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推荐
☆全景式解读大宋帝国的史诗巨作
☆现代中国的“集体记忆”
☆读懂大宋,才能读懂今日之中国
☆用大历史眼光,解读宋朝三百年政变、杀戮、征战、信仰与文明推演的史诗
★前北京大学历史人物研究中心研究员金纲重修宋史,博览万卷,披阅十几年,精打细磨成8卷、17部,500多万字宋朝大历史
★金纲打破以纯研究为本,或以戏说为表的写作格局,将历史陈述与思想探索融为一体,既是一部大历史,也是一部剖析中国社会由衰及盛的思想专著
★《大宋三百年》既忠实于历史,考证渲染相得益彰,又评判缜密,不乏真知灼见,叙事宏大广阔,生动有趣,余味无穷,为解读历史提供了一个新范本,国内外所仅见
★金纲说:千年以来,中华帝国前所未有的变化,包括中国人的“文化品格”“民族性格”,很多都可以追溯于“大宋三百年”
★中国50位专家推荐的必读历史书,100位文化名人推荐的历史读本,近千位名校教授推荐学生必读的书
★战场杀伐,帝王权术,帷幄诡计,传奇秘闻,思想智慧……是治世方略、商战兵法、政治宝典,更是大时代的命运密码
★天下大治,使五代乱世从此一去不返;澶渊结盟,让大宋帝国得享百年和平;神道设教,令中原士庶举国怪诞狂欢
地方叛乱:四川刘旴、王均之变,陈留王长寿剽劫,广西陈进叛乱;契丹入侵——“关南之战”,大宋动员近五万骑兵的“长城口之战”。
“澶渊之盟”前因后果:结束宋辽之间四十余年的战争,迎来百年和平盛世。
“神道设教”:“泰山封禅”“西祀汾阴”的举国怪诞狂欢。
大宋名相的登场:李沆、毕士安、寇准。
★一个现代士大夫的宋朝三百年大历史,满足您对盛世王朝的想象
内容简介
一个合约的签订,使两个敌对国家化干戈为玉帛,结成兄弟。宋真宗时代,重要的历史事件是与契丹签署了“澶渊之盟”。这在整个中国历史上,也是大事件之一。
公元997年,真宗赵恒继位。此时大宋建国已经三十多年,帝国开始出现太平气象。与太祖太宗致力于天下太平比较,真宗走得更远。
“澶渊之盟”前,五代乱世“权反在下”遗风犹在,四川刘旴、王均之变,陈留王长寿剽劫,广西陈进叛乱,不时带来一些干扰;北部契丹继续与大宋为敌,出现了由一系列战役组成的“关南之战”,大宋动员近五万骑兵的“长城口之战”。尽管如此,真宗仍“召天地之和气”,广开谏诤言路,提拔优异人才;扶助弱势群体,并及有生万物,一步步谋划和平道路。
“澶渊之盟”前的历史,是平定地方动乱,抗击契丹侵扰,深谋和平战略,开科取士,偃武修文的历史。“澶渊之盟”之后,大宋步入了百年和平盛世。
作者简介
金纲,原名李金纲,下过乡,读过书,曾为北京大学历史人物研究中心研究员,现为思想史研究独立学者,出版有《论语鼓吹》等著作多种。“尊德行而道问学,致广大而尽精微,极高明而道中庸”一语,常置座右。
本书为宋史研究中一部开天辟地的大作,突破了以纯研究为本,或以戏说为表的写作格局,将历史陈述与思想探索融为一体,既是一部大历史,也是一部剖析中国社会由衰及盛的思想专著。
本书既忠实于历史,考证渲染相得益彰,又评判缜密,不乏真知灼见,叙事宏大广阔,生动有趣,余味无穷,为解读历史提供了一个新范本,国内外所仅见。
精彩书评
我向往的朝代就是宋朝。
——林语堂
华夏民族之文化,历数千载之演进,造极于赵宋之世。
——陈寅恪
在这三百多年(宋朝)里,中国有了一定的国家之目标,朝廷成为一个带竞争性的机构。
——黄仁宇
如果让我选择,我愿意活在中国的宋朝。
——阿诺德·汤因比
宋朝是中国的“黄金时代”。
——美国学者罗兹·墨菲
宋代汉民族的发达,其健全的程度超出一般人想象以上。
——日本近代史学泰斗和田清
宋朝的时候中国很富裕,比世界平均水平富裕一倍。
——2004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爱德华。普雷斯科特
目录
写在前面
壹 割据之梦
武夫悍卒的富贵梦
怀安刘旴之变
缺犒赏部下作乱
知州李士衡剑门迎敌
“能吏”的多重人格
禁军入川“逆击”叛军
雷有终轻敌遭伏击
益州城破叛军南逃
平息叛乱王均自缢
“王均之乱”的背后故实
土匪遭遇神捕
真宗的战略眼光
叛军奔袭包围象州
“南平王”卢成均投诚
贰 打仗!打仗!
契丹不宣而战
杨延朗冰水浇城
大帅傅潜的离谱行动
傅潜的“投名状”
黄太尉寨战役
康保裔身陷敌阵
古稀老将范廷召
“命帅”的战争部署
长城口战役
威虏军战役
羊山战役
“藩镇割据”
筑京观
王显的战略谋划
叁 李沆
大宋地图室
员外郎的“车战之法”
“三纲五常”的规则
谢德权改造京城
杨覃上奏蠲免国税
地方分权与中央集权
“战殁将军”王继忠
王夫之的史论
“圣相”李沆
宰相无密奏
宋一代柱石之臣
历史的偶然
肆 战与和
政治空间争夺战
耶律隆绪时代
毕士安不屑“斗法”
李允则先赈后奏
契丹的间谍
制造中的大案
“修昔底德陷阱”
契丹倾国远征
李允则修城拒敌
大将王超按兵不动
能断大事的寇准
“上中下三策”
最早的“议和”文书
“死囚”的献祭
谢涛《梦中作》
曹利用自荐出使
瀛州保卫战
“归降”的契丹人
伍 澶渊之盟
凿冰御敌
“无地分弩手”
真宗的忧虑
使者的委屈
射杀草原“战神”
真宗“进辇”北城
“主和派”思路
文明大迁徙
契丹的底牌
赵安仁“舌灿莲花”
真宗作《回銮诗》
真宗的“家园叙事”
“屈己为民”
《誓书》的失礼
杜镐先安排“卤簿鼓吹”
寇准的功勋
王夫之论“澶渊之盟”
寇准的“画策”
精彩书摘
契丹大军进至莫州、瀛州附近,昔日投降契丹的王继忠,在雄州之北得到了真宗传来的诏书。他知道真宗确实有意推动和议,就再次向萧太后言说“和好之利”,同时再通过石普向真宗奏上一封书信,大略谈了两个意见:
一、契丹已经兵围瀛州,关南乃是契丹“旧疆”,宋师恐怕难以固守。
二、请尽快派遣使节来契丹进入实质性谈判。
这两个意见透露出来的信息极为密集丰富。
这封信,王继忠不怀疑萧太后会看到,于是借机向萧太后明示:我王继忠正在要求宋廷尽快先派使者来谈。
“澶渊之盟”,是谁向谁先派使者?
这不是个小问题。
除了政治面子问题,还有个主客场的谈判优势问题。
历史上来看,王继忠事实上代表了契丹一方,是他先向宋廷通问,随后萧太后派出了小校。但这些还都不算是“正式谈判”。那么,“正式谈判”,在哪里呢?现在契丹领袖已经离开了上京,正在雄州之北;大宋领袖也即将离开东京,正在准备开往澶渊。那就只能在各自的行在所在地。使者所到的对方行在,就是对方的“主场”,自家的“客场”。主客有别,形势有异。王继忠等于在暗示真宗,不必计较主客场,我王继忠在契丹,自有在曹在汉的计较,我王继忠既然邀请宋廷来人,就心里有数。
另外,表面上看,王继忠似乎在劝谏真宗放弃关南瀛莫二州,或讨论关南归属,屁股似乎坐在契丹一方,但事实上,这是在向真宗巧妙透露契丹谈判的底牌,是要真宗做好应对的准备。信件要出境,难保契丹不会拆看,所以,这信也是曲折地转给萧太后看,意思还不是表露自己的忠诚,而是告诉她:如果宋师固守瀛莫二州,则“我契丹”试图靠谈判索回关南之地几乎就是不可能的。但如果此意不可,那么出路在哪里?
谈判,折冲樽俎之际,不是比谁更凶恶、更强大,也不是比谁更有脾气、更有血性,甚至不是比谁更合法、更正当,而是比:谁更有智慧找到妥协之路。
这条路,王继忠没有找到,也许找到了,但他期待着由中原和草原的领袖们自己去提出。
这条路,萧太后也没有找到,也许找到了,但她期待着要价更高,所以兵围瀛州,志在必得。
这一条妥协之路,真宗找到了。
瀛州保卫战之间,真宗得到了王继忠的回信,看后,对辅臣们说:
“瀛州素有备,非所忧也。欲先遣使,固亦无损。”
我大宋瀛州一向有战备,不是值得忧虑的问题。但你说先派使者到草原,也没有什么损失,可以。
于是回复王继忠,答应他的要求,尽快派遣使者。
朝廷随即招募了一位神勇军军士名叫李斌,手持信箭作为随从。神勇军,是中央禁军也即正规军的一个番号,此外番号尚多,如捧日军、神卫军、龙卫军、拱圣军、胜捷军、骁捷军、龙猛军等等。这些军人都是从各地乡兵和地方招募而来,高个头,多在一米八左右,有威猛之相。
还要正式选一位有胆有识的正式使者,于是令枢密院选人。有一位殿直也即朝廷的闲职武官,名叫曹利用,他就是后来平定岭南“陈进之乱”的名将。此际,他正想着如何报效朝廷,听到朝廷招募出使契丹之事,就到枢密院上书自陈,说是“倘得奉君命,死无所避”。真宗得到推荐后,很愉快,对辅臣说:
“契丹首先表露诚恳,愿意请求同结和好,使者虽然行走于两军之间,实在也没有什么危险。但是作为一个小臣听到朝廷命令就请求出行,这作风也实在值得嘉奖。”
曹利用袭取父荫做到朝中小官,但他少年时代就喜欢谈论天下大事,善于辩论,口才好,为人慷慨,有大志。所以遇到这样的机会,在他人患得患失之际,他脱颖而出,成为“澶渊之盟”最重要的人物之一。真宗当即给他升官,为阁门祗候,假崇仪副使。阁门祗候是朝廷做具体事的科员,崇仪使则属于正七品的荣誉散官,副使,就在七品之下。所以这俩职务都不算高,但都算武职中的文官。真宗似乎有意不让谈判者品秩太高,很低调。
曹利用带上给契丹的书信、给王继忠的手诏,出使去了。
瀛州保卫战
与此同时,真宗开始亲征。
契丹则在阳城淀王超眼皮底下得到休整之后,沿葫芦河来到关南,直抵瀛州城下。值得注意的是:此行,萧太后、耶律隆绪也同期抵达。
萧太后的愿景是:力克瀛州,而后与大宋谈判,索要关南全地。但她也有预感,估计大宋不会轻易“奉还”关南之地,那么,在谈判之前,先打下关南之地再说;不然,一旦谈判“和好”,再要关南之地回到契丹,那可就难上加难了。所以,此战志在必得。
守卫瀛州的乃是太祖时的武官李进卿之子李延渥。
李进卿早在后周时就有战功,曾跟随周世宗柴荣参加过著名的“高平之战”。归附太祖时,也有战功,而且对大宋极为忠诚,有效死之志,官职一直做到节度使。李延渥算是将门之后,瀛州作为关南重镇,真宗托付给他经营,此人与乃父一样,对大宋忠心耿耿,而且守城得法。他早有准备,似乎知道必有一场瀛州保卫战,故多年绸缪以待今日。这也是真宗之所以放心的原因所在。
契丹攻城甚为凌厉,他们要在宋师援军赶来之前,克复此城,所以组织了史上最为强悍的攻城队伍,昼夜鼓噪,四面夹攻。这样不停歇地轮番进攻了十天,气势不但不减,反而更盛。十几天来,方圆几十里间,人人都可以听到击鼓声、呐喊声。契丹驱使善于造车的奚人部落制作了特殊的木制登城盾牌,夜里,举着烛火,敲出城垣坎穴,蹬着墙砖,冒死爬城。
李延渥这里的防御力量总有三个部分,一是地方州兵,也即厢军,一是地方招募的强壮,也即乡兵,还有一部分是地方巡检史普麾下的巡检兵,也即治安部队。厢军在北宋属于“诸州之镇兵”,各地都有,与中央禁军不同,但却在战时可以临时充当防御、戍守力量;乡兵不远征,但也不打仗,不过紧急情况下,可以作为地方作战时的补充;巡检兵只负责巡逻治安和侦探,但在北宋时期,也往往参与局部战争。战争,尤其是具体的战役,统帅人物的气质和方法往往可以将一支未经训练的兵众转化为骁勇神武之军。李延渥就做到了这一点。他在契丹四面攀缘城堞的过程中,将早已准备好的礌石巨木,按照战术地点需要,总是在最精确的时刻做出精确的投放,沉重的石木从城楼“累累而坠”,没有任何肉体可以经受如此钝击,契丹人留下了一片一片死尸。而大宋的神臂弓射手,则在城堞之后,精准射击,将一个个试图露头的敌寇射杀在城壕里。
最后一天,契丹人组织了史上最为强大的弓弩队伍,向着城楼射击,暂时压制住了宋师的神臂弓射手。瀛州城楼另有一种防御设施名为“戍棚”也即“敌楼”,这是战时临时设施,完整一点的,像一间木制小屋,士兵躲在其中,免受敌箭射击,但又要留出空隙射击敌人。李延渥设计的这个敌楼很简单,只在城楼顶部女儿墙,也即那些连续的凹凸矮墙间顶部,一个个下垂着横搭上不足一尺宽的木板,用来防护我方射手。契丹的弓弩箭雨射到这些戍棚垂板上,每一块都集中了两百多支羽雕翎箭。
……
前言/序言
大宋帝国三百年6:真宗赵恒(上册) 电子书 下载 mobi epub pdf tx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