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本书既强调文化源流的追踪,也关注地域传统对当代社会和城市发展的意义;既重视立足文献的考据,也把基础理论的发明、文学艺术名作的探索,历史的还原与保存、青岛与域外文化的交流等,作为重要内容。
本书通过选载新学术成果,展示青岛研究动态,力争办成宣传、介绍青岛地方历史文化的重要窗口,在贯通古今,古为今用的前提下,为青岛城市发展提供文化动力。
目录
前言
文化青岛
明清时期即墨文献与文化发展简论
董理与再塑——论青岛文化资源的挖掘与整理
论青岛历史文化名人与城市文化建设
纪念闻一多诞辰115周年论文选
闻一多与国立青岛大学
闻一多青岛时期的学术研究及其评价
论闻一多《唐诗大系》的书籍史意义
闻一多研究在韩国
名人专论
论张谦宜诗学的变而不失其正
论张谦宜的诗歌理论
浅析《绲斋论文》的作家修养观
论《绲斋诗谈》对明代格调派重性情思想的继承
家族稽考
明清胶州高氏、法氏、柯氏文化世家述评
明清胶州法氏家族重要成员及其创作简介
浅析即墨周氏家族的文化兴衰
周如砥家世与生平考述
艺文品谭
明代胶州赵完璧生平与诗集初探
清代即墨黄氏词人群体述论
周至元山水诗简论
高凤翰诗歌内容初探
宗教求真
崂山道教传人考
明清时期的即墨黄氏与佛教
精彩书摘
《青岛文化研究(第一辑)》:
所谓“选本偏向”就是选编者在选诗方面的一种综合考量,在选本中蕴含着作者的喜好与批评眼光。1933年,鲁迅先生在《集外集·选本》一文中说:“选者可以借古人的文章,寓自己的意见”,“如此则读者虽读古人书,却得了选者之意,意见也就逐渐和选者接近,终于就范了”。由此可见,一部选本往往能见出选编者的心意和偏向。放到闻一多的《唐诗大系》上来看,这部选本在选诗尺度和标准上就很是严格,这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唐人的诗史观及今人的吸纳与借鉴问题。在这一点上,闻一多有着慎重的考虑,什么是唐人的诗史观,什么是今人的进化的诗史观,闻一多在他的文章《文学史的历史动向》中有所阐述。他努力要做的是对唐诗和唐史的打通与合观,从而给诗史互证留下一定的空间,努力让读者从唐人的诗中看出史的影子、心灵的影子。
以艺术标准取胜,压倒对诗歌的政治性解读。闻一多的新诗曾被卞之琳等人称为“技巧专家”,尽管闻氏自己不乐意,但这也从反方面告诉我们,在闻一多的诗学观念里,艺术标准是排在第一位的,他自己也说“没有艺术就不能叫诗。”在闻一多的那个时代,“为人生而艺术”与“为艺术而艺术”是取径完全不同的,闻一多走的是后者的路线,他要通过唐诗选本来体现和映射唐诗艺术自身的发展变化过程。古诗与新诗的对照、互参问题。我们说闻一多是一个通人,主要侧重于说明他的创作不分今古,新旧皆擅,还更在于借古人创作的历史经验来给当时的新诗写作铺路、做旗、提供养分、指引方向。也就是人们常说的“吹进了一股新鲜的风和空气。”
从这几个方面,我们可以看到《唐诗大系》的选本特色。
首先,该选本选诗人263家,诗作1393首,作家作品编次顺序不以时间来分(即四唐分段法),不以体裁分,而是以闻一多自己对唐人生卒年考证的具体研究成果为依据,既有时间序列上的唐人先后顺序,也有唐人当时交际圈子的集中亮相。这个选本对213位作家考订生卒年,给后人研究提供了许多参考。如朱自清先生在《中国学术界的大损失——悼闻一多先生》一文中说道:“他注重诗人的年代和诗的年代”,“他曾将唐代一部分诗人生卒年可考者制成一幅幅图表,谁看了都会一目了然。”很明显的是,闻一多的这个唐诗选本对唐代诗人交游圈子与历史舞台的变更、场景转换、人物登场与退场都有一些良好的揭示。
其次,有意凸显唐人抒情诗的比重与偏向,关涉当时的时代丕变、诗风嬗变与审美风尚的转移情况。闻一多在多年的新创作中总结过一个经验,“诗该有音乐的美,绘画的美,建筑的美”,其实还应该笼统地加上一个“抒情的美”。通观《唐诗大系》的选诗偏好,可以见出闻一多鲜明的选学主张,那就是对唐代的抒情诗与叙事诗的喜好出现了很大的差别。
再次,有意突出作品的艺术标准与艺术倾向性,在艺术第一还是思想政治第一的拉锯战中,优先考虑前者。闻一多一贯以来凭借他“诗人的天分和明敏”,立足于唐诗的艺术成就来评选诗作,选杜甫诗99首,王维诗50首,李白诗49首,三者选诗最多。其次就是选白居易诗34首,李商隐诗24首,然后是陈子昂16首,王昌龄17首,韩愈22首,刘禹锡22首,曹唐22首。这样的数据分布有一定的合理性,能见出唐人诗歌创作艺术水准的线性差异,也能看到闻一多尽量在尊重事实的前提下别出新意,给二三流的诗人以亮相和展示的机会,肯定二三流作家的艺术才华,如晚唐诗人曹唐的作品,大小《游仙诗》的大量流传即是一个明显例子。
……
青岛文化研究(第一辑) 电子书 下载 mobi epub pdf tx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