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特色
编辑推荐
适读人群 :国学爱好者,管理者,普通读者 (汉)黄石公 著 ;刘泗 编译
黄石公三试张良,授其《素书》,
张良用之,运筹帷帐中,
决胜千里外,成帝王之师。
中国谋略之书。进,可致仕,退,可修身。提高自身的修养、为人处世、理家治国、趋吉避凶、成就大业
字字珠玑,句句箴言。语言高度精练,内涵极其丰富,对人事变化和事物发展的趋势观察细微,体会深刻,在2000年后的今天,依然有很强的实践性。
内容简介
《素书》在中国古代修身治国、处世智谋、人生韬略著作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这本原文只有六章、一百三十二句、一千三百六十字的类似“语录体”的书,被历代隐士高人、谋臣策士奉为千古不传的谋略秘籍和成就大事业的不二指南,流传甚广,影响极大。该书作者相传为秦朝末年著名的隐士黄石公,经过多次考验张良,最终将这本书传给张良。张良凭借这本书中的韬略原则辅助刘邦成就霸业。
该书采取经文写法,语言高度精练,内涵极其丰富,对人事变化和事物发展的趋势观察细微,体会深刻,对如何提高自身的修养、为人处世、理家治国、趋吉避凶、成就大业,总结出一整套法则和经验。
作者简介
黄石公,约前292年-前195年,秦汉时人,后得道成仙,被道教纳入神谱。据传黄石公是秦末汉初的五大隐士之一,排名第五。《史记?留侯世家》称其避秦世之乱,隐居东海下邳。其时张良因谋刺秦始皇不果,亡匿下邳。于下邳桥上遇到黄石公。黄石公三试张良后,授与《素书》,临别时有言:“十三年后,在济北谷城山下,黄石公即我矣。”张良后来以黄石公所授兵书助汉高祖刘邦夺得天下,并于十三年后,在济北谷城下找到了黄石,取而葆祠之。后世流传有黄石公《素书》和《黄石公三略》二书,盖为后人托名所作。
刘泗,刘智峰笔名,北京市委党校党史党建教研部副教授,从事中国共产党历史以及中国传统文化方面的教学与研究。
目录
前 言
素书原序
素书今译
原始章
正道章
求人之志章
本德宗道章
遵义章
安礼章
素书白文
原始章
正道章
求人之志章
本德宗道章
遵义章
安礼章
黄石公传
素书原评
素书考
四库全书素书提要
精彩书摘
《素书》:
注日:离而用之则有五,合而浑之,则为一;一之所以贯五,五所以衍一。
王氏日:“此五件是教人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道理;若肯一件件依着行,乃立身、成名之根本。” 道、德、仁、义、礼五者一体,是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根本。分开使用就有五个方面,合起来是一个道理。
道,是自然和人事发展变化的规律,是宇宙运行和社会前进的准则。只有把握了这个道,才能万事顺利。
德,就是人的德行、品质、修养,是人的综合素质的体现,也是为人处世的标准。中国人主张以德服人,有德者才能得人心、得天下。
仁,所谓仁者爱人。仁,就是仁爱,是对家人、朋友、陌生人的爱和宽容。它发自人的内心,是人善良天性的发扬和体现。
义,是社会的正义,是人们普遍认同的行为准则。中国古人主张舍生取义,就是为了社会正义的实现,宁可牺牲自己的生命。
礼,是待人处世的礼仪和礼节,是文明的表征。
讲究礼既是自己个人修养的体现,也是对别人的尊重。
以上五个方面是立身、成名的根本。
注日:道之衣被万物,广矣,大矣。一动息,一语默,一出处,一饮食,大而八荒之表,小而芒芥之内,何适而非道也?仁不足以名,故仁者见之谓之仁;智不足以尽,故智者见之谓之智;百姓不足以见,故日用而不知也。
王氏日:“天有昼夜,岁分四时。春和、夏热、秋凉、冬寒;日月往来,生长万物,是天理自然之道。容纳百川,不择净秽。春生、夏长、秋盛、冬衰,万物荣枯各得所宜,是地利自然之道。人生天、地、君、臣之义,父子之亲,夫妇之别,朋友之信,若能上顺天时,下察地利,成就万物,是人事自然之道也。”所谓道,就是人所走的道路。但万事万物却不知道自己从哪里来,又到哪里去。,道对宇宙万物的包容广阔无边,从日常生活中的衣食住行、动静举止、言谈仪表,到漫无边际的宇宙、纤细的草籽内核,哪里没有道的存在呢!道是这样的无所不在,但普通人并不能够真正了解它。人们只能了解它的某一个方面,比如:仁者体会到的是仁,智者体会到的是智。
天有昼夜四时的变化规律,这是天理自然之道;大地也按照四时节气生长荣枯,这是地利自然之道;人如果能够遵守世间的伦理道德,同时上顺天时、下察地利,就掌握了人事自然之道,就可以成就一切事情。
注日:有求之谓欲。欲而不得,非德之至也。求于规矩者,得方圆而已矣;求于权衡者,得轻重而已矣。求于德者,无所欲而不得。君臣父子得之,以为君臣父子;昆虫草木得之,以为昆虫草木。大得以成大,小得以成小。迩之一身,远之万物,无所欲而不得也。王氏日:“阴阳、寒暑运在四时,风雨顺序,润滋万物,是天之德也。天地草木各得所产,飞禽、走兽,各安其居;山川万物,各遂其性,是地之德也。讲明圣人经书,通晓古今事理。安居养性,正心修身,忠于君主,孝于父母,诚信于朋友,是人之德也。”所谓德,就是人的所得,就是让世间万物各得其所,得到它所希望得到的。
有所求就是欲望,有欲望而不能实现,就不是德。可见所谓的“德”,就是“得”,就是使广大民众各得其所,各得其位,各尽其材,使世间的万事万物充分发挥自己的长处,满足自己的愿望,而绝对不是据为己有的意思。也就是孔子所希望的“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的理想境界。
但是欲望的实现必须遵循一定的规则,不能疯狂地没有原则地索取,所谓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不讲道德的人,尽管费尽心机,他的欲望终将落空,只有以道德为立身处世的根基,才能有求必应、心想事成,君臣父子才会各尽其责、各得其位,鱼虫草木才能依从自然规律生息繁荣。只要遵从这样的法则,大欲求必有大成就,小欲求也有小成就,从自身的修养到万事万物,没有不能得到的。
……
前言/序言
素书 电子书 下载 mobi epub pdf tx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