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近世界文豪:莫泊桑

走近世界文豪:莫泊桑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李德强,孟晓媛 著
图书标签:
  • 莫泊桑
  • 法国文学
  • 短篇小说
  • 世界文学
  • 文豪
  • 经典
  • 小说
  • 文学
  • 名著
  • 阅读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辽宁人民出版社
ISBN:9787205079314
版次:1
商品编码:11592224
包装:平装
丛书名: 走近世界文豪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4-11-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126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内容简介

  《走近世界文豪:莫泊桑》介绍的是19世纪后半期法国优秀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莫泊桑,主要介绍了莫泊桑的一生和他著名的几篇代表作《羊脂球》《漂亮朋友》《菲菲小姐》等等。

目录

前言
生平
出生和童年时期
幸遇恩师——福楼拜
从军生涯
小职员时期
左拉在莫泊桑葬礼上的演说

主要作品介绍
《羊脂球》
《漂亮朋友》
《珠宝》
《西蒙的爸爸》
《小酒桶》
《项链》
《我的叔叔于勒》

写作艺术风格和特色
莫泊桑的写作艺术特点
以小见大,以点见面
艺术真实性和生活真实性的统一
小说中的“隐藏”艺术
唯美主义色彩浓重

结束语
附录
莫泊桑生平与创作年表
参考文献

精彩书摘

  《走近世界文豪:莫泊桑》:
  吉·德·莫泊桑出生的1850年,是19世纪的中点,也是法国历史的一个不大不小的转折关头。19世纪前30年,资产阶级和封建阶级争夺统治权的斗争,是法国社会全部政治斗争的重心;第一帝国、第一次王政复辟、拿破仑“百日”复位、第二次王政复辟,政体的频繁更迭,就是这两个阶级反复激烈较量的结果。
  1830年七月革命后建立的七月王朝基本上确立了资产阶级一统天下的局面,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之间的阶级斗争也随之跃居首位。
  这一斗争的急剧尖锐化引起了1848年二月革命,又摧垮了七月王朝。
  但是,资产阶级的反动统治远远没有结束。
  整个19世纪下半叶,在第二帝国和第三共和国的招牌下,它日益变本加厉。
  1850年,也就是1848年二月革命后不久浑水摸鱼上台的路易·拿破仑·波拿巴,为宣布法国为第二帝国而运筹帷幄的时候。吉·德·莫泊桑出生之年,也正值法国19世纪文学发展史上的一个微妙的时期。
  该世纪上半叶的法国文坛,大抵是浪漫主义文学和现实主义文学并驾齐驱的时期。
  前者以雨果为首,特别在诗歌和戏剧方面有过它的鼎盛时期;后者以巴尔扎克、司汤达为代表,曾经在长篇和中篇小说方面大放光彩。可是,浪漫主义作为一个流派,到40年代的时候渐渐失去了势头,唯有创作力旺盛持久的雨果还在独力支撑;而现实主义文学,随着司汤达和巴尔扎克在1842年和1850年先后去世,也进入了发展的瓶颈期。
  不过,历史证明,具有强大生命力的现实主义文学并没有就此中断。从50年代中期开始,福楼拜、左拉、莫泊桑这一代又一代巨匠在现实主义道路上相继而起。应该指出的是,其中莫泊桑虽是后来人,却与巴尔扎克在创作方法上有着更亲近的血缘关系。巴尔扎克逝世于1850年的8月18日,恰在莫泊桑出世后的数月。我们可以这样理解,巴尔扎克就仿佛把神圣的现实主义文学接力棒交给了这位后继者,然后才放心地撒手而去。莫泊桑可谓应运而生。
  莫泊桑1850年8月5日生于法国西北部诺曼底省的一个没落贵族家庭。
  1850年8月23日,就在米洛美尼尔堡的小教堂里,为初生的莫泊桑举行了简单的洗礼。小教堂坐落在古堡前那片大草场的东南侧,墙壁的一角刻着“1583”的字样,说明它的历史比古堡本身还要悠久。整个教堂大约可容20人,建筑小巧玲珑,那些绘有基督受难图的彩画玻璃窗尤其精致。按教规,只有面临夭折危险的婴儿,才被特许先行这种简便的洗礼仪式。莫泊桑受此“优待”,则不知何由。不管怎么样,当莫泊桑满周岁时,他的健康状况很好。1851年8月17日,在阿克河上的图尔维尔小城的堂区教堂里为他补行了正式的洗礼。絮里神父主持了这次洗礼,祖父于勒·德·莫泊桑做他的教父,外祖母维克托·玛丽·图兰做他的教母。
  米洛美尼尔堡是建于18世纪的一座古堡,这是一座文艺复兴时代风格的两层建筑,他屹立在一块高地上,从窗子向北眺望即可以看见奔流不息的大海,古堡前便是一个150米宽、200米长的大草场,草场上有一条林立着参天大树形成的小径直通古堡,这一切把这片土地衬托得极其神秘而又庄严、肃穆。莫泊桑在这里度过了四年的时光,他的父亲是一个没有固定职业的浪荡子,经常在外游荡,从巴黎到鲁昂,再到第埃普,又到费冈,他漫无目的地到处游走,并没有尽到做父亲的责任。
  这种情况下,家庭的重担就都落在了莫泊桑的母亲身上了。莫泊桑的母亲洛尔·勒·普阿特文是一个颇有文学修养的纺织厂主的女儿,她不仅熟读古今名著,而且有独特的鉴赏力,爱好文学,经常会对一些文学作品发表评论。这种家庭的熏陶,使她成为了莫泊桑的文学启蒙老师。莫泊桑还很小的时候,他的父亲和母亲经常吵架,最终因矛盾而分居了。这之后,莫泊桑一直和母亲住在海边的一个别墅里。童年时期的小莫泊桑在“下人”们的孩子中找到了自己的小伙伴,他们经常一起去苹果园游玩,或者结伴去草原上看大人们打猎,他喜欢与那些平民聊天,甚至还与农民、渔夫、船夫和猎人一起干活。小莫泊桑长得敦敦实实的,圆圆的大脑袋,机灵的双眼,很招人喜欢。
  ……
走近世界文豪:莫泊桑 卷一:生平与时代背景的交织 一、风中的鸢:早年生活与性格的奠基 居伊·德·莫泊桑,这位日后以犀利笔触著称的文学巨匠,其童年与青少年时期充满了十九世纪后半叶法国社会的复杂底色。他出生于诺曼底一个破落的贵族家庭,这使得他在早年便体验了贵族阶层的体面与窘迫并存的矛盾生活。他的母亲,一位受过良好教育、热爱文学的女性,对年轻的莫泊桑影响至深。 莫泊桑早年的教育经历颇具波折。在宗教学校接受的刻板教育,并未能完全束缚他天性中对自由与自然的热爱。他酷爱海洋,热衷于水上活动,这塑造了他观察世界时那种略带疏离却又无比敏锐的视角。少年时代的莫泊桑,或许已展现出日后作品中那种对个体命运的深切关怀,以及对虚伪道德的天然抵触。 二、塞纳河畔的洗礼:与福楼拜的师徒情谊 如果说童年奠定了莫泊桑的性格底色,那么他成年后在巴黎的经历,则决定了他的文学走向。他最初的职业生涯并不顺利,在巴黎担任公务员,这份看似枯燥的工作,却给了他近距离观察巴黎社会百态的机会。 然而,真正意义上将他推入文学殿堂的,是文学巨匠古斯塔夫·福楼拜。莫泊桑与福楼拜的相遇,是文学史上一次重要的“点燃”。福楼拜以其对精确、冷静叙事的极致追求,成为了莫泊桑的导师和精神引路人。在福楼拜的指导下,莫泊桑学会了如何“隐身于作品之中”,如何用客观的笔触去描绘残酷的现实,如何锤炼每一个词语的重量。福楼拜教会了他“不带感情地描述”,这成为莫泊桑后世短篇小说创作的基石。 三、时代的阴影:普法战争的洗礼与世界观的重塑 莫泊桑的人生轨迹与法国近代史的重大事件紧密相连。普法战争(1870-1871年)的惨烈经历,对他的世界观产生了颠覆性的影响。他亲眼目睹了战争的荒谬、人性的脆弱与贵族阶层的无能。 这场战争的创伤,直接催生了他早期的代表作,如《羊脂球》。在战争的极端环境下,社会阶层的虚伪面具被撕碎,底层的善良与尊严反而得以彰显。这段经历使莫泊桑彻底抛弃了浪漫主义的幻想,转而投向了自然主义的阵营,坚信文学的责任在于记录生活,而非粉饰太平。 卷二:短篇之王的技术与哲思 一、短篇小说的极致:结构与节奏的掌控 莫泊桑被称为“短篇小说之王”,绝非浪得虚名。他的成功在于对叙事体裁的完美驾驭。他的小说篇幅精悍,情节推进迅疾,很少有冗余的描写。 在技法上,他深谙“冰山理论”的运用,尽管这一理论更常被归于海明威,但莫泊桑的许多作品已展现出这一雏形:故事的表层叙述之下,隐藏着更深层次的社会批判和人性剖析。他擅长设置一个精巧的“包袱”或“结尾的震撼”,在故事的最后一刻,揭示出人性的荒谬或命运的无常。 二、自然主义的精确与局限 莫泊桑无疑是自然主义文学的重要代表人物之一。他秉持着对社会现象的冷峻观察,力求描绘出人作为环境和遗传的产物,在社会机器中挣扎的真实面貌。他笔下的人物往往是被环境塑造的,他们的欲望、道德甚至爱情,都带有强烈的生物性和社会性的烙印。 然而,莫泊桑的自然主义并非是僵硬的科学实验报告。他保留了对人类情感的细腻捕捉,尤其是在描绘法国乡村生活的淳朴与残酷时。他既继承了巴尔扎克的社会全景描绘,又融入了福楼拜的精确语言,形成了自己独特的“现实主义的冷静”风格。 三、主题的谱系:金钱、情欲与社会等级 纵观莫泊桑的作品集,其主题具有高度的重复性和集中性: 金钱与腐败: 在资本主义早期扩张的背景下,金钱成为衡量一切价值的唯一标准。他的小说中,善良往往被贫穷所裹挟,而贪婪和投机则能带来短暂的成功。 女性的困境与性政治: 莫泊桑对女性角色的刻画是复杂的。他揭示了在父权社会和资产阶级道德规范下,女性,无论是上流社会的贵妇还是底层妓女,其生存空间和精神自由都受到极大的压制。 战争与疏离感: 无论描写战争的残酷,还是巴黎的喧嚣,莫泊桑的作品中始终弥漫着一种深刻的现代性焦虑和人与人之间的疏离感。 卷三:从短篇到长篇的探索 一、现象级的杰作:《漂亮朋友》 如果说短篇小说奠定了莫泊桑的文学地位,那么长篇小说则展现了他对宏大社会结构的描摹野心。 《漂亮朋友》(Bel-Ami)是莫泊桑长篇创作中最具代表性的一部。小说以巴黎社会为背景,讲述了野心勃勃的若尔芒·杜瓦尔如何凭借其英俊的外表和不择手段的手段,从一个贫困的退役军人,一步步攀升至法国上流社会的权力中心。 这部作品是对十九世纪末巴黎上流社会道德沦丧的一次无情解剖。它清晰地展示了媒体、政客、金融界如何相互勾结,形成一个由金钱和情欲编织的利益共同体。杜瓦尔的成功,并非因为他拥有卓越的才华,而是因为他懂得如何利用他人的弱点,如何表演对社会规则的遵守,本质上,他是一个极其精明的机会主义者。 二、对人类心灵的探究:《一生》与精神的危机 与《漂亮朋友》的社会讽刺不同,长篇小说《一生》(Une Vie)则将焦点转向了对个体命运的悲悯。小说女主角让娜的经历,是一部关于希望如何在平庸的生活中被一次次击碎的挽歌。 让娜的悲剧在于她对爱情、婚姻、家庭抱持着过于理想化的期待。当现实——包括不忠的丈夫、令人失望的儿子以及财产的耗损——逐步将她的幻想撕碎时,她最终退回到一种近乎麻木的生存状态。这部作品展现了莫泊桑对人生命运的深刻洞察:在宏大的社会背景下,个体的幸福往往微不足道,易逝。 三、疾病与衰落:天才的黄昏 莫泊桑的创作生涯与他个人健康的衰退紧密相关。在后期,他深受梅毒的折磨,身体的痛苦与精神的抑郁交织,使得他的作品中充满了对死亡和虚无的恐惧。 这种内在的折磨,不可避免地渗透到了他的文字中。他的后期作品,如关于“幽灵”或“疯狂”题材的短篇,不再仅仅是冷静的社会观察,而是带有强烈的、近乎病态的心理恐怖感。他试图用文字捕捉那种意识正在瓦解、现实感正在消退的恐怖体验。 卷四:莫泊桑的文学遗产 莫泊桑的文学遗产不仅在于他数量惊人的优秀短篇小说,更在于他对后世现实主义和现代主义作家的深远影响。他教会了作家如何以最经济的笔墨,在有限的空间内构建出无限的张力。他的冷静、精准和对人性弱点的无情揭示,成为了衡量现代小说叙事技巧的重要标尺。他用自己的笔尖,为我们留下了一份关于十九世纪末法国社会最真实、最不加修饰的档案。

用户评价

评分

《走近世界文豪:莫泊桑》带我领略了一场文字的盛宴,也让我沉浸在19世纪法国社会的波涛汹涌之中。这本书的叙事方式非常特别,它并非单线叙事,而是将莫泊桑的人生经历与他的作品紧密地结合在一起,让读者在理解他生平的同时,也能更深刻地体会到他作品的魅力。我特别喜欢作者对莫泊桑故乡诺曼底的描写,那里的海风、那里的乡村风光,成为了他创作灵感的源泉,也为他的作品增添了一种独特的地域色彩。书中对莫泊桑的社会观察和批判精神也进行了深入的挖掘,他笔下的人物,无论善恶,都展现了人性的复杂与真实,让我们看到了社会底层人民的艰辛,也看到了人性的光辉与黑暗。我印象最深的是书中对《羊脂球》等作品的解读,作者不仅仅是介绍故事梗概,而是深入分析了作品的主题、人物塑造以及作者的创作意图,让我对这些经典作品有了全新的认识。这本书让我看到了一个伟大的作家是如何在时代的大潮中,用他的笔尖书写生命的悲欢离合,用他的作品反思社会,烛照人性。

评分

当我合上《走近世界文豪:莫泊桑》这本书时,一种深深的震撼与感动涌上心头。作者以其深厚的文学功底和严谨的治学态度,为我们呈现了一位文学巨匠的传奇一生。书中的叙述,流畅且富有感染力,让我仿佛置身于19世纪的法国,亲眼见证了莫泊桑的创作历程。我特别欣赏作者对莫泊桑创作动机的深入剖析,他如何从生活中汲取灵感,如何将个人的情感体验融入到宏大的社会叙事之中,这些都为我打开了新的视野。书中对于莫泊桑作品中的社会批判和人性洞察的解读,更是让我受益匪浅。我看到了他笔下对虚伪、对压迫的无情揭露,也看到了他对普通人生存状态的深切同情。而他晚年与疾病抗争,却从未放弃创作的壮举,更是激励人心。这本书让我看到了一个作家不屈的灵魂,以及他留给世界的宝贵财富。

评分

读完《走近世界文豪:莫泊桑》,我感觉自己仿佛穿越了时空,亲身经历了19世纪法国那个风云变幻的时代。这本书以一种极其细腻生动的方式,将我引入了莫泊桑波澜壮阔的一生,以及他那些永恒的文学杰作。作者并非简单罗列生平事迹,而是深入挖掘了这位文学巨匠创作背后的心路历程,那些常人难以企及的灵感火花是如何在日常的琐碎与时代的洪流中孕育而生的。我尤其被书中对莫泊桑与自然、与生活最底层人群的紧密联系所描绘所打动。从他童年时期在诺曼底海岸的漫游,到他后期在精神病疗养院的煎熬,每一个细节都被作者捕捉得淋漓尽致。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书中没有回避莫泊桑生活中那些不那么光彩的角落,他的情感纠葛、他的疾病折磨,反而正是这些经历,让他的作品充满了人性的温度和深刻的洞察力。那些短篇小说中的人物,无论是淳朴的农夫,还是狡黠的商人,亦或是身处困境的女性,都仿佛活生生地站在我面前,他们的喜怒哀乐、他们的挣扎与无奈,都深深地触动了我。这不仅仅是一本关于文学家的传记,更是一次与伟大灵魂的对话,一次对人类情感复杂性的深刻反思。

评分

这本书让我重新认识了莫泊桑,不再仅仅是他那些耳熟能详的短篇故事的作者,而是一个活生生的、充满激情与痛苦的灵魂。作者在书中花了大量的篇幅去剖析莫泊桑的创作哲学,那些关于现实主义的辩论,关于文学的使命,以及他对社会不公的愤怒,都被清晰地展现出来。我惊叹于莫泊桑对细节的敏锐捕捉能力,无论是乡村的风景,还是巴黎的市井生活,他都能用最朴实却又最具表现力的文字描绘出来,仿佛一幅幅鲜活的油画。书中对莫泊桑与福楼拜、左拉等文学巨匠之间的交往也进行了详细的描述,这些文学名家的思想碰撞,对莫泊桑的成长和创作起到了怎样的作用,作者都一一娓娓道来。更令我感动的是,书中展现了莫泊桑在面对病痛时的坚韧与乐观,即使在生命的最后阶段,他依然没有放弃创作,他用笔尖记录下他对生命的最后眷恋和对世界的深刻理解。读完这本书,我感觉自己仿佛也经历了一场关于文学、关于人生、关于苦难与希望的洗礼。

评分

这本书的阅读体验非常独特,它不是一本枯燥的学术著作,而更像是一场与莫泊桑心灵深处的对话。作者以一种充满人文关怀的笔触,为我们勾勒出一个立体、鲜活的莫泊桑形象。我尤其欣赏书中对莫泊桑情感世界的细腻描绘,他的爱情、他的友情、他对亲人的关爱,都充满了真挚的情感。这些情感经历,或喜悦,或痛苦,都成为了他创作的重要素材,让他笔下的人物更加生动感人。书中对莫泊桑晚年的描写尤为令人动容,他身患重疾,却依然坚持创作,用他的生命之火点燃笔尖的激情。我被他身上那种不屈不挠的精神所感动,也为他留下的不朽作品感到由衷的敬佩。这本书让我看到了一个作家灵魂深处的挣扎与光辉,也让我对文学的力量有了更深的理解。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