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邦叙事曲(中外文对照)

肖邦叙事曲(中外文对照)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波] 肖邦 著,李曦微 译
图书标签:
  • 肖邦
  • 叙事曲
  • 钢琴曲
  • 古典音乐
  • 音乐
  • 中外文对照
  • 文学
  • 艺术
  • 浪漫主义
  • 音乐史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世纪音乐教育文化传播公司
ISBN:9787544466592
版次:1
商品编码:11820992
包装:平装
开本:8开
出版时间:2015-11-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69
正文语种:中文,英文

具体描述

内容简介

  肖邦是**位创作钢琴叙事曲的作曲家,他一生共创作了四首钢琴叙事曲,就其表现内容而言,一般认为多与密茨凯维支的诗有关。音乐气势恢宏、富有交响性,具有强烈的戏剧性和史诗性的特点。在音乐结构上,肖邦广泛采用混合曲式。音乐内涵丰富、深刻,为其后的交响诗、音诗等体裁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内页插图

目录



前言/序言


音乐的史诗:巴赫的键盘奏鸣曲研究 作者: 约翰·塞巴斯蒂安·巴赫(遗作整理及注释:卡尔·菲利普·埃马努埃尔·巴赫) 出版社: 莱比锡音乐学院出版社 出版时间: 1788年(初版),2023年(修订版) 装帧: 精装,附高分辨率乐谱插页 页数: 890页 --- 内容提要: 本书是对“音乐之父”约翰·塞巴斯蒂安·巴赫(Johann Sebastian Bach, 1685-1750)创作于其创作生涯晚期,特别是魏玛时期和科滕时期(c. 1708-1723)的键盘奏鸣曲的深度学术考察与演奏实践指导。不同于侧重于其赋格与对位法的传统研究,本卷专注于巴赫在奏鸣曲体裁中的创新精神、结构逻辑以及与当时新兴的“情感表达风格”(Empfindsamer Stil)的对话。 本书结构宏大,分为六个主要部分,深入剖析了巴赫如何将巴洛克晚期严谨的对位技艺与早期古典风格的清晰旋律线条相结合,最终孕育出那些被后世赞誉为“预示了海顿与莫扎特”的杰作。 第一部分:奏鸣曲传统的溯源与巴赫的先驱地位(Pages 1-120) 本部分首先梳理了自意大利奏鸣曲(Sonata)概念兴起以来,巴洛克时期意大利和德国作曲家(如Corelli, Vivaldi, Buxtehude)对奏鸣曲形式的贡献。重点探讨了“奏鸣曲”在巴赫时代的多重含义——既包括了慢-快-慢(或多乐章)的器乐套曲,也涵盖了早期“交响性”的单乐章结构。 随后,本书通过对巴赫早期键盘作品(如早期的组曲与协奏曲)的分析,构建了巴赫如何吸收并超越前辈,特别是阿尔贝尼蒂(Alberti)和斯卡拉蒂(Scarlatti)风格的理论基础。这一部分通过大量的乐谱对比图,直观展示了巴赫对“主题发展”这一古典主义核心要素的早期尝试。 第二部分:维也纳时期(Weimar)与“器官赋格性奏鸣曲”的诞生(Pages 121-280) 重点分析了巴赫在魏玛时期为管风琴创作的那些具有复杂织体和深刻精神内涵的作品,特别是那些被后世认为是键盘奏鸣曲前身的六首奏鸣曲(BWV 580a, 574等)。研究指出,尽管这些作品常被归类为管风琴作品,但其内在的结构逻辑和对位织体,完全可以移植到大键琴或羽管键琴上进行演奏,揭示了巴赫对“键盘乐器”的通用性思考。本章详细解读了《C大调第一奏鸣曲》(BWV 580a)中“三声部赋格与华彩乐章交替”的创新手法。 第三部分:科滕时期(Cöthen)的里程碑:三部奏鸣曲的精研(Pages 281-450) 科滕时期是巴赫创作器乐的黄金时代。本部分的核心是集中研究了那三首著名的“为小提琴独奏而作的奏鸣曲与组曲”中,与奏鸣曲体裁最为接近的部分(特别是第一、第四、第五奏鸣曲的特定乐章)。 本书大胆采用了“键盘移植分析法”(Keyboard Transcription Analysis),即假定巴赫创作这些作品时,内心是同时构思了键盘与独奏乐器的声部,并详细分析了如何将小提琴的对位线条转化为双手在键盘上的清晰表达。本章包含独家发现的早期手稿残片分析,推测了巴赫在设计这些奏鸣曲乐章的“对比性”与“叙事性”时所依据的哲学思想。 第四部分:情感的细微之处:与“情感表达风格”的交融(Pages 451-610) 巴赫晚年的作品常被视为高度理性与结构化的典范,但本章挑战了这一传统观念。通过对《D小调奏鸣曲》(BWV 964,原为大键琴作品)的深入分析,作者认为巴赫在某些慢速乐章中,明显借鉴了当时柏林学派作曲家(如C.P.E. Bach本人)对音色变化、突然的力度对比和即兴化的装饰音的运用。 这一部分侧重于演奏技巧与表情术语的解读,对“Affettuoso”、“Grave”等指示的巴赫式理解进行了详尽的考证,为当代演奏家提供了如何在中期巴洛克风格与早期古典风格之间找到平衡点的实践指导。 第五部分:巴赫的奏鸣曲织体:对位与和声的统一(Pages 611-750) 这是本书的技术核心部分。作者系统地分类和解构了巴赫在奏鸣曲中使用的对位手法,从传统的模仿对位,到更自由的“主题碎片化处理”。特别关注了巴赫如何通过严格的对位技巧来“支撑”新兴的、更具旋律性的古典主义主题。 通过对和声语言的考察,本书展示了巴赫如何将传统调性和声推向极致,并引入了大量的“借用和弦”与“模态转换”,这些技巧使得其奏鸣曲的和声进行充满了张力和色彩,远超其同时代的大多数作品。 第六部分:演奏实践与乐器选择的现代反思(Pages 751-890) 本书的最后部分面向演奏者。它探讨了巴赫奏鸣曲在不同键盘乐器——古钢琴(Harpsichord)、羽管键琴(Clavichord)、以及现代钢琴——上的表现差异。作者不主张“一刀切”的演奏方法,而是根据乐曲的起源乐器(如如果源于管风琴则强调音色的持久性,如果源于羽管键琴则强调触键的细腻度)提供不同的踏板使用建议和力度控制方案。 配有大量的演奏提示和乐谱注释,这些注释是基于对巴赫学生手稿的交叉验证,旨在帮助演奏者还原出巴赫时代所期望的清晰度、节奏的灵活性和情感的真挚性。 --- 目标读者: 音乐史学家、键盘乐器演奏专业学生及教师、古乐研究爱好者,以及所有致力于深入理解巴洛克晚期至早期古典主义过渡期键盘音乐的专业人士。 专家评价摘录: “这是一部里程碑式的著作。它首次将巴赫的键盘奏鸣曲创作放置在一个更广阔的、跨体裁的语境中进行审视,其对位与情感表达的结合分析,令人耳目一新。” —— 维也纳音乐学院,海因里希·冯·斯特劳斯教授。 “本书的实践指导部分尤为宝贵,它不仅是理论,更是通往巴赫键盘艺术灵魂的钥匙。” —— 伦敦皇家音乐学院,安娜·佩特洛娃博士。

用户评价

评分

作为一名长期的肖邦乐迷,我一直在寻找能够更深入地理解他的叙事曲的途径。《肖邦叙事曲(中外文对照)》这个书名,立刻就引起了我的注意。我期待这本书能够提供一些我之前未曾了解过的关于这些作品的见解。我猜想,中外文对照的设计,不仅仅是为了语言的便利,更是为了呈现不同文化背景下的音乐解读和欣赏方式,这对我来说非常有吸引力。我非常好奇书中是否会包含一些关于这些叙事曲的创作灵感,例如它们是否受到文学作品、历史事件或个人经历的影响。此外,我也希望这本书能提供一些关于如何欣赏和演奏这些复杂作品的指导,让我在弹奏或聆听时,能够有更深刻的体会。

评分

我一直对肖邦的音乐怀有深深的敬意,尤其是他的叙事曲。它们不仅仅是技巧的展示,更是作曲家内心世界的诗意流淌。这本《肖邦叙事曲(中外文对照)》的封面设计就散发着一种古典而典雅的气质,让我迫不及待地想翻开它。虽然我还没有深入阅读这本书的内容,但仅凭其精美的装帧和书名本身所传递出的信息,我就已经对它充满了期待。我个人认为,一本好的音乐书籍,不仅仅在于其专业性的解读,更在于它能否唤起读者对音乐本身的热情和情感共鸣。我希望这本书能够提供一些关于肖邦叙事曲创作背景、灵感来源的深入剖析,同时,中外文对照的设置也预示着它将为我提供一个更广阔的视角去理解这些作品,无论是从音乐理论的角度,还是从文化历史的维度。我非常期待能在书中找到关于这些叙事曲背后那些动人心弦的故事,以及它们在音乐史上所占据的重要地位。

评分

这本《肖邦叙事曲(中外文对照)》的书名本身就足够吸引人,它承诺了对肖邦那些极富戏剧性和叙事性的杰作的深入探讨。我一直觉得,叙事曲这类体裁,最能体现作曲家在音乐中构建故事、塑造人物、描绘场景的能力。肖邦的叙事曲更是其中的佼佼者,它们的情感张力、旋律的跌宕起伏,仿佛一部部无声的史诗在我耳边展开。我期望这本书能够带领我走近肖邦的内心世界,理解他创作这些宏大作品时的心境。中英对照的设计,也让我看到了一种连接不同文化解读的尝试,这无疑会为理解肖邦这位音乐巨匠,以及他作品中的普世情感,提供更丰富的层次。我猜测书中会有一些关于乐谱的细致分析,或者对不同演奏家演绎的比较,这些都能帮助我更全面地理解和欣赏这些音乐。

评分

看到《肖邦叙事曲(中外文对照)》这本书,我的第一反应就是其潜在的学术价值和教育意义。叙事曲作为一种独特的音乐形式,在肖邦的手中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发挥,它们蕴含的情感深度和音乐结构的复杂性,常常让初学者望而却步。我猜想,这本书或许能提供一种更加易于理解的方式来解读这些作品,通过中外文对照的辅助,让不同语言背景的读者都能从中受益。我非常好奇书中是否会包含一些关于肖邦创作技法、和声运用、以及旋律发展的详细分析。同时,我也期待它能提供一些关于不同历史时期对肖邦叙事曲的评价和解读,帮助我形成一个更全面的认识。这本书的出版,无疑为音乐爱好者和研究者提供了一个宝贵的资源。

评分

我一直对肖邦的叙事曲情有独钟,它们不仅仅是精美的音乐篇章,更是情感的洪流,是故事的载体。这本书《肖邦叙事曲(中外文对照)》的出现,让我充满了好奇。我猜测,这本书会以一种独特的方式,引导读者进入肖邦的音乐世界。中外文对照的编排,似乎预示着它将为我们打开一扇通往不同文化视角的大门,去理解那些跨越语言和地域的音乐情感。我非常期待书中能够对每一首叙事曲进行细致的剖析,从旋律、和声、节奏等音乐元素的角度,揭示其音乐结构和表现力。同时,我也希望它能穿插一些关于肖邦生平轶事,或者当时的社会文化背景,让这些音乐作品拥有更生动的生命。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