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推荐
★角度新颖,富有创新“民国伤寒新论丛书”所选之书,都是民国时期一批杰出医家在西学东渐后吸取西医理论来阐释中医伤寒的理论与病案,是民国时期的独创,也是学术界关注的新焦点。“民国伤寒新论丛书”的创新点主要有:①总结民国名医在伤寒学研究上的学术新见解。②反映民国伤寒学研究的时代特征。③呈现民国融贯中西医以阐释《伤寒论》的新思维、新模式。
★关注伤寒,启迪未来《伤寒论》是我国首部理法方药完备、理论联系实际的临床著作,民国时期中医先贤们将《伤寒论》视为中医学的缩影,着力论证《伤寒论》的科学性,从而证明中医的科学性,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对于我们当代进一步推动中医现代化极富启迪意义。
★版本珍贵,填补空白“民国伤寒新论丛书”中,除祝味菊、陆渊雷、张锡纯的著作在新中国成立后有再版,其余的均未出版过,有的甚至是孤本,如恽铁樵的《伤寒论研究》《伤寒论讲义》,王和安的《伤寒论新注》等,都是较为珍稀的版本。“民国伤寒新论丛书”的出版,将弥补当今伤寒论学术发展史上著作出版的空白。
内容简介
《阎德润伤寒论评释/民国伤寒新论丛书》,原名《仲景伤寒论评释》,初版于1936年,作者阎德润(1898—1984),是著名的西医生理学家。该书以衷中参西的方式评释了《伤寒论》,论述了“六经之命名”、“阴阳”、“寒热”、“传变”等中医核心问题;并以方类证,分别论述了桂枝汤类、麻黄汤类、葛根汤类、柴胡汤类等证候。书中以西医的生理、病理、微生物等学说解读了《伤寒论》的病因、病机和病理,并以西医药理学说来解释《伤寒论》的方剂,归纳了近代关于伤寒的邪由皮毛入说、寒邪并传染说、皮肤反射说、代谢产物堆积说、理化学现象说、电气说、细菌传染说等,讨论了发热的类型及生理病理反应、发汗的机转和意义,以及头痛、呕吐、便秘、下利等主证的类型及病理。阎德润对《伤寒论》的“评释”也是对整个中医学体系进行评释的尝试。
作者简介
王致谱,中国中医科学院医史文献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资深医史学专家,师承秦伯未、陈邦贤等,主攻民国时期中医学发展史。参编《中国医学通史》、《中医大辞典》、《中医人物辞典》、《中国急诊医学》(获第十届中国图书奖)、《中医痛证大成》、《实用中医临床手册丛书》等,主编《中国中医药五十年》“民国名医著作精华丛书”(“十五”国家重点图书出版规划项目)、《温病大成》(“十一五”国家重点图书出版规划项目、第三届中华优秀出版物奖、第三届“三个一百”原创出版工程)等。
农汉才,中国中医科学院医史文献研究所副研究员,硕士生导师。参编“民国名医著作精华丛书”(“十五”国家重点图书出版规划项目)、《温病大成》(“十一五”国家重点图书出版规划项目、第三届中华优秀出版物奖、第三届“三个一百”原创出版工程)等。
目录
第一章 绪言
第二章 六经之命名
第三章 《伤寒论》中之阴阳、寒热、传变
第一节 阴阳
第二节 寒热
第三节 传变
第四章 六经病之证候
第一节 太阳病
第二节 阳明病
第三节 少阳病
第四节 太阴病
第五节 少阴病
第六节 厥阴病
第七节 小结
第五章 六经病主证之新志
第一节 论热
第二节 发汗
第三节 头痛
第四节 呕吐
第五节 便秘
第六节 下利
第七节 鼓胀(痞)
第八节 循环障碍(厥冷)
下编 《伤寒论》治疗辩证论
第一章 桂枝汤类
第一节 桂枝汤主方(健胃、镇静)
第二节 桂枝汤变方
第二章 麻黄汤类
第一节 麻黄汤主方(发汗解热)
第二节 麻黄汤变方
第三章 葛根汤类
第一节 葛根汤主方(滋养、发汗、健胃)
第二节 葛根汤变方
第四章 柴胡汤类
第一节 柴胡汤主方
第二节 柴胡汤变方
第五章 栀子汤类
第六章 承气汤类
第七章 泻心汤类
第一节 泻心汤主方
第二节 泻心汤变方
第八章 白虎汤类
第九章 五苓散类
第十章 四逆汤类
第十一章 理中汤类
第十二章 杂法方类
附录一 处方
附录二 古方权量之考证
前言/序言
阎德润伤寒论评释/民国伤寒新论丛书 电子书 下载 mobi epub pdf tx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