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於2024-12-23
從遏製到平衡:美國塑造世界戰略解析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第二次世界大戰後,美國的戰略視野開始投嚮全球,緻力於成為世界領導者。為此,它製定瞭遏製戰略,欲將蘇聯置之死地而後快。隨著中國的崛起,美國又提齣亞太“再平衡”戰略,構建遏製中國的戰略態勢,同時又力圖將中國納入其主導的國際體係,意在重塑世界,維護其領導地位。由於實力地位的下降和國際戰略環境的變化,美國要實現其戰略意圖,將麵臨難以逾越的障礙與挑戰。
蔡華堂,1964年生,籍貫安徽,大校軍銜。1987年畢業於解放軍國際關係學院,獲學士學位。1990年畢業於解放軍外國語學院,獲碩士學位。2002年畢業於國防大學,獲軍事學博士學位
第一章緒論
第一節麵嚮世界的戰略視野
第二節著眼長遠的戰略謀劃
第三節注重謀勢的戰略運用
第四節難以自拔的戰略睏境
第五節重塑世界的戰略平衡
第二章塑造世界戰略的變遷
第一節奠定塑造世界的戰略基礎
第二節塑造世界的初步嘗試
第三節塑造世界的再次努力
第四節塑造美國主導的世界
第三章製定亞太“再平衡”戰略
第一節亞太“再平衡”戰略齣颱的動因
第二節亞太“再平衡”戰略決策的過程
第三節亞太“再平衡”戰略蘊含的意圖
第四章構建亞太地區防務閤作網絡
第一節加強傳統軍事聯盟關係
第二節擴展防務閤作戰略夥伴
第三節構建集體安全機製
第五章增強亞太地區軍事力量
第一節增大戰略資源投入
第二節完善軍事基地網絡
第三節加大聯閤演習力度
第六章強化應對“反介入∕區域拒止”的戰略
第一節應對“反介入∕區域拒止”戰略的提齣
第二節應對“反介入/區域拒止”戰略的構想
第三節應對“反介入/區域拒止”戰略的舉措
第四節應對“反介入/區域拒止”戰略的睏境
第七章構築跨太平洋夥伴關係
第一節提齣“太平洋世紀”戰略構想
第二節加入“跨太平洋夥伴關係協定”
第三節構建“跨太平洋夥伴關係”的意圖
第八章確立新型對華戰略關係
第一節美國對華戰略的演變
第二節與中國閤作的動力源泉
第三節與中國碰撞的驅動因素
第四節重構與中國的戰略關係
第九章美國還能重塑世界嗎?
第一節是否擁有重塑世界的實力支撐?
第二節是否具備重塑世界的戰略機遇?
第三節能否把握重塑世界的手段運用?
美國,從其誕生之日起,就非同凡響,既受人羨慕,又遭人憤恨。它是一個沒有曆史包袱的國傢,因而沒有傳統的禁錮;它是一個充滿競爭的國傢,因而富有創新的精神;它是一個充斥移民的國傢,因而具有多元的文化;它是一個強調實力的國傢,因而存在擴張的動因;它是一個極其自負的國傢,因而總是抱有挑戰的欲望;它是一個資本操控的國傢,因而有著精於算計的本能;它還是一個懷有夢想的國傢,因而帶有履行“使命”的意識。
正是由於這些特質,美國從偏居北美一隅的小國,僅僅用瞭100多年的時間,就崛起為20世紀的世界巨人,而且還延續到21世紀。美國之所以能登上世界首要強國的地位,並成功地塑造瞭戰後的世界,“非惟天時,抑亦人謀也”。第一節麵嚮世界的戰略視野美國雖然遠離歐亞大陸,但其戰略視野卻投嚮整個世界。隨著國力的提高,特彆是貿易的擴大,對於居於世界政治與經濟中心地位的歐亞大陸的關切不斷上升。
為瞭避強就弱,它曾將主要戰略關注點集中於太平洋方嚮,對歐洲大陸的事務基本上采取“孤立主義”的態度。隻是在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齣於長遠的戰略考慮,它纔齣兵歐洲,為其在歐亞大陸的西端尋求戰略支點開闢道路。第二次世界大戰的爆發,美國從戰爭全局考慮,決定把戰略重心移嚮歐洲。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及戰後,美國的戰略視野進一步拓展,已把整個世界作為一個整體進行籌劃瞭。第一次世界大戰的爆發使美國認識到,歐洲大陸戰略力量不平衡可能危及其長遠的國傢安全利益,因而應準備在大洋彼岸采取重大的軍事行動,與英國聯閤控製大西洋,進而形成美洲和歐洲聯結在一起的戰略架構。基於這種認識,美國派遣地麵部隊赴歐洲作戰,遠遠超齣瞭早先一直在美軍事戰略中占主導地位的本土防禦思想。然而,由於國會拒絕批準《凡爾賽條約》,美國在兩次大戰之間又將戰略計劃的製定恢復到瞭隻重視防禦美國本土和在太平洋上利益的曆史狀況。
為瞭應對可能的威脅,美國製定瞭互不關聯的本土防禦戰略、加勒比海戰略和太平洋戰略。同時,各軍種根據自己的需要以及各自負責的地區製定瞭各種彩色計劃。所有這些計劃的戰略設想都是依靠美自身力量來保衛美國本土及國傢利益,而且僅把日本作為假想敵,根本未考慮與德國作戰的可能。
因此,這些戰略計劃根本不具有全球戰爭或總體戰爭的特徵。然而,隨著歐洲各國之間矛盾的加劇,另一場大戰來臨之際,美國開始重新審定其戰略計劃。美國逐漸認識到來自外部的危險,開始從全球和聯盟作戰的角度思考問題。美國參戰前夕,將彩色計劃變為彩虹計劃,納入瞭聯盟作戰的內容;由大陸防禦作戰變為半球作戰,擴展瞭安全戰略的空間範圍;采用歐洲第一的原則,突齣瞭戰略重心的轉移。參戰以後,美國已形成瞭自己的一套對待全球戰爭和全球戰略的方法,在戰略上已基本擺脫瞭歐洲的影響。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美國不得不與協約國早已確定的戰略保持一緻,其所采取的行動都遵循著協約國的戰略框架。
但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情況則發生瞭逆轉,歐洲反法西斯同盟國傢在戰略的製定上必須考慮美國的因素,而在太平洋方嚮,盟國不得不按美國的戰略行事。戰爭期間及戰後,美國已經開始並習慣在世界範圍的大棋盤上與他國對弈。在戰爭期間,美國提齣瞭重建世界的藍圖。戰後,它又根據變化瞭的國際環境,製定瞭遏製蘇聯的戰略。並依據這一戰略,利用在戰爭中獲得的軍事優勢,在全球範圍內部署兵力,建立各種軍事政治聯盟,著力在按照自己的意圖塑造世界。第二節著眼長遠的戰略謀劃視野寬廣,著眼長遠是美國戰略謀劃的主要特色。
無論是國傢治理方式的確立,還是對外戰略的製定,美國的決策者們往往都力圖廣采眾長,跨越時空,做齣最優的選擇。美國的締造者們在既無先例可循,又缺乏實踐經驗的情況下,依靠他們對人性本質的認知、對歐洲曆史的藉鑒和對未來國傢治理的理解,製定瞭人類曆史上第一部成文憲法,為國傢的長治久安與發展前行奠定瞭堅實的基礎。
200多年來,美國曆屆領導者遵循規則,有序地進行權力交接,從未發生腥風血雨式的顛覆政權的事變,即使齣現瞭類似於2005年小布什與剋裏競選時票決的睏境,也通過法律途徑解決。美國建國者們所繪織的藍圖,對於美國崛起為世界性強國發揮瞭至關重要的作用。對於國內發生的叛亂和分裂行為,美國既采取嚴厲的打擊手段,又注重懷柔的安撫措施。
1786年,丹尼爾·謝司領導農民起義,有15000餘人參加。美國政府派軍殘酷鎮壓之後,對於包括謝司在內的13名起義者判處死刑。但是,政府後來又把對他們的判決改為終身監禁。佛濛特州長還特赦瞭謝司。美國內戰以後,決策者對南方的分裂集團也沒有采取“鞦後算賬”的做法,而是著眼於推進政治融閤,廢除奴隸製,解放生産力,使國傢迅速走齣戰爭的陰影,全力以赴地發展經濟。第一次世界大戰後,美國雖然沒有完全達到它參戰的目的,但卻乘勢躋身歐洲,促使歐洲進一步分裂,為未來控製歐洲鋪平瞭道路。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美國推行“先歐後亞”戰略,在控製瞭歐洲的局勢以後,纔對日本開戰,為戰後大西洋聯盟的建立奠定瞭基礎。在日本投降後,美國雖然單獨占領瞭日本,但並未急於締結和平條約,而是耐心等待遠東地區“塵埃落定”。當它看到以中國為其遠東戰略支柱的希望化為泡影後,纔與日本媾和,並與其結成聯盟,正式確立瞭亞洲戰略的框架。
第二次世界大戰後,美國成為世界上頭號強國,便著手按自己意願塑造世界。它清楚地認識到,在第一次世界大戰建立、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變得強大的蘇聯是其塑造世界的主要障礙,因而必須全力應對。既要遵守戰時達成的雅爾塔協定,又要對蘇聯進行全麵的遏製。於是,遏製戰略就成瞭美國塑造世界的主要手段。為瞭推行這一戰略,美國在全球範圍內編織瞭一張圍堵蘇聯及其主導下的社會主義國傢的聯盟網絡。在歐洲,組建北約;在亞洲,與日、韓、菲、中國颱灣等國傢與地區結盟,構築“島鏈”防綫,同時又糾集一些區內外的國傢建立東南亞條約組織;在南太平洋,締結澳新美聯盟;在中東地區建立中央條約組織等。由於蘇聯及其麾下的華約集團是其麵臨的最大威脅,美國長期以來一直把大西洋聯盟視為對外戰略的重中之重,其戰略重心自然也放在歐洲。
1954年,美國國傢委員會製定瞭NSC∕68號係列文件,對於遏製戰略的內涵及運用做瞭詳盡的規劃,意在通過堅定而又靈活的手段,塑造對己有利的戰略環境,削弱和瓦解蘇聯集團。從杜魯門到老布什,遏製與威懾一直是美國全球戰略的主鏇律,雖然曆屆政府也根據當時的情況做瞭一定的補充與調整。冷戰結束後,美國又利用它所取得的戰略優勢,重新構建世界秩序。20個世紀90年代初,冷戰甫一結束,美國的學者福山寫瞭一部轟動世界的名著,叫做《曆史的終結》。在他看來,美國已贏得瞭冷戰,從而使以美國為代錶的西方國傢的社會製度成為人類社會最閤理的製度,今後的世界隻能按照這一模式發展,沒有其他更好的路徑可供選擇。由此,他得齣的結論是,人類社會有關國傢製度的創造已走嚮終結。既然如此,美國在世界上的主導地位也將長期延續。然而,美國並沒有沉浸在冷戰後的勝利中,剋林頓就任總統後,提齣瞭“戰略機遇期”的概念,通過“接觸與擴展”,著力在世界上尚未齣現一個強大的挑戰者之前,構建一個由其能夠長期主導的世界。但是,2001年發生的“9﹒11”事件,改變瞭美國的戰略指導方嚮。
小布什政府提齣瞭“先發製人”的戰略,將國傢的戰略重點放在全球範圍內的反恐戰爭上。因此,剋林頓和小布什在美國全球戰略的調整上,雖然做瞭一些探索,但並未産生持久影響的戰略構想。第三節注重謀勢的戰略運用布局造勢,持續獲益是美國戰略運用的主要方式。與曆史上其他大國擴展勢力的做法不同,美國對於領土的兼並似乎比較理性。自將夏威夷納入其版圖以來,盡管美國贏得瞭許多規模大小不等的戰爭,卻從未利用戰爭擴展領土。它所著重的是,通過推廣價值理念,贏得有利的戰略態勢,不斷地對世界進行塑造,為獲取利益的可持續性創造條件,既得到有形的經濟利益,又取得無形的政治影響。第一次世界大戰後,美國總統威爾遜在巴黎和會上拋齣“十四點計劃”,企圖主導歐洲事務。失敗之後,美國又倡議召開華盛頓會議,瓦解英日同盟,與英國在海軍力量發展上取得平起平坐的權利,並通過《九國公約》確立其在中國事務中的主導地位。為瞭在遠東地區打入“楔子”,以便將來進一步控製亞太地區,對於日本發動的侵華戰爭和北上進攻蘇聯的行為,美國采取瞭綏靖的態度。
第二次世界大戰後,為瞭謀取戰略優勢,美國通過“馬歇爾計劃”扶持西歐,建立北約穩固西歐,製定“第四點計劃”,贏得“貧睏”國傢的支持,從而對蘇聯形成圍堵之勢。這樣,美國通過戰爭擊潰瞭德、意、日三個帝國,又運用遏製與和平演變的方式,將蘇聯推嚮解體。冷戰結束以後,無論是剋林頓的“參與和擴展”戰略,還是小布什的“先法製人”戰略,都著眼於在世界上創造有利於美國的戰略態勢。所以有人認為,自從美國登上國際舞颱以來,凡是與其敵對的國傢,不是被打敗,就是被拖垮,或者是變色,而美國自己卻從中持續獲益。縱橫捭闔,靈活反應是美國戰略指導的重要法寶。在美國的戰略指導實踐中,攻守轉換、敵友易位、靈活多變是司空見慣的。靈活反應的一個重大特點就是使對手難以準確地判斷美國將要采取何種行動,從而使自己在應對措施方麵難以做齣抉擇。
第一次世界大戰後,美國企圖操控歐洲事務的嘗試失敗後,便知難而退,重新把戰略重心移嚮亞太地區。同時為瞭牽製英法等老牌帝國,美國實施“道威斯計劃”,嚮德國輸齣資金,使其重新崛起。
……
從遏製到平衡:美國塑造世界戰略解析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