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推薦
20世紀最具爭議、最令人費解的作傢之一
薩特、加繆等人的精神導師,打動木心、餘華的文學大師
不安的一代人的《聖經》
世界經典名著,暢銷多年。
內容簡介
《諾貝爾文學奬大係:窄門》是法國作傢安德烈·紀德的經典小說,描寫一個以悲劇結局的愛情故事。主人公自小愛著錶姐,她雖然對主人公也懷有同樣的感情,但她恪守清教徒的自我約束,她深信唯有在上帝那裏方能尋得至福,亦滿心企盼與愛人繞過塵世,在上帝身邊團聚。在一種迷狂的宗教情緒下,她甚至將自己的存在看作主人公穿越“窄門”、接近上帝的最大障礙。為瞭讓愛人更加自由地到達天國彼岸、獲得比愛情所能給與的平凡幸福更好的東西,她把感情深深埋在心底,最後積憂成疾,不幸身亡。
作者簡介
安德烈·紀德(André Gide 1869—1951),生於巴黎一個富有資産階級傢庭,10歲喪父,由母親撫養並給予清教徒式的教育,釀成瞭他的叛逆性格。他最初在象徵派文藝刊物發錶作品,1909年與友人創辦《新法蘭西評論》。
紀德早期的作品帶有象徵主義色彩。1897年齣版的散文詩集《人間食糧》,是他第一部重要的作品。三部麯《衊視道德的人》(1902)、《窄門》(1909)和《田園交響樂》(1919),具有古典主義作品的完美形式;1914年齣版的《梵蒂岡的地窖》,對青年一代産生過很大的影響。1925年之後,紀德的創作思想有所轉變,著重體現在長篇小說《僞幣製造者》(1926)上。此外,紀德還有《藉題發揮集》(1903)、《新藉題集》(1911)、《偶感集》(1924)《陀思妥耶夫斯基》等文學評論集。1947年,紀德獲得諾貝爾文學奬。
精彩書評
★他為我們活過一生,我們隻要讀他的作品便能重活一次。紀德是個不可替代的榜樣,因為他選擇瞭變成他自身的真理。”
——薩特 ★“紀德的作品總是那樣復雜,怎樣也解釋不全,又那樣的真像象徵,容得下多方麵的自圓其說的解釋。”
——卞之琳
★通嚮天國的門是狹窄的,容不得兩個人同時通過。
——紀德 目錄
頒奬辭
緻答辭
窄門.1
紀德及其作品.131
紀德獲奬經過.147
紀德作品年錶.153
精彩書摘
舅母的發病往往會嚇到僕人們。有一天晚上,舅母的病情特彆嚴重,那時我還在母親房裏,聽不清楚客廳裏的騷動,隻聽見廚娘在走廊裏一邊跑一邊叫:
“先生快下來看看哪!可憐的太太要死瞭!”
我的舅父當時正在阿麗莎的房間,我的母親去迎他下樓。過瞭一刻鍾,母親和舅父從我所在房間的敞開的窗前走過,似乎沒有注意到我,母親的聲音傳瞭過來:
“我可以告訴你我是怎樣想的嗎?她這麼鬧,是在做戲。”母親還一字一頓地重復瞭好幾遍:“做--戲。”
這件事發生在暑假快要結束的時候,那時父親過世已經有兩年瞭,從那時開始,我幾乎沒有再見到舅母。可悲的事件摧毀瞭傢庭的幸福,在這件可悲的事情結束之前,還發生瞭一件小事。我原本對侶西·比柯倫復雜而模糊的感情因為這件小事一下子變成瞭純粹的仇恨。但是在講述這些情況之前,我想先說一說我的錶姐。
阿麗莎長得很漂亮,隻不過那時我並沒有察覺;吸引我,還讓我留在她身邊的,不僅僅是她的美貌。不用說,她和她的母親長得很像,但是她們的眼神卻完全不一樣,所以過瞭很久,我纔發現她們母女的長相很相似。我描繪不齣阿麗莎的臉,也記不清楚她的五官甚至眼睛的顔色瞭,我隻記得她微笑時滿含憂鬱的神色,以及眼睛上挑得高高的兩條彎眉,這種彎眉,我在彆的地方再也沒有看到過……不,我見過,不過那是在但丁時代的一座來自佛羅倫薩的小雕像上,在我的想象裏,貝阿特麗切①兒時也有像她這樣彎彎的眉毛。這樣的眉毛讓她的外貌甚至是她整個人,都添上瞭一種渴望又帶有信賴的探詢錶情--是的,一種熱烈的探詢錶情。她渾身上下全都是探詢,全都是期待……我會告訴你們,這種探詢是如何抓住我,然後又成為瞭我的生命。
在彆人看來,硃麗葉似乎更漂亮,她身上是歡樂與健康所散發齣來的一種光芒。但跟她姐姐的優雅比起來,她的美麗就在外錶上,似乎誰都能看到。再說我的錶弟羅伯,他看起來並沒有什麼特彆之處,隻不過是一個年齡同我相仿的普通男孩;我跟硃麗葉和羅伯在一起玩,跟阿麗莎在一起的時候卻是談話。她不怎麼跟我們一起玩遊戲,不管我怎麼迴憶,也隻能想到她嚴肅而溫柔地微笑著,還帶有深思的樣子--我們在一起說什麼呢?兩個孩子在一起,又能說什麼呢?我會將自己的想法跟你們說明;不過,還是先把我舅母的事情說完吧,免得在以後還要再提到她。
父親去世之後第二年,母親和我去勒阿弗爾過復活節。因為比柯倫在城裏的住宅很小,所以我們沒有去他傢住,而是去母親的姐姐那裏住--姨母的住宅比較大。樸朗提葉姨母孀居多年,我幾乎很少看到她,也不認識她的子女。姨母子女的年齡比我大,性格跟我也有差距。樸朗提葉傢並不在城裏,而是坐落在可以俯瞰全市的、彆人稱為“坡頸”的半山腰上。比柯倫傢離商業區很近,有一條陡峭的小路可以直接通嚮樸朗提葉姨母傢,走過去用不瞭多長時間,我每天都要從那條小路來來迴迴走好幾次。
事發當日,我在舅父傢吃午飯。吃完飯沒有多長時間他就要齣門,我陪他一起走,直到走到他的辦公室,然後我又去樸朗提葉傢找我的母親。我到瞭那裏的時候纔聽說,母親和姨母齣去瞭,她們會在晚上開餐時迴來。我隻能從半山腰上下來,去我很少有機會閑逛的商業區轉轉。我來到港口,那裏被濃濃的海霧籠罩著,顯得有些陰暗。我在碼頭上轉悠瞭一兩個小時,心裏突然萌生齣一種返迴去給阿麗莎一個驚喜的想法,雖然不久前我剛離開舅父傢。我一路小跑穿過商業區,按響比柯倫傢的門鈴。一個女僕幫我打開瞭門,我剛想往樓上衝,開門的女僕卻將我攔住:
“彆上樓,傑羅姆先生!彆上樓,太太的病又犯瞭!”
我沒有理會女僕,直接往樓上跑:我又不是為瞭看舅母纔來這兒的……阿麗莎的房間在三樓;一樓是客廳和吃飯的餐廳,舅母的房間在二樓,裏麵有人說話的聲音。我若想找阿麗莎,就必須經過舅母的房間,而她的房門大敞,房間裏投射齣一道光綫,照在樓道上。我怕被人發現,猶豫瞭一小會兒,悄悄走進暗處躲瞭起來。一看到房間裏的情景我驚呆瞭:窗簾緊緊拉攏,兩支燭颱上竪著蠟燭,散發齣溫暖的光芒;我的舅母躺在房間中央的長椅上,羅伯和硃麗葉站在她的腳邊,身後有一名身穿中尉軍服的陌生青年。現在我迴憶起來,對那兩個孩子在場感到奇怪,隻不過當時我還年幼,覺得這樣沒什麼問題。羅伯和硃麗葉笑著看著那陌生人,用細柔的聲音反復說:
“比柯倫!比柯倫!……我如果有一隻綿羊,那麼它一定叫比柯倫。”
我的舅母被逗得咯咯笑瞭起來。我看見她遞給那青年一支香煙,讓他替她點上。她接過來吸瞭幾口,便把香煙扔在地上。青年彎下腰去拾,假裝腳被一條披巾絆倒,一下子摔跪在舅母麵前……幸虧鬧瞭這齣做戲的把戲,我趁這個時候溜過去,沒有被彆人發現。
我來到阿麗莎的房門口,停瞭半晌,聽見樓下傳來瞭說鬧歡笑的聲音。我敲瞭敲門,卻沒有迴應,心裏猜想或許是樓下說笑的聲音蓋過瞭我敲門的聲音。於是我推瞭一下門,門悄無聲息地開瞭。這個時候屋子裏很黑,我一時間看不清阿麗莎在哪兒。最後我看見她跪在床頭,背後是一扇窗子,從外麵投進落日的餘暉。我朝她靠近時,她迴過頭來,卻沒有站起身,隻是低低問:
“噢,傑羅姆,你迴來做什麼?”
我俯下身親吻她,但我看見她的臉上開始流下淚水……
這一瞬間便決定瞭我的一生,至今迴想起來,我仍無法做到無動於衷。那時對於她悲痛的原因我瞭解得並不十分清楚,但我能夠深切地感受到如此巨大的痛苦,對於這顆戰栗的幼小心靈,對於這因為哭泣而抽動不能自已的柔弱身軀,根本無法承受。
我站在始終跪在那裏的阿麗莎身旁,不知道怎麼描述心中這種奇特的激情,隻能把她的腦袋緊緊抱在我的胸口,我的嘴唇深深地吻在她的額頭,仿佛全部的靈魂都通過嘴唇傾瀉而齣。我在愛與憐憫中沉迷,在一種弄不懂是熱情、現實還是道德的混雜的情感裏,我竭盡全力地嚮上帝傾訴,我願意用我的一切、我的一生來保護這個女孩子,我在內心祈禱,希望能幫助她免遭恐懼、摺磨和生活的傷害。最後我跪下來,將她拉入我的懷抱,隱隱約約還聽她說道:
“傑羅姆,他們沒有發現你過來,對嗎?哦!你快離開,韆萬彆讓他們瞧見你。”之後,她的聲音更低瞭,“傑羅姆,不要告訴其他人……我可憐的父親什麼都不知道……”
於是,我就真的沒跟母親提起,但同時,我也發現樸朗提葉姨母跟母親總在小聲談論著什麼。她們兩人總是神秘兮兮又神色憂鬱,我一靠近,她們就驅趕我道:“孩子,到一邊玩去!”她們的錶現嚮我錶明,對於比柯倫傢的隱私她們並非全然不知。
我們迴到巴黎沒多久,就收到一通讓我母親迴勒阿弗爾的電報:我的舅母跟彆人私奔瞭。
“是跟一個男人私奔瞭嗎?”我問阿緒拜爾敦小姐,母親讓她照顧我。
“孩子,等以後你再去問你的母親吧,我無法迴答你什麼。”這位照顧我的老友說,對於這件事,她同樣感到很驚訝。
過瞭兩天,阿緒拜爾敦小姐跟我動身前去看我的母親。那天是星期六,次日我就能在教堂和我的錶姐妹們相見瞭,這件事一直放在我的心上。我那尚且天真的想法,讓我十分看重自己與錶姐妹們能重逢在這神聖的場閤。說到底,其實我並不關心舅母的事情,也為瞭麵子,我閉口不嚮母親問問題。
那天清晨,小教堂還沒來幾個人。服提葉牧師明顯是在有意宣揚基督的這句話:“你們努力地從這窄門進來吧。”
阿麗莎的座位跟我隔著幾排,她坐在我前麵,我隻能看見她的側臉;我認真地盯著她看,幾乎忘記瞭自己的存在,所以那些我專注聽到的話語,就像是她說給我聽的一樣。我的舅父與我母親坐在一起,他在哭泣。
牧師先把他那一節朗誦瞭一遍:“你們努力地從這窄門進來吧,因為寬寬的門與寬寬的路通往滅亡,進入地獄的人很多;然而,窄窄的門與窄窄的路,卻通嚮永生,找到前往永生之路的人是極少數的。”之後他把那一節分成好幾段,首先說說那寬寬的路……我走神瞭,仿佛在夢裏,我看見舅母的房間,看見她躺在那裏,一臉笑容,而那位年輕的軍官跟著她一起笑……歡笑這個觀念,化身成為侮辱,也化身成為傷害,像是變成瞭罪惡的可惡的炫耀……
“進入地獄的人很多。”服提葉牧師接著說,他又開始瞭描述--這個時候我看見瞭--一群打扮華麗的人,嬉笑著排隊往前麵走去。我發現自己既不能也不願跟他們走在一起,因為我覺得每跟那群人走一步,跟阿麗莎的距離就會變得更遠一些。牧師重新迴到這一節的開頭,此時我看到瞭那道我們要努力進入的窄門。我深陷在幻想裏,窄門就像一颱壓榨機,我用盡全力想要穿過它,卻又感到瞭極度的痛苦,而在痛苦裏,似乎還混有天福來臨的味道。然後,這道窄門變成阿麗莎的房門,為瞭進入那扇房門,我努力縮小自己的身體,把身上一切的私心排除……“因為通往永生的門是窄的。”服提葉牧師接著說道。擺脫一切災難與憂鬱,我想象並且預見,我的內心深處渴望已久的另一種純潔而神秘的歡樂。我想象,這一種歡樂如同小提琴拉齣來的樂麯,尖細又輕柔,宛如要把阿麗莎和我的心燒盡的烈焰。我們身上穿的是《啓示錄》描述過的白衣服①,我們兩個人手拉手,看著同一個方嚮,一起前進……這種小孩子纔會做的夢,即使引人發笑又有什麼關係!我原原本本地把它們復述齣來,並沒有更改什麼。在這裏麵齣現的明顯的模糊不清,也隻是因為措辭,因為不完整的形象,它們無法把感情更加準確地錶達齣來。
“找到通往永生之門的人是極少數的。”服提葉牧師最後說道。
他還嚮我們解說,要如何找到窄門……“極少數的人”--或許我就是其中之一。
講道快結束時,我的精神十分緊張,禮拜一結束我就跑掉瞭,我並沒有去找錶姐的想法--大概這齣於我內心的高傲,我想考驗自己的決心(我已經下瞭決心),自以為要配得上她,最好的行動就是離她遠遠的。
……
前言/序言
頒奬辭 瑞典文學院常任秘書安德斯·奧斯特林
在安德烈·紀德長達五十多年堅持記錄的日記扉頁上,有這樣一段話:那時的安德烈纔滿二十歲,他站在一棟舊樓的第六層,遙望遠方的塞納河和巴黎聖母院,那是在鞦季落日餘暉下的拉丁區,希望能夠找到一個適閤他們這些崇拜“象徵主義”的年輕人聚會的地方。這時的他覺得自己就像是拉斯蒂涅,那個巴爾紮剋在小說中講到的一個想要徵服城市的人物:“現在,讓我們兩個來比試一下吧!”但是,紀德有更大的雄心--輕而易舉的成功不能滿足他的野心,他要去尋找漫長坎坷的道路。
現在這位七十八歲高齡的作傢,作為諾貝爾文學奬獲得者一直備受爭議。從事文學創作之初,雖然他一直作為傳播心靈焦慮的先鋒,但是這並沒有妨礙世界各地的讀者將其看作法國最優秀的作傢之一,毫無疑問,他的作品深深地影響瞭幾代人。他的早期作品齣現在18世紀90年代,完成的最後一本書則齣版於1947年的春天。他的作品裏錶現齣來的歐洲精神史上最為關鍵的階段,同樣為他漫長的戲劇性的生活打下瞭基礎。
也許我們不能理解,人們為何到現在纔真正意識到紀德作品的價值,其實安德烈·紀德的作品的真正價值,是需要經過長時間的透視纔能評估的,需要給辯證法的三個階段留下足夠的空間。與他同時代的任何人相比,紀德都更具對比性。他就像性格多變的普羅透斯一樣,一直在改變他的態度,他為瞭能撞擊齣閃亮的火花,不知疲倦地在兩個極端活動。所以他的作品呈現齣永不間斷的對話,信仰一直反抗著懷疑,禁欲一直反抗著對生命的熱愛,戒律一直反抗著對自由的渴求。就連他在物質世界的生活也是復雜多變的。僅僅指齣他1925年和1936年分彆前往剛果和蘇聯這兩次有名的齣訪,就足以錶明他不願意被歸類為安於平靜生活的作傢。
紀德齣生在信奉新教的傢庭環境中,他的社會地位使他可以自由地追求自己的事業,跟大多數人相比,紀德更加重視他的個性的培養和內在的成長。他在自傳《如果麥子不死》(1920)中曾經描述過他的傢庭條件。自傳的名字來源於聖約翰的話:麥子要結齣新的果實,必須在成熟之前死去。雖然他特彆排斥所謂的清教徒教育,但他的一生都在論述道德和宗教的根本,從他在1909年齣版的短篇小說《窄門》的描繪中可以看齣,他偶爾會用罕見的純淨對基督教的仁愛進行解說,正因如此,《窄門》得以和拉辛的悲劇作品媲美。
另外,紀德的作品反映齣有名的“非道德主義”往往被他的敵人誤解。其實“非道德主義”是指自由的、“無緣無故”的活動,即掙脫良知的抑製得到解放,美國的遁世者亨利·戴維·梭羅思想與他相似,也曾經講過:“成為自己靈魂的僕人是最糟糕的。”紀德並不贊同公認道德規範的缺失也是一種好品行,這一點需要我們謹記。紀德年輕時代的一部優秀著作《人間食糧》(1897)中,他曾激動地贊揚南方土地上的果實,雖然美麗卻無法長久存放,但後來他又從這種嘗試中轉到其他方嚮。他告誡自己的崇拜者和讀者:“你們現在把我的書都扔瞭,遠離我吧!”從他後期的作品中可以清晰地看齣他是作為這個告誡的第一個踐行者。
然而,不管是《人間食糧》還是其他作品,紀德都是用詩歌一樣的散文講述,讓讀者深刻感受著帶有濃鬱詩意的分而復返。例如,在布魯薩一座清真寺附近的一個五月清晨,他在短篇日記中這樣寫道:“啊!身體裏難以言錶的溫存和喜悅感就重新像牛奶那樣滲透到體外……花園裏有茂密的灌木叢和純美的玫瑰。在梧桐的樹蔭下懶洋洋的玫瑰,難道你不瞭解我的青春歲月?曾經呢?難道我僅存在於記憶中嗎?我究竟是不是真的坐在清真寺的旮旯兒中,呼吸,愛你?為什麼這些飛燕會靠近我?難道我對你的愛隻是在夢裏?……”
紀德雖然在小說、隨筆、遊記和針砭時弊的文章中,嚮讀者們一直錶達的是特殊且時常變換的思想,但是我們還是可以在這種多變的思想中發現他高超的智慧,以及對人性普遍卻獨到的認識,並以符閤古典主義明確要求且復雜多變的語言錶達齣來。這在紀德著名的《僞幣製造者》(1926)一書中就有很好的體現,這部作品用客觀犀利的視角對一群年輕的法國人作齣徹底的分析。當代的文學寫作也因這本書全新手法的指引獲得瞭新的方嚮。剛纔提到過的自傳,也是一個好例子,作者的目的就是如實地講述自己的生平,不虛構一點兒對他有利的內容,也不隱瞞任何不快的事。盧梭曾經也做過種事,不一樣的是,他不僅揭露自己的缺陷,還認為任何人都一樣陰暗。誰都沒有勇氣去評判或是指責他。
紀德則乾脆不承認彆人評判他的權利,他上訴,要求法庭以更廣闊的視角看待他,所以他將自己呈現在上帝之下審視。於是,想要闡述他自傳的意義可以用《聖經》裏的神秘引語,他將“麥子”比作人格,如果“麥子”富有知覺和意識,並且是以自我為中心的,那麼它隻是存在而無法生長。當它發芽生長的時候,也正是“麥子”死亡改變的時候。紀德曾寫過:“我覺得並不存在審視道德和宗教問題的方法,也許我並不瞭解在這些問題上應采取的行動,又或者我從來沒有在自己的生活中實施過。但我寜願這些紛繁多樣的觀點,一個都不少地融閤在一起,讓基督去解決酒神和日神之間的糾紛。”
從這段話中可以看齣紀德豐富的內心活動,他為彆人指引的方嚮從未失誤,雖然這種復雜的心理屢屢讓他招緻他人的不解和指責。紀德的哲學觀強調不管作齣任何犧牲都必須爭取新生,他為瞭鳳凰涅槃,浴火重生,一直在努力積纍力量。
今日,我們滿懷感激和贊美之情,欣賞紀德著作中豐富的主題和創作目的,盡管作者本人好像並不介意彆人對他的異議,不過我們可以對此略而不談。他從未試圖讓讀者全盤接受他的觀點和看法,即使是在他成名以後。他希望可以發現問題並提齣問題。即便對於後人,他真正偉大的地方是他並不在意大傢是否完全接受他的理論,重點是希望大傢對他的創作展開激烈的論辯。
在紀德的作品中,包含一些大膽的近乎自白的段落。他希望抨擊法利賽人,但是很難避免這種戰爭使人性的某些十分脆弱的規範受到動搖。從濛田到盧梭以來法國文學的格言,也正是紀德對真理熱愛的一種錶現形式,我們需要牢記。在紀德成長的各個階段,他都以文學品格正直的衛護者的身份齣現,而這種文學品格的正直,是建立在堅定不移且誠實地錶現其全部問題的人格權利和義務之上。就這一點而言,他在眾多方式中體現和引起的文學行為,都是理想主義價值的顯現。
安德烈·紀德先生曾經以非常感激的心情接受瞭這項授予他的榮譽,不幸的是由於身體原因他無法親自前來領奬,那麼現在將他獲得的奬章交給法國大使先生。
諾貝爾文學奬大係:窄門 下載 mobi epub pdf txt 電子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