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主持人即兴口语表达》为播音主持艺术的专业课教材,与同类型的教材相比,《主持人即兴口语表达》的特点是将即兴口语表达置于主持人口语传播的整体视野下,从即兴口语表达创作的基础问题、即兴口语表达在节目主持实践中的具体应用两个层面深入,对主持人口语表达的训练更具有条理性。
作者简介
周云讲师,任教于中华女子学院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2003年毕业于浙江传媒学院播音系;2009年毕业于中国传媒大学播音与主持艺术学院,获文学硕士学位;2013年至今于中国传媒大学艺术研究院攻读艺术学博士学位;已编著出版《即兴评述入门与提高》、《文稿播读与新闻播音实务》等专业书籍,发表学术论文十余篇,主持或参与校内外课题多项;曾获北京市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比赛文史类一等奖、*受学生欢迎奖、中华女子学院*受学生欢迎教师称号等荣誉。
目录
前言
第一章 主持人即兴口语表达概述
第一节 主持人即兴口语表达的界定
一、什么是即兴口语表达
二、即兴口语表达的构成要素
三、即兴口语表达的功用
第二节 主持人即兴口语表达的特点
一、即兴口语作为主持人传播口语的特点
二、即兴口语表达作为主持人口语传播的特点
第三节 主持人即兴口语表达的评价
一、信息层面
二、价值层面
三、逻辑层面
四、结构层面
五、创新层面
第四节 主持人口语传播伦理简述
一、伦理与主持人口语传播伦理
二、主持人口语传播中常见的伦理问题
三、主持人口语传播伦理的基本原则
第二章 主持人即兴口语表达的传播元素
第一节 传播主体
一、主持人传播身份的内涵
二、主持人传播身份的特点
三、影响主持人传播身份内涵的因素
第二节 传播客体
一、节目信息的定义
二、节目信息的类型
三、信息在主持传播中的作用
第三节 传播受体
一、受众的特征
二、受众的分类
三、主持人与受众之间的传播关系
第四节 传播载体
一、言语
二、非语言符号
三、媒介平台
第五节 传播语境
一、社会语境
二、媒体语境
三、节目语境
第三章 主持人即兴口语表达的创作方法
第一节 节目信息的处理
一、检索信息
二、筛选信息
三、解读信息
四、整合信息
五、信息处理的基本原则
第二节 传播关系的处理
一、主持人对传播身份的驾驭
二、主持人对共同经验的建构
三、主持人在表达中的临场激起策略
第三节 一口语表达的处理
一、口语表达的常见问题
二、口语表达的一般要求
三、口语表达的创作要点
第四章 主持人即兴口语表达的创作能力
第一节 信息处理能力
一、主持人信息能力的构成
二、主持人信息能力与节目传播效果
三、主持人信息能力与主持人影响力
四、主持人信息能力的培养
第二节 逻辑思辨能力
一、发散思维
二、集中思维
三、价值思维
四、批判思维
五、类比思维
六、应变思维
第三节 交流能力
一、修辞能力
二、交流意识
三、主持人交流能力的培养
第五章 独自式即兴口语表达(一):演讲
第一节 演讲概述
一、什么是演讲
二、即兴口语表达教学引入演讲的意义
三、演讲的特点
四、演讲的分类
第二节 常见的演讲类别及叙事策略
一、说明性演讲及其叙事策略
二、说服性演讲及其叙事策略
三、娱乐性演讲及其叙事策略
四、仪式性演讲及其叙事策略
第三节 演讲案例分析
第六章 独白式即兴口语表达(二):报道
第一节 报道的语境
一、突发现场与可预知现场
二、新闻现场与非新闻现场
第二节 报道的主体
一、报道者的身份
二、报道中面临的关系
三、报道者的报道资格
第三节 报道的方法
一、认识现场
二、现场信息的处理
三、报道的言语形态
第四节 报道案例分析
第七章 独白式即兴口语表达(三):评论
第一节 评论及其价值
一、主持人评论
二、评论的主体
三、主持人评论的价值
四、主持人评论的准备
第二节 评论的方法
一、评论的选题
二、评论的角度
三、判断、观点与阐释
四、评论的理性
五、评论的表达
第八章 会话式即兴口语表达:访谈、讨论与群言
第一节 访谈
一、访谈及其价值
二、访谈的准备
三、架构访谈
四、访谈中的不对称关系
第二节 讨论
一、讨论及其价值
二、讨论者介入讨论场的方式
三、讨论中常见的问题
四、讨论的起点、驾驭与落点
第三节 活动中的群言
一、群言及其价值
二、群言传播的基本诉求
三、群言传播的基本原则
附录1
附录2
附录3
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
精彩书摘
《主持人即兴口语表达》:
一、伦理与主持人口语传播伦理
1.伦理
伦理一般指“人和人相处的各种道德准则”①。出于社会实践的需要,也随着学科交叉研究的推进,伦理学所研究的道德准则已经不仅关涉人与人,还包括了人与社会、人与自然。在2002年出版、由朱贻庭、崔宜明主编的《伦理学大辞典》中,仅伦理学原理就包括理论伦理学、实践伦理学、比较伦理学、规范伦理学、描述伦理学、元伦理学等分支,而应用伦理学又包括经济伦理学、生态伦理学、生命伦理学,再细分下去又涉及企业伦理、商业伦理、生态伦理、大地伦理、生命伦理、生物医学伦理、医德等内容②。可见,有人类实践的地方,就离不开对实践关系的调节,也必然在实践中发展出一系列伦理性的内容。伦理指导人的社会实践,也塑造了社会中的每个人。
就职业伦理而言,它和特定的职业相关,是对具体的职业活动所提出的伦理层面的要求。在职业活动中,我们除了关心“怎么做”,掌握工具与技巧外,还应关注职业伦理,考虑“该不该做”“做了会怎么样”,“应该怎么样”等问题,避免越界(比如2008年地震中一些记者对刚从黑暗中得救的幸存者使用闪光灯拍摄、2011年杨武事件中媒体曝光失当)。职业伦理上的约定作为一种原则性的内容,我们吃不透的时候会感到它对实践的极大束缚,而一旦吃透它,我们可以从中得到有益的指导。
2.主持人口语传播伦理
从言语交际角度看,主持人口语传播是典型的言语交际活动;从大众传播角度看,主持人口语传播属于广播电视传播;从社会文化角度看,主持人口语传播也是社会文化之一角。主持人口语传播伦理即是对主持人在“现场言语交际系统”“大众传播系统”和“社会文化系统”三个层次所面临的关系的调节原则。
具体而言,主持人口语传播伦理可作如下理解:从现场言语交际层面看,主持人与现场的创作团队成员(如其他的节目主持人)、互动嘉宾、现场受众等都在现场交流中建立了交际关系。这种交际关系近似一般的人际交往关系,因此受到人际交往一般原则的约制。从大众传播层面看,主持人的言行在大众传播系统中被赋予特别的意义。主持人拥有特定的传播身份并与节目受众之间建立起独特的传播关系。因此,主持人口语传播实践也受到广播电视传播伦理的约制。从社会文化层面看,虽然主持人最活跃的场域是荧屏或电波,但随着大众传播给主持人带来的声望累积,知名的主持人呈现出社会名流的特点,成为具有相对独立意义的社会文化符号。以杨澜、白岩松、崔永元、倪萍、水均益等国人熟知的电视节目主持人为例,其知名度和美誉度已不必然严格地依附于某个具体节目。作为来自传媒行业的社会名流,大众虽然仍主要强调其社会身份是“主持人”,但这已然有别于节目传播中受众对主持人的认知,代表的并非是“节目驾驭者”的角色意义,而是一种社会名流身份的标记,蕴含着“成功的、可信赖的、文化的、拥有广泛社会影响力的”等内涵。基于主持人群体的社会文化地位,大众对于主持人在道德水平、社会责任以及在文化传承的承担等方面的要求都高于普通人。
可见,拥有悦耳的声音、标准的语音、流畅的表达不是主持人实现有效传播的充分条件。对于主持人而言,如何独立组织话语已颇具挑战,但更难以驾驭的是整个复杂的传播过程——尤其是处理各类关系。这需要主持人做更多伦理层面的思考。可能有人认为,主持人在口语传播过程中有团队的配合和媒介的监审,一般很难遇到法律法规问题和重大的道德责任问题。实际情况并非如此乐观。比如,传播较广的“湖南人民广播电台的罗刚事件”“江苏教育电视台的干露露母女撒泼事件”“境外电视主持人的辱华事件”都触及当时的政治敏感或社会伦理底线,在大众中引起广泛批评。而超出法律法规边界和违背道德责任是主持人及其团队难以承担的。
……
前言/序言
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教学的旨归是培养学生深厚的语言功力,这当然也是即兴口语表达教学和研究的逻辑起点。恩师吴郁教授在其专著《主持人的语言艺术》中分析了语言功力的三层涵义:“一是语言心理层面,指制约语言功力的心理因素;二是语言效果层面,指语言运用的功夫、造诣,主要表现为运用语言时的驾驭水平及客观的反映和评价;三是语言类型层面,指体现语言功力的范畴类型……从语言功力的‘形式范畴’看,主持人语言功力是由写作能力、有声语言表达能力及即兴口语能力构成的……即兴口语能力居于特殊的、显性的位置”。这段论述对于揭示即兴口语表达在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是精准和深刻的。
节目主持人一般被界定为“在广播电视节目中,以个体行为出现,代表群体观念,以有声语言为主干或主线驾驭节目进程,直接面向受众,平等地进行传播的人”。那么,作为“代表群体观念”且须以“个体行为”出现的传播者,主持人如何以语言为主干驾驭节目?具备怎样的素质又通过何种方式才能代表得了群体观念?以个体行为出现意味着什么?这些问题的背后潜藏着主持人作为独特的媒介角色与其话语传播行为之间的同构关系。这种同构关系与即兴口语表达所强调的“传播目的、特定内容、口语手段和传播主体之间融合一体”存在内在的呼应。因此,对于主持人而言,即兴口语表达既是不能回避的表达范式,也是不可或缺的专业能力。
职业上的需求折射到专业教育中,表现为以即兴口语表达为基本模式的专业测试项目进入到高等院校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招生的测试之中,同时也成为各类主持人专业赛事和广播电视媒体招聘主持人的评测项目。同时,即兴口语表达已经成为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本专科教育课程体系中的核心专业课程。
不过,就整体而言,即兴口语表达的研究、教学还处于探索阶段。首先,关于即兴口语表达的学术研究成果仍较为散碎,尚未形成体系。当前,即兴口语表达的研究与教学多重于微观讨论和经验总结,未能形成富有解释力的论证体系和技能体系,对于这一命题的阐释逻辑还不完全成熟,这造成研究与教学中存在一些似是而非的内容。其次,关于即兴口语表达作为一种独特的言语形式在广播电视传播中的具体运用,有待深入研究。在笔者看来,即兴口语表达课程应当作为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而非专业方向课程。这是因为现场报道、消息点评、访谈等现实中的广播电视主持人传播实践都是对这一言语形态的具体运用,但不能直接等同于即兴口语表达本身。这就好比配音、播报、讲解、朗诵等都是朗读的具体应用但不能直接等同于朗读。可以说,目前没有一种主持人传播实践的节目类型或形态被称为即兴口语表达。即兴口语表达是在普遍的主持人口语传播实践中抽象出来的言语形态。因此,在即兴口语表达课程教学中应该着力理清即兴口语表达的内涵、外延、价值功用、传播伦理等基础问题,并以此为前提探索即兴口语表达与广播电视主持人口语传播实践之间的内在关系。
本书写作的基本思路是将即兴口语表达置于主持人口语传播的整体视野下,从即兴口语表达创作的基础问题、即兴口语表达在节目主持实践中的具体应用两个层面进行写作。
第一至第四章属于即兴口语表达创作的基础问题部分,分别是即兴口语表达概述、即兴口语表达传播元素、即兴口语表达的传播方法、即兴口语表达的传播能力,阐述主持人即兴口语表达的概念、功用、传播特点、传播伦理;分析主持人即兴口语表达的操作过程和环节,诠释结构要素、能力要素,探讨传播策略;确立主持人即兴口语表达教学的培养目标、分析训练逻辑、阐释判断标准;论述主持人即兴口语表达的基本准则。
主持人即兴口语表达的应用类型多样。如以内容题材为依据划分,主持人即兴口语表达涵盖了公共性的议题、政策性的解释、民生性的社会事件、趣味性的生活现象等,内容非常广泛,主题之间又往往相互交杂,难于概括。如以言说的语境为依据划分,主持人即兴口语表达则包括面对面的“一对一”交流、面对面的“一对多”交流、依托大众媒体的“一对众”传播等类型。如以主持人表达的依据为准划分,又有转述和表述之区别。
上述划分方法各有其理,考虑到主持人口语传播的实际情况,我们根据心理学阐述口头语言的思路,将主持人即兴口语表达的类型从彤式上划分为独白语言和会话语言(也称对话语言)①,又以主持人口语传播的实际样态为准,选取较有代表性的应用类型进行研究和分析,其中独白语言包括了演讲、报道、评论,会话语言包括了访谈、讨论和活动中的群言。需说明的是,在主持人具体实践中演讲并不作为一种具体的类型或形态,但是演讲能力是主持人即兴口语表达能力的一种体现,也是有效的培养途径。因此,在独白体的广播电视即兴口语表达教学中引入演讲实有必要。我们加入演讲一章,意在借助演讲与即兴口语表达之间的互惠关系,强调演讲对于主持人即兴口语表达的涵化作用。
本书的写作将多的篇幅留给了独白三章,而对话体的三种类型只合为一章论述。如此安排是笔者考虑到独白体的即兴口语表达对于提高主持人完成独立成篇的言论具有不可替代的意义,也可以为对话体的主持人即兴口语表达打下好的基础。
本书可以作为高等院校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即兴口语表达课程的教材使用。本书的撰写体例考虑到实际课堂教学在理论框架和阐释方面的需要。为了保持理论阐述的完整性和连续性,本书没有编入训练材料,但考虑到实践教学的需要,我们在附录中提供了实践教学安排的建议,供大家参考。
囿于笔者学识,书中难免粗浮之处,谨以此书抛砖引玉。
周云
2015年2月
北京,光熙门
主持人即兴口语表达 电子书 下载 mobi epub pdf tx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