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特色
内容简介
《肿瘤学(第2版 八年制 配增值)》共分为四篇,二十七章。第一篇介绍肿瘤流行病学,第二篇介绍肿瘤发病机制及肿瘤恶性生物学行为,第三篇介绍肿瘤诊断,第四篇介绍肿瘤治疗。在编写过程中强调了结合肿瘤学研究前沿,强调基础与临床转化的新进展,特别重视临床实用性,希望医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在充分理解肿瘤发生、发展的分子机制基础上,结合临床诊治技术,建立系统的肿瘤学知识框架,为今后进入临床奠定很好的基础。
目录
第一篇 肿瘤流行病学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肿瘤流行病学定义
第二节 肿瘤流行病学发展简史
第三节 肿瘤流行病学应用
第四节 肿瘤流行特征及趋势
第五节 展望
第二章 肿瘤流行病学研究方法
第一节 恶性肿瘤的测量指标
第二节 肿瘤流行病学研究设计
第三节 肿瘤流行病学研究中的偏倚
第三章 肿瘤分子流行病学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致癌物暴露的检测
第三节 分子标志物的筛选
第四节 肿瘤遗传易感性研究
第四章 肿瘤预防
第一节 肿瘤的三级预防
第二节 肿瘤的化学干预
第三节 肿瘤预防与控制策略
第二篇 肿瘤发病机制与恶性生物学行为
第一章 化学、放射致癌
第一节 化学致癌
第二节 放射致癌
第二章 微生物与肿瘤
第一节 人类致瘤病毒
第二节 致瘤病毒的类型
第三节 微生物的致瘤机制
第三章 癌基因与抑癌基因
第一节 癌基因
第二节 抑癌基因
第三节 癌症基因组学
第四节 研究展望与面临的问题
第四章 DNA损伤修复与肿瘤
第一节 DNA损伤的诱发因素及其机制
第二节 DNA损伤修复
第三节 DNA损伤修复与肿瘤
第四节 结语与展望
第五章 细胞信号通路与肿瘤
第一节 绪论
第二节 重要的信号转导通路组成及功能
第三节 信号转导异常与肿瘤
第四节 信号转导通路与肿瘤分子靶向治疗
第五节 问题与展望
第六章 细胞增殖和肿瘤生长
第一节 肿瘤的生长方式
第二节 肿瘤生长的动力学
第三节 肿瘤细胞增殖和去生长抑制的调控机制
第四节 肿瘤细胞代谢
第五节 结语与展望
第七章 细胞死亡
第一节 细胞死亡的定义和分类
第二节 凋亡
第三节 坏死性细胞死亡
第四节 自噬性细胞死亡
第五节 其他细胞死亡方式
第八章 血管生成
第一节 肿瘤血管生成的细胞分子机制
第二节 肿瘤的抗血管生成治疗
第三节 问题和展望
第九章 肿瘤的侵袭与转移
第一节 肿瘤侵袭与转移的主要过程及微环境
第二节 肿瘤侵袭与转移的分子机制
第三节 针对肿瘤侵袭与转移的治疗策略
第四节 结语与展望
第十章 肿瘤与免疫
第一节 肿瘤抗原
第二节 机体抗肿瘤的免疫效应机制
第三节 肿瘤的免疫逃逸机制
第四节 肿瘤相关性炎症的细胞及分子机制
第五节 结语与展望
第十一章 恶性肿瘤上皮间质转化和肿瘤干细胞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上皮间质转化和肿瘤干细胞与恶性肿瘤生物学行为
第三节 上皮间质转化和肿瘤干细胞的发生机制
第四节 结语与展望
第三篇 肿瘤诊断
第一章 肿瘤病理学诊断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肿瘤的组织病理学诊断
第三节 肿瘤的细胞病理学诊断
第四节 肿瘤病理学诊断的特殊技术
第=章肿瘤标志物分子诊断
第一节 肿瘤标志物概论
第二节 肿瘤标志物的基本特性
第三节 肿瘤标志物的临床应用
第三章 影像诊断
第一节 影像学概论
第二节 各论
第三节 结语与展望
第四篇 肿瘤治疗
第一章 肿瘤的外科治疗
第一节 肿瘤外科的历史
第二节 肿瘤外科的概念
第三节 肿瘤外科的治疗原则
第四节 肿瘤外科的手术分类及应用
第五节 肿瘤外科的展望
第二章 肿瘤的内科治疗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肿瘤化疗药物的药理学基础
第三节 肿瘤化疗药物应用的基本原则和策略
第四节 肿瘤化疗药物的毒副作用与防治原则
第五节 造血干细胞移植
第六节 分子靶向治疗
第七节 肿瘤的抗体治疗
第八节 肿瘤内分泌治疗
第九节 肿瘤的耐药
第十节 结语与展望
第三章 放射治疗
第一节 放射物理学
第二节 放射生物学
第三节 临床放射治疗学
第四节 结语和展望
第四章 生物治疗
第一节 肿瘤生物概述
第二节 肿瘤生物治疗的基础
第三节 肿瘤细胞免疫治疗
第四节 肿瘤疫苗治疗
第五节 肿瘤基因治疗
第六节 肿瘤生物治疗与传统治疗间的关系
第七节 结语与展望
第五章 肿瘤介入治疗
第一节 概论
第二节 肿瘤的血管性介入治疗技术
第三节 肿瘤的非血管性介入治疗技术
第四节 常见肿瘤的介入治疗
第五节 结语与展望
第六章 肿瘤姑息治疗
第一节 肿瘤姑息治疗原则与方法
第二节 症状与生活质量评估
第三节 癌症疼痛
第四节 肿瘤营养疗法
第五节 肿瘤患者的心理评估与干预
第六节 肿瘤相关症状处理与支持治疗
第七节 临终关怀
第七章 中医药治疗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肿瘤常用中医治法与治则
第三节 中医药在肿瘤治疗中的临床应用
第八章 肿瘤急症治疗
第一节 结构破坏或阻塞压迫性急症
第二节 代谢性急症
第三节 肿瘤治疗相关急症
第九章 多学科综合治疗
第一节 多学科综合治疗的概念
第二节 各种治疗方法的发展与评价
第三节 多学科综合治疗的基本条件与模式
第四节 多学科综合治疗存在问题与发展方向
中英文名词对照索引
致谢
精彩书摘
《肿瘤学(第2版 八年制 配增值)》:
(六)复发或转移病变的外科治疗
转移性肿瘤病期较晚,难以手术治愈,但转移性肿瘤并非手术治疗的绝对禁忌证,转移瘤是否行手术治疗需要根据原发性肿瘤的生物学特征以及原发肿瘤经手术或其他治疗后的效果来决定。一般来说,转移性肿瘤的手术适应证包括:①原发灶控制良好;②肿瘤转移灶为单发;③无其他转移灶;④除手术外无其他有效的治疗方法;⑤患者一般状况良好,能耐受手术。临床上常见的孤立性肺、肝、脑、骨转移,施行切除术后可获得良好效果。肺的孤立性转移病灶应用手术切除效果较为肯定,且肺转移出现越晚效果越好,此外肿瘤生长越缓慢、倍增时间越长手术效果越好;肝脏的转移瘤对生命威胁较大,其中以消化道肿瘤来源最多,原发灶最常见的是结肠或直肠癌。若肝转移与原发灶同时发现,可在切除原发灶的同时局部切除肝转移灶,若在原发灶切除后发现肝转移,只要转移灶为单发或局限在一叶内也可考虑手术切除;脑转移的风险最大,严重威胁生命,单发转移是手术指征,最常见的原发灶来源于肺。在原发灶控制较好的情况下,肺转移癌术后5年生存率150/0-44%,肝转移癌术后5年生存率20%-30%,肺癌脑转移术后5年生存率13%。有时转移灶多达两到三处,如果局限在同一器官功能区如同一肺叶或是同一肝叶上也可考虑手术切除。复发性肿瘤的治疗效果较差,手术切除配合其他治疗也能达到一定的治疗效果。例如,食管癌术后吻合口复发可根据病变的位置行空肠或结肠代食管术;胸壁的纤维肉瘤术后常反复复发,可反复手术切除;直肠癌保肛手术后局部复发可考虑行Miles手术。总之,转移性和复发性肿瘤均属晚期肿瘤,预后较差,手术效果欠佳,需配合其他治疗进行。
(七)重建与康复性手术
重建与康复性手术的目的是最大限度的恢复患者的器官形态和功能,并能满足根治性手术对肿瘤及周围组织大范围切除的需要,提高手术治疗效果。近年来,显微外科和整形外科技术不断进步,重建和修复性手术对于肿瘤根治术所造成的局部解剖缺陷的修复能力越来越强。例如口腔部肿瘤侵犯下颌骨后,使用游离腓骨肌皮瓣修补;舌癌切除术后,应用带状肌肌皮瓣行舌再造术;部分放疗或外科手术导致的肌肉损伤通过肌肉挛缩松解术来恢复肌肉功能等。
(八)激素依赖性肿瘤内分泌器官切除术
某些肿瘤的发生、发展与体内激素水平明显相关,称之为激素依赖性肿瘤。最为常见的激素依赖性恶性肿瘤为乳腺癌及前列腺癌。可以通过切除内分泌器官,减少激素的分泌,达到抑制肿瘤生长,起到治疗作用。临床上可采用卵巢切除术治疗绝经前的晚期乳腺癌,该法也可作为术后辅助治疗。前列腺癌可采用双侧睾丸切除术进行治疗。近年来随着激素拮抗药物的发展和应用,此类手术较前减少。
(九)肿瘤急症外科治疗
肿瘤本身或其转移灶可引起出血、空腔脏器穿孔、梗阻、严重感染等急症,因其可导致病情急剧恶化,甚至危及患者生命,需要外科手术紧急处理,以缓解危及情况。例如肺癌合并大咯血,胃肠道肿瘤合并穿孔、出血,气管肿瘤堵塞导致呼吸困难等均需要行急诊手术治疗。还有一些颅内肿瘤或脑转移瘤引起颅内压增高威胁生命时,可考虑急诊行颅骨开窗减压术以解除紧急状况。
……
前言/序言
肿瘤学(第2版 八年制 配增值) [Oncology] 电子书 下载 mobi epub pdf tx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