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推荐
★席慕蓉亲绘插图、亲写序诗,精美插图珍藏本。
★世事都如浮光掠影,席慕蓉轻盈的字句总能带来温暖的感动和前行的希望。
★淡雅的文字饱含对生命的挚爱真情,浩瀚的思想,影响了整整一代人的生命历程。
内容简介
《透明的哀伤(席慕容 名家散文经典 精装插图版)》是席慕容的经典散文集,记录了作者对爱情、乡愁、人生、艺术等的感悟和思考,让每一颗流浪的心都能够停留下来,安心地去生活,安心地去爱与被爱。
她的文字就像清澈的溪流、藩篱边的小花,轻灵、静谧、淡雅、剔透而又亲切、平实,饱含着对生命的挚爱真情;她的思想又像浩瀚的大海,从中散发出的关于生命、关于美、关于艺术的思考,平和、宽容、博大而又深沉,影响了整整一代人的成长历程。
本书由席慕蓉亲绘插图、亲写序诗,亲自审校完成,倾情呈现最美品读珍藏本。
作者简介
席慕蓉,祖籍蒙古,生于四川,童年在香港度过,成长于台湾。于台湾师范大学美术系毕业后,赴欧深造。1966年以优异的成绩毕业于比利时布鲁塞尔皇家艺术学院。在国内外举办个展多次,曾获比利时皇家金牌奖、布鲁塞尔市政府金牌奖、欧洲美协两项铜牌奖及中兴文艺奖章新诗奖等。担任台湾新竹师范学院教授多年,现为专业画家。
著作有诗集、散文集、画册及选本等五十余种,读者遍及海内外。近十年来,潜心探索蒙古文化,以原乡为创作主题。现为内蒙古大学、宁夏大学、南开大学、呼伦贝尔学院、呼和浩特民族学院等校的名誉(或客座)教授,内蒙古博物馆荣誉馆员,鄂温克族及鄂伦春族的荣誉公民。诗作被译为多国文字,在蒙古国、美国及日本均有单行本出版发行。
内页插图
精彩书评
写《七里香》时的席慕蓉,是清澈的溪流,在年轻时涓涓地流着。那时我不认识她。等我认识她的时候,她已经是奔忙在故乡路上的席慕蓉了……她这时发现,自己的生命中居然还有一个浩淼的大海。我为她感到幸运,不是每个作家都可以遇到溪流,也遇到大海的。席慕蓉很诚挚,她可以担当得起这样的转变,或者说命运。
──陈丹燕《读书记》
目录
篇〓一 1
谦卑的心 3
母亲最尊贵 4
窗前的青春 5
白色山茶花 6
幸福 7
理想 8
明镜 9
岁月 10
再会 11
我的苦闷 12
哭泣的女孩 14
夜校生 16
春回 18
生日卡片 20
夫妻 22
母子 24
同学 25
同胞 27
篇〓二 29
回顾所来径 31
我的选择 33
孤独的行路者 34
严父 35
贝壳 36
荷叶 37
马樱丹 38
鸡蛋花 40
十字路口 42
台湾百合 43
争夺 44
栀子花 46
唯美 47
篇〓三 49
桐花 51
眠月站 54
飞翔 57
独白 59
镜里与镜外 61
给我一个岛 63
天真纯朴的心 65
书与时光
——写给栋栋 67
孤独的树 69
此刻 71
我的抗议 73
寒夜 75
开端 77
雾里 79
篇〓四 83
回音 85
躯壳 87
意象的暗记 89
昨日 91
“古典主义” 93
山芙蓉 95
绿水 天祥 97
山草小住 100
本分 102
驿站 104
无题 106
此生 此世 此时 108
昔时 110
篇〓五 113
成见 115
生命的讯息 117
伤痕 120
窗前 123
唯一 125
诗教 127
诗人啊!诗人!之一 129
诗人啊!诗人!之二 131
待遇 133
篇〓六 135
雾布之一 137
雾布之二 139
雾布之三 141
雾布之四 143
雾布之五 145
恍如一梦
——给隐地 147
蝶翅 149
透明的哀伤 150
河流与歌 151
泰姬玛哈 153
面貌 155
荷田手记之一 156
荷田手记之二 157
篇〓七 159
暑假 暑假 161
“扎须客”俱乐部 162
写生 164
圆梦 165
昨日 166
! 167
骗婚记 168
妆台 169
魔手 170
旧事 171
海洋 172
默契 173
虚幻的栅栏 174
琴音 175
徒然草 176
篇〓八 177
常玉 179
论席慕蓉 181
诗与诗人 183
傅先生 185
傅太太 187
芳香盈路 189
睡莲 191
山樱 193
等待中的岁月 196
山火 198
山中日课 201
火种 203
花之音 205
三句话 207
说创作之一 209
说创作之二 211
美术课 213
“品味”两则 215
美术教育 217
最后的一笔 219
篇〓九 223
画幅之外的 225
写给生命 229
妇人之见 235
玛利亚 241
老伊凡 245
阿克赛 249
童心与童画 252
莲池 255
矛盾篇 261
永远的诱惑 265
精彩书摘
孤独的行路者
生命原来并没有特定的形象,也没有固定的居所,更没有他们所说的非遵循不可的规则的。
艺术品也是这样。
规则只是为胆怯与懒惰的行路者而设立的,因为,沿着路标的指示走下去,他们虽然不一定能够找到生命的真相,却总是可以含糊地说出一些理由来。
那些理由,那些像纲目一样的理由使人容易聚合成群,容易产生一种自满的安全感。
但是,当山风袭来,当山风从群峰间呼啸而来的时候,只有那孤独的行路者才能感觉到那种生命里最强烈的震撼吧?
在面对着生命的真相时,他一生的寂寞想必在刹那间都能获得补偿,再长再远的跋涉也是值得的。
荷叶
后院有六缸荷,整个夏天此起彼落开得轰轰烈烈,我只要有空,总是会去院子里站一站,没时间写生的话,闻一闻花叶的香气也是好事。
虽说是种在缸里,但因为紧贴着土地,荷花荷叶仍然长得很好。有些叶片长得又肥又大,亭亭而起,比我都高了许多。
我有一个发现,在这些荷叶间,要出水面到某一个高度才肯打开的叶子才能多吸收阳光,才是好叶子。
那些在很小的时候就打开了的叶子,实在令人心疼。颜色原来是嫩绿的,但是在低矮的角落得不到阳光的命运之下,终于逐渐变得苍黄。细细弱弱的根株和叶片,与另外那些长得高大健壮粗厚肥润的叶子相比较,像是侏儒又像是浮萍,甚至还不如浮萍的青翠。
忽然感觉到,在人生的境界里,恐怕也会有这种相差吧。
太早的炫耀、太急切的追求,虽然可以在眼前给我们一种陶醉的幻境,但是,没有根柢的陶醉毕竟也只能是短促的幻境而已。
怎么样才能知道?哪一个时刻才是我应该尽量舒展我一生怀抱的时刻呢?怎么样才能感觉到那极高极高处阳光的呼唤呢?
那极高极高处的阳光啊!
唯美
我不太喜欢别人说我是一个“唯美主义者”。
因为,在一般人对“唯美”的解释里,通常会带有一种逃避的意味。好像是如果有一个人常常只凭幻想来创作,或者他创作的东西与现实太不相合。我们在要原谅他的时候,就会替他找一些借口,譬如说他是个“唯美主义者”等等。
而我一直觉得,真正的唯美应该是从自然与真实出发,从生活里去寻找和发现一切美的经验,这样的唯美才是比较健康的。因为,这样的努力是一种自助,而不是一种自欺。
就是说,我们面对现实,并不逃避。我们知道一切的事相都是流变而且无法持久的,可是,我们要在这些零乱与流变的事相之下,找出那最纯真的一点东西,并且努力地把它们挑出来,留下来,记起来。
这样,就算世间所有的事物都逐渐地改变或者消失了,不管是我自己本身,或者是那些与我相对的物象,就算我们都在往逐渐改变与逐渐消失的路上走去了;但是,在这世间,毕竟有一些东西是不会改变、不会消失的。那些东西,那些无法很精确地描绘出来、无法给它一个很确切的名字的东西,就是一种永远的美、永远的希望、永远的信心,也就是我们生命存在与延续唯一的意义。
这也就是为什么,在九百年后,我们重读苏轼月夜泛舟的那一篇文章时,会有一种怅然而又美丽的心情的原因了。
我们明明知道那已是九百年前的事了,明明知道这中间有多少事物都永不会重回的了,可是却又感觉到那夜月色与今夜的并没有丝毫差别,那夜的赞叹与我们今夜的赞叹也没有丝毫差别;时光是飞驰而过了,然而,美的经验却从苏轼的心里,重新再完完整整地进入了我们的心中,并且久久不肯消逝。
这样的唯美,才是真正的唯美,也是我心向往之的境界。
……
前言/序言
透明的哀伤:一抹流动的光,一次心灵的探寻 当指尖拂过书页,当目光沉浸在字里行间,我们渴望的,不只是一段故事,更是一次与自我心灵的深层对话。席慕容的散文,恰似这样一泓清泉,洗涤尘埃,映照真实。本书《透明的哀伤》,并非仅是一册书名,它更是一个意境,一种情感的流转,一次关于生命、关于爱、关于孤独的细腻描摹。 翻开这本书,你将走入一个由文字构筑的静谧世界。在这里,时间仿佛放慢了脚步,让我们可以细细品味那些被匆忙生活所忽略的微小触动。席慕容的文字,有着一种独特的魔力,它不张扬,不煽情,却能直抵人心最柔软的角落。她笔下的“哀伤”,并非撕心裂肺的痛楚,而是一种如水般透明的情感,它静静地流淌,带着淡淡的忧愁,却又蕴含着一种超脱的力量。这种透明,使得哀伤不再沉重,而是成为了一种可以被理解、被感受、甚至被欣赏的生命体验。 本书以“名家散文经典”的定位,汇聚了席慕容多年来最富代表性的散文作品。每一篇都凝聚着她对生活深刻的洞察和对情感真挚的表达。她用最朴素的语言,描绘最真挚的情感,让读者在阅读的过程中,仿佛能感受到微风拂过脸颊,阳光洒在肩头,又或是远方传来的悠扬歌声。这种贴近生活、贴近心灵的文字,使得她的散文具有了跨越时空的生命力,触动着一代又一代读者的内心。 “精装插图版”的呈现,更是为这场心灵之旅增添了一份别样的色彩。精心挑选的插图,与文字相互呼应,仿佛为这些流动的思绪,注入了具象的画面。这些插图,并非简单的装饰,它们是席慕容内心世界的延伸,是她对文字意境的另一种解读。或许是一片落叶,或许是一轮弯月,或许是远山的一抹剪影,这些画面,与文字共同编织出了一幅幅动人的篇章,让读者在视觉和心灵上都能获得双重的享受。每一幅插图,都蕴含着一种留白的美,如同席慕容的文字,留给读者无限的想象空间,去填充属于自己的情感色彩。 本书所探讨的,是关于“透明的哀伤”的种种面向。它可能是对过往岁月的怀念,是对人生无常的感叹,是对情感得失的释然,更可能是对生命本质的追问。席慕容的文字,总是能在最平常的生活细节中,挖掘出最深刻的哲理。她会写关于童年的纯真,关于青春的迷惘,关于爱情的甜蜜与苦涩,关于友情的珍贵与孤寂,关于故乡的遥远与牵挂。在这些看似零散的片段中,却能感受到一种贯穿始终的情感脉络,一种对生命的热爱与探索。 例如,当她笔下的“童年”不再是简单的回忆,而是包含着对失落纯真的追溯,对那个简单世界的无限眷恋;当她谈论“爱情”,不再是轰轰烈烈的誓言,而是细水长流的相伴,或是因缘际会的擦肩,都可能带来一丝淡淡的忧伤,却也因此显得更加真实动人;当她描绘“孤独”,不再是无助的沉沦,而是成为一种与自我对话的契机,一种在喧嚣世界中寻找宁静的智慧。这些“哀伤”,因为有了“透明”的特质,而显得尤为动人。它不遮掩,不伪饰,赤裸地展现在读者面前,却因为这份坦诚,反而卸下了沉重的包袱,成为一种净化心灵的力量。 书中,你会看到席慕容如何用她独特的视角,去观察和理解这个世界。她常常将目光投向自然,从山川湖海、花鸟虫鱼中汲取灵感。她笔下的风景,不仅仅是景物的描绘,更是她内心世界的投射。一片飘落的黄叶,可能勾起她对时光流逝的感慨;一朵盛开的山茶,可能引发她对生命灿烂与短暂的思考。这种将自然与情感融为一体的写法,使得她的文字充满了诗意和哲思。 同时,本书也展现了席慕容对“自我”的不断探寻。她不回避内心的挣扎与困惑,反而坦然地将它们呈现出来。在追寻生命意义的旅途中,她时而迷茫,时而坚定,但始终保持着一颗敏感而真挚的心。她的文字,就像是一面镜子,能够照见我们内心深处的情感,让我们重新审视自己的生活,重新认识自己。 “精装插图版”的用心之处,还在于它对阅读体验的整体考量。从纸张的选择,到装帧的设计,都力求营造一种高雅而不失温馨的阅读氛围。翻阅此书,就如同走进一个精心布置的文化空间,让每一次阅读都成为一次愉悦的享受。插图的精美,与文字的韵味相得益彰,共同营造出一种“人在画中游”的意境。 本书所蕴含的,是一种平和而深刻的生命智慧。席慕容并不急于给出答案,她只是抛出问题,引人深思。她的文字,如同一种温柔的邀请,邀请读者一同踏上这场心灵的探寻之旅。在这场旅途中,我们或许会发现,那些曾经以为无法承受的悲伤,其实是可以被理解和消化的;那些曾经感到孤独的时刻,其实也是与自我最亲近的时刻。 “透明的哀伤”,并非意味着放弃,而是以一种更成熟、更通透的心态去面对生命的起伏。它是一种对生命的敬畏,一种对情感的尊重,一种在经历世事之后,所沉淀下来的淡然与从容。席慕容的散文,正是这样一种“透明的哀伤”的经典呈现。她教会我们,如何在平凡的生活中发现诗意,如何在哀伤中看见希望,如何在喧嚣的世界中找到内心的宁静。 这本书,适合在一个人独处的午后,泡一杯清茶,静静地品读。也适合在疲惫的旅途中,翻开一页,获得片刻的慰藉。更适合在需要力量的时候,去感受席慕容文字中蕴含的那份温情与智慧。它将引领你,在“透明的哀伤”中,发现生命更深邃的美丽,感受心灵更辽阔的空间。 这是一次关于“透明的哀伤”的深度漫游,一次关于生命、情感与自我的深刻对话。席慕容用她最真挚的笔触,为你打开一扇通往内心世界的窗户,让你在文字与插图交织的意境中,找到属于自己的那份宁静与力量。翻开《透明的哀伤》,让席慕容的文字,如同一缕流动的光,照亮你前行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