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城海外遺集·小說捲:英兒及其他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4

圖書介紹


顧城海外遺集·小說捲:英兒及其他

簡體網頁||繁體網頁
顧城 著



點擊這裡下載
    

想要找書就要到 靜流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發表於2024-11-23


類似圖書 點擊查看全場最低價

齣版社: 金城齣版社
ISBN:9787515501796
版次:1
商品編碼:11654348
包裝:精裝
叢書名: 顧城海外遺集
開本:16開
齣版時間:2015-03-01
用紙:膠版紙
頁數:488

顧城海外遺集·小說捲:英兒及其他 epub 下載 mobi 下載 pdf 下載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4

相關圖書



顧城海外遺集·小說捲:英兒及其他 epub 下載 mobi 下載 pdf 下載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4

顧城海外遺集·小說捲:英兒及其他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具體描述

編輯推薦

  1.《英兒及其他》為顧城小說作品全編;
  2.二十二年來《英兒》完璧呈現,最大限度還原作品原貌;
  3.采用全翻開裝幀形式,非常方便閱讀;
  4.用紙考究,裝幀新穎,圖文並茂,值得收藏;
  5.本書為《顧城海外遺集》小說捲,詩歌、哲學等6捲陸續推齣。

內容簡介

  《顧城海外遺集:英兒及其他(小說捲)》收入目前所能找到的顧城所有小說作品,按體式分兩輯:短篇小說24篇和長篇小說1部。包括短篇小說《伯樂不樂》《不速之客》《長鼠阿古》《傳承》《想象力》等等。《英兒》以男女情愛為主題,文筆唯美,值得閱讀。

作者簡介

  顧城(1956-1993),1956年生於北京,新時期朦朧詩派的主要代錶。1985年加入中國作傢協會。顧城1987年5月29日赴德參加明斯特“國際詩歌節”,其後半年間於歐洲講學及參加學術活動,到訪瑞典、法國、英國、奧地利、丹麥、荷蘭、芬蘭等國傢。其間的發言演講總是令人耳目一新,同年12月參加香港現代文學研討會,接受新西蘭奧剋蘭大學亞語係聘請,於1988年1月初移居新西蘭,任職奧剋蘭大學亞語係研究員,以後的兩年半中講授中國古典文學、當代文學,並一度兼口語課,在大學假期曾應邀赴美講學。1992年3月應德國DAAD學術交流基金會邀請,赴柏林從事文學創作;1993年3月獲伯爾基金繼續在德寫作,其間先後赴法國巴黎、西班牙巴塞羅那、德國法蘭剋福、美國參加文藝活動,以中國哲學、藝術為主題,貫通古今,嚮西方世界宣傳中國文化藝術。至1993年10月辭世,在六年多的時間裏,不斷地寫詩、撰文、講演、對話,與國際友人交流。

內頁插圖

目錄

齣國前後短篇小說
伯樂不樂
鍾聲
不速之客
關於佛佛同誌
無毒蛇
偶見
劣等生
飛機進入平流層
附:無端比較論比較
在"頂峰"一側
阿爾斯先生走上講颱
長鼠阿古
夏日
傳承
想像力
思憶朦朧
附:本篇另一寫法
母親
廠外
皂角
侃山
亨米
有心
梁和
夢魘集(小說部分)
在世
有念
長篇小說
英兒
本書指南A
上篇 英兒沒有瞭
下篇 英子手上有一個蘋果
全書演義
附錄
《英兒》篇外:你叫小木耳
齣境
編後記

精彩書摘

  引子
  我見到C的時候,她已沒有瞭戚容,事情已過去多年,我上學時紛紛揚揚的傳聞已歸於沉寂。
  那時我在B城準備我的博士論文,C和她的丈夫就住在離我傢不遠的地方,沿樹林隻消走上一刻鍾。每天散步我們經常來往。
  C那時候剛剛開始學習電腦打字,我正做這方麵的論文,無形中也就成瞭老師。C的丈夫G是個有點奇怪的人,他不拘走到哪兒都戴著一個煙囪形的帽子,有時還是牛仔布做的,使人想到那是一節褲腿,走到街上於是總會引起笑聲,特彆是那些德國的女孩子,經常會失聲大笑起來。
  G在B城的時候,算是一位詩人,可是他不參加任何文人雅士的聚會,也不愛看電影,幾乎沒有什麼城市人的愛好。我所知道的他的唯一愛好,是藉一塊磨刀石給那些有時來看他的朋友們磨刀。他一看見那些遲鈍的菜刀,就要感嘆:“你們這些學工的呀!”
  他自稱是個木匠,在北京好多大學裏乾過活兒,我知道也講過課。他沒受過什麼正規教育,好像隻上過小學。他也給我講過他在草灘上放豬的事,那是他喜歡的事。他是放豬放成詩人的,評論傢都這麼說。也有另一種說法,說他成為詩人是因為C,C和他原來住在兩個城市,他們是在火車上遇見的,後來C花瞭四年時間,柔和地拒絕他的求婚,這就不免使他思情萬端,憤世嫉俗起來,寫齣大量情深意切而又語詞顛倒的篇章,從而變成瞭一個詩歌流派的重要詩人。
  後來他的經曆變得更加奇怪,如果說早年他的異常經曆,曆史、時代還要負責任的話(這也是評論傢的普遍說法),那麼後來,他的經曆簡直就無可推諉地要歸咎他自己瞭。
  他在B城令他的朋友們最迷神迷竅的,是講他的海島。他是1988年初登陸那個島的,當時C夫人還帶著纔五個月的貝貝。他們在那兒開始瞭一種現代的原始生活,喝雨水、鋸木柴、燒陶碗、采貝,據說還養過雞。養雞、追雞一節還被一個什麼人寫瞭,連照片一起齣現在美國電腦網絡雜誌上,在我的計算機裏也顯示過。
  G在B城永遠做齣一副思鄉的樣子,不是思念他那個有著幾韆年文明史的文化古國,而是思念那個他住瞭五年的小島。
  “真想一抬腿就迴去瞭。”他這樣對我說瞭幾次。但是,到瞭真正歸期來臨時,他卻沒有使用那張返程機票,隻是在B城搬瞭個房子。我去他傢的時候,他神色警醒,站在一大堆他亂寫亂劃的字畫中間。我問他:有什麼可幫忙的嗎?他驚訝地看瞭我一眼,嘴裏含混地咕嚕著:“以後,你們就幫助C吧。”他送給我太太一個石頭老虎,又給瞭我一張他本來準備賣掉的字畫。
  G和C依舊住在B城,但是,卻像沉在井裏一般沒有瞭聲息。後來有人說:他們迴北京瞭;又有人說:是去瞭美國;還有一個模模糊糊最荒誕的傳聞齣來,說G在島上有兩個妻子,一個是我當年看見的C,一個說是在北京就認識瞭的,寫瞭好幾年信,後來也到海島上去瞭。他們一起生活。
  好像G和C都說起過一個有著旗人血統的女孩,他們把她叫英兒,說時帶著熟識贊賞的神色。這不太可能。我對那個談論北京傳聞的同學說。據我瞭解:他們沒有分開過一個月以上,G夫人C又是那麼欣悅、端莊,講究體統的人,他們可不是什麼現代主義者,很難想象有這樣的事情,而且如果G夫人不在傢,G就會鑽進自己的屋子不齣來。G對他的夫人C依賴到瞭驚人的程度,不要說是錢、鑰匙、證件這樣的事情,統歸他的夫人掌管,就連他寫信,齣門找襪子、上衣,也少不瞭要嚮他的夫人請教。
  可是,G確確實實說過:一夫一妻製是天主教鬧齣來的,把中國害苦瞭;我們中國人不能忘瞭祖宗。
  G永遠有這種怪論,比如他說,關鍵是娶好第一個媳婦,第一個娶不好後邊全亂之類。可他說這些話時喝瞭啤酒,他是一點兒酒也不能喝的人,哪怕彆人喝,他也會暈;大傢那會兒聽他說,總是笑哈哈地看著G夫人C。
  我說這不可能,不是說他沒有這方麵的想法,而是說他根本不可能去做,他並不是賈寶玉,沒有生在大觀園裏,也不是李漁,甚至連《浮生六記》的時候也沒趕上,他怎麼可能在現代文明社會裏想像娶兩個妻子呢!而那兩個妻子又怎麼能夠在現代文明社會裏一起生活呢!現在就是不講女權,起碼還得講人權吧?
  有個情人是可能的。G對女孩的想像力達到瞭無知的程度,他像孩子一樣,因為完全沒有實現的可能,就把她們抽象到浪漫的崇拜上去瞭。他絕對不會邀一個女孩去喝咖啡,即使有女孩子邀他,他也會皺皺眉。他隻會站在課堂上神往地談論關於“女兒性”的問題。他說女兒性情的時候,那副神情活像堂?吉訶德在叢林裏乞求杜西尼亞的幫助;但是不可否認,他也確實寫過一些情切意真十分動人的戀愛詩,頗讓一些人傾倒,我們剛來B城的時候,還有人在燭光晚會上讀他的詩,那兩個讀詩的都是女孩兒。
  一個詩人有情人意中人是不稀奇的,寫詩的或明或暗都有情人,好像是普遍現象。可是,再也沒聽說過誰真的娶兩個妻子,這樣也不夠浪漫。
  所以,我認為不太可能。
  C親切淡然地笑著和我說話,看上去她很高興再見到我,沒有一絲芥蒂。我們談起B城認識的朋友。我說:大魚還問你們好呢。一說大魚的名字,她臉上馬上浮齣我熟悉的笑容,那種鼻子邊帶細紋的忽然一笑。
  在B城誰都認為最可能來島上看他們的是大魚。大魚是流體力學消波博士,可他痛恨他的論文,沒人敢問,以至於最後誰也沒弄清楚他到底研究的是什麼。他心心念念的是迴他的傢鄉中學,把他的音樂老師推到河裏去。B城的朋友凡去過他傢的,幾乎都看過一個他喜愛的錄像,那裏有一些長角龍蝦在西南太平洋海底迴遊;他同樣熱烈地念念不忘的,是要去新西蘭捉這些龍蝦。
  也許因為龍蝦的緣故,有一個時期他和G十分契閤;他總是嘟嘟囔囔地請G為他在島上看看,有沒有一塊他的土地。
  “他甚至和G研究瞭一個計劃,要在海邊養鴨子。”C說,“這是G要做而始終沒有做的事。他們認為鴨子可以在海裏吃魚,節約飼料,然後上岸生蛋。”
  是啊,我也想起來瞭,那時候我們還說:養的是鹽水鴨,生的是鹹鴨蛋呢。
  我很高興談起大魚和我們在B城的那段生活,這使我們自然地談起G,談起他的各種奇思和怪僻,我們幾乎復入過去在B城散步時的說話氣氛,可我也知道C並不是一個感覺遲鈍的人,我從她偶爾投來的微含笑意的目光中感到,她已經知道瞭我微微移動話題的目的,我的窺探和小心。
  “G最後還嚮我說起過你們呢。”C直截瞭當地看著我。“他在最後幾天裏說瞭好多話,那幾天他好像變瞭一個人,對所有人,好像都有一種感激之情而不是苛求。他還記得跟你一起按電腦玩找寶貝的遊戲,在迷宮裏齣不來。後來你找到瞭。但他沒有再去。”G玩兒電腦的時候十分投入,那個時候,他隻管放槍,我隻管走路。
  “G還想用電腦畫畫兒呢。”我停住,不知道是否該把這個話題繼續下去,就像我小時候彈一個壞風琴,有幾個鍵,一按到那兒就沒聲瞭。
  ……

前言/序言

  編後記
  本捲收入目前所能找到的顧城所有小說作品,按體式分兩輯:短篇小說,24篇,和長篇小說,一部。
  顧城短篇小說分作兩組:第一組,前14篇是寫於80年代的小小說,除《長鼠阿古》《傳承》《想象力》三篇,都曾發錶過,有的還刊載過不止一次。
  上世紀80年代,文學探索成風,顧城這些小說可說是那個探索時代的産物,寫得自由開放。《偶見》記班車上所見路邊小腳老太撿拾凍魚,《劣等生》特寫一個孤單的孩子,在空教室裏揚眉吐氣的一瞬;《夏日》記錄“文革”之初,一個孩子在傢裏遭遇一個意外事件時的驚訝。這三篇作品,我稱它們為“見聞速寫”,和同時代同類小小說類似,擷取生活片斷,顯示一種現實感悟、生命體驗,讀來總能讓人心念一動。
  第一組裏另外的作品與它們不同,或許更有顧城個性吧——幻想的角色,虛擬的場景,虛構的情節,還有一種調皮的語調,我稱之為“想象情景”。譬如《不速之客》,不過2000字,卻感覺像讀瞭卡夫卡一部長篇小說《審判》;《關於佛佛同誌》非常奇妙。這些長短不拘的虛構情景,都有一些時代麵影或作者經曆在其中(如《無毒蛇》裏說那個“唯一能接上木棍的人”,《阿爾斯先生走上講颱》裏的粉筆子彈,《長鼠阿古》裏的男孩和姐姐等等),卻又完全超齣生活現實,每篇讀來,讓人覺得好玩,不禁會心一笑。如一種想精想怪的成人童話,也如一篇沒有寓意的寓言,和他一直喜歡寫作的寓言詩、童話詩一個路數。但以小說定體,顧城有充分的文體自覺。
  第二組8篇,是顧城齣國後的作品,寫作時間從1989年到1992年,個彆篇目曾經發錶過。這些作品,《亨米》一篇,以快活酣暢之筆、縱跳幻變描寫,虛構一個教授的課堂體驗,很是好玩;其餘各篇都是見聞故事,且相對完整、講究。同期,顧城專心創作瞭不少迴憶性散文,同樣講述生活故事和人生履曆,他何以單將這一組視為小說?——我仔細比對本叢書“散文捲”的迴憶性文字,這一組小說和它們的主要差彆,就是情節、場景與角色,有虛構的內容,有一種詩意的虛幻感。顧城把他經曆過的事、接觸過的人、做過的夢,自由組閤,重新創作,構成一個似真如幻的新境界。如鏡花水月,物、事、人一件件、一個個清晰逼真,卻不盡是它們本來的樣子。
  以《思憶朦朧》這篇為例,顧城存稿裏有前後兩稿,但都不完整:1992年4月的初稿,大緻以順敘方式,平鋪直敘兩個青春期男女孩做鄰居的朦朧情感,那個十七八歲的男孩子畫畫、打乒乓、看朝鮮電影、講昆蟲的故事,以及部隊大院進齣,顯然有顧城本人的經曆;帶著個上小學、說話口齒不清的弟弟,不過十三四歲的姐姐,穿一件暗紅格格衣服,大概有顧城姐姐的影子,或真有一個鄰傢女孩,在顧城的詩裏閃現過。至於大人們打麻將、要趕在男孩子父親落發之前齣國,隻在這故事裏見到。這個故事,兩個月後,顧城重寫一遍,第二稿卻寫得非常講究,敘述人稱從第三人稱的“他”“她”,改換成“我”對“你”講述,時間順序被拆散,夢境和現實交叉,完整的故事情節,被截成一場一場情景、對話,讀起來捉摸不定,奇異絢爛。大為變樣,也煞是好看。
  另一篇《母親》,簡練精巧,一段從北京的傢到重慶的旅途,印在列車玻璃窗上的幾個字跡,“他”和姐姐齣門的場麵,把媽媽年輕時候和此刻對比,輕靈地穿插、跳躍,加上純淨的行文,讀來讓人愛不釋手,文中故事都是顧城及其傢人的事情,但結尾那一順筆,說“他”抵達瞭嘉陵江邊自己的齣生地——其實,顧城並不齣生在重慶。《廠外》《皂角》《梁和》也是如此。《侃山》《有心》是另一種俏皮、彆緻的片段,見得齣顧城多樣的試驗和探索。
  1992年底,顧城在德國自編一本散文、小說閤輯的《夢魘集》,因為大量稿子留在新西蘭傢裏,該集未編成。這裏整理齣來的《在世》《有念》兩篇,隻是其中部分,另外一些篇目,編進瞭“散文捲”,讀者可以對讀,感受其中差彆。
  1993年11月,因顧城夫妻猝然離世,媒體渲染得沸沸揚揚,《英兒》一麵世就是三個版本,它們是華藝齣版社第一版第一次印刷(以下簡稱“華藝初版”)、第一版第二次印刷(封麵增加“珍藏全本”字樣,簡稱“華藝珍版”),和作傢齣版社第1版第1次印刷(以下簡稱“作傢版”),三個版本版權頁上標明的印數分彆是0001~50000冊、50001~150000冊、0001~11000冊。印象裏,北京街頭許多書攤底下還有不計其數的盜版書齣售。同年12月,颱北圓神齣版社推齣繁體竪排版《英兒》(以下簡稱“圓神版”),為“圓神叢書”第136種,印數不詳。四本書放在一起,封麵不同、開本有彆、厚薄不一——圓神版除插頁外有510麵,把華藝版、作傢版兩本摞起來,纔和它一般厚,卻還小它一圈。
  其實,翻開內文,也有同有異。同一部稿子,怎麼會有差異?差異何在?收入這部“海外遺集”的《英兒》又有什麼特異之點,在此權作交待。
  對照上述四個版本,仔細校訂文字,我注意到如下不同:
  不同之一,是篇目上有彆。華藝初版書前有一篇顧工先生的《尋找自己的夢——代序》,原是他1992年的一篇發錶文章,講顧城寫詩的曆程;圓神版有一篇曹又方女士寫的《愛與生與死的寓言——序顧城〈英兒〉》,文章很長,講述顧城與她的交往,用瞭10個小標題、25麵篇幅分析顧城的性格、生活觀、女人觀、愛情觀、生死觀,直至猜測顧城之死的“真相”。另外,華藝版書後有一篇劉震雲“代跋”《惡夢與驚醒》講到該書書稿來源;作傢版書後有一篇“一個不願透露姓名的齣品人”寫的《愛的寬容》,也講到書稿的來源。兩篇後記性質文章的兩個標題,相互對照,是不是見得齣兩傢齣版社某種猶疑、矛盾的心態?
  這些篇目,隻是顧城作品的附著物,並不打緊。對比正文,其篇目上也有差彆:和作傢版對照,華藝版“上篇英兒沒有瞭”少一篇詩:《鬼進城又進城》。作傢版列入目錄、正文標明“暫不發錶”的《魔鬼》《魔石》兩篇,華藝版未見,在圓神版目錄裏取消,在其正文《氣功》篇末、第145麵小字注明:“魔鬼魔石(暫不發錶)”。華藝版“下篇英子手上有一個蘋果”比作傢版少兩篇文章:《英兒給兩個人的信》,共九封,寫於199□年3月24日~11月24日;《牧場》,一篇大有意味的男女對話、白牛黑牛特寫。
  特彆要提一提,華藝版目錄沒有單列“篇外你叫小木耳”輯名,正文第266頁,直接排在《尾聲》一篇之後,給人感覺,它們是下編的組成部分,卻是尾聲之後的餘緒。並且,這一組文字也較作傢版少瞭兩篇:《星期六上午》《孤獨,是一樣的》。因為沒有“你叫小木耳”的分輯,它最後那篇《後記》仿佛成瞭全書的“後記”,這很容易讓人迷惑。而作傢版有分輯處理,還在後記末尾標上瞭寫作時間:
  “一九九三年五月初稿於柏林
  一九九三年八月二稿於朗根布魯荷伯爾小屋”
  朗根布魯荷(口頭語Langenbrooch,書麵拼寫為Langenbroich,通譯朗根布依希),位於德國北威州山區的小城,是德國諾貝爾文學奬獲得者海因裏希?伯爾(HeinrichTheodorB?ll,1917。12~1985。7)終老之地,伯爾小屋(Heinrich-B?ll-Haus)即在此。1993年3月,顧城在完成德意誌學術交流中心(DeutscherAkademischerAustauschDienst,簡稱DAAD)為期一年的邀請創作後,申請得到海因裏希伯爾基金(Heinrich-B?ll-Stiftung,簡稱HBS),繼續在德國寫作,他們夫妻倆在柏林最少搬過兩次傢,也跑齣柏林,進駐過伯爾小屋。據顧城1992年年底的德國巡迴講演記錄,《你叫小木耳》初稿在當年11月初即已寫齣,顧城到處嚮朋友們推薦、誇贊,有時還請謝燁自己上颱朗讀。作傢版多齣兩篇,這個初稿、二稿時間還都跑到第二年夏天去瞭。
  在篇目上,華藝版比另外兩個版本多齣來的,是正文最後的《迴傢——顧城最後一首詩》,它本不是《英兒》的組成部分,應是華藝版編輯以其為顧城未發錶最新詩作,順帶收入,——其實,這一篇很難講是顧城最後一首詩,讀者不妨注意“散文捲”中那份顧城手稿。
  三個版本的不同之處,還有插圖及其插圖方式。華藝版書前印有6幅顧城夫妻在海外的彩照,未說明來源;書中分彆在第12、48、90、156、194、294頁後插顧城手繪圖7幅(不占碼),其插圖位置講究,有圖文對應關係;作傢版未收作者相片,在書前編序號、加圖名,插顧城手繪圖22幅,包括瞭華藝版的全部7幅,但次序全不相同。比如最前頭的兩幅“英之像(小姐傢傢)”和“最好雷米圖”次序是相互顛倒的,華藝版“英”在前,作傢版“雷”置前。
  圓神版插圖很奇怪,書前插顧城、謝燁、英兒(特彆注明“本名李英”)單人照、閤照,及與傢人、朋友閤影黑白照片21幅,圖片說明頗帶感情,並注明瞭提供者。但注明“作者提供”的3張未必屬實,——作者似未給華藝版、作傢版照片,作為一部小說,顧城一直在努力虛擬化,要和現實脫鈎;書裏帶有作者標準像性質的顧城、謝燁個人照,都從香港《明報月刊》《九十年代》“轉載”,效果很差,作者怎麼可能另提供穿睡衣的生活照給齣版方?何況,在書中《給曉南的信》裏,“顧城”說:“英兒把每一張有她的照片都拿走瞭”。書內第41、185、443、508頁插入顧城手繪圖4幅,其中“好事好商量”、“燈火化魚圖”見於作傢版,是“激流島話畫本”裏的作品;標注“無題”的一幅是激流島話畫本的“大傻子提親”,不見於作傢版;“剩人圖”另有來源,圖注說:“顧城生前送齣的最後一本書,作瞭一幅小畫,題為‘剩人圖’,可以感受他當時心情之頹喪無奈”,在我看來,那幅信手畫在書上的草疏王八走的圖,帶有畫意的“剩人圖”三個字,及並不隨意加蓋的印鑒,怎麼打量也感受不到“頹喪無奈”,大概是為配閤前言裏將顧城判定為“一個憎厭生活推崇死亡的人”“當然是一個對生活無能的人”的結論?麵對“激流島浴血記”“極其血腥暴力和殘酷的”謎團,被驚呆瞭的“研究者”不由自主找來顧城作品裏關於斧子的描寫,比顧城還顧城地渲染動機、心理乃至預言、讖語,——“人是多麼盲目和輕信,並且昧於事實的啊!”——這4幅顧城畫,前三幅做瞭上篇、下篇、篇外的輯封題圖,印得小小的,一點都不能展示顧城原作的舒展自由,估計也不由“作者提供”,不過從顧城朋友或彆的書裏找來,聊作裝飾罷瞭。
  不同之二是文字有改訂,且稱得上是大差彆。以全書開篇的“本書指南”為例,不到2000字的篇幅,華藝版和作傢版之間的文字改訂(不含標點符號)有24處,其中有些可能是手民之誤,也可能是作者自改,如本篇最末一句:“最後的疑問是:英兒是不是在用這件事呢?”“用”字,華藝版寫作“利用”,該詞用起來顯得作古正經,可不是顧城的語言習慣;華藝版第十段裏“英兒終於感動瞭,她反省到自己的個性和布爾喬亞生活的虛僞”一句,“反省”一詞,圓神版作“反醒”,“個性”一詞在作傢版與圓神版都改成瞭“小性”,我可以肯定顧城原稿就是“小性”,而“反醒”是颱灣齣版物的文字規範吧?但一些詞序的調整、文字的補充和刪改,可以確認是作者自己改訂的:第四段寫顧城和雷的衝突,華藝版這一句“顧城卻感到他正在滑嚮社會的途中,他把理想寄托在一直與他通信的英兒身上”,到作傢版將第一個“他”改為瞭“她”,錶示這“滑”動的應當是雷,而不是顧城;如第十三段華藝版“他和英兒離開傢,在另一個山榖住瞭一個鼕天”,作傢版、圓神版都在“山榖”後補加瞭“(綠蔭榖)”。這樣的文字改訂,各篇或多或少,很普遍,比照三個版本——尤其是華藝版和作傢版,學習寫作的讀者,可以從中體會遣詞用字、字斟句酌的妙處。
  《英兒》一書,以男女情愛為主題,有不少直露的性愛描寫,大概齣於齣版規範的考慮,三個版本都做瞭刪節處理,但三個版本的刪節 顧城海外遺集·小說捲:英兒及其他 下載 mobi epub pdf txt 電子書

顧城海外遺集·小說捲:英兒及其他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想要找書就要到 靜流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用戶評價

評分

很不錯的一次購物體驗,看自己喜歡的書

評分

喜歡書,喜歡讀書。開捲有益嘛,自己喜歡就好瞭。

評分

書很不錯 物流很快 準備好好看下!

評分

還不錯,很厚的一本可以收藏,京東很快

評分

趁活動購買的書籍,囤積著慢慢讀。

評分

京東正品,送貨速度快。

評分

包裝好,方便閱讀

評分

此用戶未填寫評價內容

評分

包裝很美!國慶假日有書看瞭

類似圖書 點擊查看全場最低價

顧城海外遺集·小說捲:英兒及其他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分享鏈接


去京東購買 去京東購買
去淘寶購買 去淘寶購買
去噹噹購買 去噹噹購買
去拼多多購買 去拼多多購買


顧城海外遺集·小說捲:英兒及其他 bar code 下載
扫码下載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友情鏈接

© 2024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靜流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