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于2024-12-23
一本书备考中华传统文化(高考版)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贯彻《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精神。
提供备考方案,设计创意新题。
举重若轻,一本书即可备考传统文化试题。
《一本书备考中华传统文化》(高考版)覆盖了高中生应知的传统文化的全部知识点,包括传统文化基本知识梳理、儒道经典著作研读、传统文化与核心价值观解读、经典文论精粹例谈、传统文化散文专题阅读和传统文化写作素材积累六个部分。依据《考试说明》能力考查的不同要求对知识点进行简介和专题论述等不同方式的解读,并设置了备考方案、创新题型等板块,帮助考生有针对性的备考高考传统文化类试题。适合从高一到高三的学生使用。
传统文化基本知识梳理
人文思想
儒家代表人物及其学说(孔子/孟子/荀子/董仲舒/朱熹/王阳明)
儒家基本思想及其演变
道家代表人物及其学说(老子/庄子/《淮南子》)
道家基本思想及其演变分派
其他重要学说及其代表作(法家/墨家/兵家/纵横家)
官职典制(官职制度/皇室官职/中央官职/地方官职/武官官职)
古代礼仪(政治礼仪/生活礼仪/姓名称谓)
教育科举(政策/学校/教师/学生/教材/考试)
历史
史书基本概念
特色史书(《左传》《国语》《史记》《汉书》《资治通鉴》)
汉字(六书/成语/谚语/歇后语/谜语/对联)
文学
诗歌(《诗经》《楚辞》《乐府诗集》)
小说(《三国演义》《红楼梦》《水浒传》《西游记》
《儒林外史》《聊斋志异》《世说新语》)
戏曲(《窦娥冤》《西厢记》《牡丹亭》《桃花扇》)
艺术(书法/国画/音乐/戏剧/建筑)
传统节日(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七夕节/中秋节/重阳节)
科学技术(四大发明/数学/天文/历法)
地理
服饰器物(服饰/家具器物)
饮食文化(茶文化/酒文化/炊具食器)
交通出行(交通工具/游玩出行)
儒道经典著作研读
《论语》
思想主张/热点探究/备考方案/高考真题/创意新题
《孟子》
思想主张/热点探究/备考方案/高考真题/创意新题
《大学》
思想主张/热点探究/备考方案/创意新题
《中庸》
思想主张/热点探究/备考方案/创意新题
《老子》
思想主张/热点探究/备考方案/创意新题
《庄子》
思想主张/热点探究/备考方案/高考真题/创意新题
传统文化与核心价值观解读
富强:自立自足自强
名句解读/创意新题
民主:天下之公理
名句解读/创意新题
文明:造就有修养的人
名句解读/创意新题
和谐:平衡协调的力量
名句解读/创意新题
自由:使自己变得更好
名句解读/创意新题
平等:不言而喻的真理
名句解读/创意新题
公正:比阳光更光辉
名句解读/创意新题
法治:人类的理性
名句解读/创意新题
爱国:像呼吸一样自然
名句解读/创意新题
敬业:从职业到事业
名句解读/创意新题
诚信:一言许人,千金不易
名句解读/创意新题
友善:与人为善,善莫大焉
名句解读/创意新题
经典文论精粹例谈
《 典论·论文》:“文学自觉时代”的先声
初识经典/深入品评/精华选读/探究空间/创意新题
《文赋》:“缘情绮靡”的文学宣言
初识经典/深入品评/精华选读/探究空间/创意新题
《 文心雕龙》:“体大虑周”的文论经典
初识经典/深入品评/精华选读/探究空间/创意新题
《诗品》:“百代诗话之祖”
初识经典/深入品评/精华选读/探究空间/创意新题
《 沧浪诗话》:宋代诗话的压卷之作
初识经典/深入品评/精华选读/探究空间/创意新题
《闲情偶寄》:明清曲论集大成之作
初识经典/深入品评/精华选读/探究空间/创意新题
《 随园诗话》: 倡导“性灵”的诗话巨著
初识经典/深入品评/精华选读/探究空间/创意新题
《人间词话》:中国近代词学的开山之作
初识经典/深入品评/精华选读/探究空间/创意新题
传统文化散文专题阅读
食物在孕育礼俗中的作用
古代婚礼文书
古代汉族成年礼
汉镜铭文体现的价值观
古代监察制度的起源
意象与情感
诗的意境
古代小说的民间信仰经卷功能
虚和实
道德,“发生”还是“诞生”
丹书铁券
远去的邮驿
元代文学的审美情趣
古代俗文学
姓氏中的历史密码
传统文化写作素材积累
“ 食无求饱,居无求安”
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
阳货劝孔子
孔子因材施教
孟子与公孙丑
君子不素餐兮
我善养吾浩然之气
孟子的预言
晏子宴上挫晋使
宣王好射
卞庄子刺虎
优孟衣冠
鸡鸣狗盗
信陵君与平原君
公孙穆与吴裕
鲁班刻凤
欧阳询读碑
范纯仁:抬头辩解,不如低头认错
常羊学射
客套误事
阎百诗:勤奋成就学业的励志典范
曾国藩:受得了委屈,成得了大器
贪喝美酒与拒赏碑帖
孝子刘平与挚友荀巨伯
参考答案
儒家基本思想及其演变
基本思想
儒家思想以“礼”和“仁”为核心,生发提出若干关于为政和修身的思想。主张“礼、乐、仁、义”,提倡“忠恕”“中庸”之道,强调“德治”“仁政”“内圣外王”,重视伦常、忠孝。
1.“ 礼”“乐”与“伦常”
儒家思想中的“礼”就是指社会应有的道德秩序。在孔子看来,东周以来、春秋之后,礼崩乐坏,社会秩序混乱。强调礼、乐、伦常,表面看是维护周礼,实则是希望君民各守其位,稳定社会秩序。强调“尊尊”“亲亲”“君君”“臣臣”等“伦常”关系,强调各种仪礼制度等,都是在通过“正名”即道德教化的方法让社会各阶层的人对自己的社会地位有稳定的认识和定位。所以,礼、乐、伦常看似有崇尚等级制度不平等的弊端,但实则是封建社会稳定社会的重要方式。
2.“仁”与“仁政”
儒家思想中的“仁”就是爱人。“仁”的提出,主要不是对百姓的要求,而是对统治者的希望,希望君王能够怀仁而爱民,所以,也就成为了“仁政”思想,强调君王应该顺应民意,以德治国,以仁为政,通过内圣而达到外王,而非通过武力而达成霸业。所以,仁政的提出,看起来是服务于君王治国得天下的利益,实则是为了达到稳定社会、利于百姓的宏大理想。
3.“义”与“忠孝”
在伦常的基础上,做符合道义的事,君臣之间、父子之间、夫妻之间、兄弟之间、人与人之间,都有道义约束,对君王要忠心,对长辈要孝敬,对丈夫要顺从,对兄弟要尊重,对朋友要诚信,为官要清廉,等等。以期达到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关系,营造稳定的社会状态。
4.“ 中庸”与“忠恕”
“中庸”是儒家重要的思想观点,主张治学、为人、处事都要不偏不倚、合乎节制、中正中和、恰到好处,可以说是最高的道德准则。中庸之道的主要原则有三条:一是慎独自修,二是忠恕宽容,三是至诚尽性。具体要求有德之人需要“三达德”(即智、仁、勇这三大品行),“五达道”(用中庸之道调节君臣、父子、夫妻、兄弟及朋友之间的关系),“行九经”(用中庸之道治理天下以达到太平和合的九项具体工作:修养自身、尊崇贤人、爱护亲族、敬重大臣、体恤众臣、爱护百姓、劝勉工匠、优待远方来的客人、安抚诸侯),才能达到“中庸”境界。其实,在为人处事方面,“中庸”之道即“忠恕”之道,简单地说,就是强调“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换位思考,人际关系达到和谐亲密,自身修养达到至诚至善。
思想演变
1. 春秋时期。孔子作为儒家创始人,提出“仁”这一具有人道主义色彩的思想;主张“礼”,期望维护周礼,达到社会稳定。“仁”与“礼”的提出,奠定了先秦儒家的核心思想,也奠定了儒家正统的地位。
2. 战国时期。孟子主张施行仁政,并提出“民贵君轻”思想;主张“政在得民”,反对苛政;主张给农民一定的土地,不侵犯农民劳动时间,宽刑薄税。
3. 秦朝时期。秦始皇“焚书坑儒”,使得儒家经典毁于一旦,无形的儒家思想虽然不可消除,但儒家跌入谷底,仅存埋藏的微弱生命等待复苏。
4. 西汉时期。董仲舒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复苏了儒家思想的同时,又以儒学为基础,以阴阳五行为框架,兼采诸子百家,建立起新儒学。其核心是“天人感应”“君权神授”。他的思想集中于《天人三策》和《春秋繁露》。
5. 唐朝。随着佛教传入和道家思想的盛行,儒家思想的地位受到冲击,到唐朝中期,儒学大师韩愈,从维护封建统治的角度出发,用儒家的天命论和封建纲常来反对佛道的观点,促成了儒家思想的复兴。
6. 宋元时期。主要的哲学思想是程朱理学。“程”是北宋哲学家程颢、程颐,“朱”是南宋哲学家朱熹。理学是以儒家思想为基础,吸收佛教和道教思想形成的新儒学。朱熹作为理学集大成者,继承了二程思想,完善发展了客观唯心主义的思想体系,认为“理”是宇宙万物的本源,“气”是构成宇宙万物的材料,把“天理”和“人欲”对立起来,认为人欲是一切罪恶的根源,进而提出“存天理,灭人欲”。
7. 明朝中期。一代大儒王阳明反对朱熹把心与理视为两种事物的观点,创立与朱熹相对立的主观唯心主义理论—— 心学。
8. 明朝后期。李贽指责儒家经典并非“万世之至论”,揭露儒家道学的虚伪,反对歧视妇女和压抑商人。他是中国反对封建思想的先驱,也是促使儒家思想受到冲击的人。
9. 明末清初。黄宗羲批判封建君主专制,提倡“法治”,反对“人治”,反对重农抑商,撼动了传统儒学的地位;顾炎武强调“经世致用”,反对君主专制政治;王夫之批判朱熹的理学和王阳明的心学,指出“气”是物质实体,“理”是客观规律,提出“气理相依”的唯物主义观点。儒家思想既是被打压,也是被发展完善。
……
好。。。。。。。。。。。。
评分好。。。。。。。。。。。。
评分印刷质量非常好,书的内容也非常好,超赞赞赞赞赞赞赞
评分中华书局的版本,老师推荐的。
评分物流太好了,昨天下午订的,第二天中午到货,京东快递,值得信赖。
评分.........
评分非常不错哦,值得一读,就是缺点现代作者的介绍,不然针对高考有它足矣
评分没看没看没看没看没看没看没看没看没看
评分分析细致,,,,,,
一本书备考中华传统文化(高考版)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