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推荐
★“安乐椅神探”的先驱之作,推理小说史上不容错过的奇书
★引领包括“谋杀天后”阿加莎·克里斯蒂在内的后续名作家竞相尝试
★从20世纪20年代横跨至21世纪,多次改编为电影、电视剧及广播剧,朱迪·吉森等多名女演员先后担纲主演
内容简介
一家伦敦街头的舒适小店,一名年轻女记者和一位无名老人,他们哪儿也不去,坐在桌前吃喝,讨论报纸上大肆渲染的一桩桩“惊天的、无解的”案件。从毛骨悚然的谋杀案,到胆大妄为的盗窃案,再到令人惊叹的诈骗案和勒索案,古怪的无名老人凭借纯粹的逻辑推理,将其一一破解。
有着与苍白瘦弱的外表不相匹配的智慧头脑,只爱推理过程,拒绝涉入案件本身。这位老人究竟是谁?是否有着什么不可告人的秘密?
作者通过十二个奇思妙想的侦探故事,让推理爱好者们熟悉了“安乐椅神探”类型的推理模式。自本作之后,“安乐椅神探”成为多数推理小说作家希望挑战的一个写作类型。
作者简介
奥希兹女男爵(Baroness Orczy(1865—1947),通称奥希兹女男爵或艾玛·奥希兹,匈牙利裔英国作家、剧作家和艺术家。1900年开始文学创作,其后陆续发表不同风格的佳作,包括推理小说、历史小说、冒险小说、剧作等,被誉为“二十世纪备受欢迎的作家”。
除了《角落里的老人》的主角之外,奥希兹女男爵创造的另一个知名文学形象为系列小说“红花侠”(The Scarlet Pimpernel)的主人公。与《角落里的老人》的主角坐在咖啡店角落、借着报纸进行逻辑推理、并嘲笑警方的无能不同,“红花侠”系列的主人公白天一派纨绔子弟作风,晚上则摇身一变,成为行侠仗义、保护百姓的贵族侠士。“红花侠”系列第一部小说因同名舞台剧的成功而带起了销售狂潮。其后,奥希兹女男爵又为该系列写下了十几部畅销作品,内容涵盖主人公的家庭及其他角色的相关故事。
小说和剧作之外,奥希兹女男爵也涉足艺术,部分画作在英国皇家艺术学院(Royal Academy of Arts)里展示。
精彩书评
作者创作了具代表性的“安乐椅神探”。
——仁贺克雄,《新海外推理指南》
目录
1 芬彻奇街谜案
23 菲力摩尔街劫案
42 约克郡谜案
63 地铁里的神秘命案
84 利物浦谜案
100 爱丁堡谜案
119 英格兰普卫顿银行失窃案
137 都柏林谜案
156 布莱顿案
176 摄政公园谋杀案
193 吉尼维尔贵族谱系
211 柏西街神秘命案
228 结 局
230 译者后记
精彩书摘
芬彻奇街谜案
1
角落里的老人把玻璃杯推到了一旁,身子往桌子靠了靠。
“这些所谓的谜案!”他说,“要是调查时动了脑子的话,就绝对不存在谜案。”
波莉(同玛丽)·伯顿惊讶地越过报纸望过去,她冷漠严厉的褐色眼睛盯着对面的那个人,眼神里满是询问。
当老人慢吞吞地走过店里,到她桌子的对面坐下时,她就对他有些烦。大理石的桌面上已经摆了她的大杯咖啡(3便士)、面包卷和黄油(2便士)以及一碟舌肉(6便士)。
这个大厅是知名的无酵母面包公司在诺福克街的分店。这个角落、这张桌子以及这个富丽堂皇的大理石大厅里的特殊景致都是属于波莉的。自从波莉加入《观察家晚报》(不好意思,我们是这样叫它的),成为这个天下知名、誉满世界的组织,也就是“英国新闻界”的一员时,从那让人永难忘怀的光荣时刻开始,她总在这儿享用值11便士的午餐,读1便士的日报。
她是个名人,是《观察家晚报》的伯顿小姐。她名片上印的是:
玛丽·杰·伯顿小姐
《观察家晚报》
她采访过爱伦·特里小姐、马达加斯加的主教西摩·希克斯先生,也采访过警察总监。最近一次在马尔伯勒府邸举办的花园聚会,她也去过衣帽间,也就是说,她在那儿看到辛格密女士的帽子,那是顶随你怎么称呼的小姐的遮阳帽,还看到了其他各式各样新潮时髦的玩意儿。《观察家晚报》的晚报版对此进行了报道,而标题则恰如其分地取了“贵族与衣着”。
(这篇文章署名的是M。J。B,能在这家每份半便士的大报的档案里找到。)
因为这些理由以及其他一些原因,波莉对角落里的这个老人感到生气,同时双眼像所有的褐色眼睛一样,尽其所能地用眼神把这意思清楚地传达给他。
波莉刚才正在看《每日电讯报》的一篇文章,那篇文章非常有意思。她刚才对这篇文章发表的议论是不是被听到了?可以确定的是,那边的老人刚才说的话是对她的想法进行回应。
她看着老人,皱起了眉头,然后笑了。《观察家晚报》的波莉小姐是个很有幽默感的人,在英国新闻界的两年还没有把这份幽默感毁掉,何况老人的长相足够让人情不自禁产生最乖僻的幻想。
波莉心想,她从来没有见过如此苍白、如此瘦弱的人,他颜色浅得可笑的头发被梳得柔光顺滑,盖住了头顶一块明显秃掉的地方。他不停地把弄手上的一根细绳,看起来羞怯又紧张;他消瘦而颤抖的手指把那根细绳结上又解开,弄出了各种精巧和复杂程度不同的结。
仔细打量过这个怪异的人,波莉觉得他变得更加和蔼可亲了些。
“可是,”她和气但不失权威地说,“这也算是份消息灵通的报纸,这篇文章告诉你,光是去年就有不下六件案子让警察完全摸不着头脑,而罪犯们依然逍遥法外。”
“对不起,”老人轻声说,“我从来都没有说警方完全没有碰到谜案的意思,我只是说他们在调查罪案的时候没有动脑子。”
波莉讽刺地说:“我觉得,他们在芬彻奇街谜案里也没动脑子吧。”
“最不可能成为谜案的,就是所谓的芬彻奇街谜案。”老人平静地回答道。
……
前言/序言
回顾历史,第一部“安乐椅神探模式”的推理小说当属爱伦坡的《玛丽·罗杰谜案》,爱伦坡笔下的侦探杜宾,这位史上第一大侦探靠报纸上的信息拼出了玛丽·罗杰一案的轮廓。小说中的案件原型是纽约的一桩真实罪案。有个名叫玛丽·罗杰的少女在纽约被杀害,但案子直到爱伦坡的小说发表时也没有告破。在小说中,与其说是杜宾在破案,还不如说是爱伦坡本人借杜宾的口来进行自己的推理。虽然和之后的调查结果有些不同,但主要的推理是正确的。
在这之后,很多推理小说家都曾尝试以这类模式创作,比如阿加莎·克里斯蒂的《五只小猪》,小说把“安乐椅神探模式”与“心证推理”巧妙地结合在一起,侦探波罗通过五位当事人的回忆,把一起16年前的疑案重构整合,最终推理出案件的真相。此外还有阿加莎·克里斯蒂笔下的简·马普尔小姐,比如在她的短篇集《死亡草》中,马普尔小姐每周二晚就和朋友们聚会,让他们挨个说出自己所知道的神秘案件,再由马普尔小姐来推理。雷克斯·斯托克将安乐椅神探长篇化,写出了尼洛·沃尔夫系列。这位史上最胖的侦探因为不愿意出门而成为“安乐椅神探”。约翰·罗德塑造的兰斯洛特·普利斯特莱博士也在几部作品中扮演了安乐椅侦探的角色。普利斯特莱虽然偶尔也会离开书房去收集证据,但主要还是委派他人去跑腿,这一做法也为后来选择安乐椅模式的推理小说作家所采纳。近代的美国作家杰佛瑞·迪佛笔下的林肯·莱姆也是一个不错的例子。系列作品中的《人骨拼图》更是走上了大荧幕。
在众多“安乐椅神探”中,最成功的恐怕要数《角落里的老人》。此书作者奥希兹女男爵被誉为“20世纪第一位备受欢迎的作家”,其代表作《角落里的老人》中收录的短篇故事堪称短篇侦探小说的写作范本,对后世的推理作家影响颇深。
本书的主人公是一位神秘的“角落里的老人”。尽管不参与现场调查,但这位老人仅凭逻辑推理就能破案。这一人物类型即我们所说的“安乐椅神探”。谈及神探,读者们难免会联想到福尔摩斯,而本书故事的背景也正是在20世纪初的英国,与福尔摩斯所处的时代大致重合。喜欢推理小说的读者们也许已经注意到了,这是推理小说的黄金时期,这一时期的推理小说对犯罪心理的描写较少,笔墨着重于犯罪手法和案件侦破过程。作者之所以创造不参加案情现场侦破的“安乐椅神探”形象,就是要尽量还原案件现场的真实情况,增强读者的代入感,这对作者的写作功力是一大考验,同时也是作者这部短篇集大获成功的关键。在老人与记者波莉你来我往的谈话中,作者单刀直入,直陈案情,去了几乎所有的中间环节,只保留了“案情——推理——真相”这一主线,将“推理”放在了小说中绝对核心的地位。“安乐椅神探模式”虽然有很多经典作品,但真正具有历史意义的非常罕见,这在很大程度上也是这类模式的弱点造成的。一个是侦探之外的角色被弱化到极致,其次是过于强调侦探的主观分析,再就是因为侦探不参与调查,都依靠获取的二手材料推理,所以侦探的行为范围很小,缺乏场景的切换,可以说这种写作手法稍有偏差,就会让作品显得牵强空洞。而《角落里的老人》堪称是“安乐椅神探”模式最高水平的代表。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作者巧妙地将侦探的推理与案件的发展分开,让两者彼此有联系却又相对互无交集。也正是由此开始,这一类侦探才有了不调查、不告知警方的理由,心安理得地纸上谈兵,同时又不用考虑其他的事情。
在阅读的过程中,读者确实会发现老人破解的案子其实都会有别的可能性,因为在他的推理中,其中一环扣不上的话,案子可能就会演变出另一种结局。当然,他也没有将自己的结论告诉警察,警察无法验证老人的推理是否和真实情况一样,读者也就没有办法得知这是否就是“真相”了。所以,最后是否相信老人的结论,全在读者的判断,他讲的有条有理,推理的过程也十分有趣,但真相很可能并非如此,在看完他对案情分析的一家之言后,作者最终还是把案件的结论留给了读者去判断。
可以说,不论在当时还是现在,奥西兹女男爵的《角落里的老人》在推理小说史上都是一本特殊的推理小说,散发着自己独特的魅力。
角落里的老人 电子书 下载 mobi epub pdf tx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