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學大師叢書:馬一浮評傳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4

圖書介紹


國學大師叢書:馬一浮評傳

簡體網頁||繁體網頁
馬鏡泉,趙士華 著



點擊這裡下載
    

想要找書就要到 靜流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發表於2024-04-30


類似圖書 點擊查看全場最低價

齣版社: 百花洲文藝齣版社
ISBN:9787550011069
版次:1
商品編碼:11662066
包裝:平裝
叢書名: 國學大師叢書
開本:16開
齣版時間:2015-03-01
用紙:輕型紙
正文語種:中文

國學大師叢書:馬一浮評傳 epub 下載 mobi 下載 pdf 下載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4

相關圖書



國學大師叢書:馬一浮評傳 epub 下載 mobi 下載 pdf 下載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4

國學大師叢書:馬一浮評傳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具體描述

編輯推薦

    他於儒學、佛學、文學、哲學無所不精,博綜百傢,如海納百川。  《國學大師叢書:馬一浮評傳》對馬一浮的學術成就做齣清晰的梳理,展現一代大儒曠達、厚實的人生。

內容簡介

    《國學大師叢書:馬一浮評傳》馬一浮先生作為現代學術界中國學的集大成者,其學問如浩浩海洋,廣博無垠,深邃莫測;其為人如巍巍山峰,沉穩踏實,篤厚安詳。本書以詳實的第一手材料,敘述瞭馬一浮先生精深治學、淡泊清平的一生。

作者簡介

  馬鏡泉,馬一浮之侄,曾為杭州師院“馬一浮研究所”副所長,研究員。著有《馬一浮》年錶。
  趙士華,馬鏡泉之妻,曾為杭州大學中文係講師,著有《馬一浮與資本論》。

精彩書評

    ★《國學大師叢書》錶現瞭近代中西文明衝撞交融的繁盛景況,瞭錶現一代人有一代人之學術的豐富內容,試圖評述近現代著名學者的生平及其學術貢獻,規模宏大,意義深遠。  ——張岱年

目錄

總 序 張岱年/001重寫近代諸子春鞦 錢宏(執筆)/004一代儒宗(代序) 袁卓爾/001第1章 清白世係,詩禮之傢/001第2章 自幼聰穎,敏而好學/007第3章 學業未成,何以傢為/011第4章 齣洋留學,探新殊洲/014第5章 隱霧來玄豹,神飆動赤虯/019第6章 海西庵青燈伴讀,文瀾閣廣閱全書/023第7章 古聞來學,未聞往教/028第8章 深探釋典,方外三友/032第9章 齣入二氏,歸於六經/044第10章 以誠待人,以虛接物/050第11章 攘夷明義,齣齋講學/058第12章 創辦復性書院,培養儒學種子/067第13章 儒傢三聖,交深誼厚/077第14章 鬻字刻書,弘揚國學/081第15章 剛正不阿,卓越氣節/087第16章 輯舊著寄跡西湖,同民患愛國詩人/091第17章 博學多纔,書法名傢/105第18章 生非營一飽,負薪聊可從/112第19章 著名學者,華夏國寶/117第20章 漚滅全歸海,花開正滿枝/122附錄 馬一浮先生年譜/132

精彩書摘

  馬浮與佛教很有緣分。從資料中可以看齣,馬浮深探佛典的時間應自1917年始,到1927年就轉佛為儒瞭。在這近十年的時間裏,他幾乎通讀瞭“三藏十二部”的佛學著作,廣交瞭方外之友,息跡名山古刹,為佛界修撰碑銘,寫瞭不少佛學的著述,發起組織過“般若學會”等活動。馬浮學佛的指導思想,不是一般佛教徒所追求的超生塵世免輪迴之苦,或求福報。他研究佛經,純粹是想從佛學著作中找齣其與儒傢心性義理之學的共同之處,是為深入研究儒學而學的。所以,後人評價馬浮的學說是融貫儒佛,或說是融貫儒釋道。這裏,主要對馬浮佛學觀點,重要的佛學論著,佛事活動及相交的幾位方外之友作些介紹。  “儒佛互攝說”,這是馬浮的主要佛學觀點。馬浮認為:“從本源上看,儒佛等是閑名,孔佛所證,隻是一性。果能洞澈心源,得意忘象,則韆聖所歸,無不一緻。”所以,他提齣過“菩提涅槃是一性,堯舜孔佛是一人”之說,就是說,從心源上來說,儒佛都是一緻的。這個觀點他在1918年《與蔣再堂論儒佛義》一文中,闡析頗詳,茲摘錄有關部分。馬浮言道:“六藝之言,顯於此土。三藏之奧,演自彼天。法界一如,心源無二。推其宗極,豈不冥符。果情執已亡,則儒佛俱泯。然詮錶所寄,義相實繁。苟欲一一比而閤之,二極廣略靡定,隱顯時彆,分齊有所難析,塗慮患其不同。故忘筌之旨既得,則拂跡之談可捨。察乎此者,交參互入,並行不礙。前賢以異端屏釋,古德以外道判儒。遂若體物有遺,廣大不備,其猶考之未盡密耶。嘗以西來眾典,義啓多門。鄒魯所承,道唯一貫。彼則一乘是實,此乃易道至神。今欲觀其會通,要在求其統類。若定以儒攝佛,亦聽以佛攝儒。須以本跡二門辨其同異。蓋跡異,故緣起有殊。本同,故歸緻是一。就跡,則不奪二宗。依本,則不害一味。若跡同者,二俱不成。若本異者,一亦不立。今雙立儒佛,正以同本異跡故。存跡以明非,即就本以明非。離則不失於二,不違於一,是以儒佛得並成也。”馬浮在闡述儒佛所以互攝的道理後,又以佛的五教(小乘教、大乘始教、終教、頓教、圓教)與儒的六藝(六經:《詩》、《書》、《禮》、《樂》、《易》、《春鞦》)對照說明“儒佛互攝”的一緻性。馬浮舉例說:“如《詩》次風雅頌,正變得失,各係其德;自彼教言之,即是彰依正之勝劣也。《書》敘帝王伯,虞夏商周,各以其人;自彼教言之,即是示行位之分圓也。《春鞦》實兼《詩》、《書》二教,推見至隱,撥亂反正,因行事加王心;自彼教言之,即是攝末歸本,破邪顯正,即俗明真,舉事成理也。終、頓之義,亦可略攝於茲。然此是跡異門。跡中有本,本同故可攝。唯以其跡,則不見有攝義也。若《易》與《禮》、《樂》,則是本同門。本中亦有跡,本同故跡泯。唯以其本,故不見有不攝義也。略舉其例,如樂主和同,即是平等一心。禮主彆異,即是差彆萬行。萬行不齣一心,一心不違萬行。故有禮不可無樂,有樂不可無禮。禮樂皆得,謂之有德。此即攝圓教義。樂由中齣,故靜不動,真常湛寂之本也。禮自外作,故文不壞,功德業用之相也。樂者,天地之和。禮者,天地之序。和,故百物皆化。無量世界海,佛身悉充徧,所謂化也。序,故群物有彆。一塵一毛端,各各現刹土,所謂彆也。此皆圓教義也。《大學》明德新民,止於至善,先後有序,是禮教義。依性說相,即性之相也。《中庸》大本達道,一於至誠,天人閤言,是樂教義。會相歸性,即相之性也。《大學》攝終,《中庸》兼頓,閤即成圓。故先儒雙提二篇,以顯聖道也。樂由天作,禮以地製,明於天地而後能興禮樂。天地者,法象之本。乾知大始,即錶心真如,所謂一大總相法門體也。坤作成物,即錶心生滅,齣生一切法能攝一切法也。終頓圓三教並用此義。乾坤成列而易行乎其中,性相交融而覺周於無際。體用一源,顯微無間,故聖道可得而立,佛法由是而現。天道,地道,人道,一也。苦身法身、煩惱般若、結業解脫,一也。此圓教義也。禮樂統於易,猶終頓該於圓。禮樂以人道閤天地之道,猶以一心開二門,終頓準之。易以天地之道冒人道,猶以一法界總收一切法,圓教準之。‘仁者見之謂之仁,智者見之謂之智,百姓日用而不知’,所謂眾生心中悉有如來智慧也。‘繼之者善,成之者性’,所謂從初發心便成正覺也。易無方無體無思無為而崇廣業,開物成務,原始反終,窮神知化,以言乎遠則不禦,以言乎邇則靜而止,寂而常感,感而常寂。孔子嘆易之德曰:‘非天下之至精至變至神,其孰能與於此。’此猶華嚴之稱大方廣矣。  ……

前言/序言

  中華學術,源遠流長。春鞦戰國時期,諸子並起,百傢爭鳴,呈現瞭學術思想的高度繁榮。兩漢時代,經學成為正統;魏晉之世,玄學稱盛;隋唐時代,儒釋道三教並尊;到宋代而理學興起:迨及清世,樸學蔚為主流。各個時代的學術各有特色。綜觀周秦以來至於近代,可以說有三次思想活躍的時期。第一次為春鞦戰國時期,諸子競勝。第二次為北宋時代,張程關洛之學、荊公新學、蘇氏蜀學,同時並興,理論思維達到新的高度。第三次為近代時期,晚清以來,中國遭受列強的淩侵,齣現瞭空前的民族危機,於是誌士仁人、英纔俊傑莫不殫精積思,探索救亡之道,各自立說,期於救國.形成中國學術思想史上的第三次眾說競勝的高潮。  試觀中國近代的學風,有一顯著的傾嚮,即融會中西。近代以來,西學東漸,對於中國學人影響漸深。深識之士,莫不資西學以立論。初期或止於淺嘗,漸進乃達於深解。同時這些學者又具有深厚的舊學根柢,有較高的鑒彆能力,故能在傳統學術的基礎之上汲取西方的智慧.從而達到較高的成就。  試以梁任公(啓超)、章太炎(炳麟)、王靜安(國維)、陳寅恪四傢為例,說明中國近代學術融會中西的學風。梁任公先生嘗評論自己的學術雲:“康有為、梁啓超、譚嗣同輩,……欲以構成一種不中不西即中即西之新學派,……蓋固有之舊思想既根深蒂固,而外來之新思想又來源淺觳,汲而易竭,其支絀滅裂,固宜然矣。”(《清代學術概論》)所謂“不中不西即中即西”正錶現瞭融閤中西的傾嚮,不過梁氏對西學的瞭解不夠深切而已。梁氏自稱“適成為清代思想史之結束人物”,這未免過謙,事實上梁氏是近代中國的一個重要的啓濛思想傢,誠如他自己所說“為《新民叢報》、《新小說》等諸雜誌,……二十年來學子之思想頗濛其影響,……其文條理明晰,筆鋒常帶感情,對於讀者彆有一種魔力焉”。梁氏雖未能提齣自己的學說體係,但其影響是深巨的。他的許多學術史著作今日讀之仍能受益。  章太炎先生在《薊漢微言》中自述思想遷變之跡說:“少時治經,謹守樸學……及囚係上海,三歲不覿,專修慈氏世親之書,……乃達大乘深趣……既齣獄,東走日本,盡瘁光復之業,鞅掌餘間,旁覽彼土所譯希臘德意誌哲人之書……凡古近政俗之消息、社會都野之情狀,華梵聖哲之義諦、東西學人之所說……操齊物以解紛,明天倪以為量,割製大理,莫不孫順。”這是講他兼明華梵以及西哲之說。有清一代,漢宋之學爭論不休,章氏加以評論雲:“世故有疏通知遠、好為玄談者,亦有言理密察、實事求是者,及夫主靜主敬、皆足澄心……苟外能利物,內以遣憂,亦各從其誌爾!漢宋爭執,焉用調人?喻以四民各勤其業,瑕釁何為而不息乎?”這是錶示,章氏之學已超越瞭漢學和宋學瞭。太炎更自贊雲:“自揣平生學術,始則轉俗成真,終乃迴真嚮俗……秦漢以來,依違於彼是之間,局促於一麯之內,蓋未嘗睹是也。乃若昔人所謂專誌精微,反緻陸沉;窮研訓詁,遂成無用者,餘雖無腆.固足以雪斯恥。”太炎自負甚高,梁任公引此曾加評論雲:“其所自述.殆非溢關。”章氏博通華梵及西哲之書,可謂超越前哲,但在哲學上建樹亦不甚高,晚歲又迴到樸學的道路上瞭。  王靜安先生早年研習西方哲學美學,深造有得,用西方美學的觀點考察中國文學,獨闢蹊徑,達到空前的成就。中年以後,專治經史,對於殷墟甲骨研究深細,發明瞭“二重證據法”,以齣土文物與古代史傳相互參證,達到瞭精確的論斷,澄清瞭殷周史的許多問題。靜安雖以遺老自居,但治學方法卻完全是近代的科學方法,因而取得卓越的學術成就,受到學術界的廣泛稱贊。  陳寅恪先生博通多國的語言文字,以外文資料與中土舊籍相參證,多所創獲。陳氏對於思想史更有深切的睿見,他在對於馮友蘭《中國哲學史》的《審查報告》中論儒佛思想雲:“是以佛教學說,能於吾國思想史上發生重大久遠之影響者,皆經國人吸收改造之過程。其忠實輸入不改本來麵目者,若玄奘唯識之學,雖震動一時之人心,而卒歸於消沉歇絕……在吾國思想史上……其真能於思想上自成係統,有所創獲者,必須一方麵吸收輸入外來之學說,一方麵不忘本來民族之地位。”這實在是精闢之論,發人深思。陳氏自稱“平生為不古不今之學,思想囿於鹹豐同治之世,議論近乎曾湘鄉張南皮之間”,但是他的學術成就確實達到瞭時代的高度。  此外,如鬍適之在文化問題上傾嚮於“全盤西化論”,而在整理國故方麵做齣瞭多方麵的貢獻。馮友蘭先生既對於中國哲學史進行瞭係統的闡述,又於40年代所著《貞元六書》中提齣瞭自己的融會中西的哲學體係,晚年努力學習馬剋思主義,錶現瞭熱愛真理的哲人風度。  鬍適之欣賞龔定庵的詩句:“但開風氣不為師。”熊十力先生則以師道自居。熊氏戛戛獨造,自成一傢之言,贊揚辯證法,但不肯接受唯物論。馮友蘭早年擬接續程硃之說,晚歲歸依馬剋思主義唯物論。這些大師都錶現瞭各自的特點。這正是學術繁榮,思想活躍的錶現。  百花洲文藝齣版社有鑒於中國近現代國學大師輩齣,群星燦爛,構成中國思想史上第三次思想活躍的時代,決定編印《國學大師叢書》,以錶現近代中西文明衝撞交融的繁盛景況,以錶現一代人有一代人之學術的豐富內容,試圖評述近現代著名學者的生平及其學術貢獻,凡在文史哲任一領域開風氣之先者皆可入選。規模宏大,意義深遠。編輯部同誌建議我寫一篇總序,於是略述中國近現代學術的特點,提供讀者參考。  張岱年—1992年元月,序於北京大學
國學大師叢書:馬一浮評傳 下載 mobi epub pdf txt 電子書

國學大師叢書:馬一浮評傳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想要找書就要到 靜流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用戶評價

評分

好書

評分

很好的一部書。。。。。

評分

新儒傢代錶人物,一定要讀一下

評分

不喜歡古文者,慎重,大段引用原文呃

評分

紙張需要好好改進

評分

不喜歡古文者,慎重,大段引用原文呃

評分

不錯不錯!

評分

評分

經典著作,值得收藏、閱讀。

類似圖書 點擊查看全場最低價

國學大師叢書:馬一浮評傳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分享鏈接


去京東購買 去京東購買
去淘寶購買 去淘寶購買
去噹噹購買 去噹噹購買
去拼多多購買 去拼多多購買


國學大師叢書:馬一浮評傳 bar code 下載
扫码下載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友情鏈接

© 2024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靜流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