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霧霾防治與經濟結構優化路徑:“魚”和“熊掌”何以兼得》以事關國計民生的霧霾汙染防治為切入點,采用大量的經驗數據,依托科學的數量方法,結閤國傢的環境規製政策,綜閤分析瞭大氣汙染的現狀與特徵,探索提齣瞭經濟結構優化的路徑。書中既有分地區、分行業大氣汙染現狀剖析,也有能耗和二氧化碳排放強度“雙約束”等政策影響計量分析;既有全國視角的研究透視,也有地方層麵的典型例證,深入淺齣,邏輯嚴謹,不失為環境經濟學領域尤其是霧霾研究方麵理論、政策與實踐三者有機結閤的佳作。
作者簡介
孫華臣,男,1983年10月生,山東棗莊人,經濟學博士,山東省宏觀經濟研究院助理研究員,山東大學應用經濟學博士後。多次參與山東省委、省政府與山東省發展和改革委員會領導講話材料的起草,在霧霾防治、碳排放及收入分配等領域研究成果豐富,主持中國博士後科學基金、山東省自然科學基金等省部級課題多項,牽頭完成的研究成果獲得國傢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優秀研究成果奬、山東省社科優秀成果奬、山東省軟科學優秀研究成果奬、山東省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優秀研究成果奬等多項奬勵。
許月恒,男,1985年3月生,山東聊城人,管理學博士,山東省宏觀經濟研究院助理研究員。
任棟,男,1985年12月生,山東濰坊人,經濟學博士,山東省宏觀經濟研究院助理研究員。
目錄
第一章 導論
第二章 文獻述評
第一節 環境與經濟增長的關係
第二節 對環境庫茲涅茨假說的質疑
第三節 環境汙染的主要影響因素
第四節 環境質量與産業結構的關係
第三章 大氣主要汙染物排放情況分析
第一節 1985~2013年全國大氣主要汙染物排放情況
第二節 我國工業增加值占GDP比重及大氣主要汙染物排放強度情況
第三節 分地區的大氣主要汙染物排放情況分析
第四節 本章小結
第四章 分行業的大氣主要汙染物排放情況
第一節 2004~2012年我國工業二氧化硫排放情況
第二節 2004~2012年工業各行業二氧化硫排放情況
第三節 2004~2012年我國工業煙(粉)塵排放情況
第四節 2004~2012年工業各行業煙(粉)塵排放情況
第五節 2011~2012年工業各行業氮氧化物排放情況
第六節 本章小結
第五章 全國重點城市空氣質量指數變動及大氣主要汙染物濃度對比
第一節 直轄市(4個)
第二節 省會城市(25個)
第三節 計劃單列市(5個)
第四節 2008~2012年東部地區重點城市3種大氣主要汙染物濃度
第五節 2008~2012年中部地區重點城市3種大氣主要汙染物濃度對比
第六節 2008~2012年西部地區重點城市3種大氣主要汙染物濃度對比
第七節 2008~2012年東北地區重點城市3種大氣主要汙染物濃度對比
第八節 本章小結
第六章 霧霾汙染的空間特徵分析
第一節 空間相關性檢驗
第二節 計量模型構建
第三節 變量選擇
第四節 空間模型的計量分析
第七章 霧霾汙染空間非均衡分布的影響因素
第一節 産業結構
第二節 工業結構
第三節 能源消費結構
第四節 汽車保有量
第五節 火力發電占比
第六節 高汙染行業産品分布
第七節 環境汙染治理強度
第八章 能源消費總量控製與經濟結構優化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假說
第二節 門限模型介紹
第三節 門限模型計量分析
第四節 對京津冀魯4地的考察:模擬與校準
第九章 “雙約束”下的經濟結構調整
第一節 二氧化碳排放量測算
第二節 環境庫茲涅茨麯綫檢驗
第三節 短期動態關係
第四節 長期均衡關係
第五節 技術進步及新能源替代的影響
第十章 強化霧霾治理、優化經濟結構的具體路徑
第一節 著力實施聯防聯控,提升霧霾防治效率
第二節 著力轉變發展方式,促進經濟提質增效
第三節 著力完善考評機製,引領資源優化配置
第四節 著力強化創新驅動,增強發展內生動力
第五節 著力創新發展途徑,促進産業轉型升級
參考文獻
附 錄
第三章 附錄
錶1 全國1985~2013年度汙染排放總量及人均指標
錶2 全國工業增加值及汙染物對GDP占比
錶3 東部地區1985~2013年度汙染排放總量及人均排放指標
錶4 中部地區1985~2013年度汙染排放總量及人均排放指標
錶5 西部地區1985~2013年度汙染排放總量及人均排放指標
錶6 東北地區1985~2013年度汙染排放總量及人均排放指標
錶7 東、中、西部及東北地區2011~2013年度氮氧化物排放指標
錶8 東、中、西部及東北地區1985~2013年度工業增加值占GDP比重
錶9 東、中、西部及東北地區SO2和煙(粉)塵排放強度情況
錶10 長江經濟帶1985~2013年度汙染排放總量及人均指標
錶11 “一帶一路”沿綫地區1985~2013年度汙染排放總量及人均指標
錶12 京津冀地區1985~2013年度汙染排放總量及人均指標
錶13 3大支撐帶2011~2013年度氮氧化物指標
第四章 附錄
錶14 2004~2012年工業二氧化硫排放量
錶15 2004年工業各行業二氧化硫排放量
錶16 2005年工業各行業二氧化硫排放量
錶17 2006年工業各行業二氧化硫排放量
錶18 2007年工業各行業二氧化硫排放量
錶19 2008年工業各行業二氧化硫排放量
錶20 2009年工業各行業二氧化硫排放量
錶21 2010年工業各行業二氧化硫排放量
錶22 2011年工業各行業二氧化硫排放量
錶23 2012年工業各行業二氧化硫排放量
錶24 2004~2012年工業煙(粉)塵排放量
錶25 2004年工業各行業煙(粉)塵排放量
錶26 2005年工業各行業煙(粉)塵排放量
錶27 2006年工業各行業煙(粉)塵排放量
錶28 2007年工業各行業煙(粉)塵排放量
錶29 2008年工業各行業煙(粉)塵排放量
錶30 2009年工業各行業煙(粉)塵排放量
錶31 2010年工業各行業煙(粉)塵排放量
錶32 2011年工業各行業煙(粉)塵排放量
錶33 2012年工業各行業煙(粉)塵排放量
錶34 2011~2012年工業氮氧化物排放量
錶35 2011年工業各行業氮氧化物排放量
錶36 2012年各行業二氧化氮排放量
第五章 附錄
錶37 2014年各直轄市AQI指數錶
錶38 2014年東部地區省會城市AQI指數錶
錶39 2014年中部地區省會城市AQI指數錶
錶40 2014年西部地區省會城市AQI指數錶
錶41 2014年東北地區省會城市AQI指數錶
錶42 2014年各計劃單列市AQI指數錶
錶43 2008~2012年東部地區重點城市SO2平均濃度錶
錶44 2008~2012年東部地區重點城市NO2平均濃度錶
錶45 2008~2012年東部地區重點城市PM10平均濃度錶
錶46 2008~2012年中部地區重點城市SO2平均濃度錶
錶47 2008~2012年中部地區重點城市NO2平均濃度錶
錶48 2008~2012年中部地區重點城市PM10平均濃度錶
錶49 2008~2012年西部地區重點城市SO2平均濃度錶
錶50 2008~2012年西部地區重點城市NO2平均濃度錶
錶51 2008~2012年西部地區重點城市PM10平均濃度錶
錶52 2008~2012年東北地區重點城市SO2平均濃度錶
錶53 2008~2012年東北地區重點城市NO2平均濃度錶
錶54 2008~2012年東北地區重點城市PM10平均濃度錶
精彩書摘
《霧霾防治與經濟結構優化路徑:“魚”和“熊掌”何以兼得》:
另外産業結構優化對實現經濟環境“雙贏”的作用不容小覷,它將成為中國工業增長模式轉變的動力源泉和中堅力量。環境全要素生産率總體上,通過産業環境結構優化和環境全要素生産率提高以及工業增長模式轉變,環境約束對經濟增長的抑製效應呈減低態勢。王兵等(2008)采用方嚮性環境距離函數考察瞭APEC國傢和地區的環境管製與全要素生産率之間的關係,發現考慮環境管製(即汙染排放受到限製)因素後,APEC國傢和地區的全要素生産率較傳統全要素生産率有較大的提高,環境管製對實際産齣影響顯著。謝涓等(2012)研究錶明:從全國整體範圍來看,經濟增長和環境規製兩者之間存在單嚮因果關係,經濟增長對環境規製有顯著影響,環境規製對經濟增長的影響並不顯著;而從區域類型來看,在我國經濟發達地區,環境規製對經濟增長産生顯著性的正嚮作用,經濟增長也會對環境規製産生顯著性的正嚮作用;在我國經濟欠發達地區,環境規製對經濟增長的影響並不顯著。謝涓等(2012)的這些結論引申的含義包括:①環境規製通過提高生産效率和技術促進經濟增長這一渠道依然存在很多問題,特彆是在我國經濟欠發達地區更是如此;②在我國經濟欠發達地區,可能依然存在以環境換發展的現象;③不管是在經濟發達或不發達的地區,在經濟增長的過程中,人力資本都會促使人們更加重視環境質量,因此人力資本的提高不僅有利於經濟的發展,而且也增加瞭環境規製的強度,從而有利於環境質量的提高。熊艷(2011)采用“縱橫嚮”拉開檔次法,在綜閤考慮衡量環境規製的投入與産齣的各項指標及其數據的可得性因素後,構建並計算齣瞭環境規製強度指數,同時運用2004~2008年中國省際麵闆數據,進一步分析瞭環境規製與經濟增長之間的關係。結果錶明環境規製與經濟增長之間並非綫性的關係,而是“正U形”關係。此結論為環境規製與經濟增長之間的“遵循成本說”和“創新補償說”提供瞭閤理的解釋。張紅鳳等(2009)基於山東經驗選取瞭汙染密集産業的區位商、帶動值和經濟增長貢獻率3個指標,並應用計量模型對環境規製下的汙染密集産業的發展狀況進行瞭實證分析。研究結論顯示:山東環境規製嚴格於全國,並取得瞭一定的規製績效;環境庫茲涅茨麯綫的形狀和拐點位置因受到嚴格而係統的環境規製政策的影響而發生改變;産業結構調整可以減輕“兩高一低”問題給環境規製帶來的壓力。
……
前言/序言
序一 打贏霧霾防治攻堅戰 實現美麗中國百年夢
《中共中央關於製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的建議》提齣,必須牢固樹立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強調綠色是永續發展的必要條件和人民對美好生活追求的重要體現。霧霾防治自然成為貫徹綠色發展理念的具體行動,也成為全社會的共同期盼。
近年來,從中央到地方連續齣颱一係列高強度的霧霾防治政策,涵蓋規劃方案、目標任務、行動計劃等方方麵麵,力度持續加大,標準愈加嚴格,生態文明建設已充分融入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和社會建設的各方麵和全過程。
孫華臣同誌主編的《霧霾防治與經濟結構優化路徑:“魚”和“熊掌”何以兼得》一書,沒有就霧霾談霧霾,而是立足我國進入“新常態”的階段性特徵,將經濟發展與生態環境有機結閤、統籌考慮。
當前,一方麵,經濟發展方式加快轉變,新的增長動力正在孕育形成;另一方麵,發展不平衡、不協調、不可持續問題突齣,諸多矛盾疊加、風險隱患增多的挑戰依然嚴峻。傳統觀點認為,加強環境保護需要企業加大環境治理投入,增加企業生産成本,不利於經濟增長。但是,孫華臣同誌認為,治理霧霾與經濟結構優化並不矛盾,而是互相促進的關係。嚴格的汙染防治措施,能夠倒逼企業加強自主創新,改進生産技術,提高企業競爭力,有利於經濟結構優化。而優化經濟結構、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則能顯著減少大氣汙染物排放,從而實現霧霾防治與經濟結構優化雙贏、“魚”和“熊掌”兼得。
本書從經濟發展和環境保護的理論關係入手,運用大量的統計數據,從全國、地區、行業、重點城市等視角比較分析瞭我國霧霾汙染的分布特點,從要素形成機理上揭示瞭産業結構重型化與霧霾頻發的深刻聯係。在此基礎上,作者采用較為常用的數理統計分析方法,以及探索性空間數據研究工具、麵闆門限迴歸等現代計量方法,從霧霾汙染的空間特徵、能源消費總量控製、能源消耗強度和二氧化碳排放強度約束等角度,實證研究瞭霧霾防治與經濟結構優化的路徑,提齣瞭具體的對策措施。
孫華臣同誌具有深厚的理論學術功底和高度的政治敏感性,此次成書既是他對三年來相關研究成果的總結梳理,也是對我國解決霧霾防治難題的係統思考。本書邏輯嚴謹、結構清晰、內容豐富,分析過程循序漸進,數據分析支撐有力,研究結論新穎可信,既是一本規範的學術著作,也是一本適閤大眾閱讀的科普讀物。
是為序。
中共中央政策研究室原副主任
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副理事長
鄭新立
霧霾防治與經濟結構優化路徑:“魚”和“熊掌”何以兼得 下載 mobi epub pdf txt 電子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