羅威廉《近代中國的公共領域》、範發迪《漢學與博物學》。
目錄
總序:美國的中國史研究趨嚮
前言
儒學研究的新方嚮:對“新儒學”與“道學”之區彆的考察途徑
新儒學一詞的使用:迴應田浩教授
宋明理學與地方社會:一個12至16世紀間的個案
孔子祭祀與儒傢的儀式思想
1898年:中國宗教終結的開始?
科舉考試與帝製中國晚期的政治、社會與文化
反抗傳統與傳統的反抗
為功名寫作:晚明的科舉考試、齣版印刷與思想變遷
清代的占蔔
明清社會的信息溝通方式、階級與意識
作為正統的社會倫理觀:一種觀點
近代中國的公共領域
漢學與博物學
作者簡介
精彩書摘
《當代西方漢學研究集萃·思想文化史捲》:
政治的再生産通過普世方式銓選對朝廷具有無可置疑的忠誠的儒傢官員,這一方式由10世紀末(973年)的宋太祖(960—976年在位)的一個決定而成定局,這個決定要求皇帝親臨一個最後的“殿試”,使所有參加最高級的京城會試者都成為“天子門生”。在其後的朝代裏,皇帝本人成為事實上的國傢最高考官,他象徵性地要求成功士子堅定不渝地嚮他宣誓效忠。
政治閤法性是一項由準備科舉考試而衍生齣來的自然而然的副産品。一個人如身仕兩朝或多朝,就已背離這一忠誠的倫理標準,盡管這種背離也是常見的。事實上,由國傢考試製度來對朝廷的儒傢政令進行政治閤法化,事先已經預設瞭這一銓選過程的閤法性為社會所認可。意識形態領域的忠誠有如一塊織布,其花紋斑駁令人費解,卻麯結盤繞,涵蓋國傢與社會,甚至皇帝也需受教於科舉齣身的太子傅,學習有關他們的皇權閤法性的儒傢理念!
宋代之重科舉,乃齣政治權謀之意。自997年後,朝廷對中榜和落榜考生的比例作齣規定,這更證明瞭宋朝將參與科舉視為一種對精英勢力進行製約和籠絡的手段。政府對精英集權構成的乾預,通過對文官和武職的銓選而達成,這一乾預最清晰地錶現在科舉的首期階段,宋之於郡、明清之於縣,都設有嚴格的審核程序,以決定生員是否有資格進入考試選拔過程。
……
前言/序言
當代西方漢學研究集萃·思想文化史捲 下載 mobi epub pdf txt 電子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