産品特色
編輯推薦
1.這是全新國學讀物“美麗國學”叢書中的一套“經典讀物”,涵蓋瞭《黃帝內經》《本草綱目》《圖解茶經》《菜根譚的智慧》四部國學讀物。
2.本套圖書從傳統文化齣發,以全新而實用的觀點闡述瞭國學經典中的智慧和精髓,對現代人學習和傳承傳統文化有很大的幫助。
3.本套圖書從內容、版式到裝幀設計都彆於市場上諸多繁冗雜亂、濃墨重彩的國學讀物,而是以一種清新、簡潔的風格,帶給讀者一種全新的美的享受。
4.本套書全彩印刷、素雅裝幀、輕便大氣,攜帶方便,是送人自用的推薦禮品。
內容簡介
麵對當今時代的碎片化閱讀、片麵而淩亂的知識係統,我們急切需要一套完整的經典讀物來充實自己,需要在浮躁的時代有所沉澱,做一點有深度的閱讀。“美麗國學,智慧人生”便是這樣一套有深度、有溫度、有智慧的經典讀物。本套書包含瞭《菜根譚的智慧》《黃帝內經》《本草綱目》《圖解茶經》《菜根譚的智慧》四本國學經典,以諸多有價值的經典文章和故事在美文、養生、健康等方麵,藉古諷今,以全新的角度和視野,再結閤當下人們生活和工作中所遇到的大量“疑難雜癥”,做齣瞭全麵、有趣、針對性很強的闡述和講解。
作者簡介
趙建新,研究生導師,醫學博士。從事中醫針灸教學、臨床及科研16年,在《中國針灸》、《中國病理生理雜誌》、《中華中醫藥雜誌》、《中醫教育》等發錶學術論文44篇,齣版學術著作30餘部,其中主編14部,負責及主研科研課題13項,科研成果榮獲科技進步奬3項,參加學術會議交流20餘次。
田元祥,中國中醫科學院主任醫師,河北醫科大學中西醫結閤臨床專業博士,中國中醫科學院博士後。為世界中醫藥學會聯閤會第一屆老年醫學專業委員會理事,中華中醫藥學會中醫診斷學分會委員(理事),中國老年保健協會腦保健專業學術委員會委員,全國第三批老中醫藥專傢學術經驗繼承人,教育部高等學校青年骨乾教師國內訪問學者,全國首屆百名中醫藥科普專傢,美國評估協會(AEA)會員。
李時珍,字東璧,晚年自號瀕湖山人,湖北蘄春縣蘄州鎮東長街之瓦屑壩(今博士街)人,明代著名醫藥學傢,著有《本草綱目》。高學敏,北京中醫藥大學教授,臨床中藥學專業博士生導師。國傢中醫藥管理局重點學科《臨床中藥學》學術帶頭人,國傢中醫藥管理局重大疾病研究專傢組成員,國傢科委國傢秘密技術級專傢評審組專傢,國傢藥典委員會中醫臨床專業委員會主任委員,國傢藥監局新藥、麻醉藥、中藥保護品種審評專傢委員會委員,衛生部保健食品審評委員,中華中醫學會理事、全國中成藥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新世紀全國高等中醫藥院校規劃教材《中藥學》主編,國傢藥監局刊行的《國傢基本藥物(中成藥)》常務副主編,《中國藥物濫用防治雜誌》編委,《中國藥物依賴性雜誌》編委,國務院特殊津貼享受者。
陸羽,字鴻漸,復州竟陵(今湖北天門)人,一名疾,字季疵,號竟陵子、桑苧翁、東岡子,又號“茶山禦史”。是唐代著名的茶學傢,被譽為“茶仙”,尊為“茶聖”,祀為“茶神”。於觀亭,茶葉加工高級工程師,茶文化研究員。現擔任國際茶葉科學文化研究會、吳覺農茶學思想研究會副會長,曾擔任過中國國際茶文化研究會、中國茶人聯誼會、中國華僑茶葉基金會、中國茶葉流通協會等全國社團的副會長、常務理事等職。從20世紀80年代開始,工作重點轉嚮茶文化研究,係統研究中國五韆年茶文化以及茶道、茶藝的曆史和現狀,培養瞭很多評茶師和茶藝師。其事跡被載入人事部主編的《中國專傢大辭典》。榮獲茶界榮譽《60年茶事功勛》奬章、《吳覺農茶學功勛》奬章。著有《茶葉加工技術手冊》、《中華茶人手冊》、《茶文化漫談》、《中國茶膳》等。
洪應明,字自誠,號還初道人,明代人,藉貫不詳。
魯一帆,男,1976年生人,河南大學漢語言文字學碩士研究生,目前就職於南陽師範學院文學院,講授文字學。多年來利用工作之餘,參與編寫過多部經典國學的齣版物,發錶學術論文多篇。
內頁插圖
目錄
《菜根譚的智慧》
處世篇
退即是進與就是得8
讓名遠害 歸咎養德9
天道忌盈 業不求滿10
責毋太嚴 教毋過高11
無過是功 無怨即德12
憂勤勿過 待人勿枯13
立身要高 處世須讓14
忘怨忘過 念功念恩15
施而無求 求之無功16
殺氣寒薄 和氣福厚17
多喜養福 去殺遠禍18
藏巧於拙 寓清於濁19
毋攻短處 化誨頑固20
親善防讒 除惡守密21
富多炎涼 親多妒忌22
陰惡禍深 陽善功小23
警世救人 功德無量24
趨炎附勢 人情之常25
一念一行 都宜慎重26
春風育物 朔雪殺生27
誠和氣節 陶冶暴惡28
庸德庸行 和平之基29
金須百煉 矢不輕發30
忘恩報怨 刻薄之尤31
讒言自明 媚阿侵肌32
處世要道 不即不離33
過儉則吝 過讓則卑34
喜憂安危 勿介於心35
量寬福厚 器小祿薄36
勿逞己長 勿恃所有37
謹言慎行 君子之道38
雲去月現 塵拂鏡明39
善根暗長 惡損潛消40
學貴有恒 道在悟真41
修持篇
良藥苦口 忠言逆耳42
淨從穢生 明從暗齣43
原其初心 觀其末路44
卑知高危 晦曉明靄45
放得心下 入聖超凡46
超越天地 不求名利47
吉人安詳 惡人殺氣48
中和為福 偏激為災49
保已成業 防未來非50
君子德行 其道中庸51
窮當益工 勿失風雅52
卻私扶公 修身種德53
震聾啓聵 保持清醒54
辨彆是非 認識大體55
暗室磨煉 臨深履薄56
分清功過 勿顯恩仇57
以德禦纔 德纔兼備58
功名一時 氣節韆載59
自然造化 智巧不及60
真誠為人 圓轉涉世61
情急招損 嚴厲生恨62
迴歸自然 述古暢懷63
勿昧所有 勿自誇耀64
自薄而厚 先嚴後寬65
超然事外 明曉利害66
忙裏偷閑 鬧中取靜67
富知貧痛 少念老哀68
藏纔隱智 任重緻遠69
冷靜觀人 理智處世70
惡不即就 善不即親71
刻失人和 濫招惡友72
居官有度 居鄉易交73
逆境比下 怠荒思上74
得休便休 瞭時無瞭75
知足則仙 善用則生76
退步寬平 清淡悠久77
處進思退 著手圖放78
躁極則昏 靜極則明79
安樂尋常 事無絕對80
見微知著 守正待時81
瞭心悟性 俗即是僧82
以我轉物 逍遙自在83
落葉蘊芽 生機含殺84
順逆一視 欣戚兩忘85
把握本質 捲舒自在86
貪眼前利 忽潛在危87
適可而止 持盈保泰88
漚生大海 影滅長空89
養身篇
弄權一時 淒涼萬古90
淡中知味 常裏識英91
靜中觀心 真妄畢見92
淡泊明誌 肥甘喪節93
動靜閤宜 道之真體94
誌在林泉 胸懷廊廟95
正氣天地 清名乾坤96
伏魔自心 馭橫平氣97
欲路勿染 理路勿退98
念頭勿濃 勿陷枯寂99
君子無禍 勿罪冥冥100
相觀對治 方便法門101
拔去名根 融去客氣102
心地光明 念勿暗昧103
勿羨貴顯 勿慮飢餓104
病未足羞 無病吾憂105
品質修養 切忌偏頗106
捨己毋疑 施恩不報107
恣勢弄權 自取滅亡108
文無奇巧 人宜本然109
忠恕待人 養德遠害110
有識有力 私魔無蹤111
量弘識高 功德日進112
人心惟危 道心惟微113
心體之念 天體所現114
渾然和氣 居身珍寶115
疾病易醫 魔障難除116
行戒高絕 性忌褊急117
不憂患難 不畏權豪118
靜中真境 淡中本然119
消些幻業 增長道心120
齣世涉世 瞭心盡心121
雲中世界 靜裏乾坤122
象由心生 象隨心滅123
夢幻空華 真如之月124
煩惱由我 嗜好自心125
世態變化 萬事達觀126
流水落花 身心常靜127
心地平靜 青山綠水128
處世忘世 超物樂天129
徹見真性 自達聖境130
欲望尊卑 貪爭無二131
人我一視 動靜兩忘132
山居清灑 入都俗氣133
禍福苦樂 一念之差134
機息心清 月到風來135
萬鍾一發 存乎一心136
以我轉物 物勿役我137
就身瞭身 以物付物138
處處真境 物物真機139
風跡月影 過而不留140
讀心中文 聽本真麯141
閑適篇
心虛明理心實卻欲142
道德學問 隨事警惕143
濃夭淡久 大器晚成144
不以神用 何以得趣145
野趣豐處 詩興自湧146
雪夜讀書 登高心曠147
猛氣化冰 無事為福148
心植善根 根固葉榮149
厚德積福 逸心補勞150
言者無行 談者不真151
世間廣狹 皆由自造152
會個中趣 破眼前機153
萬象皆幻 達人須達154
廣狹長短 由於心念155
修養定靜 臨變不亂156
除去惱熱 身心安樂157
超越喧寂 悠然自適158
濃處味短 淡中趣長159
《黃帝內經》
形神閤一的情誌養生
人體五誌──喜、怒、悲、憂、恐 132
統攝五誌的神 134
五誌太過對人的影響 136
怡情養性,遠離抑鬱 140
培養安和的性情 141
平穩度過更年期 142
避免“離退休綜閤徵” 143
第八章
飲食養生
食物和藥物的關係144
飲食養生的根本 145
飲食養生的意義和作用 146
飲食養生的禁忌 148
酸、苦、甘、辛、鹹——中醫對五味的認識 150
五味均衡,百病不生 152
五味偏嗜,疾病將至 154
大病初愈的飲食調養 156
中年人的飲食調養 160
老年人的飲食調養 164
注重飲食衛生 168
學生考試期間的飲食調養 170
巧食一日三餐 171
第九章
房事養生
惜精養腎──房事養生的根本 172
適齡結婚,遵守天道 174
房事不過,有所節製 175
注重房事衛生──避免疾病傳播 176
房事有法──頤養天年 177
擇時授孕 178
第十章
陰陽虛實和睡覺、做夢
適當睡眠好處多 182
有效提高睡眠質量 184
陰陽與夢 188
認識失眠,遠離失眠 190
《本草綱目》
牛子 142
大黃 143
艾 144
萱草 146
五味子 148
車前子 150
月季花 152
益母草 154
馬兜鈴 156
黃芪 158
肉蓯蓉 159
紅花 160
金銀花 162
第四章
五畜適為益——蟲、鱗、介、禽、獸部本草
蠍 164
蟬 166
鯉魚 167
鯽魚 168
蝦 169
海馬 170
蛤蚧 171
鱉 172
牡蠣 174
蚌 176
鵝 177
雞 178
鴨 180
豬 181
牛 182
驢 183
羊 184
鹿 186
兔 187
狗 188
阿膠 190
《圖解茶經》茶源篇
茶的起源12
茶的由來 12
⊙美麗的傳說/⊙關於産地的爭論⊙最初的記載/⊙文物的明證⊙中國野生茶樹的發現⊙中國是茶樹的原産地
茶名探源 15
⊙茶名曆史演變
曆代茶事16
秦漢茶事 16
⊙巴蜀茶風/⊙茶區擴大/⊙煮飲法
六朝茶事 17
⊙重心東移/⊙國內的傳播/⊙從藥用到飲用/⊙茶文化的萌芽
唐朝茶事 18
⊙比屋之飲/⊙文成公主與茶/⊙茶製/⊙煎茶法/⊙茶禪一味
宋朝茶事 20
⊙遍布街巷/⊙製茶法/⊙點茶法/⊙鬥茶的興起/⊙分茶藝術/⊙宮廷綉茶
明朝茶事 23
⊙由繁及簡/⊙品類增多/⊙泡茶法/⊙焚香伴茗
清朝茶事 25
⊙茶葉的生産/⊙從調飲到清飲/⊙普洱貢茶/⊙茶館興盛
茶類篇
茶的分類30
⊙按加工方法分類/⊙按萎凋與不萎凋分類/⊙按季節分類/⊙按生長環境分類/⊙按茶的品質特點分類/⊙其他分類方法
綠茶 33
綠茶的品質 33
⊙炒青綠茶/⊙烘青綠茶/⊙曬青綠茶/⊙蒸青綠茶/⊙名茶種類/⊙品級的劃分
綠茶的製作 35
⊙不發酵茶/⊙綠茶的製作與分類/⊙攤青/⊙蒸青/⊙炒青/⊙烘青/⊙揉撚/⊙乾燥
綠茶的衝泡 37
⊙茶具的選用/⊙水溫控製/⊙置茶量/⊙衝泡三法/⊙衝泡時間/⊙適時續水/紅茶
紅茶的品質 40
⊙小種紅茶/功夫紅茶/紅碎茶/名茶種類/品級的劃分
紅茶的製作 41
⊙全發酵茶/萎凋/揉撚/發酵/乾燥/紅碎茶的揉切/小種紅茶的乾燥
紅茶的衝泡 44
⊙適宜的茶具/水溫/置茶量/浸泡時間/清飲法/調飲法
烏龍茶 46
烏龍茶的品質 46
⊙閩北烏龍茶/閩南烏龍茶/廣東烏龍茶/颱灣烏龍茶/香型類彆/名茶種類
烏龍茶的製作 48
⊙部分發酵茶/萎凋/做青和搖青/殺青/靜置迴潤/揉撚/乾燥/包種茶的采摘/包種茶的製作
烏龍茶的衝泡 51
⊙烹茶四寶/同心杯組/水溫/置茶量/衝泡要領/衝泡步驟/品飲得法
黃茶 55
黃茶的品質 55
⊙黃芽茶/黃小茶/黃大茶/名茶種類
黃茶的製作 56
⊙殺青/悶黃/乾燥
白茶 58
白茶的品質 58
⊙芽茶和葉茶/名茶種類/品質鑒彆
白茶的製作 59
⊙萎凋對白茶的作用/萎凋的三種方式/白茶的乾燥
黑茶 60
黑茶的品質 60
⊙湖北老青茶/湖南黑茶/四川邊茶/滇桂黑茶/緊壓茶/名茶種類
黑茶的製作 63
⊙殺青/初揉/渥堆/乾燥/壓製
花茶 65
花茶的製作 65
⊙原料/窨製/乾燥和冷卻
花茶的衝泡 66
⊙適用茶具/水溫/置茶量/悶泡/聞香/細品
名茶篇
江南名茶72
江南茶區 72
⊙區域範圍/地理特徵/茶樹品種/特産名茶
西湖龍井 73
⊙飲譽世界的“國茶”/孕育名茶的環境/龍井泉/三大品類/絕品“蓮心”/雨前茶/三春茶/迴春茶/製作原料的級彆標準/獨特的工藝/極品龍井的炒製/新茶的鑒彆
黃山毛峰 78
⊙天地精華/采製工藝/等級的劃分/特級毛峰的鑒彆/杯中景象萬韆
洞庭碧螺春 80
⊙皇帝賜名/品相的甄彆/天然芬芳香百裏/炒製的技巧/一嫩三鮮/特殊的品飲方法/儲存方法
廬山雲霧 83
⊙茶樹的起源/漢始宋興/加工工藝/色香幽細比蘭花/好水泡好茶/聲名遠揚/品質的鑒彆
太平猴魁 86
⊙依山傍水的茶園/傳奇的“猴茶”/采摘的講究/衝泡齣的奇景
君山銀針 88
⊙君山島/曆史悠久的君山茶/非凡的品質/“九不摘”/精工細作/“三起三落”
祁門紅茶 90
⊙“由綠轉紅”/祁門香——“春天的芬芳”/采摘製作/品飲的方式/揚名天下
安吉白茶 92
⊙以白茶為名/白茶的采摘/製作工藝/養生茶/品質鑒彆
武夷岩茶 94
⊙仙人親手栽/高人精心製/開采時間/“還陽”萎凋/做青/形色特質/品種繁多/水仙/肉桂/烏龍/佛手/奇種/獨具“岩韻”/衝泡要領/密封儲存
武夷大紅袍 100
⊙貢茶披紅袍/采摘儀式/濃濃桂花香/天價的“茶中之王”/真假大紅袍
白毫銀針 102
⊙白茶珍品/北路銀針/南路銀針/形如其名/製作方法/品質區分/衝泡方法
白牡丹 104
⊙白牡丹茶的由來/産地分布/製作工藝/品質特徵
華南名茶 106
華南茶區 106
⊙區域範圍/地理特徵/茶樹品種/特産名茶/颱灣名茶
安溪鐵觀音 108
⊙主要産地/名揚四海/七泡有餘香/加工製作/品質鑒賞/鐵觀音的“音韻”/加工工藝/采摘/品飲方法
凍頂烏龍 111
⊙凍頂茶/凍頂山/采製方法/外觀內質/品級的評定
茉莉花茶 113
⊙“人間第一香”/品質特點/衝泡方法/品飲的享受/藥用功效/儲存條件/優質茉莉花茶産地
西南名茶 116
西南茶區 116
⊙區域範圍/地理特徵/茶樹品種/特産名茶/六大茶山
滇紅功夫茶 117
⊙大自然的恩賜/品質鑒彆/特級滇紅/品飲的方式/蜚聲國際
雲南普洱茶 119
⊙獨特的品種/優秀的品質/普洱茶的衝泡/普洱茶的飲用方法/普洱茶的種類/普洱茶的功效/普洱茶的收藏/普洱茶的辨彆/普洱茶的儲存
濛頂茶 123
⊙風水寶地濛頂山/神秘的采製儀式/濛頂茶的主要品種/品茶之龍行十八式/濛頂“仙茶”的傳說
江北名茶 125
江北茶區 125
⊙區域範圍/地理特徵/茶樹品種/特産名茶
信陽毛尖 126
⊙韆年曆史/崇山峻嶺的優勢/三季采摘/手工炒製/明辨真僞/保健功能/榮譽披身
六安瓜片 130
⊙片茶/産地/名茶的來曆/細采精製/等級的劃分/入藥珍品
嶗山茶 133
⊙茶中新秀/山海相依/衝泡方法/嶗山茶的種類
茶具篇
茶器138
備水器 138
⊙煮水壺/茗爐/暖水瓶/水注/水方
理茶器 140
⊙茶夾/茶槳/茶針/茶刀
置茶器 140
⊙茶甕/茶罐/茶匙/茶則/茶荷/茶漏
品茗器 142
⊙茶海/聞香杯/品茗杯/杯托/小茶壺/蓋碗
潔淨器 144
⊙茶船/茶盤/水盂/茶巾/容則
茶具的發展 146
茶具探源 146
⊙最初的記載/獨成一係/釉陶茶盞/雞首湯壺
唐代陶盛瓷興 147
⊙從宮殿到茅屋/金銀為優/器型變化/南青北白/碾茶用具/儲茶用具/法門寺遺珍
宋代更上層樓 150
⊙宋代茶具/五大名窯/黑釉拔頭籌/景德鎮青花瓷/湯瓶
明代茶具的變革 152
⊙化繁為簡/小壺的興旺/棄黑從白/儲茶用具的地位升級/返璞歸真新境界
清代異彩紛呈新發展 154
⊙陶瓷爭艷/新材料的應用/茶具新秀/形、色與裝飾的新發展
近現代求新求變費心思 156
⊙百花齊放,因茶擇器/因地製宜/紫砂熱潮/功夫茶具/新式茶具
茶具的種類 158
氣韻獨特的紫砂茶具 158
⊙紫砂陶土/與生俱來的特質/形/色/裝飾/使用功能/製作工藝/藝術之美/紫砂壺的挑選/紫砂壺的收藏
溫潤細膩的瓷器茶具 161
⊙中華瑰寶/白瓷/青瓷/黑瓷/彩瓷/骨瓷/聽聲辨色/景瓷/景瓷的製作/識彆仿古瓷
淳樸典雅的漆器茶具 166
⊙主要産地/獨具特色/絢麗的工藝/脫胎漆茶具/漆器茶具的種類
華貴的金玉茶具 168
⊙尊貴的金銀茶具/玉石茶具/由盛及衰
通透奪目的玻璃茶具 169
⊙古之琉璃/不可取代的優勢/品類眾多/廣泛使用
自然粗獷的竹木茶具 170
⊙流傳於民間/揚長避短/竹編茶具
茶具的選用 171
⊙因時製宜/地域有彆/與茶相宜
宜興紫砂壺 174
壺藝的發展 174
⊙明朝的興起/身世迷離/大壺衰,小壺興/幾何時尚/“兩大絕藝”
製壺名傢 176
⊙供春/時大彬/李仲芳/徐友泉/歐正春/“二惠”/陳鳴遠/陳曼生/邵二泉/黃玉麟/硃可心/顧景舟
紫砂壺的製作 181
⊙紫砂泥的製備/成型工藝/精加工/燒製
茶壺的造型 182
⊙壺蓋造型的不同/壺把造型的不同/壺底造型的不同
茶壺的選購 184
⊙精緻外觀/質地/密閤度/口、嘴一綫/齣水流暢/舒適在握/鑒彆古壺
新壺的修整 186
⊙清潔/水煮法/茶汁浸潤/刷拭法/手工精修
紫砂壺的日常使用 188
⊙清洗/潤壺/擦拭/與壺休息/壺茶對應/初識養壺/品茗擇器/使用禁忌
精彩書摘
《菜根譚的智慧》
退即是進 與就是得
處世①讓一步為高,退步即進步的張本②;待人寬一分是福,利人實利己的根基。
注釋
①處世:審度世間,即一個人生活在社會中,與人往來相處的基本做人態度。②張本:為事態發展預先做的輿論或行動上的安排。
譯文
為人處世要有退讓一步的態度纔算高明,因為現在讓一步就等於為日後進一步做好準備;而待人接物以寬厚態度為最快樂,因為給人傢方便實際上是日後給自己留下方便的基礎。
新解
“手把青苗插滿田,低頭便見水中天。六根清淨方為稻(道),退後原來是嚮前。”布袋和尚的這首《插秧詩》,點齣瞭小生活中的大智慧。其實,日常生活中隨處都能見到退即是進的例子:漿往後劃,船舶纔能前行;弓往後拉,箭矢纔能嚮前;拳頭迴收,打齣去纔更有力量……明白瞭這一點,當我們待人處世時就要學會退讓。隨著社會的日益發展,堵車已經成瞭大小城市的通病。其實很多情況下的交通堵塞,都是因車輛之間互不讓行導緻的。在交通不暢或道路狹窄的地方,如果誰都不肯相讓,見縫插針似地不停加塞,最終必然盤根錯節釀成大堵車。若是有人停下來讓彆人先行一步,那麼他自己也會有寬平之路可以輕鬆通過。所以,為人處世學會退讓,待人接物學會寬容,在給人傢方便的同時,也是為自己留下後路。
讓名遠害 歸咎養德
完名美節,不宜獨任,分些與人,可以遠害全身①;辱行汙名,不宜全推,引些歸己,可以韜光②養德③。
注釋
①遠害全身:遠離禍害,保全性命。②韜光:韜,本義是劍鞘,引申為掩藏。韜光是掩蓋光澤,喻掩飾自己的纔華。蕭統《陶靖節集序》:“聖人韜光,賢人遁世。”③養德:修養品德。諸葛亮《誡子書》:“君子之行,以靜養身,以儉養德。”
譯文
完美的名譽和高尚的節操,不要一個人獨占,分一些給旁人,纔不會惹發他人嫉恨招來禍害從而保全生命;恥辱的行為和不利於己的名聲,不可以完全推卸到他人身上,要自己承擔幾分,纔能掩藏自己的纔能而提高品德修養。
新解
清末湘淮二軍,湘軍美名傳世,對淮軍眾人則頗有垢言。什麼原因?湘軍做事推功,必稱眾人;淮軍邀賞,專損盟友。鄂西“剿撚”之戰,淮軍將領劉銘傳在戰後上錶敘功之時,不但不據實共請,反而無中生有,誣訴湘勇鮑超。由此小節可見二軍聲名不同。
天道忌盈 業不求滿
事事留個有餘不盡的意思,便造物①不能忌我,鬼神不能損我。若業必求滿,功必求盈者,不生內變,必招外憂②。
①造物:指創造天地萬物的神,通稱造物主。《莊子·大宗師》:“偉哉!夫造物者將以予為此拘拘也。”②外憂:外來的攻訐、忌恨。
做任何事情都要留餘地,不要把事情做得太絕,這樣即使是造物主也不會嫉妒我,神鬼也不會傷害我。假如一切事物都要求盡善盡美,一切功勞都希望登峰造極,即使不為此而發生內亂,也必然會為此而招緻外患。
俗話說:“利不可賺盡,福不可享盡,勢不可用荊”就是讓我們做任何事情都要留有餘地,適可而止。
做事求全求美,這本身並沒有錯。你隻要清楚地知道物極必反、盈滿則虧這個道理,就無須為一時的不夠完美而懊惱。人生在世就是這樣,有上坡就會有下坡,有高峰就必然有低俗,事情到瞭一定的限度必然會發生質的變化。所以,我們可以追求完美,但不能要求一定達到完美,凡事不可太過強求。
做人也不可太過固執。在現實生活中,我們總免不瞭會因為種種原因受到彆人有意或無意的傷害。如果真遇到這種事情,沒必要太理直氣壯地把人逼得毫無退路。俗話說:“饒人一條路,傷人一堵牆。”我們在為彆人留下餘地時,也就為自己留下瞭一條後路。這個世界上,沒有什麼是不變的。不給彆人留餘地,一旦事情有變,就會使自己陷於難堪的境地。
責毋太嚴教毋過高
攻①人之惡②毋③太嚴,要思其堪受④;教人之善毋過高,當使其可從。
①攻:抨擊、指責。②惡:本指罪過、罪惡,此處指缺點、隱私。③毋:無、不。④堪受:經得起,忍受。
責備彆人的過錯時不可太嚴厲,要考慮到對方能否承受;教誨彆人做好事時,不可期望太高,要顧及對方能否做到。
古人雲:“唯恕平情,唯儉足用。”儒傢強調人際關係上要講一“吮字,對人不可太苛太嚴,尤其對彆人的過錯,要有一種寬厚的態度。在批評彆人時,要照顧到彆人的情緒和接受能力。教誨彆人,要給人以如沐春風、和風細雨、徐徐而來的感覺。
無過是功無怨即德
處世不必邀①功,無過便是功;與人②不求感德③,無怨便是德。
①邀:求,謀齲《論衡·自然》有雲:“堯則天而行,不作功邀名。”②與人:幫助彆人,施恩於人。③感德:感激他人的恩德。
人生在世,不必刻意去謀取功勞,其實隻要沒有過錯就算是功勞;救助人不必要求對方感恩戴德,隻要對方不怨恨自己就算是恩德。
“無過是功,無怨即德”,是勸誡人們不要有刻意求功、施恩圖報的虛榮不實之心。一個人隻要能夠兢兢業業、踏踏實實把自己分內的事做好,力爭不犯過錯,這便是對社會最大的貢獻。同時,天下父母莫不以此準則看護自己的孩子。父母一生養育,一世辛勞,對子女卻一無所求,這便是所謂的“隻要你過得比我好”。父母對子女的這種寬厚淡泊之情,實在是人間最純樸最無私的真情。
憂勤勿過待人勿枯
憂勤①是美德,太苦則無以適性怡情②;澹泊是高風③,太枯④則無以濟人利物⑤。
①憂勤:憂患勞苦。②適性怡情:順應自然天性,使心情愉快精神爽朗。③高風:高尚的風範或高風亮節。④枯:已經喪失生機的樹木,此處有過於刻闆清淡、不近人情的含義。⑤濟人利物:救助世人,報效天下的意思。濟,救助、幫助。物,是泛指社會上的人和事。利物,就是有利於天下。
憂患與勤勞是一種很好的美德,但是過度勞苦,精神得不到調劑就會喪失生活樂趣;把功名利祿看得淡泊本是一種高尚的情操,但是過分清心寡欲而冷漠,就不能去救助世人,報效天下瞭。
對分內之事全力以赴,這是“敬業”,是一種美德;但如果陷於事務圈而不能自拔,或因過度的忙碌而心力交瘁失去自我,卻又是不足取的。看淡世間功名,摒棄世俗欲望,是一種高尚情懷;但如果因此而逃避社會,忘記自身的社會、傢庭責任,忘記人間冷暖甚至於自我封閉,則又走嚮瞭另一個極端。所以,儒傢提倡恰如其分、無過無不及的中庸思想。孔子所謂“過猶不及”,就是說我們任何事情做得過頭,就跟做得不夠一樣,都是不閤適的。人生在世,操勞事務之外,取一分玩心,清心寡欲之時,不忘濟世。這樣做方為中道,生活纔會更顯得有節奏,充滿情趣。
立身要高處世須讓
立身①不高一步立,如塵裏振衣②,泥中濯足③,如何超達④?處世不退一步處,如飛蛾投燭⑤,羝羊觸藩⑥,如何安樂?
①立身:在社會上生存,接人待物。②塵裏振衣:振衣是抖掉衣服上沾染的灰塵,故在灰塵中抖去塵土會越抖越多,喻做事沒有成效。③泥中濯足:在泥巴裏洗腳,必然是越洗越髒,比喻做事白費力氣。《孟子·離婁》:“滄浪之水濁兮,可以濯吾足。”濯,洗滌。④超達:超脫流俗,見解高明。⑤飛蛾投燭:飛蛾是一種喜歡接近火的昆蟲,因此又名“燈蛾”,飛蛾接近燈火往往葬身火中,喻自取滅亡。⑥羝(dU)羊觸藩:羝,指公羊。藩是竹籬笆。公羊雄健魯莽,喜歡用犄角頂撞籬笆,往往把犄角卡住不能自拔,世人就用羝羊觸藩來比喻做事的進退兩難。
立身處世假如不能站得高看得遠一些,就好像在灰塵裏抖衣服,在泥水裏洗腳一樣,又如何能超凡脫俗齣人頭地呢?處理事物假如不留一些餘地,就好像飛蛾撲火,公羊頂撞籬笆被卡住角一樣,哪裏能夠使自己的身心感到愉快呢?
俗話說“站得高看得遠”,為人處世也是如此。一個人想要成就一番大事業,就應該放遠目光,不為小事羈絆。日常生活中我們一定要努力提高自己的文化素質和品德修養,使自己具備遠見卓識。但是,鋒芒太露容易招人嫉恨,纔華顯露切記適可而止。所以,我們又需要養成謙虛讓人的美德,為人處世學會低調,切忌處處爭先、意氣用事。學會低調,就是要以一種謙虛、閤作的態度和人打交道。對於每個人來說,內心可以激昂,但行為一定要保持低調。因為低調本質上是一種寬容,所以低調的人往往更容易受到他人歡迎。
惜精養腎──房事養生的根本
以酒為漿,以妄為常,醉以入房,以欲竭其精,以耗散其真,不知持滿,不時禦神,務快其心,逆於生樂,起居無節,故半百而衰也。
——《素問?上古天真論》
能知七損八益,則二者可調,不知用此,則早衰之節也。
——《素問?陰陽應象大論》
房事養生
房事也叫房室,又稱性生活。房事養生,就是在“陰陽天道觀”思想的指導下,根據人體的生理特點和生命規律,通過學習使人掌握必要的知識,采取健康的性行為,促進身體健康,增強體質,防病保健,提高生活質量,從而達到延年益壽的目的。
如何使房事生活盡善盡美?應引起人們的高度注意和重視。人類必須通過學習掌握一定的科學知識和方法。《素問?上古天真論》:“以酒為漿,以妄為常,醉以入房,以欲竭其精,以耗散其真,不知持滿,不時禦神,務快其心,逆於生樂,起居無節,故半百而衰也。”《黃帝內經》警醒我們:在房事上要知其可為,知其不可為,這樣纔能健康長壽。
惜精養腎
房室養生是以“精”字為核心的。精是生命的基礎。“精”分為“陽精”和“陰精”。房事的結果可以使男女雙方都從對方身上獲得益處,以加強自身的陰精和陽精,也可能兩敗俱傷。
從學術角度分析,古人是根據房事中的錶現而確定的,男性在房事後所錶現的疲憊感和不應期,認為是精液喪失所緻的虛弱。《彭祖經》雲:“夫精齣則身體怠倦,耳苦嘈嘈,目苦欲眠,喉咽乾枯,骨節解墮,雖復暫快,終於不樂也。”故而,珍惜精液對於男性而言是至關重要的。
惜精可以抗衰防老,孫思邈指齣:“四十以上,常固精養氣不耗,可以不老”,“六十者閉精無泄”,“若一度製得,則一度火滅,一度增油。若不能製,縱情施泄,既是膏火將滅,更去其油,可不勝自防。”有關方麵的社會調查錶明:國內外的長壽老人,大多對性生活都有嚴格且規律的節製,說明瞭節欲保精對健康長壽的積極意義。
七損八益
《素問?陰陽應象大論》:“能知七損八益,則二者可調,不知用此,則早衰之節也。”這裏說明在房事保健中掌握和理解“七損八益”對人體健康的重要性。長沙馬王堆齣土的醫書對房中保健作瞭詳盡的論述,其中對“七損八益”也作瞭具體介紹。
七損是:閉、泄、竭、勿、煩、絕、費。這是七種有害健康的兩性交閤活動。其主要精神是,精道閉塞,精氣早泄,汗齣傷津、精氣耗散,陽痿強用,交閤時心煩躁鬱,交閤過頻、精血耗竭等。七損,是損傷精氣的做法,提醒我們不要如此行事。
八益是:治氣、緻沫、智時、蓄氣、和沫、竊氣、待贏、定頃。這是與導引相結閤的兩性交接活動。其主要精神是,導引精氣,使陰液分泌,掌握適當時機,陰陽協調,蓄積精氣,保持精氣充滿,防止陽痿等。八益,是補養精氣之法,可供我們學習,以補益身體,從而促使性生活的和諧。
適齡結婚,遵守天道
節製房事
房事不節製對健康的危害很大,其錶現有多方麵,如:不懂節製,縱欲無度;不懂房事宜忌,耗傷精氣。
節製房事對於優生優育有重要的意義,節欲保精是優生優育的首要保證,是生下一個健康聰明嬰兒的保證。
孫思邈指齣:“胎産之道,始求於子,求子之法,男子貴在清心寡欲以養其精,女子應平心定誌以養其血。”《素女經》認為:“人年二十者,四日一泄;年三十者,八日一泄;年四十者,十六日一泄;年五十者,二十一日一泄;年六十者,即當閉精,勿復更泄也。若體力猶壯者,一月一泄。凡人氣力,自相有強盛過人者,亦不可抑忍;久而不泄,緻生癰疽。若年過六十,而有數旬不得交閤,意中平平者,可閉精不泄也。”行房有度的“度”不是一個絕對概念。應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而定。一般以次日不感疲勞,覺得身心舒適,精神愉快,工作效率高為原則。
擇時授孕
房事保健與優生
房事保健與優生有重要的關係,中醫典籍有很多關於優生的論述,其中很多內容是可以藉鑒參考的。在配偶、婚齡、布育、胎教、胎産、育兒等方麵,按照優孕、優生的原則,環環緊扣,不失其一。
正確的生育觀念
正確的生育觀念是晚婚少育,這絕非是近代由於限製人口增長而提齣的,古代養生傢早已主張“欲不可早”。《壽世保元》指齣:“男子破陽太早,則傷其精氣;女子破陰太早,則傷其血脈。”《泰定養生主論》指齣:“古法以男三十而婚,女二十而嫁。又當觀其血色強弱而抑揚之;察其稟性淳灕而權變之,則無曠夫怨女過時之瘵也。”
男女最佳生理年齡階段,《素問?上古天真論》指齣:“女子,三七,腎氣平均,故真牙生而長極;四七,筋骨堅,發長極,身體盛壯。”“丈夫,三八,腎氣平均,筋骨勁強,故真牙生而長極;四八,筋骨隆盛,肌肉滿壯。”故而,中國古人認為女子二十一歲至二十八歲、男子二十四歲至三十二歲是生理發育最完善的時期,男女分彆在這個年齡段結婚、生育是最佳選擇。
懷孕生子要注意的問題
性生活是大自然賦予人的本能,但隻有在“天時、地利、人和”協調一緻的情況下,纔能共同獲得性的滿足,帶來身心健康。如果想懷孕生子,就更應該以科學的態度對待性生活。
◆【和悅情誌】
縱觀中國古代房室保健的典籍,都非常重視情誌與房事生活的密切關係,夫妻恩愛和睦,性生活和諧,會心情愉快,使人體氣血調和,經絡通暢,有利於身心健康。要想達到這樣的效果就必須講究科學方法。從醫學的角度來講,性生活是夫妻雙方的事,閤房有術,健康而又和諧的性生活是夫妻共同幸福、延年益壽的基矗
◆【行房禁忌】
中國古代房中養生和優生除瞭前麵所講的基本原則,還非常重視房室禁忌,強調“欲有所忌”,“欲有所避”。若犯禁忌,則有害於自身健康和下一代的健康。
行房人忌
陰陽閤氣,要講究“人和”,選擇雙方最佳狀態,纔能提高房事生活質量,有益於健康,為優生打下一個良好的基矗
醉莫如房。《三元延壽參贊書》指齣:“大醉入房,氣竭肝傷,丈夫則精液衰少,陽痿不起,女子則月事衰微,惡血淹留。”《素問?上古天真論》:“以酒為漿,以妄為常,醉以入房,以欲竭其精,以耗散其真,……故半百而衰也。”醉酒之後入房,男女雙方都可能引起一些疾病,臨床所見早泄、陽痿、月經不調、消渴等。如果酒後房事受孕,易産生智力和體力低下的後代,即近代醫學上所謂的“酒精兒”或“星期天孩子”。
七情勞傷禁欲。《韆金要方》指齣:“人有所怒,氣血未定,因以交閤,令人發癰疽……遠行疲乏來入房,為五勞虛損,少子。”可見七情過極,或勞倦過度,宜應休息調理,不宜房事。否則,不僅引起自身疾病,還會影響優生。
切忌強閤。《三元延壽參贊書》指齣:“強力入房則精耗,精耗則腎傷,腎傷則髓氣內枯,腰痛不能俯仰。”“體瘦、驚悸、夢泄、陽痿、便泄、小腹裏急、麵黑耳聾等。”強力入房,違反道德規範,帶來心理障礙,影響夫妻關係,損害身體健康。
病期慎欲。《韆金要方》指齣:“男女熱病未差,女子月血,新産者,皆不可閤陰陽。”從遺傳學的觀點來講,病中行房受孕,其結果是“重重相生,病病相孕”,代代相因,貽害無窮。有些病,如結膜炎未愈時,切忌行房,否則,視神經萎縮會引起失明。有些慢性病,如肺結核、肝並腎病等,房事不可過度,否則,會引起舊病復發。
行房天忌
中醫古代房中術認為行房的最佳時間應選擇風和日麗、夜閑人靜時。自然界異常氣候變化應禁止房事活動。特彆對擇期布育更為重要。
《産經》認為,欲要優生,男女交閤的時間一定要避開九種不良時機將帶來的災禍。一是,中午交閤得的孩子,生下來就會嘔吐;二是,日食時交和得的孩子,會因身體憂悉而受到損傷;三是,半夜交閤得的孩子,不聾就啞;四是,雷鳴電閃時交閤得的孩子,容易産生癲狂錯亂的疾病;五是,月食時交閤得的孩子,母子都不吉利;六是,齣現虹霓時交閤得的孩子,動作不吉;七是,鼕至或夏至日交閤得的孩子,生下來就妨礙父母;八是,玄望時交閤得的孩子,必得昏亂和目盲的病;九是,醉飽時交閤得的孩子,可能成為白癡或滿身生瘡癢。
《圖解茶經》
紅茶
紅茶具有紅葉、紅湯的外觀特徵,色澤明亮鮮艷,味道香甜甘醇。紅茶中含有豐富的蛋白質,保健性極高,其性甘溫,可養人體陽氣,生熱暖腹,溫胃驅寒,消食開胃,增強人體的抗寒能力。最宜脾胃虛弱者、體質偏寒者飲用。雖然紅茶中所含的酚類成分與綠茶相比有較大的區彆,但紅茶同樣具有抗氧化、降低血脂、抑製動脈硬化、殺菌消炎、增強毛細血管功能等功效。紅茶的品質
⊙小種紅茶
小種紅茶為中國福建省特産,有正山小種和外山小種之分。正山小種産於風光秀美的福建武夷山區。“正山”乃是真正的“高山地區所産”之意,凡是武夷山中所産的茶,均稱作正山;而武夷山附近所産的紅茶均為仿照正山品質的小種紅茶,質地較為遜色,統稱外山小種。
正山小種條索飽滿,色澤烏潤,泡水後湯色鮮艷絢麗,香氣綿長,滋味醇厚,具有天然的桂圓味及特有的鬆煙香。正山小種迄今已有400餘年的曆史,是世界上最早齣現的紅茶,早在17世紀初就遠銷歐洲,並大受歡迎,成為歐洲人心中中國茶的象徵。
⊙功夫紅茶
功夫紅茶又名條紅茶,經過萎凋、揉撚、發酵和乾燥的流程製成,是中國特産的紅茶品種,因其工藝高超、製作精細、品飲講究而得名。根據茶樹品種又分為大葉功夫茶和小葉功夫茶。大葉功夫茶是以喬木或半喬木茶樹鮮葉製成;小葉功夫茶是以灌木型小葉種茶樹鮮葉為原料製成。
功夫紅茶條索挺秀,緊細圓直,香氣鮮濃純正,滋味醇和雋永,湯色紅明,葉底紅亮。中國功夫紅茶品類多,産地廣,按産地不同,品質各具特色。
⊙紅碎茶
紅碎茶有百餘年的産製曆史,是國際市場上銷售量最大的茶類。它是在功夫紅茶加工技術的基礎上,以揉切代替揉撚,或揉撚後再揉切而製成。揉切的目的是充分破壞葉組織,使乾茶中的內含成分更易衝泡齣,形成紅碎茶湯色紅艷明亮,滋味濃、強、鮮的品質風格。根據其總的品質特徵,紅碎茶可分為葉茶、碎茶、片茶、末茶4個細類。中國雲南、兩廣和海南地區是紅碎茶的集中生産地。國外紅碎茶的生産主要集中在印度、斯裏蘭卡和肯尼亞,其産量的總和占世界紅碎茶總産量的80%以上,且質優價高。
⊙名茶種類
祁門功夫紅茶是中國傳統功夫紅茶的珍品,有百餘年的生産曆史。主産於安徽省祁門縣,簡稱“祁紅”。祁紅功夫茶條索緊秀細長,色澤烏黑泛灰光,俗稱“寶光”,內質香氣濃鬱高長,清雅雋麗,似蜜糖香味,極品茶更是蘊有蘭花香氣,清鮮持久,號稱“祁門香”。清飲最能體味祁紅的雋永香氣,即使添加鮮奶亦不失其香醇。作為下午茶、睡前茶很閤適。
⊙品級的劃分
紅茶的品級依品種、采摘部位、産區、海拔高度及季節等而有所不同,很難隻憑其中某一項標準來界定品級。世界上紅茶的品種很多,産地也很廣泛。其中最負盛名的4大名品紅茶有祁門紅茶、阿薩姆紅茶、大吉嶺紅茶和锡蘭高地紅茶。
……
前言/序言
《菜根譚的智慧》
菜根譚》成書於明代萬曆年間,400多年來,廣為流傳,曆久不衰,人們對其評價頗高。古人雲:“性定菜根香。”又謂:“咬得菜根香,尋齣孔顔樂。”
《菜根譚》不囿於一傢之見,而熔儒、釋、道三傢思想於一爐,以儒傢的入世思想為經,佛傢的齣世思想與道傢的清靜無為思想為緯,從提高人的素質和品位入手,提齣瞭一套完整的做人、處世、修身、養性的方法體係。其語言精警、文辭雋永、含義深邃、易懂好記。正是因為《菜根譚》中的這種智慧,使其有彆於那些消極避世、空疏玄談的勸誡箴言書;也正是因為不同時代、不同國彆、不同階層的人都能從中嚼齣一番滋味來,所以使得此書能夠流傳海內外。故此,編者重新演繹《菜根譚》,得此《菜根譚的智慧》,以淺薄的理解和世人共探討幾百年前的智慧之書。
《菜根譚》有多種版本傳世,本書在參照各種權威版本的基礎上,精心篩選齣最具可靠性、時代性、契閤度的經典原文。為便於閱讀,編者將全書分為處世篇、修持篇、養身篇、閑適篇,並編製瞭主題目錄。書中準確流暢的“譯文”和詳盡的“注釋”,更便於您去閱讀和理解。獨特的“解讀”,意在揚棄封建糟粕,賦予時代新義,為您處理社會問題提供有益的藉鑒。
《黃帝內經》
對於我們每一個人來說,健康纔是最寶貴的財富。所以人類從古至今都在不斷探索著強身健體之道。中國是人類醫藥文化最早的發祥地之一,迥異於西方醫學的中醫藥學更是一個龐大的體係,成為中國一項寶貴的文化遺産。
中醫藥學內容博大精深,曆史源遠流長,作為國學文化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智慧的先人們更是為我們留下瞭無數經典著作。《黃帝內經》即是一本老祖宗留下來的經典中的經典。
《黃帝內經》是一本將傳統中華哲學思想與醫學結閤、融會貫通的奇書。它薈萃瞭先秦諸子百傢養生之道、醫療之術、長壽之訣;完整地體現瞭中國古人對人體與四時季候關係的獨特理解,以及人體各部互為應照的整體觀念;清晰地描述瞭人體的解剖結構及全身經絡的運行情況。正是這本書,奠定瞭中醫學的理論體係框架,也正是這本書,幾韆年來,一直有效地指導著中醫的臨床實踐,幾乎成為中華民族抗拒死亡、抵禦疾並追求健康長壽的中國醫學奠基性經典。它被曆代醫傢奉為圭臬,作為醫學理論之準繩,曆久而不衰。
為瞭讓讀者能直接而快捷地領悟《黃帝內經》中所蘊藏的精髓和玄妙,學到切實好用的養生智慧,本書將原文的深奧理論用通俗的語言和簡捷的圖錶進行闡釋,使抽象概念形象化,深奧理論通俗化,復雜問題具體化,精彩解讀瞭藏象、經絡運行、氣血津液等知識,並從飲食、起居、勞逸、寒溫等各個方麵,闡釋瞭疾病的病因、病機,確立瞭疾病的診治之法和日常的養生之道。
《本草綱目》
中藥作為中國以及世界醫藥寶庫中的一塊瑰寶,具有悠久的曆史。
《本草綱目》由明朝偉大的醫藥學傢李時珍為修改古代醫書中的錯誤而編,他以畢生精力,親曆實踐,踏遍名山大川,廣收博采,對本草學進行瞭全麵的整理總結,曆時29年編成,是其30餘年心血的結晶。《本草綱目》共有52捲,載有藥物1892種,其中載有新藥374種,收集藥方11096個。
《本草綱目》集中國古代醫學所取得的最高成就為一體,同時廣泛涉及相關的生物、化學、天文、地理、地質、采礦等領域,被英國生物學傢達爾文譽為“中國的百科全書”。正因為如此,《本草綱目》不僅為中國藥物學的發展作齣瞭重大貢獻,而且對世界醫藥學、植物學、動物學、礦物學、化學的發展也産生瞭深遠的影響。該書齣版後,很快就傳到日本,以後又流傳到歐美各國,先後被譯成日、法、德、英、拉盯俄、朝鮮等十餘種文字在國外齣版,傳遍五大洲。茶,這個古老的經濟作物,經過幾韆年的發展,已由“柴米油鹽醬醋茶”中的生活必需品發展成為“琴棋書畫歌舞茶”中的獨特文化。在今天,茶不但是物質的,也是精神的,對發展農業經濟、構建和諧社會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
《圖解茶經》
《茶經》成書於唐代,是“茶聖”陸羽畢生茶事絕學的精髓,是中國乃至世界現存最早、最完整、最全麵介紹茶的第一部專著,被譽為“茶葉百科全書”,距今已有1000多年的曆史。它是中國茶文化的開山巨著,內容非常豐富,分源、具、造、器、煮、飲、事、齣、略、圖十個方麵嚮我們介紹瞭中國的特産——茶。本書精選瞭陸羽原著中的茶源篇、茶類、名茶、茶具等部分,高度概括瞭中國茶文化的各個方麵和幾韆年的發展史,其中既有精確全麵的解讀,還有唯美唯幻的插圖,妙處橫生的典故,既能讓讀者瞭解瞭茶文化,又瞭解瞭茶地曆史,非常全麵,幫助讀者成為一位愛茶懂茶的風雅名士。
《茶經》題材新穎、文筆流暢、內容全麵,充分反映瞭中國豐富多彩的茶文化麵貌。所有這些,告訴人們此書不僅具有時代特色和強烈的文化魅力,也將帶給讀者前所未有的閱讀享受。
中藥是運用中醫學理論防病治病、康復保健的物質基礎。為瞭繼承發揚中醫藥的精華,開發利用藥物資源,方便廣大百姓使用,我們以《本草綱目》為基礎,編寫瞭全彩四色的《本草綱目》一書。
本書從當代用藥的實際齣發,以臨床常用中草藥為基礎,以地區優勢特色藥物為延伸,精選齣常用常見的二百餘味藥物。全書按筆畫分類進行編排,主要內容由文字說明和中藥手繪彩圖組成,圖文呼應,一目瞭然。
本書既有科學性,又有實用性,既是從事醫療、教學、科學人員的案頭必備之書,也是廣大中醫藥愛好者和尋求治病保健人群的自學參考書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