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特色
编辑推荐
经济蓝皮书的编纂是在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学部“中国经济形势分析与预测”课题组召开的“中国经济形势分析与预测——2014年秋季座谈会”的基础上,由政府部门、科研团体、高等院校等各方专家、学者共同形成的的关于中国经济形势的研究成果,多年来一直是学界、政界关注的焦点。
内容简介
随着中国经济规模不断扩大,从2011年GDP增速告别两位数以来,中国经济增速逐年递减。受到国内资源环境约束加强、国际经济复苏不稳定的双重压力,中国经济进入结构趋于优化、物价涨幅趋于适度、新增就业趋于稳定、经济增速趋向潜在水平的“新常态”。
2015年,国内外发展环境仍然复杂,世界主要经济体复苏不均衡,使外部需求对我国出口的拉动作用难以大幅上升,而国内投资增长可能缓中趋稳,消费持续保持平稳增长,受服务业发展的拉动力,深化改革释放的改革红利,转型升级带来的巨大潜力,2015年中国经济仍将保持平稳较快增长,预计增速7%左右。
作者简介
李扬,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研究员,长期从事中国经济相关研究,涉及货币、银行、金融市场等领域,专著《财政补贴经济分析》获1990年孙冶方经济科学奖著作奖。其他代表作包括《中国金融改革研究》《金融全球化研究》等。
目录
2014年的“三农”形势分析 李 周、党国英(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
当前工业经济形势及发展趋势分析 原磊、金碚(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
2014年工业增长速度预测及工业景气指数与预警指数分析报告 解三明(国家工业与信息化部)
宏观经济政策与宏观调控篇
经济回落有望触底,转型升级仍处关键时期——2014-2015年经济形势分析与展望 张立群(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宏观经济研究部)
2015年中国经济发展的政策选择 李泊溪(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
中国宏观经济形势与政策:2014-2015年 课题组(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研究所)
2014~2015年经济景气形势分析与预测 陈磊、隋占林、张同斌(东北财经大学经济计量分析与预测研究中心、数学与数量经济学院)
消费、投资与进出口形势分析篇
新常态下我国经济发展趋势与特征 蔡进、武威(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中国物流信息中心)
新常态下的货币金融运行 阎先东、叶欢(中国人民银行调查统计司)
2014年中国对外贸易形势分析——兼论转型时期对外发展重点 金柏松、刘建颖(商务部研究院对外贸易研究部)
2014年中国大宗商品市场分析及新一年展望 陈克新(兰格经济研究中心)
市场价格与收入分配篇
生育政策调整对潜在增长率的影响 蔡昉、陆旸(中国社会科学院、人口与劳动经济研究所)
2014-2015中国就业形势分析与预测 杨宜勇、黄燕东(中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社会发展研究所、浙江经济职业技术学院)
2014年中国税收形势分析预测及2015年初步展望 付广军(国家税务总局税收研究所)
改革之年:新常态、新机遇——2014年证券市场回顾与2015年展望 朱平芳(上海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上海社会科学院数量经济研究中心)
中国金融稳定性分析与预测 陈守东、刘 洋(吉林大学商学院、吉林大学数量经济研究中心)
台港澳经济篇
台湾地区经济形势分析与展望(2014~2015年) 张冠华、熊俊莉(中国社会科学院台湾研究所)
台湾经济预测 刘孟俊、彭素玲、陈馨蕙(台湾中华经济研究院经济展望中心)
香港经济形势分析与展望 陈李蔼伦(香港特区政府财经事务局经济分析组)
澳门经济分析与展望 课题组(华侨大学)
精彩书摘
二“新常态”背景下促进内需平稳均衡发展
2008年金融危机之后全球经济进入了缓慢而痛苦的恢复过程。无论是发达经济体、新兴市场,还是发展中经济体都面临不同程度的发展困境,世界经济已由危机前的快速发展期进入深度转型调整期。在此背景下,中国经济也不可能独善其身,在经历近三十年改革开放尤其是加人WTO十年的高增长之后,经济增长开始平稳减速。在增长速度换挡期,新型城镇化进程将继续推进,经济结构需要大力调整,经济体制改革迫在眉睫,中国经济正步入“中高速、优结构、新动力、多挑战”的“新常态”。
“新常态”背景下,需要促进内需平稳均衡发展,促进研发、高端制造、现代服务、生态环保、基础设施等领域投资,优化投资结构;促进居民合理的住房刚性需求和改善型需求;加大基本社会保障投入力度,促进居民消费。
1.促进研发、高端制造、现代服务、生态环保、基础设施等领域投资,优化投资结构
从20世纪末开始,世界制造业的重心逐渐向中国转移,对推动我国经济发展和提高我国工业化水平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从目前情况看,产能过剩成为制约传统制造业投资的关键因素。政府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多措并举,促进投资平稳均衡发展:通过逐步扩大贴息支持企业技术改造项目的范围,逐步改善科技成果转化环境等政策措施鼓励企业进行技术改造和研发投资;以制造业梯度转移和产业承接为契机,加大对中西部地区的高端制造业投资;促进生态环保和低碳领域相关投资;打破垄断,释放改革红利,促进现代服务业投资。
国际金融危机后外需扩张放慢,当前房地产投资受市场调整影响增长放缓,国内制造业投资受产能过剩约束增幅回落。但基础设施建设特别是中西部地区基础设施建设仍有很大空间,基础设施投资可成为加快新型城镇化的重要引擎。加快铁路、交通、教育、医疗、养老等基础设施的投资,既可对冲房产投资下降所带来的负面影响,也可带动钢铁、水泥、建材、装备、仪表、信息等相关产业发展,为企业发展提供机遇,为扩大就业增添岗位,助推经济实现持续健康发展,为改善民生产生积极效应。但是,在土地财政紧缩和地方债务负担加重的制约下,靠政府投资以及平台融资来推进基础设施建设的老路子难以为继。为保持基建投资平稳增长,必须切实改变地方政府融资渠道单一和民问资本参与动力不足的局面。加快推进垄断行业改革,破除行业壁垒,吸引各类资本进入,通过提高基础设施行业的产出效率来促进基础设施投资的稳定增长。通过财税体制改革,完善转移支付制度,培育地方主体税种,扩大市政债试点地区和发债规模,平衡地方政府资金来源。创新并分类使用PPP模式,对不同类型的基础设施,采取不同形式的PPP模式,充分调动民间资本参与城市基础设施的积极性,推动融资渠道多元化。完善多渠道投入回报补偿机制,形成可持续的融资一使用一偿还机制。
2.促进居民合理的住房刚性需求和改善型需求
2014年是房地产市场调整年,本轮房地产市场调整与2008年、2011年的两轮调整不同,并非源于外部经济危机或内部强力调控政策,而是行业自身发展周期自发调节的结果。这次房地产市场调整的原因包括:供需结构性失衡,住房库存增加;融资成本上升;上年价格与销售基数高;等等。
房地产市场调整的短期宏观效应表现在:房地产投资增速显著回落;对上游产业联动的影响,进一步加剧产能过剩;对下游产业联动的影响,降低家电家具、装饰装修等消费需求;地方土地财政和房地产销售环节相关税费收入降低,地方基础设施建设融资来源减少。
……
前言/序言
经济蓝皮书:2015年中国经济形势分析与预测 电子书 下载 mobi epub pdf tx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