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力行业标准(DL/T 1366-2014):电力设备用六氟化硫气体 [Sulfur Hexafluoride for Electrical Equipment Using]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力行业标准(DL/T 1366-2014):电力设备用六氟化硫气体 [Sulfur Hexafluoride for Electrical Equipment Using]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国家能源局 编
图书标签:
  • 电力行业标准
  • DL/T 1366-2014
  • 六氟化硫气体
  • SF6
  • 电力设备
  • 绝缘气体
  • 气体绝缘
  • 标准规范
  • 电气工程
  • 工业标准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中国电力出版社
ISBN:1551232440
版次:1
商品编码:11855057
包装:平装
外文名称:Sulfur Hexafluoride for Electrical Equipment Using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5-04-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13
字数:27000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内容简介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力行业标准(DL/T 1366-2014):电力设备用六氟化硫气体》规定了电力设备用新六氟化硫气体的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标志、标签、包装、运输和贮存。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力行业标准(DL/T 1366-2014):电力设备用六氟化硫气体》适用于电力设备用新六氟化硫气体。

内页插图

目录

前言
1 范围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3 技术要求
4 试验方法
4.1 安全提示
4.2 -般规定
4.3 六氟化硫质量分数的测定
4.4 空气、四氟化碳、六氟乙烷、八氟丙烷、氟化硫酰、氟化亚硫酰、十氟一氧化二硫和二氧化硫质量分数的测定
4.5 水分的测定
4.6 酸度的测定
4.7 可水解氟化物(以HF计)质量分数的测定
4.8 矿物油的测定
4.9 毒性试验
5 检验规则
6 包装、标志、贮运及安全警示
6.1 包装、标志、贮运
6.2 安全警示
附录A(资料性附录)六氟化硫中的空气、四氟化碳、六氟乙烷、八氟丙烷含量的测定

前言/序言


电力行业标准解读与应用指南:DL/T 1366-2014《电力设备用六氟化硫气体》 前言 本指南旨在深入解读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力行业标准 DL/T 1366-2014《电力设备用六氟化硫气体》(Sulfur Hexafluoride for Electrical Equipment Using)的核心内容、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及其在实际工程应用中的指导意义。本标准是规范电力设备中六氟化硫(SF6)气体质量和使用规范的重要技术文件,对于保障电力系统的安全、稳定、可靠运行至关重要。 第一章 标准概述与制定背景 1.1 标准的地位与作用 DL/T 1366-2014标准是中国电力行业为规范电力设备(如断路器、GIS、变压器等)中充注的六氟化硫气体的质量和性能而制定的强制性技术规范。SF6因其优异的电绝缘性和灭弧性能,在现代高压电力设备中得到广泛应用。本标准的发布与实施,统一了行业内对SF6气体的质量控制要求,是设备制造、运行维护和气体回收再利用的根本依据。 1.2 制定背景与发展历程 随着我国电力系统电压等级的不断提高和设备国产化水平的提升,对SF6气体的纯度、水分含量、杂质控制等提出了更高要求。本标准是在总结以往行业经验、吸收国内外先进技术基础上制定的,旨在取代或完善旧有的相关规定,以适应新的技术发展趋势和环保要求。标准内容涵盖了从气体生产、采购验收、设备充注到气体循环使用的全生命周期质量控制。 第二章 六氟化硫气体的基本技术指标要求 本标准的核心在于确立了用于电力设备的SF6气体必须满足的技术指标体系。 2.1 纯度要求(Purity) SF6纯度是衡量气体绝缘性能的首要指标。标准对不同等级的SF6气体设定了明确的纯度界限。通常,高压设备要求SF6纯度达到99.9%以上,甚至更高等级要求达到99.999%。纯度指标的控制主要针对残留的非凝固性气体(如N2、O2、CO2等)以及其他可能影响绝缘性能的物质。 2.2 水分含量控制(Moisture Content) 水分是影响SF6气体绝缘性能的最大敌人。高湿度的SF6气体在强电场作用下容易发生水解反应,生成具有腐蚀性的酸性物质(如HF),从而损害设备内部金属部件和绝缘材料。标准对水分含量设定了极为严格的限制,通常以百万分率(ppmV)计,例如要求水分含量低于50 ppmV,对于特殊高压或关键设备,要求可能更低。 2.3 杂质含量控制 除了水蒸气,其他关键杂质也必须严格控制,包括: 酸性气体(如HF、SO2): 这些物质是SF6分解的产物或在潮湿环境下生成的腐蚀性物质,其含量直接关系到设备的长期可靠性。 油污与微粒: 设备运行中可能引入的油雾或固体颗粒物,会降低气体的击穿电压,并可能造成局部放电。标准对可凝固杂质和固体微粒的含量也有明确的限值要求。 2.4 物理性质参数 标准还涉及SF6气体的基本物理参数,如密度(在特定温度和压力下)以及压力与温度的对应关系,这对于设备充气量计算和运行压力监测至关重要。 第三章 检验方法与判定规则 为确保所采用的SF6气体符合技术要求,标准详细规定了相应的检验方法。 3.1 采样技术规范 气体样品的采集过程是检验准确性的前提。标准对采样设备的清洁度、采样管路的干燥处理、采样压力和温度的记录等环节给出了详细的操作规程,以避免现场污染或环境湿度对结果产生干扰。 3.2 关键指标的检测技术 纯度分析: 通常采用气相色谱法(Gas Chromatography, GC)对SF6气体的主成分含量及主要非凝固性杂质进行精确分离和定量分析。 水分测定: 最常用的方法是基于卡尔·费休库仑法(Coulometric Karl Fischer titration)或露点法,用于精确测定极低浓度下的水含量。 酸性气体分析: 通常采用特定的化学吸收或离子色谱法对痕量HF、SO2等酸性物质进行检测。 3.3 检验规则与合格判定 标准规定了出厂检验、型式检验和运行监督检验的周期和要求。检验结果必须对照标准规定的技术指标限值进行判定。任何一项关键指标不合格,该批次SF6气体即判定为不合格品,不得用于电力设备充注。 第四章 气体回收、净化与再利用 随着环保法规的日益严格以及SF6的温室效应潜力,气体的回收、净化和再利用成为行业关注的重点。 4.1 回收与储存要求 标准对从退役或检修设备中回收SF6气体提出了操作规范,包括回收压力控制、防泄漏措施以及防止污染的步骤。回收的气体必须先进行初步储存,并标记其原始状态。 4.2 净化技术与指标 回收的气体往往含有高浓度的水分、电弧分解产物(如CF4、C2F6、SO2等)和油污。标准指导净化设备的选型和操作,确保净化后的气体能够达到或接近新购气体的纯度要求,尤其是水分和酸性气体的去除效率。只有经过严格净化的SF6气体,才能重新投入使用。 第五章 与其他标准的协调与应用 DL/T 1366-2014标准并非孤立存在,它需要与其他电力设备制造标准、运行维护规程以及环境安全标准(如SF6回收、充注的安全操作规程)保持一致性。本指南强调,在实际应用中,必须结合设备制造商的具体要求(通常比本标准更为严格)和现场运行条件来执行气体质量控制。 结论 DL/T 1366-2014《电力设备用六氟化硫气体》是电力行业保障高压设备长期可靠运行的关键技术支撑。全面理解并严格执行本标准所规定的气体质量要求、检验方法和管理流程,是确保电网安全稳定供电不可或缺的一环。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书的封面设计,嗯,怎么说呢,挺“官方”的,那种电力行业标准的调调,一看就知道是正经的规范文件。我拿到手的时候,第一感觉就是厚实,纸张质量不错,摸上去有点韧性,毕竟是标准嘛,估计是为了耐用。内容上,虽然我没深入到每一个技术细节里去抠,但从目录的梳理和章节的划分来看,它对于六氟化硫这个气体在电力设备中的应用,肯定是做了非常系统和详尽的阐述。我关注的重点更多是它在行业内权威性有多高,是不是目前国内电力系统里最顶尖、最被广泛认可的S F 6 气体质量和使用指南。如果这本书能清晰地界定不同电压等级设备对气体纯度、水分含量等指标的严格要求,并且给出了实用的检测和维护流程,那对于我们这些需要长期依赖高压开关设备稳定运行的工程师来说,就太重要了。我希望能看到一些前沿的、关于环保替代品或者更高效回收技术的讨论,尽管标准可能偏向于现有技术的规范化,但如果能有一丝对未来趋势的展望,那就更完美了。总的来说,这是一本摆在案头,让人感到踏实的工具书,代表着国家层面对于电力基础设施核心介质的控制力度。

评分

我费了好大力气才把这本DL/T 1366-2014看完了一遍,给我的直观感受是,它简直就是电力设备气体管理领域的“宪法”级别的存在。它不是一本教科书,没有那种循循善诱的教学语气,而是那种不容置疑的、基于大量实验和实践总结出的硬性规定。阅读体验上,说实话,枯燥是必然的,毕竟是标准,充斥着大量的技术术语、数值范围和附录表格。但正是这些看似冰冷的数字,构筑了我们电力安全运行的最后一道防线。我尤其欣赏它在“杂质控制”这一块的严苛程度,特别是对水分和氧化物的容忍极限,简直是吹毛求疵,但回头想想,高压电气设备可不吃“差不多”这一套,一点点污染都可能导致灾难性的后果。这本书的价值不在于让你读起来舒服,而在于它能让你在操作时“不敢犯错”。如果有人想挑战现有规范,或者设计一套全新的S F 6 气体管理系统,不把这本书吃透,那简直就是在拿电网的安全开玩笑。它提供的是一种基于历史教训和工程智慧沉淀下来的“正确答案”。

评分

这次翻阅这本电力标准,我主要的兴趣点在于它如何平衡“技术先进性”和“可操作性”。标准制定往往是一个漫长的过程,需要顾及到不同地区、不同制造厂家的设备现状。所以,我很好奇,这本书里对S F 6 气体的回收、提纯和再利用环节的描述,是不是能跟得上最新的环保要求?在“循环经济”的大背景下,如何最大限度地减少这种强效温室气体的泄漏和排放,是行业面临的巨大挑战。这本书如果只是机械地规定了“如何使用”,而对“如何负责任地处理”着墨不多,那它的时代意义就会打个折扣。我期望看到的是一套非常精细化的操作指南,比如针对不同设备使用年限,应采取何种级别的气体检测和维护周期,以及在退役设备处理时,是否有明确的S F 6 气体捕获和销毁的技术路线推荐。一本好的行业标准,应该既能指导生产,也能引领环保实践,让电力行业在保障供电可靠性的同时,也能展现出对环境的尊重和责任感。

评分

说实话,很多初涉电力行业的设计人员,都会觉得这种技术标准读起来像天书,充满了密密麻麻的符号和令人头晕的流程图。但这本 DL/T 1366-2014 给我最深的印象,反而是它在“术语定义”上的清晰度。电力行业标准最大的痛点之一就是不同单位对同一个概念的理解存在偏差,这在应急处理时是致命的。这本书如果能给出一个统一的、权威的定义,比如对“合格气体”、“劣化气体”和“需要强制更换气体”这几个状态的界定,并附带清晰的判定图表,那么对新人的培训成本和资深工程师的沟通效率都会有极大的提升。我观察到,有些国际标准在这一点上做得非常出色,它们用近乎偏执的清晰度来消除歧义。我希望这本中华电力标准也能做到这一点,让每一个接触到S F 6 设备的人,无论资历深浅,都能对气体的“健康状况”有一个一致的、明确的认知,避免因为术语理解的细微差别而造成设备误判或处理延误。

评分

从一个采购和设备管理人员的角度来看,这本书的价值体现在它为“质量准入”设立了不可逾越的门槛。当我们从供应商那里采购新的S F 6 气体或者需要对现有设备进行充气维护服务时,这本书就是我们的“尚方宝剑”。它规定了最低的质量要求,意味着任何低于此标准的供货都可以被我们合法、合规地拒收。我特别关注它在“可追溯性”方面的要求。如果一个批次的气体出现问题,我们能否通过标准中规定的溯源体系,一路查到生产商、批次号乃至最初的原材料?这种对全生命周期的质量监控能力,才是衡量一个标准是否具有现代管理水平的关键。如果这本书仅仅停留在描述“气体应该是什么样”,而没有提供“如何证明它就是这样”的审计和验证方法论,那它的实际约束力就会大打折扣。因此,我更看重它附带的那些关于取样程序、实验室分析方法与标准比对的章节,那些才是真正决定我们日常管理工作能否顺利开展的“干货”。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