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典书画丛书:诗画舫 草虫

中国经典书画丛书:诗画舫 草虫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明] 黄凤池 编
图书标签:
  • 中国书画
  • 诗画舫
  • 草虫
  • 清代
  • 绘画
  • 诗词
  • 传统文化
  • 艺术史
  • 文人画
  • 古籍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湖北美术出版社
ISBN:9787539481418
版次:1
商品编码:11861928
包装:平装
丛书名: 中国经典书画丛书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6-01-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70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内容简介

  明代天启元年间(1620-1627),新安(今安徽徽州)文人雅士黄凤池、张白云等人,集前辈书画诸家书法绘画作品,分类摹刻编撰成册《诗画舫》6册,并请著名书画家唐寅、陈继儒等人作序推荐,获得较高的评价,得以推广传承。
  《中国经典书画丛书:诗画舫 草虫》汇印了明代隆庆、万历年间画家的作品,分为山水、人物、花鸟、草虫、梅兰竹菊、扇谱六部分,每部分为一册,共收名家手书题词、唐诗400余首,配画400余幅,用古画解古意,颇具匠心。其中辑录了《梅竹兰菊四谱》,陈继儒题称为“四君”,以这四种植物来标榜君子的清高品德,流传开来,后人便用“四君子”来统称梅、兰、菊、竹了。各册均有序言,第一册《山水》前有《唐六如画并序》,从时间上推测,唐寅已经去世近百年,应该是托名唐寅所作。其他册分别由陈继儒等人作序,他们生活年代与落款时间吻合可信。
  黄凤池,明代徽州(今安徽歙县)人。活动在明代万历至天启年间,是著名的书商,后迁居杭州开设书坊集雅斋,专门出版画谱类图书。集前辈书画诸家书法绘画作品,分类摹刻编撰成册《诗画舫》6册。此书开创了绘画刻本先河,影响以后刊刻行世的《芥子园画传》等诸画谱。
  唐寅(1470-1523)字伯虎,号六如居士、桃花庵主等,明朝著名画家、书法家、诗人,吴县(今苏州)人。唐寅才华横溢,一生坎坷,后游历名山大川,以卖文鬻画闻名天下。
  陈继儒(1558-1639),字仲醇,号眉公。华亭(今上海松江)人,明代文学家、书画家。他绝意科举仕进,杜门著述,工诗善文,书法苏、米,兼能绘事,屡遭征诏,皆以疾辞。
  《中国经典书画丛书:诗画舫 草虫》根据光绪三十年点石斋本影印。

内页插图

前言/序言


诗画舫 · 草虫:窥探微观世界的生命赞歌 在浩瀚的中国经典书画长河中,《诗画舫·草虫》以其独特的视角和精湛的艺术手法,为我们打开了一扇窥探微观世界的窗户。这套丛书所收录的“草虫”篇章,并非仅仅是对自然界细小生命的简单描摹,而是将艺术家对生命的热爱、对自然的敬畏、对哲思的感悟,巧妙地融入笔墨之间,化作一幅幅栩栩如生、意境深远的画卷。 “草虫”,在传统的中国绘画题材中,常常被视作是“小景”抑或“花鸟画”的附属,鲜少独立成章,成为独立的艺术主题。《诗画舫·草虫》的独特之处,便在于它将这些曾经被忽略的微小生命,提升到了前所未有的艺术高度。这里的“草虫”,涵盖了从随处可见的蚂蚱、蟋蟀,到翩跹的蝴蝶、静谧的蝉,再到默默爬行的蜗牛、忙碌的蚂蚁,甚至是隐藏在草叶间的小蜘蛛。它们不再是背景的点缀,而是画作的主角,承载着艺术家最真挚的情感和最深刻的思考。 一、生命之渺小,艺术之宏大 《诗画舫·草虫》所展现的,首先是对生命本身的敬畏。艺术家们以极为细腻的笔触,捕捉了草虫们最生动的瞬间。你看那正在振翅欲飞的蝴蝶,翅膀上斑斓的纹理如同精美的织锦,每一片鳞粉都仿佛在阳光下闪耀;那正在鸣唱的蟋蟀,昂首挺胸,仿佛在用尽全力吟诵生命的乐章;那静静停歇在草叶上的蚂蚱,姿态矫健,充满了蓄势待发的张力。这些微小的生命,在艺术家手中,获得了超越自身体量的生命力与尊严。 这种对渺小生命的关注,并非仅仅停留在对形态的模仿,更在于对它们生命活动的深刻洞察。艺术家们不仅仅画出草虫“是什么样”,更画出它们“在做什么”。一只在草叶上辛勤劳作的蚂蚁,一只在花蕊中汲取花蜜的蜜蜂,一只在枝头悠然自得的知了。这些生动的场景,无不流露出一种蓬勃的生命力,一种不屈不挠的生存意志。它们在自然的怀抱中,以自己的方式诠释着生命的意义,而艺术家则用画笔将这份意义定格,传递给观者。 二、笔墨之间,蕴含哲思 《诗画舫·草虫》的艺术价值,远不止于其写实的层面。草虫的绘画,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往往被赋予了象征意义。例如,蝉,被视为高洁的象征,因其“饮露水而生,不食人间五谷”,又因其“一鸣惊人”,象征着才华的显露。而蝴蝶,则常与庄周梦蝶的典故联系在一起,引发人们对现实与虚幻、生命与存在的哲学思考。蟋蟀,因其善鸣,又被赋予了思乡、怀人的情感寄托。 《诗画舫·草虫》中的艺术家们,深谙此道,他们在描绘草虫时,往往融入了丰富的哲学思考。一幅描绘草虫在月下鸣唱的画,可能暗含着对时光流逝、生命短暂的感慨;一只在露珠上行走的小虫,可能引发对渺小个体如何在广阔天地中生存的思考;一群忙碌的蚂蚁,则可能象征着社会分工的有序与和谐,或是对集体力量的赞颂。这些象征意义,并非直接点明,而是通过画面的构图、色彩的运用、笔墨的渲染,以及诗意的题跋,含蓄地传达给观者,引发观者自行体味和联想。 三、诗情画意,融于一体 “诗画舫”之名,本身就暗示了诗与画的紧密结合。在《诗画舫·草虫》的创作中,诗歌与绘画不再是独立的艺术形式,而是相互渗透、相互辉映的有机整体。许多作品都配有艺术家本人或同时代名家的诗句题跋。这些诗句,或是对画作内容的直接描绘,或是对画作意境的升华,或是对画中草虫所象征意义的阐释。 例如,一幅描绘秋日落叶与蟋蟀的画,可能配以“萧瑟秋风起,寒蝉鸣不已。何处觅春色,唯有梦中依。”这样的诗句,不仅加深了画面的意境,也引发了观者对时光流转、生命轮回的感悟。有时,诗句甚至成为画作的灵魂,引领着观者进入一个更加广阔的想象空间。同样,精美的画作也为诗句提供了生动的视觉载体,让文字的意象更加鲜活、立体。这种诗画结合的艺术手法,是中国书画的独特魅力,也是《诗画舫·草虫》得以成为经典的重要原因。 四、技法精湛,赏心悦目 《诗画舫·草虫》所呈现的,无疑是中国古典绘画技法的巅峰之作。无论是工笔的细腻描摹,还是写意的挥洒写意,都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境界。 在工笔画中,艺术家们用极细的线条勾勒出草虫的每一根触须、每一片羽翼。色彩的运用更是出神入化,或浓墨重彩,或清淡雅致,将草虫的质感、色彩和光泽表现得淋漓尽致。例如,描绘蝉翼时,能够精准地表现出其半透明的质感,仿佛能够透过翅膀看到其下的身体;描绘蝴蝶翅膀上的绒毛时,更是细致入微,如同真的一般。 在写意画中,艺术家们则以简练的笔墨,抓住草虫的神韵和动态。寥寥数笔,便能勾勒出草虫的勃勃生机,仿佛它们随时会从纸上跃出。例如,用飞白写意的笔法描绘草叶的动态,用浓淡墨晕染出草虫身体的立体感,都体现了艺术家深厚的功力和独到的艺术表现力。 无论是工笔还是写意,都体现了艺术家对物象的深刻理解和对笔墨的熟练运用。这些精湛的技法,不仅使得画作具有极高的艺术欣赏价值,也为后人学习和研究中国古典绘画提供了宝贵的范本。 五、传承与启示 《诗画舫·草虫》的价值,还在于它所承载的文化传承意义。通过这套丛书,我们得以一窥历代名家在这一题材上的杰出成就,感受中国传统文化中“天人合一”、“物我两忘”的哲学思想,以及艺术家们对自然万物怀有的深沉热爱。 对于当代读者而言,《诗画舫·草虫》不仅是一场视觉的盛宴,更是一种精神的启迪。在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中,我们常常忽略了身边那些渺小却充满生命力的存在。翻阅这套书,我们或许能放慢脚步,重新审视自然,体味生命的真谛,感受艺术的魅力。它提醒我们,即使是最微小的生命,也值得被尊重和赞美,而艺术,则能让这些瞬间变得永恒。 总而言之,《诗画舫·草虫》并非一部简单的图录,而是一部关于生命、关于自然、关于哲思的艺术史诗。它以中国传统书画的独特魅力,引领我们进入一个微观而宏大的世界,感受那些被遗忘的生命之歌,品味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东方智慧。这套丛书,是中华民族宝贵文化遗产的瑰宝,值得我们细细品味,代代相传。

用户评价

评分

当我怀着好奇的心情翻阅《中国经典书画丛书:诗画舫 草虫》时,我被书中那份宁静而又充满生命力的气息深深吸引。我一直对中国传统艺术的细腻与写意之美情有独钟,而这本书所呈现的草虫画,恰恰展现了这种美学的精髓。每一幅画作,都像是画家们对大自然最深情的凝望,他们用细腻的笔触捕捉了草虫的每一个瞬间:蝉在枝头放声歌唱的勃勃生机,蝴蝶在花丛中翩翩起舞的优雅姿态,甚至连一只不起眼的蚂蚁,也充满了勤劳而坚韧的生命力。更让我惊喜的是,书中精心挑选的诗词,与这些画作形成了完美的呼应。我常常在欣赏一幅描绘蜻蜓的画时,读到“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这样的诗句,那份画面与文字的交融,带给我一种难以言喻的诗意享受。它让我感受到,古人并非只描绘宏大的山川景物,他们同样善于从身边微小的生命中发现美,感悟人生。这本书让我明白,艺术的价值,并不仅仅在于其宏大叙事,更在于其对个体生命细致入微的关照。它是一次心灵的洗礼,也是一次对中国传统文化深邃内涵的探索。

评分

《诗画舫 草虫》这本书,为我打开了一扇通往中国传统艺术的奇妙之门。一直以来,我对中国传统书画有着浓厚的兴趣,而这本书所呈现的草虫画,更是以其独特的视角和精湛的技艺,让我眼前一亮。书中的每一幅画作,都仿佛是画师们对大自然最真挚的敬意。他们用细腻的笔触,捕捉了草虫最动人的瞬间:蝉在枝头高歌的激昂,蝴蝶在花丛中漫舞的优雅,甚至连一只不起眼的甲虫,也充满了生命的力量。更让我着迷的是,书中精心挑选的诗词,与这些画作形成了完美的呼应。我常常在欣赏一幅描绘蟋蟀的画作时,读到“秋风起兮百草衰,独有秋虫声未绝”。这句诗,与画面中的景象相结合,勾勒出一种深沉而动人的秋日意境,让我感受到生命的顽强与不息。这本书让我明白,即使是微小的生命,也能够承载着深刻的情感与哲学思考。它不仅仅是一本艺术欣赏的书,更是一本关于生活、关于哲学的书。它让我重新审视身边的世界,并从中汲取智慧和力量。

评分

翻开《中国经典书画丛书:诗画舫 草虫》,仿佛走进了一场穿越时空的对话。这本书不仅仅是一册画册,更像是一本精心编撰的、充满人文关怀的读物。我尤其欣赏它在呈现草虫画作的同时,融入了大量与画作相呼应的古典诗词。这种“诗画结合”的方式,极大地丰富了我的阅读体验。画作的写实与诗词的写意相互补充,让草虫的生命力在二维的纸面上得以升华。我曾花了好几个小时,对着一幅描绘蜻蜓点水的画面,反复品味其间的诗句。那诗句描绘的不仅是蜻蜓的形态,更是整个夏日午后的宁静与生机。它让我联想到古人对自然环境的细致观察,以及他们如何从微小的生命中汲取灵感,抒发情怀。这本书的编排也十分用心,每一幅画、每一首诗,都仿佛经过了精心的考量,使得整体的阅读脉络清晰而流畅。它没有刻意去拔高,也没有回避其中的艰涩,而是以一种平实的态度,将这份古老的艺术瑰宝展现在我们面前。对于我这样并非艺术专业人士的读者来说,这样的呈现方式尤为宝贵。它既让我欣赏到了精湛的技艺,也让我领略到了其中蕴含的文化底蕴和生活哲学。这本书不仅仅是视觉的盛宴,更是心灵的滋养。

评分

《诗画舫 草虫》这本书,给我带来的是一种全新的艺术视角。我一直认为,艺术的伟大之处在于它能够打破时空的界限,让后人得以与古人的智慧和情感产生共鸣。而这本书,恰恰做到了这一点。它将中国古代精美的草虫画作与与之相呼应的经典诗词相结合,构成了一幅幅动人心魄的艺术画卷。我特别惊叹于画师们对草虫形态的精准把握,无论是蝉的坚韧,还是蜘蛛的灵巧,亦或是蝴蝶的轻盈,都跃然纸上,栩栩如生。而那些诗词,更是为这些微小的生命赋予了更加深厚的文化意蕴。我记得有一幅描绘蟋蟀的画作,旁边配的诗句是“寒蝉鸣,秋意浓”。这寥寥数语,便将画面的意境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度,让我感受到一种秋日特有的寂寥与清冷。这本书让我意识到,即使是微不足道的草虫,也能成为文人墨客寄托情感、表达思想的载体。它不仅仅是一本关于艺术的书,更是一本关于生活、关于哲学的书。它让我重新审视自然,重新理解生命,并从中汲取智慧和力量。这本书的价值,在于它让我们看到了中国传统艺术的细腻与深沉,以及古人对生命的热爱与敬畏。

评分

初次接触《中国经典书画丛书:诗画舫 草虫》,我便被它所呈现的独特魅力所折服。作为一名普通的读者,我并非对艺术领域有着深入的研究,但这本书却以其朴实而真挚的方式,打动了我内心深处对美的追求。它所收录的草虫画,并非仅仅是对自然景物的简单描摹,而是蕴含着画师们对生命的热爱与思考。我尤其欣赏书中对草虫姿态的捕捉,无论是展翅欲飞的蝴蝶,还是伏蛰等待的螳螂,都充满了生命的活力。而那些与之相伴的诗词,更是为这些画面注入了更加丰富的精神内涵。我记得有一幅描绘蚂蚁搬运食物的画作,旁边配的诗句是“勤勉不息,生命之歌”。这简单的几句话,便将画面中的景象升华,让我感受到一种积极向上、不畏艰辛的生命力量。这本书让我明白,即使是微小的生命,也能够传递出深刻的人生哲理。它不仅仅是一本关于艺术的书,更是一本关于生活、关于哲学的书。它让我重新审视自然,重新理解生命,并从中汲取智慧与力量。

评分

《诗画舫 草虫》这本书,以其独特的选材和精美的呈现,让我对中国传统艺术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我一直认为,艺术是连接古今的桥梁,而这本书,正是搭建这座桥梁的绝佳载体。书中收录的草虫画,其细腻的笔触和传神的描绘,足以令我赞叹不已。无论是描绘蝉的歌唱,还是蝴蝶的飞舞,亦或是螳螂的捕食,都充满了生命的力量。尤其令我印象深刻的是,书中对草虫细节的刻画,如翅膀的脉络、身体的纹理,都达到了极致的精细,仿佛能够感受到草虫的存在。而伴随这些画作的诗词,更是为它们增添了更为丰富的文化内涵。我特别喜欢其中关于“秋虫”的篇章,那些诗句,与画面中的景象相结合,勾勒出一种深沉的秋日意境,让我感受到生命的轮回与无常。这本书让我明白,即使是微小的生命,也能承载着深刻的哲学思考。它不仅仅是一本艺术欣赏的书,更是一本关于生命、关于哲学的书。它让我重新审视身边的世界,并从中汲取智慧和力量。

评分

《诗画舫 草虫》给我带来的,是一种沉静而深刻的艺术启迪。我通常更偏爱山水画或人物画,对描绘昆虫的画作,总觉得有些“小众”。但这本书,完全改变了我固有的看法。它所收录的草虫画,其精妙程度,绝不亚于任何宏大的题材。细看之下,那些看似微不足道的虫豸,在画家笔下,竟能呈现出如此鲜活的生命姿态。例如,那描绘螳螂捕食的画面,不仅捕捉到了螳螂凶猛的一瞬,还细腻地展现了其前肢的张力与肌肉线条,充满了力量感。而旁边配的诗句,更是恰到好处地点出了“秋风起兮白云飞,草木黄落兮雁南归”的意境,将微观的生命活动与宏观的季节变迁联系起来,形成一种深沉的思考。我特别注意到书中关于“蝉”的描绘,有的蝉高踞枝头,昂首鸣唱,充满生机;有的则已化作了秋日的残骸,在枯叶间静卧,又透露出生命的轮回与无常。这些画作与诗句的结合,不仅仅是对自然景物的描摹,更是对人生哲理的探讨。它让我意识到,即使在最渺小的生命中,也蕴含着宇宙的规律与人生的况味。这本书的价值,在于它用一种极为内敛而又充满力量的方式,展现了中国传统艺术的博大精深。

评分

当我第一次接触到《中国经典书画丛书:诗画舫 草虫》时,我便被它独特的选材和精美的呈现所吸引。我一直认为,中国传统艺术的魅力,很大程度上体现在其对自然万物的细致入微的观察与描绘上,而草虫画,正是这种精神的极致体现。这本书,如同一扇窗户,让我得以窥见一个生机勃勃、充满诗意的微观世界。书中的每一幅草虫画,都凝聚了画师的心血与才情,它们并非简单的写实,而是融入了画师对生命的理解与感悟。我常常被画中虫子的眼神所打动,那是一种在微小身体里蕴藏的顽强生命力。而随之附着的诗词,更是为这些画作注入了灵魂。它们或赞美草虫的勤劳,或感叹生命的短暂,或借草虫抒发愁绪,与画面意境完美融合,营造出一种“画中有诗,诗中有画”的独特韵味。我喜欢阅读过程中,在欣赏一幅描绘蝴蝶翩翩起舞的画作时,读到“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的诗句,那种宁静而略带忧伤的美感,仿佛被无限放大。这本书让我体会到,中国古人并非只关注宏大的山河壮丽,他们同样珍视身边每一个细微的生命,并从中提炼出深刻的人生哲理。它是一次充满惊喜的艺术探索,也是一次关于生命与自然的深刻对话。

评分

《诗画舫 草虫》这本书,我拿到手后的第一感觉就是“惊艳”。当然,这里的惊艳并非华丽辞藻的堆砌,而是那种源自内心深处的震撼,仿佛被一种古老而深沉的力量所触动。我一直对中国传统艺术有着莫名的情结,但对草虫画的了解相对有限,总觉得它们只是小打小闹,缺乏大气。然而,这本书彻底颠覆了我的认知。它展现出的草虫画,无论是构图的精巧、色彩的运用,还是对生命细节的捕捉,都达到了令人叹为观止的境地。那些栩栩如生的蜘蛛、灵巧的螳螂、娇艳的蝴蝶,它们的触角、翅膀、纹路,都被描绘得细致入微,仿佛触手可及。更让我着迷的是,这些画作并非孤立存在,而是与精心挑选的诗词巧妙地融合在一起。这些诗词,有的慷慨激昂,有的婉约低吟,它们与画面的意境相互映衬,共同营造出一种独特的诗画合一的美感。读到那些关于“秋虫”的诗句,结合画面中略带萧瑟的笔触,我仿佛能感受到秋风拂过,落叶飘零的景象,以及文人墨客对时光流逝的淡淡忧伤。这本书让我明白,即使是微小的生命,也能承载着深厚的情感与哲学思考。它让我看到了中国传统艺术在描绘自然万物上的极致追求,以及古人在艺术创作中将自然之美与人文精神完美结合的智慧。

评分

初识《中国经典书画丛书:诗画舫 草虫》,便被其内蕴的雅致与深邃所吸引。我并非科班出身的艺术评论家,仅仅是一位对中国传统文化充满热情的普通读者。然而,这本书的出现,宛如一位博学而温婉的引路人,轻轻推开了我通往宋元之际草虫艺术世界的大门。它并非枯燥的学术论述,而是通过精美的图文结合,将那些微小而又充满生命力的生灵,以一种诗意的、哲思的方式呈现出来。每幅画作,无论是工笔细描的蝉翼,还是写意泼墨的蜂蝶,都仿佛凝固了时间,将它们最动人的瞬间永恒。而那些与之相伴的诗词,更是如画龙点睛,赋予了草虫更为丰富的文化内涵和情感寄托。我尤其喜欢其中关于“鸣虫”的篇章,那不仅仅是描绘了虫子的形态,更是在诉说着文人雅士们在自然中寻求慰藉、感悟人生的情怀。那些关于秋虫的哀婉,夏蝉的聒噪,春蚕的静默,都在画与诗的交织中,化作一曲曲动人的生命礼赞。这本书的装帧设计也极具匠心,纸张的质感、印刷的色彩,无不透露出对传统美学的尊重与传承。当我翻阅此书时,仿佛能听到虫鸣,闻到草木的清香,感受到古人对自然万物细腻入微的观察与热爱。它让我重新审视身边那些容易被忽视的微小生命,从中发现无限的诗意与哲理。这不仅仅是一本关于书画的书,更是一本关于生活、关于感悟的书。

评分

物美价廉超好超好超好

评分

绘画作品,值的收藏,好,精品

评分

正品书质量好

评分

很实用

评分

书好,价格合适。

评分

书好,价格合适。

评分

很实用

评分

物美价廉超好超好超好

评分

绘画作品,值的收藏,好,精品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