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推荐
《剪辑之道》的撰写者是蜚声文坛的作家、布克奖得主、《英国病人》原著作者迈克尔·翁达杰。
与翁达杰对话的是享誉好莱坞的剪辑师、三次奥斯卡奖得主、《教父》《对话》《现代启示录》《英国病人》的剪辑师沃尔特·默奇。
《剪辑之道》是沃尔特·默奇自《眨眼之间》后对自己剪辑艺术观念的进一步阐述。
《剪辑之道》被称为"自希区柯克与特吕弗以来,大师之间最为严肃、深入而又生动有趣的对话。"
荣获美国剪辑师工会奖特别表彰
日文版被评为《电影旬报》年度"十大电影图书"
内容简介
一位是蜚声文坛的作家、布克奖得主,一位是享誉好莱坞的剪辑师、三次斩获奥斯卡,当翁达杰和默奇这两位讲故事的大师坐下来,就电影剪辑艺术进行跨度长达一年的交心之谈,便有了这本“自希区柯克与特吕弗以来,大师之间最为严肃、深入而又生动有趣的对话”。
《剪辑之道:对话沃尔特·默奇》以问答的形式展开,讲述了默奇在剪辑《教父》《对话》《现代启示录》《英国病人》等重要影片的创作心得。在这些对话中,默奇的剪辑观念、电影观念乃至整体的艺术观念表现得淋漓尽致。跟随其创作轨迹,可以看到他以及同时代的科波拉、卢卡斯这群有才气的胡子拉碴的年轻人,如何从独立制作起步,成立反好莱坞的西洋镜公司,再创作出《现代启示录》这样的里程碑作品。
书中还谈到了文学、音乐乃至易经、梦境等与创作息息相关的“题外话”。无论是电影制作者、影迷,还是小说家等其他艺术工作者,或许都能从中举一反三、融会贯通。
作者简介
迈克尔·翁达杰(Michael Ondaatje),加拿大著名诗人、作家,1943年生于斯里兰卡,11岁随母亲来到英国,19岁移居加拿大,毕业于多伦多大学。他的作品兼具文学的语言美感和电影的视觉冲击力,通过诗性直觉和叙事节奏的交揉变化,达到一种极具个人风格的境界。迄今为止,翁达杰共出版了6部长篇小说、10余部诗集和其他一些非虚构著作。其中,《英国病人》荣获布克奖,由沃尔特·默奇担任剪辑、安东尼·明格拉执导的同名改编电影获9项奥斯卡奖。
夏彤,北京大学及加拿大艾米利·卡尔艺术大学(Emily Carr University)毕业,电影作品多次参加国际电影节并获奖。现为中央美术学院电影系教师,工作涉及独立电影和科幻研究多个领域,译有《眨眼之间》(沃尔特·默奇著)、《纪录我们自己》、《温斯顿特效》等。
精彩书评
★沃尔特·默奇仿佛是置身于拥挤嘈杂的房间里的一个低调而沉稳的存在,如静水深流。他拥有敏锐的双耳,可以在一个具有二十条音轨的场景里,从四面八方的枪炮声、燃烧弹烈焰的哔啵声、狂吼乱叫的命令声和直升机螺旋桨呼啸的涡流声中,捕捉到隐藏其间的某条音轨上哪怕一丁点若有若无的蜂鸣音。
——迈克尔·翁达杰
★沃尔特是个丰满的人、是全方位的思想者,而他也有自己的堂吉诃德式的顽皮风格……我认为他是少数真正能在文学、哲学的广阔语境下思考问题的电影艺术家,而不是仅仅盯着电影本身。
——弗朗西斯·科波拉
★沃尔特教会我懂得的一件事情是,电影中每个元素都必须有效地发挥作用,而且要相互协同配合……每一个镜头都影响着整部电影,每一个片段都是生命格式塔的一部分,而一场戏的内在韵律必须跟整体的韵律密切相关。
——安东尼·明格拉
目录
致中国读者
引言
对话|壹旧金山
谦卑的声音
高中生机密
“像我一样古怪的人”——乔治·卢卡斯
影响
导演与剪辑师
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第一次只有一次
黑暗时代
“我拒绝盯着人头朝下的画面给电影混音!”——弗朗西斯·福特·科波拉
现代启示录:今与昔
燃烧的赛璐珞
马龙·白兰度
威拉德的凝视
演员与剪辑——沃尔特·默奇
新增的场景
法国人的幽灵
新版《现代启示录》
对话|贰洛杉矶
车轮诞生的恰当时机
杀人音乐
五种类型的模棱两可
两则流言
魔鬼的发明
看看他们是如何说的
“哐当”
小说与电影——关于不必要的丰富性
“约伯式的悲剧时刻”
“WIDEO”
生活的“非电影”方式
对话|叁纽约城
《对话》的剪辑
隐身的搭档
小调键盘
手底下是什么
“那时候,夜晚是夜晚”——重剪《历劫佳人》
“仿佛是奥逊正给我们发来传真指令”——里克·施米德林
不对劲的回声
最有表现力的角度
对话|肆旧金山
影响
负二十个问题
强制空闲期
电影制作的两种路径
他为什么更喜欢那样?
家庭生活
事物之间的意外
碰撞
鹅卵石、蛐蛐儿以及扳手
“蓝色看起来是死的”
一种误读
发散或汇聚
消失的兄弟
序幕
油彩
铅笔和实时剪辑
“等待挑衅”——安东尼·明格拉
对话|终结篇多伦多
不安者之福
《回到绿野》的剧本写作
表面之下
里尔克的精彩诗句
梦境
沃尔特·默奇作品年表
致谢
出版后记
精彩书摘
《剪辑之道:对话沃尔特·默奇》:
2000年春,沃尔特·默奇应科波拉的请求开始重剪《现代启示录》。默奇在1977年至1979年间曾为这部影片工作,当时他既是该片的声音设计师,又是剪辑画面的四个剪辑师之一。二十二年之后,所有素材,包括被抛弃的和“遗失”的场景,以及所有音效资料都从深藏的地窖中找出来,重新受到检视(它们都被小心保存在宾夕法尼亚州的几个石灰岩山洞中,洞内温度和湿度都有严格的控制)。此时此刻,《现代启示录》已经在美国人的心灵深处生根,所以某种程度上说,这对于重剪就变成了一个问题。我在美国西洋镜公司跟沃尔特相处了一天,次日我在旧金山跟小说家阿尔弗雷多·维亚(AlfredoVéa)共进晚餐时,向他提起重剪《现代启示录》的事,维亚马上就背诵起马龙·白兰度那段“刀片上的蜗牛”的独白。晚餐过程中,维亚又惟妙惟肖地模仿丹尼斯·霍珀(DennisHopper)的唠叨:“他们会怎么说这个人?会怎么说?说他是个好人?是个有智慧的人?……”。维亚曾参加越战,对他而言,《现代启示录》是代表了那场战争的唯一电影,是艺术的结晶,它为他捕捉到了这场战争的精髓,并为他提供了一种可资参照的神话结构,告诉他自己曾如何历经沧桑,并让他在后来的岁月中能把自己写进诸如《诸神的乞讨》(GodsGoBegging)那样的书中。所以那些为新版《现代启示录》工作的人们,很明白把这样一部“经典”之作拆散了重新建构将会遭遇到什么样的问题。它已经是美国人的公共财产了。
“它确实已经成了我们文化的一部分,”默奇说,“那不是一条单行道。你们写作的人也了解这个。作品对文化产生影响,文化对作品也同样产生神秘的作用力。即使是同样那几卷胶片,《现代启示录》在公元2000年的时候跟在1979年它发行前的那一秒钟相比,已经迥然不同了。”
发行新版本的想法最初源自科波拉想出版一张DVD影碟,以便把好几场重要的场景添加回去。在1979年的版本中,由于影片时长的限制,这些戏份都删除了。同时,2000年又是西贡陷落的二十五周年,所以重新评估最初的剪辑决定似乎也是合乎时宜的,因为当年做出剪辑方案的时候,战争的创痛尚在灼烧着美利坚民族的灵魂。既然是出DVD,与其把恢复的场景单独一段段罗列出来、放在各自的章节后面,为什么不把它们按最初的设想有机地融进电影整体中呢?问题是那些删除段落的画面剪辑和音效工作本来就没有完成,特别是有一场戏,当年我们决定要删除它时,它根本还没有拍摄完成。所幸的是,底片和原始的声音素材都完善地保存着,它们还保持着当年从洗印厂送回来时的一卷卷胶片的状态,二十年后它们还可以被取出来使用,仿佛是几个星期前才刚刚拍摄的一样。
……
前言/序言
剪辑之道:对话沃尔特·默奇 电子书 下载 mobi epub pdf tx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