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昨日之岛:戴锦华电影文章自选集》包括十篇戴锦华本人精选的文章和一篇访谈,从中可以看到戴锦华教授多年以来电影为基点,对当下与历史议题所展开的思考,尤其可以看到作者思想发展的断面。
作者简介
戴锦华,曾任教于北京电影学院电影文学系;现任北京大学比较文学与比较文化研究所教授,北京大学电影与文化研究中心主任,博士生导师;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东亚系兼职教授,并曾在美国、欧洲、日本、香港、台湾等国家和地区的数十所大学任客座教授。从事电影、女性文学和大众文化的研究。
代表作品:专著有《浮出历史地表:现代妇女文学研究》《隐形书写:90年代中国文化研究》《涉渡之舟:新时期中国女性写作与女性文化》《雾中风景》等。专著与论文被译为英文、法文、德文、意大利文、西班牙文、日文和韩文出版或发表。
精彩书评
★我在不期然间完成了自己的政治经济学转型——不是变身为一个政治经济学的学者,而是具有政治经济学的内在视点。我曾相当挫败地感到自己经历着思想上的“鬼打墙”,但在豁然开朗之后,我庆幸自己的回归。我发现自己拥有了面对电影的事实以及与电影的事实所不同的视点与思考层面,发现了平行于我的第三世界研究,而电影仍充满魅力和召唤。
——戴锦华
目录
昨日之岛:电影、学术与我(代序)
断桥:子一代的艺术
性别与叙事:当代中国电影中的女性
雾中风景:初读第六代
情结、伤口与镜中之像:当代文化中的日本想象
庆典之屏:新世纪的中国电影
历史、个人与另类冷战书写:《打开心门向蓝天》
全球化时代的怀旧与物恋:《花样年华》
侯孝贤的坐标
主体结构与观视方式:再读第四代
“刺秦”变奏曲
精彩书摘
《昨日之岛:戴锦华电影文章自选集》:
同样不约而同地,女导演们的女性故事选取了某种明确的反道德主义立场,但这些反道德或日非道德的故事,却始终有着明确的价值或日道德取向。换言之,这些影片所尝试表达的反道德主义的意义,其合法性建筑在1980年代中国特定的“启蒙话语”之上,用以表达对某种“符合人性的道德”的想象与呼唤。因此,这些性别的、性爱的故事,常以对“没有爱情的婚姻”的抨击始,却以“爱情的结合”/婚姻终。事实上,这正是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之交,女作家创作所选取的共同主题之一。尽管类似女性文本所包含的复杂曲折的女性表达亦不时触犯男性群体的“尊严”;但从某种意义上说,这几乎是“新时期”以降,男性与女性表达可能达成共识的唯一主题。这不仅由于类似主题所包含的“个性解放”与极为隐讳的“性解放”的主题,充当着“新时期”启蒙话语的主部,而且正是由于它对“没有爱情的婚姻”的谴责被添加了“告别革命”的隐喻意义。
有趣的是,这些由女导演拍摄的、有着“自觉的”女性意识的、以女人为主人公的影片中,不仅大都与经典电影的叙事模式与叙述语言一般无二,而且电影叙事人的性别身份、视点、立场亦含混而混乱。在这些明确地试图凸现女性生存及文化现实的影片中,“女性”却更深地陷入了话语的雾障与谜团之中。她们的影片常以一个不“规范”的、反秩序的女性形象、女性故事始,以一个经典的、规范的秩序/道德/婚姻情境为结局;于是,这些影片与其说表现了一种反叛或异己的立场,不如说同时表达了一种归顺与臣服;如果说它构成了某种稚弱而含混的女性表达,那么它仍处处显现出男权文化的规范力。类似影片的表达常在逃离一种男性话语、男权规范的同时,采用了另一套男性话语,因之而失落于另一规范。叙事的窠臼成就了关于女性表述的窠臼。不是影片成功地展示了某种女性文化的或现实的困境,而是影片自身成了女性文化与现实困境的症候性文本。在这类影片中,王君正的《山林中头一个女人》和鲍芝芳的《金色的指甲》堪为其代表。在《山林中头一个女人》一片里,女性的文化表达的孱弱首先呈现为为叙事视点的混乱。影片中有着一个第一人称叙事人:一个当代的女大学生,为了她的毕业剧作前往大森林收集素材。但故事的第一个大段落是一个男性的老伐木工对她讲述自己对早年的恋人,一个叫“小白鞋”的、美丽早夭的妓女的记忆——一个熟悉的、女人被侮辱与被损害的故事。在影片的视觉呈现中,“小白鞋”是由女大学生的扮演者出演,而影片所采取的经典的视觉语言构成却依然以男主人公为视点的发出者及其中心:是老伐木工而非女大学生充当着讲故事的“我”和故事中的“我”。于是,不仅女性的叙事人成为一种形式与意义上的虚设,而且事实上成为一种男性欲望客体式的存在。由同一演员扮演女大学生和妓女这一视觉策略所可能传达的认同与自居的意义,因此而无从传递。而影片的后半部分,则脱离了前面的叙事视点格局,以“客观”的叙事视点在讲述了另一个女人,一个被唤作“大力神”的妓女。这显然是一个为导演所厚爱的人物,一个在体力与意志上可以与男性抗衡的女人。但她的故事却很快转入了一个经典母爱与女性慷慨的自我牺牲的套路之中。她爱上了一个小男人,因之无望地忍受着他的索取和剥夺,并且在影片的结尾处,在仰拍镜头中跪倒在山崖,跪倒在那个她所爱的男人身边,对天盟誓:“我要为他成家立业,生儿育女!”她,便是“山林中头一个女人”。
……
前言/序言
昨日之岛:戴锦华电影文章自选集 电子书 下载 mobi epub pdf txt
评分
☆☆☆☆☆
昨日之岛。文化研究在亚洲。
评分
☆☆☆☆☆
很棒,戴老师很赞
评分
☆☆☆☆☆
好
评分
☆☆☆☆☆
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
评分
☆☆☆☆☆
有趣的是,这些由女导演拍摄的、有着“自觉的”女性意识的、以女人为主人公的影片中,不仅大都与经典电影的叙事模式与叙述语言一般无二,而且电影叙事人的性别身份、视点、立场亦含混而混乱。在这些明确地试图凸现女性生存及文化现实的影片中,“女性”却更深地陷入了话语的雾障与谜团之中。她们的影片常以一个不“规范”的、反秩序的女性形象、女性故事始,以一个经典的、规范的秩序/道德/婚姻情境为结局;于是,这些影片与其说表现了一种反叛或异己的立场,不如说同时表达了一种归顺与臣服;如果说它构成了某种稚弱而含混的女性表达,那么它仍处处显现出男权文化的规范力。类似影片的表达常在逃离一种男性话语、男权规范的同时,采用了另一套男性话语,因之而失落于另一规范。叙事的窠臼成就了关于女性表述的窠臼。不是影片成功地展示了某种女性文化的或现实的困境,而是影片自身成了女性文化与现实困境的症候性文本。在这类影片中,王君正的《山林中头一个女人》和鲍芝芳的《金色的指甲》堪为其代表。在《山林中头一个女人》一片里,女性的文化表达的孱弱首先呈现为为叙事视点的混乱。影片中有着一个第一人称叙事人:一个当代的女大学生,为了她的毕业剧作前往大森林收集素材。但故事的第一个大段落是一个男性的老伐木工对她讲述自己对早年的恋人,一个叫“小白鞋”的、美丽早夭的妓女的记忆——一个熟悉的、女人被侮辱与被损害的故事。在影片的视觉呈现中,“小白鞋”是由女大学生的扮演者出演,而影片所采取的经典的视觉语言构成却依然以男主人公为视点的发出者及其中心:是老伐木工而非女大学生充当着讲故事的“我”和故事中的“我”。于是,不仅女性的叙事人成为一种形式与意义上的虚设,而且事实上成为一种男性欲望客体式的存在。由同一演员扮演女大学生和妓女这一视觉策略所可能传达的认同与自居的意义,因此而无从传递。而影片的后半部分,则脱离了前面的叙事视点格局,以“客观”的叙事视点在讲述了另一个女人,一个被唤作“大力神”的妓女。这显然是一个为导演所厚爱的人物,一个在体力与意志上可以与男性抗衡的女人。但她的故事却很快转入了一个经典母爱与女性慷慨的自我牺牲的套路之中。她爱上了一个小男人,因之无望地忍受着他的索取和剥夺,并且在影片的结尾处,在仰拍镜头中跪倒在山崖,跪倒在那个她所爱的男人身边,对天盟誓:“我要为他成家立业,生儿育女!”她,便是“山林中头一个女人”。
评分
☆☆☆☆☆
侯孝贤的坐标
评分
☆☆☆☆☆
电影评论家的自选作品,呵呵
评分
☆☆☆☆☆
历史、个人与另类冷战书写:《打开心门向蓝天》
评分
☆☆☆☆☆
关于传统,关于经典,有一点我一直十分固执地认同:不知道何为传统,如何解构传统;一味地去解构而不进入其语境,总给人以傲慢狂妄、乱扣帽子的印象。相比之下,奥尔巴赫像是一位目光炯炯的老前辈,向天真无知的后学们娓娓道来、如数家珍,耐心地讲述一段渐渐式微的文明史。没有藐视传统的傲慢,没有力求“原创”的浮躁,只是怀着一个简单的梦,希望璀璨的欧洲文明不要在战火中毁于一旦,使后人无从得知前辈们世代传承的情怀。区区一介学者,没有政治手腕,没有军事才能,无法改变欧洲满目疮痍的命运,只能耕种好自己的一篇田地,以一部书告诉后人,我们的先辈们如何讲故事,如何用虚构的文字再现现实,如何在体裁和题材的选取上追求崇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