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于2025-01-23
余映潮中学语文精品阅读课教学实录(万千教育)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余映潮老师是国内著名的中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研究专家,其教学艺术和研究成果深受广大语文教师的喜爱与好评。
至2015年8月,余老师在全国各地已经讲了220多个公开课。
他的每一节课都追求创意,都是艰苦地精读教材、精心为学生设计课堂实践活动的结果。
他的课非常注重提取、利用课文中的教育教学资源,对学生进行语言学用教学和读写基本能力训练。
他的课表现着他的教学个性及优质课的设计要领,诠释着高效课堂教学设计的基本要求,显示着他提出的“好课”设计的理性标准,表达着他对教学细节设计艺术的探究,阐释着他所悟出的教学道理。
在本书中,余老师从他的220多个公开课中精选出了22个阅读课,对教学实录进行了整理,并请一线教师针对每一个教学实录进行了细致的点评。该书有助于中学语文教师揣摩和学习余老师的教学思想与方法,感受余老师的语言魅力,提高自己的教学技能与水平。
余映潮 特级教师。全国中语会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全国中语会名师教研中心主任,教育部“国培计划”首批培训专家之一。国内知名的中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艺术研究专家,被誉为“中青年语文教师课堂教学艺术研究的领军人物”。著述丰富,已发表各类教学文章1500余篇,出版了《余映潮阅读教学艺术50讲》《听余映潮老师讲课》《余映潮讲语文》《余映潮的中学语文教学主张》《这样教语文—余映潮创新教学设计40篇》《致语文教师》《余映潮语文教学设计技法80讲》等12本专著。创建了全新的“板块式、主问题、诗意手法”阅读教学艺术体系。精彩的课堂教学受到各地中小学语文教师的普遍欢迎。
《散步》课堂教学实录及评点
《老王》课堂教学实录及评点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课堂教学实录及评点
《乡愁》 课堂教学实录及评点
《雨说》课堂教学实录及评点
《赫耳墨斯和雕像者》课堂教学实录及评点
《社戏》课堂教学实录及评点
《最后一课》课堂教学实录及评点
《台阶》课堂教学实录及评点
《孔乙己》课堂教学实录及评点
《谈骨气》课堂教学实录及评点
《谈生命》课堂教学实录及评点
《说“屏”》课堂教学实录及评点
《〈论语〉十二章》课堂教学实录及评点
《木兰诗》课堂教学实录及评点
《狼》课堂教学实录及评点
《记承天寺夜游》课堂教学实录及评点
《爱莲说》课堂教学实录及评点
《饮酒(其五)》课堂教学实录及评点
《江城子 密州出猎》课堂教学实录及评点
《曹刿论战》课堂教学实录及评点
《蒹葭》课堂教学实录及评点
《孔乙己》课堂教学实录及评点
执教:余映潮 评点:王丹阳 吴慧玲
时间:2013年5月29日
地点:四川成都市新都区升庵中学
一、介绍背景资料,切入课文教学
师:这节课和大家一起学习鲁迅的小说《孔乙己》,我们先了解一下背景材料:孔乙己,读—
(屏幕显示,全班齐读)
《孔乙己》选自鲁迅的短篇小说结集 《呐喊》。
故事发生的时间,是清朝末年。
《孔乙己》是鲁迅自己最满意的一篇小说。它旨在“描写社会对于苦人的凉薄”,是20世纪中国文学史上的经典短篇小说之一。
师:小说描写了社会对于苦人的凉薄,这几个字要旁批在课题上;这是解读《孔乙己》这篇课文的钥匙,继续读—
《孔乙己》运用“儿童视角”编织故事、塑造人物。小说以咸亨酒店小伙计的口吻,讲述他眼中的孔乙己的凄惨遭遇。
师:这一段话里面有一个重要的知识点,四个字。
生:“儿童视角”。
师:对,聪明,我们要把新的知识落实到记忆里。什么是“儿童视角”?就是从儿童观察事物的角度来写故事,你们学过儿童视角的作品吗?七年级的小说?
生:《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师:《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是散文,《最后一课》才是小说,它从小弗朗士的观察角度来写故事—儿童视角。还有鲁迅先生的小说《社戏》,也是儿童视角。继续,读起来—
《孔乙己》巧妙地进行“场景设置”,在“咸亨酒店”让孔乙己“出场”和“退场”,在这个场景里表现人物,叙说故事。
师:又是四个字:“场景设置”。大家把“出场”两个字旁批到第4段那里,把“退场”两个字旁批在你们觉得应该旁批的地方。
(学生认真做批注)
师:孔乙己用他那双沾满泥土的手撑着自己的身体离开了咸亨酒店,是第11段的描写吧。看小说应该要看场景是怎么设置的,要看人物是怎么出场、怎么退场的,还要看故事是怎样一步步走向高潮的。你们读的八年级的教材中有篇小说《泥人张》,学了没有啊?
生:学了。
师:场景在哪里?
生:酒楼里。
师:对,酒楼就是表现人物的场景。《最后一课》场景在哪里?
生:教室。
师:《社戏》的场景在哪里?
生:(思考)船上。
师:船就是场景,所有的孩子都坐在船上,故事都在船上发生:看戏,偷豆……
【评点】开课简洁导入,引入课文教学,进行作家作品简介,自然而又平实。接下来的点拨由学生学过的作品入手,潜移默化地过渡到本课学习的切入点。短短的课始,视野开阔,容量巨大。
二、概说人物
师:好,同学们,开始我们的第一个学习环节—概说人物。我们根据课文内容,用“一句话概说”的形式,说说孔乙己这个人物形象,用一句话来说明孔乙己是个什么样的人。
(屏幕显示)
话题:根据课文内容,用“一句话概说”的方式,说说孔乙己这个人物形象。
(学生思考,动笔)
师:同学们可以发言了。
生1:孔乙己是一个迂腐的人。
师:“迂腐”,概说了孔乙己性格的一个侧面。你对人物有了一点自己的理解。
生2:我认为孔乙己是一个穷困潦倒的读书人。
师:身份是读书人,因为常常没有钱,偶然做些偷窃的事。
生3:我认为他是一个好喝、懒惰的人。
师:喝酒是他的最爱,于是在没有钱的时候想方设法地弄到钱。
生4:孔乙己是一个死要面子的人。
师:他很要面子,但“死”字可以换一种说法,要说得有分寸一点。
我们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来观察这个人物形象。孔乙己是一个没有名字的人。孔乙己是大家的笑料。“笑”字是全文的线索,直到他离开咸亨酒店的那一刻,人们仍然在笑他;他生命的意义仅仅是人们的笑料。
正像这位同学说的,他是一个很爱面子的人。他的可悲之处在于身份的边缘性,他是穿长衫而站着喝酒的唯一的人,没有任何朋友,连小孩子都瞧不起他。他是一个没有谋生能力的孤独无助的读书人。鲁迅用孔乙己的故事深刻表现了封建社会中国知识分子的生存状况、命运际遇。鲁迅先生笔下的孔乙己极具代表性。你们还要学到《故乡》,中年的闰土是苦难农民的典型代表;到了高中,你们还要学到《祝福》,祥林嫂是中国封建社会里命运最惨苦的妇女形象。鲁迅先生的小说塑造了许多经典的人物形象。
【评点】这里通过对人物的评说来达到“文意把握”的教学目标。“一句话概说”的活动匠心独具,训练了学生的概说能力和品读能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同样注重了纵横联系,扩大了容量。
师:现在让我们来观察一个细节,孔乙己用最大的努力来抵抗人们对他“偷”的嘲笑,但是人们往往毫不留情地摧毁他的这条防线。你们现在看第4段,看人们怎么打他?出现在你们眼中的第一句话是:“皱纹间时常夹些伤痕。”继续往下看,短衣帮怎么笑他的?“所有喝酒的人便都看着他笑,有的叫道,‘孔乙己,你脸上又添上新伤疤了!’”同学们,在这个“脸”字上画上一个大大的圆圈吧,哪位同学帮我们分析一下这个“脸”字的重要作用?
生5:我觉得“脸”字说明了人们都不给他面子,专门打他的脸。
师:说得太好了。打人不打脸啊,但人们专打他的脸,打破他的脸,破他的面子。鲁迅先生的文章往往在细微之处显现出深刻的表现力。想一想,孔乙己在人们嘲笑他时,都要极力地争辩;他是一个读书人,爱面子,但人们却常常把他的脸打破,有“伤痕”也有“伤疤”,这就是社会对于苦人的凉薄。鲁迅先生其实不是怀着很恶意的心情来写孔乙己的,文中有一个修饰语“偶然”—“偶然”做些偷窃的事,不是常常偷人家的东西,而且只是偷人家书之类的物品卖。最值得思考的是,小说中只写了读书人打他,短衣帮从来不打他,这又是深刻的表现力。
(众生顿悟并认真做笔记)
【评点】这里顺势对文本理解、人物命运的理解进行美妙的深化。教师选取了一处看似平淡的描写,用讲析的方式让学生深深感受到鲁迅先生作品的表现力。
三、比读训练
师:下面开始我们的第二个学习环节—进行比读训练。比读什么?鲁迅先生的文章有不少可以进行课中比读的。
(屏幕显示)
鲁迅先生的文章,有不少是可以用“课中比读”的方法来进行品读欣赏的。如《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雪》《故乡》等。《孔乙己》同样能够这样。
师:《雪》,南方的雪、朔方的雪各三段进行对比,前三段写了什么,后三段写了什么,每位同学都可以说出很多可以用来进行比较的内容。《故乡》,最明显的是少年闰土与中年闰土的比较。《孔乙己》同样能够这样。请大家看《孔乙己》的第4段,再看《孔乙己》的第11段,这里面有非常多的对比的点,能够让我们感受到孔乙己这个人物的心理变化、外貌神态的变化,特别是命运的巨大变化。
(屏幕显示)
活动内容:在第4段与第11段中寻找对比点,感受这两个段落在这篇小说中的重要作用,感受细腻的对比中表现出来的孔乙己命运的变化。
师:请同学们在第4段和第11段中寻找对比点,感受这两个段落在这篇文章中的重要作用,感受在细腻的描写中表现出来的孔乙己的各个方面的变化。现在,我把最典型的两个地方点一下。第4段中写孔乙己买酒喝,“排出九文大钱”;请把这个“排”字圈下来。什么是“排”啊?一个一个、一枚一枚地放在柜台上,表现一种有点卖弄的样子,甚至是表现出一种神秘的样子。再看第11段,“摸出四文大钱”。这一“排”一“摸”的两个细节就表现出孔乙己命运里某一个方面的微妙变化。大家就用老师这样举例子的角度,去寻找细节上的对比点,每位同学读书5分钟。反复比较,然后交流,手上的笔一刻也不能放下。
(学生品读,勾画,做笔记)
【评点】“课中比读”—教师先引领学生从熟悉的课文中找到前后的对比点,点示思考的规律,导入本课“比读”的内容,然后举例说明学习的方法,快速进入课文重点段落的比读。教学过程明快简练。
师:好的,让我们来倾听你的见解,举手示意,请你来帮我们分析。
生1:前面写到脸色是青白色,后文有写到脸上黑而瘦,从中我们可以看出孔乙己过得并不好。
师:不仅仅是过得不好,他被丁举人打坏了,他的腿被丁举人打折了,他的脸黑而瘦,像鬼一样。脸色的变化表现人物命运的变化。
生2:前一个自然段,“孔乙己便涨红了脸,额上的青筋条条绽出,争辩道‘窃书不能算偷……’”;后一个自然段,他的脸色很像在恳求掌柜,说明没有之前的那种“狂气”了。
师:对,一点自尊都没有了。他的脸色很像在恳求人家不要再提他偷东西的事了,他没有力气来回答人们对他的挖苦和嘲笑。多可怜啊,一个原来曾经睁大眼睛和别人争辩的人,已经是一点气力都没有了,但他仍然维护着自己的面子。
生3:我觉得第4自然段写站着喝酒和后文的写盘着两腿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表明了孔乙己不再有以前的生活状况了。
师:这是让人感觉最悲苦的对比。一个高大身材的人,一个没有谋生能力偶尔做些偷窃事情的人被另外一个考取功名的读书人打折了腿,匍匐在地上。高大的身材已经变成了残缺的身躯!
生4:前面写孔乙己经常穿的是长衫,后面写他穿的是一件破夹袄,这就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师:孔乙己的长衫永远被人剥落了,他的身份和价值也永远地没有了。
生5:第4自然段的“你一定又偷了人家的东西了”和第11自然段的“你又偷了东西了”相互照应,突出了孔乙己好喝懒做的性格。
师:对,你还应该讲,人们说他偷东西时他的表现如何,这也是一种对比。一种是争辩,一种是没有力气争辩,这种对比同样写出了孔乙己的巨大变化。
生6:第4自然段的“孔乙己睁大眼睛说,‘你怎么这样凭空污人清白……’”和第11自然段的“但他这回却不十分分辨,单说了一句‘不要取笑!’”。开始孔乙己是睁大眼睛地争辩,后来只单说了一句“不要取笑”,这里也是对比。
师:是啊,同样表现出他恳求人家的那种神态。我补充一下,在第4自然段,人们说他偷了人家东西的时候,他争辩道:“窃书不能算偷……”这时孔乙己说的是真话。在第11自然段,他说的是:“跌断,跌,跌……”这时说的是假话。真话和假话的对比能够微妙地表现出孔乙己心理的变化。不管是真话还是假话,都是为了维护他的面子,仍然是那一份读书人的自尊。
生7:前文写孔乙己出场时人们笑话他,后文写他退场时人们还是笑话他,突出了孔乙己生来就是人们的笑料。
师:所有的细节都有变化,但是这个“笑”字没有变化,发现得太好了。
(屏幕显示)
此中没有变的,就是人们的“笑”。
师:我现在想把我们的讨论再引深一点,第11段段首的文字,写的是“中秋过后,秋风是一天凉比一天……也须穿上棉袄了”,写这此话有什么用啊?前面怎么没有季节气候的描写,这一段为什么有呢?它有什么样的表达作用呢?
(学生纷纷举手)
生8:这句话是运用环境描写突出了孔乙己悲惨的结局。
师:为什么环境描写就能突显他的悲惨结局呢?
生8:因为这种环境是很悲凉、很恶劣的。
师:啊,用一种很悲苦的环境描写来表现一个人的命运之悲啊。写气候写秋风,好像是自然景物的描写,其实是一种象征,孔乙己生活的世界是多么地悲凉。你们还要分析,孔乙己这个时候穿的“破夹袄”。
生9:这也是运用环境描写来表现他命运的不幸,“破夹袄”表现的意义很深刻。
师:他穿的是一件破夹袄,在瑟瑟的秋风中;没有长衫为他遮风挡雨了。他的长衫哪里去了?这是永远的悬念;他是怎样被丁举人打折腿的,我们永远不知道。这里,我要给大家提示一句很重要的话,孔乙己所有的挨打描写都是虚写。何家的人打他,丁家的人打他,很多人打他,都是用“伤痕”和“新伤疤”来表现的。还要告诉大家,“伤痕”二字为孔乙己的挨打描写埋下了伏笔,所有的“挨打”都是从“伤痕”开始的。先写“伤痕”,接着就有“孔乙己,你脸上又添上新伤疤了”,接着就有何家的人“吊着打”,接着就有丁举人打他。所以, “伤痕”就暗示着他的挨打,后面就有不断的照应。
【评点】这里是本节课学习过程中的关键。师生的对话环节张弛有度,教师因势利导,紧扣课文内容品析,和学生一起细细品味、咀嚼文中的每一处对比点。品析的内容深入细腻,学生思维的触觉真正深入到了课文的字里行间。不仅如此,文学知识的讲析更是顺势而行而又与前面的教学内容密切呼应。
师:我们现在来回顾一下这两段中的对比,请大家做好课堂读书笔记。
(屏幕显示)
出场与退场
正常与残疾
师:这两段文字写了孔乙己的出场和退场,在细节上完善了一个人物的活动过程。一个“出”、一个“退”就是对比;高大身材的孔乙己被人打成了一个残疾的人,命运的变化中突显着巨大的对比。
(屏幕显示)
伤痕与断腿
长衫与夹袄
青白与黑色
眼睛与眼神
师:第4段中的伤痕描写埋下了伏笔,照应着被打断了腿的描写。孔乙己的长衫永远地被剥落了,那件破夹袄伴随着他走向不知道什么地方。他青白的脸色成了像鬼一样的脸色—黑色。“黑色”这两个字能够让我们感受到孔乙己曾经受过多么大的苦难。争辩时他那睁得大大的眼睛和他恳求人家的眼神,在细节上形成对比,表现出他卑微的心理活动,这也是极其重要的一笔。
(屏幕显示)
伤痕与断腿
长衫与夹袄
青白与黑色
眼睛与眼神
文言与白话
争辩与说谎
师:孔乙己,这个满口“之乎者也”的人,在他被打折了双腿之后,就再也没有说过“之”“乎”“者”“也”字,他的语言习惯已经被有的人、被社会彻底摧毁了。故事中的孔乙己与酒客们争辩过,但也明显地说过谎话,他至死都不承认自己的腿是被人打断的,而说是自己跌断的。
(屏幕显示,教师讲析)
故事中有着表现人物的丰富细腻的线条:时令,语气,动作,形貌,神态,酒量,钱数,手的用途……这些对比,把精神和肉体受到巨大摧残的孔乙己的形象鲜明地呈现在读者面前,激起人们深深的思索。
四、结课
师:最后,请你们探讨一个比较深奥的问题。我们读读课文的开头,课文的开头为全文埋下了一个重要的伏笔,那就是:花四文铜钱买一碗酒,多花一文买一碟茴香豆。大家看到了吧?请你们分析一下这样一处细节描写,第11段中写孔乙己摸出四文大钱买了一碗酒,“四文大钱”到底有什么深刻的表达作用?难道仅仅是动作描写吗?可以同桌之间互相商量一下。
(学生同桌互相交流)
师:看有什么新的发现?
生1:摸出四文大钱,表现他的钱已经所剩无几了,没有多少钱了。
师:你的发言没有注意到前面我给大家的提示。
生2:孔乙己再也没有多余的一文钱买茴香豆了。
生3:表明他连多买一碟茴香豆的钱都没有了。
师:说得好!这两位同学的见解是对的。一个好喝酒的人,为了喝酒而不惜挨打的人,在他生命的最后时刻里的最后一碗酒,连下酒菜都没有了,这就是鲁迅先生表现人物悲苦的高妙笔法。大家看,故事中写茴香豆写了多长的篇幅呀,写了孔乙己喜欢吃而唯一能吃的、和人家交往的都是茴香豆。但是他最后一刻可怜到只能喝一碗没有任何下酒菜的“酒”就消失在人们的视线之中了。
好,注意你们的作业,掌柜说“孔乙己还欠十九个钱呢”,这句话唠叨了两年了。大家思考一下这“十九个钱”到底是喝了多少次酒欠下的,这是极其美妙的悬念,但一定有答案。
对于《孔乙己》的欣赏,我们就进行到这里。下课,同学们再见,谢谢同学们!
【评点】这是本课的教学小结。教师深度引领,独辟蹊径,精细讲析,开阔了学生的视野,增加了学生对课文的理解深度,学习过程中的批注和笔记增加了学生知识积累的厚度。有意思的是,这个课到了最后,还“探讨”了“一个比较深奥的问题”。
总评
叶圣陶先生曾说:“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而反三,练成阅读和作文的熟练技能。” 余老师《孔乙己》的教学设计无疑是对这句话的美好印证。
太多的美点让人惊叹。其中,最亮丽的或者最值得我们语文老师注意的有两个,一是“充分利用教材”的意识,二是“学生能力训练”的意识。
本课的教学主要由三个教学板块构成:①课始导入,背景铺垫。简洁规范,内容丰厚,既有作品介绍,更有依托课文的小说相关知识介绍。②概说人物。重在整体把握文意,妙在以一个主问题,牵动学生对课文整篇的研读品析和对人物多角度的理解。③对比阅读。重在选点精读,妙在以一种比读的方式,引导学生通过前后勾连课文,对比阅读感受人物命运的巨大变化,从而对主题有了更为深刻的理解。全课的教学点面结合,立足于理解课文的基础上将学生深深带入课文。
三个板块的活动安排,层层推进,循序渐进,每一个板块都特别讲究“教材资源”巧妙而充分地运用。甚至在开课导入这个环节,教师也能利用提 余映潮中学语文精品阅读课教学实录(万千教育) 电子书 下载 mobi epub pdf txt
看了书,内容一般,不和自己的语文里面。
评分很不错,非常喜欢的书
评分非常好,受益匪浅
评分发货后第二天就收到了,包装很好很完整。书的内容很好,可以学到不少东西。
评分特别特别棒哦
评分书质量不错,快递速度也很快。
评分第一天下午下单,第二天上午就收到了。物流太给力了!余老师的课堂总是创意无限,精彩无限。这本书对语文教师太有帮助了!
评分发货速度一如往常的快,书的质量还可以。
评分纸质也是让我醉了,这么差的纸真是可惜了书的好内容了
余映潮中学语文精品阅读课教学实录(万千教育)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