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于2024-11-05
山丘上的修道院:勒·柯布西耶的最后风景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1座修道院与3位主角的故事:
60余年前,传奇神父阿兰·高提耶决意建造拉图雷特修道院
60余年前,无神论者勒?柯布西耶开始设计修道院
历时8年,拉图雷特修道院在经历一次换角风波后落成
20余年前,作者范毅舜首次造访拉图雷特修道院
2013年,作者受邀担任修道院驻院摄影师长达1年
“现代建筑的旗手”、安藤忠雄的灵感之师、朗香教堂设计者、无神论者勒?柯布西耶的临终作品及停灵之所
台湾超级著名、超受欢迎的摄影师,德国徕卡相机、瑞典哈苏相机、瑞士仙娜相机、英国伊尔福相机都曾以他的摄影作品作为产品代言
20年摄影功力、沉淀长达3年;100余幅视角独特的罕见照片、20余篇走心走意的诗性文章
超会写文字的中年男摄影师关于自我剖白与整合、灵魂平静与解放、个人追寻与信仰的一切
《华盛顿邮报》、《哈苏》摄影杂志、《徕卡》摄影杂志、《柯达影像新闻》争相报道
特种艺术纸8色无噪点印刷;180度翻转裸背锁线
海报:
半世纪前,一位自称为无神论者的西方建筑泰斗,为西欧培育神职人员的古老宗教团体设计修道院,他们之间会擦撞出什么火花?
几十年后,一位来自东方的教徒兼摄影家,在这座世界知名的建筑物里恣意徜徉,他如何藉由这座经院建筑整合自己,端详出背后更庞大的生命故事?
全书分为两卷,卷一共三章,逐步探索了勒·柯布西耶和拉图雷特修道院结缘背后的故事,第一章讲述作者初至拉图雷特修道院,开始对勒·柯布西耶与该修院结缘好奇,第二章作者简单介绍了拉图雷特修道院,发现一连串神秘的照片,由此了解到了惊世骇俗的阿兰·高提耶神父,第三章为了深入了解阿兰神父如何给古老宗教注入光明,作者开始走访欧洲其他地方的经院建筑,其中包括了朗香教堂;
卷二共三章,仔细介绍了拉图雷特修道院建筑背景和内容,前两章介绍了拉图雷特修道院道明会士的生活和背景,最后一张介绍拉图雷特修道院的内部结构。
范毅舜(Nicholas Fan),
美国加州布鲁克摄影学院硕士
曾受邀于美国华府参议院、德国的徕卡(Leica)艺廊、法国尼斯的阿兰?高提耶(Alain Couturier)艺廊、台北的诚品艺廊及新光三越百货公司艺文馆举行摄影个展。
著名的135相机发明者——德国徕卡(Leica)相机公司、瑞士仙娜(Sinar)相机公司、瑞典哈苏(Hasselblad)相机公司、英国依尔福(Ilford)相纸公司及美国的柯达(Kodak)软片公司,都曾以他的摄影作品做为产品代言。台湾索尼公司近年更支援他先进的数位摄影器材。
瑞典哈苏专业相机公司更曾推崇他为全球优秀的150位摄影家之一,他也是在徕卡相机公司德国总部举行摄影个展的华人。
美国国会图书馆、参议院、加州布鲁克摄影学院、台北市立美术馆皆收藏有他的摄影作品。
除了中文媒体,极具影响力的《华盛顿邮报》、瑞典发行全球的《哈苏》摄影杂志、德国的《徕卡》摄影杂志、美国的《柯达影像新闻》都曾以大篇幅专文介绍这位杰出的摄影家及其作品。
序
前言
楔子
卷一 勒 ·柯布西耶的拉图雷特修道院
第一章
拉图雷特修道院的最初印象
大师在人间的最后一夜
无神论者勒·柯布西耶争议不断的一生
第二章
我们的修道院
揭开一连串探索的神秘照片
活化石般的罗马教会
将古老宗教带入现代的梵二大公会议
惊世骇俗的阿兰·高提耶神父
第三章
阿熙教堂——精心料理的走味大餐
旺斯的马蒂斯教堂——可口的开胃前菜
烁古震今的朗香教堂——伟大的盛宴
高潮迭起的换角风波
卷二 五百年来未被诉说的伟大故事
第四章
拉图雷特的道明会士
将自己奉献给神的会士生活
第五章
对真理的追求殊途同归
道明会的创始与兴衰
宗教与艺术,真理与美相互映照
第六章
拉图雷特修道院建筑巡礼
1. 光影起舞的中央走道
2. 浑然天成的屋顶花园
3. 美景当前的修院餐厅、团体会议厅
4. 仰望星空的屋顶阳台
5. 寂静辽阔的空灵教堂
6. 粼粼光海的地下教堂
7. 压抑人性的会士房间
人间难圆满,慈德能永恒
有一处名为心灵的地方
尾声 人间的每一个清晨
后记 谁也无法取代的位置
出版后记
无神论者勒·柯布西耶争议不断的一生
1887年10月6日,勒·柯布西耶出生于瑞士一处以制造钟表闻名的山城。从小生长在一个严厉又单纯的新教环境,13岁起,勒·柯布西耶开始随着父亲从事钟表制作。
在家乡的艺术学校,勒·柯布西耶随勒波拉特尼埃先生学习艺术史、素描和当时流行的新艺术美学勒波拉特尼埃是勒·柯布西耶生前唯一认定的老师,勒波拉特尼埃在三年课程结束后清楚告诉勒·柯布西耶,他应该成为建筑师。
在老师的建议下,勒·柯布西耶在1907年的往后四年间认真地在欧洲各处旅行,考察不同时期的建筑,这几年的考察自学为勒·柯布西耶的建筑师生涯打下了深厚基础,例如修道院会士小房间的灵感,即来自当年在意大利托斯卡纳所参观过的埃玛修道院。
勒·柯布西耶30岁那年回到巴黎,他在这艺术之都结交了一群现代主义、特别是纯粹主义的艺术家,勒·柯布西耶的建筑概念至此臻于成熟。他与这群朋友大胆提出扬弃传统的建筑美学概念,且严厉批评19世纪以来的守旧建筑观点及复古建筑风格。他们拥抱工业成就,鼓吹以工业手法大规模建造房屋,以降低房屋造价并减少组成构件,解决工业时代来临都市化的人口密集问题。这今天听来天经地义的观念,在当年却深具革命性。
虽然勒·柯布西耶非常喜欢设计能容纳大批住户的小区建筑,但种种缘由让他的早期事业,仍以私人住宅为主,鲜有庞大的小区营造。1927年,勒·柯布西耶参加国际联盟在瑞士日内瓦举行的总部大楼建筑竞图。这栋极富政治意义的建筑,在勒柯布西耶设计下,不走彰显政治意念的古典路线,反而以良好的隔热与隔音成为一座具有实际功能的办公大楼。
荒谬的是,这场看似势在必得的竞图,最后却以使用的墨水不符规定为由,将勒·柯布西耶淘汰。然而所有参与计划的人都心知肚明,墨水只是借口,保守势力的从中作梗才是主因。
二战之前,勒·柯布西耶还曾到访南美洲及苏联,推广他的城市兴建理念。
战后,勒·柯布西耶参与了法国的重建计划,马赛公寓就是这时期最重要的著名作品,此外他也代表法国为联合国位于纽约的总部设计大楼。勒·柯布西耶在抵达新大陆时,愉快地对采访记者说:“30年来,我觉得自己彷佛对着沙漠说话,1945年起,我便领导着法国的建筑发展,此刻我终于觉得理想就要得以发挥……”此时他的声名如日中天,大众视他为建筑界的毕加索,对建筑界学子而言,他就是现代的同义词。
然而勒·柯布西耶所期待的开花结果时刻却从未到来,邀他前来的联合国总部后来将他自设计团队剔除,详细情形连勒·柯布西耶都不愿多说,世人只知心寒的勒·柯布西耶转而将心思花在建筑美学上,自此不再延揽庞大计划。
柯布很会写东西,他的大量著作对建筑界的影响不容小觑,然而他得到的恶评却几乎与赢得的美誉相当,尤其是他捍卫自己的行事风格及爆烈脾气更让人不敢领教。
这样的一位艺术家,怎么会来为保守罗马教会里古老的道明会设计修道院?
人间素有诸多无法言明的机缘巧合,春秋史家视之为历史必然的相遇,在信徒眼里却是上帝早有安排。
为了解柯布与修道院的关系,我开始如侦探般地大量探访、搜集、整合各种勒·柯布西耶与修道院的线索资料。除了在修院四处参访询问,我更南征到普罗旺斯境内的托罗内修院、石窟教堂、马蒂斯教堂,也往西拜访了靠近瑞士德国边界的朗香教堂,以及与法国第一高峰勃朗峰相对的阿熙教堂……
而这一切的起点,是从修院餐厅墙上一张不起眼的照片开始。这早在那儿却被我忽略的装饰,为我不得其门而入的探索提供了一把钥匙,一扇通往过去的窗口。
……
有段时期,我的梦境中常出现一组大小不一的几何方块,它们有时立体呈现,有时又全部躺平呈一条直线。它们忽大忽小互相交错、纠缠不清,在梦的最后整合成一个大立方体却又再度支离破碎,各自独立在无边无际的黑暗空间里飘浮。
这梦境虽抽象却相当美妙,那一个个大小不一的立方体,犹如星云般在宇宙间自在飘浮或相互结合或再度分裂地无止境循环。
数学很烂的我,对于这梦境着实不解。没有任何人事物情节,只有几何抽象图案,不是我的思考模式。从梦中醒来后,抚弄床边的书籍,无非是《圣经》、几本快脱页的《祈祷诗集》,甚至是最新的数字产品目录。
所谓的“日有所思,夜有所梦”,我白天思索的内容却与这些抽象梦境全然无关。
有意思的是,这诡异梦境与我当时的生活相互呼应。彼时我的工作、创作、发表机制随着网络科技发达,全部陷入瓶颈。我的信仰与人生观也因此受影响,生活呈现中年危机般的死沉。我很怀疑并忧虑这充满灰色的窒碍,会这么绵延下去成为我后半生的生命基调。
就在这样的生命阶段中,一个寒冷、哪儿都去不了的冬日,我接到一个美丽邀请——被调回法国的神父友人邀请我去他所常驻的著名修道院任驻院艺术家。这不是神父第一次邀约,然而我就是兴趣缺缺。过去20年,由于工作关系,我得以多次前往欧陆采访报道著名的人类遗迹、历史及著名观光景点,也让我从原先略带虚荣的好奇到驾轻就熟,最后却连梦寐以求的个展邀约都敬谢不敏。这怪异转变连我自己也说不出个所以然来。
从小就想从事艺术工作的我,从绘画开始,后来转换至摄影,最后又涉足写作、出版,然而就在多元进行之际,我却觉得所有习自大学时期的艺术陶冶及价值观已全然不敷使用,就连常给我信心与慰藉的宗教,至此也无法提供我太多养分。在造访了无数宗教遗迹后,我居然产生了信仰只是人类在膜拜自己所造偶像,这样充满亵渎的思想……
如此浑沌之际,神父的邀约充满挑战。原来他新任职的地方是由法国建筑大师——勒·柯布西耶(1887—1965年)在20世纪50年代所设计的拉图雷特修道院(Convent of La Tourette)。这座修道院是欧陆现代修道院的代表,更是勒·柯布西耶继为他博得空前盛誉的朗香教堂(Notre Dame du Haut)后另一扛鼎巨作。
勒·柯布西耶的粉丝一年四季如朝圣般涌来参观这两处由他所设计的宗教建筑。讽刺的是,他们对勒·柯布西耶的创作有万千推崇与兴趣,却对当年请勒·柯布西耶设计的修院当局及其背后的庞大宗教及文化毫无兴趣,甚至带有不屑。
20年前,我第一次到欧洲,就去到位于里昂近郊的拉图雷特修道院,但那次经验却相当不理想。问题不在建筑本身,而是个人的识见。
彼时仍值信仰高峰的我,在欧洲转悠了一段时日,深感幼年习自教会的信仰已渐行渐远,当家乡一般信众仍在奉行源自欧陆的信仰余晖时,欧洲的教会早已进入另一阶段,且因此面临庞大信徒流失的窘境。
与在建筑界声誉隆盛的拉图雷特修道院形成强烈而讽刺对比的,是修道院内屈指可数的修道人。身为传统教徒又是艺术家的我,无可避免地在这现代修道院里,面临了强大、难以整合的冲突。
从艺术史中,我当然知道西欧自19世纪以来,所有的艺术已与昔日艺术的最大支持者之一——罗马教会分道扬镳,但我仍很难接受这么一座恪守传统规矩的经院,却于建筑外观如此洋洋自得、不加掩饰地表现出强烈且极端的风格。就这点来说,拉图雷特修道院是座充满矛盾而分裂的经院建筑,其中最大的原因是修道院原始设计者——勒·柯布西耶生前曾清楚说明:自己是无神论者。
宗教及艺术往往是人类历史文明的起源与结晶,后者更自前者汲取灵感与养分。姑且不论社会的发展与走向,拉图雷特修道院是建筑与宗教的整合,却更凸显出它的不安与分裂,这是彼时在这座没落的修道院里真实的感受,我的身、心、灵几乎一刻也不得安宁。更讽刺的是,这座修院的创立者——当时仍在修院内的道明会士,在修道人数递减时言明:若这建筑不是由勒·柯布西耶设计,他们早已放弃此地,迁往它处。言下之意是艺术,而非世人认定永恒的信仰,延伸了修院的命运。
“文化并不能拯救任何事、任何人,它并不能证明什么。但它是人类的产物,人类将自己投入到里面去,在那里面他认识了自己,那一面严厉的镜子映出了他的相貌。”法国存在主义大师萨特曾在自传中提到这一段话。
我终于接受了神父的邀请,带着一套全新、功能强大的数字相机,头脑一片空白地来到法国深入这座当年令我困惑的修道院。我在这里前后度过了春、冬两季,眼见大地由枯黄转变成娇艳欲滴的鲜绿,最后又目睹鲜亮如火的秋叶,一片片干枯飘落于地,我更在此经验了无数个让人悸动的日升月落。
在这段不算短的驻留日子里,我逐步发现了修道院当年的兴建背景,与时代的关系更如拼图般地拼出一个鲜为世人所知的美丽故事。原来很多被视作理所当然的伟大艺术作品背后,竟有如此众多且不为人知的因缘际会。那些从未被提及的故事或许能为早已各行其是的宗教及艺术,甚至生命视野,提供新的切入点与启发,更重要的是,它看似无所为,但却如镜子般地为我映照出自己的面貌。
自修院归来后,那些变化无穷、曾让我匪夷所思的几何梦境,未再出现。也许这一趟深度探索,也让我的实在界生命,得到了新的整合。
在拉图雷特修道院期间,我最爱以摘自修院城堡那头的马鞭草泡茶。且让我如品茗般的向你道出一个有趣故事,请你也像我一样为自己泡壶好茶,在清静的芬芳中,自在地品味其中点滴。
范毅舜,知名度并不算高的人文大家,看过他前一本才买的这本,大师风范
评分今年买过最有意思的书之一,图片非常精美,佩服自己有一双发现美的眼睛
评分照片很棒,总体品质挺高
评分华人著名的摄影家,他的作品好好品读,慢慢回味,必要收获!
评分很好很好很好很好更博
评分书很不错
评分台湾摄影师的作品,透过摄影能够看到很多很多
评分凑单买的,一本值得翻翻的画册!!!!
评分精彩书摘
山丘上的修道院:勒·柯布西耶的最后风景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