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特色
编辑推荐
研读二十五史,除了可以丰富史学知识,更主要的是可以以史为镜。本书在真实性、趣味性和启发性等方面达到一个全新的高度,以科学的体例与创新的形式,用现代语言、今人视角重新解读国学经典,全方位、多层面地展现传世史学巨著。
300余幅精美图片,包括出土文物、历史遗迹、战争示意图、名人画像等,与文字互为补充与诠释,使读者仿佛置身于一座真实立体的历史博物馆,更加直观地了解中国历史,获得更多的视觉感受和想象空间。
科学简明的体例、丰富精美的图片、注重传统文化与现代审美的设计理念,多种视觉元素有机结合,帮助读者从全新的角度和崭新的层面去考察历史、感受历史、思考历史,是方便快捷地掌握二十五史精华,感悟中华历史文化神韵的理想读本。
二十五史都在里头,不用再买史记等书就看够中国国学,史学。
内容简介
《二十五史故事》书甄选中国最重要的25部史书中的重大历史事件和重要历史人物,按照各部史书的时间顺序分为25个章节,全方位、新视角、多层面地阐释中国历史,精彩扼要地勾勒出中国历史演进的基本脉络和发展历程。
内页插图
目录
史记
传说中的君王
孝顺谦让的舜
大禹治水
残暴无道的纣王
牧野之战
周公辅成王
国人暴动
掘地见母
名医扁鹊
管仲与齐桓公
晋惠公忘恩负义
宋襄公“称霸”
晋文公终成霸业
秦穆公重用人才
楚庄王一鸣惊人
忠臣赵盾
赵氏孤儿
晏婴治齐
大学者孔子
外交家子贡
伍子胥复仇
勾践卧薪尝胆
陶朱公深谋远虑
司马穰苴严厉治军
豫让为主报仇
商鞅变法
苏秦佩六国相印
礼贤下士的孟尝君
聪明机智的弄臣们
胡服骑射的赵武灵王
田单复国
屈原自沉汨罗江
范雎复仇
信陵君窃符救赵
12岁当上卿的甘罗
吕不韦谋国被诛
李牧保卫赵国
荆轲刺秦王
秦始皇统一六国
陈胜吴广起义
楚霸王破釜沉舟
鸿门宴
韩信背水一战
名相萧何
运筹帷幄的张良
周勃复兴汉室
错斩晁错
冒顿振兴匈奴
少年英雄霍去病
大才子司马相如
汉书
霸王乌江自刎
贾谊英年早逝
周亚夫的细柳营
江充诬陷太子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从奴隶到将军
卜式为国捐财
司马迁写《史记》
汉昭帝明察秋毫
霍光废昌邑王
名将赵充国
朱云折槛
尹翁归清正严明
盖宽饶不畏权贵
王莽篡位
后汉书
昆阳大战
痛失天下的赤眉军
性情宽厚的阴皇后和马皇后
乐羊子之妻
来歙出师未捷身先死
强项令董宣
马援老当益壮
不攀权贵的严子陵
梁鸿与孟光
由憨直到圆滑的郅恽
爱民如子的孔奋
骄横跋扈的梁冀
深受百姓爱戴的第五伦
东汉贤王刘苍
文武双全的虞诩
黄昌夫妻团聚
十常侍之乱
大奸臣董卓
王允除董卓
蔡文姬归汉
三国志
魏武帝曹操
毛玠蒙冤入狱
书法大师钟繇的政治才干
名将贾逵
威武将军张辽
记忆力惊人的王粲
邓艾灭蜀
神医华佗
“曲有误,周郎顾”
大意失荆州
夷陵大战
诸葛亮病死五丈原
司马懿智斗曹爽
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
晋书
不受礼教约束的阮籍
以德服人的羊祜
杜预、王濬灭吴
有才无行的贾充
白痴皇帝和奸诈皇后
“八王之乱”
美男子潘安
雄才大略的石勒
周处除三害
“王与马,共天下”
“吾虽不杀伯仁,伯仁由我而死”
能臣陶侃
“书圣”王羲之
仁义之士邓攸
大画家顾恺之
廉洁自律的郭翻和杨轲
才女谢道韫和钟琰
王猛扪虱谈兵
苻坚重视文化
桓温神武慷慨
谢安谈笑退敌
宋书
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
足智多谋的王镇恶
裴松之注《三国志》
《后汉书》作者之死
荒淫无道的刘子业
南齐书
萧道成建立齐朝
猛将周盘龙
全才王僧虔
大科学家祖冲之
梁书
昭明太子萧统
名将韦睿
一代文豪沈约
靖难忠臣羊侃
皇帝出家
山中宰相陶弘景
反对迷信的范缜
陈书
昏君陈叔宝
一代美女张丽华
悍将萧摩诃
打击恶霸的褚玠
魏书
文明太后冯太后
孝文帝改革
敢说真话的高允
崔浩写史书
勇将杨大眼
权倾朝野的尔朱荣
道士寇谦之
北齐书
兰陵王高长恭
狂暴昏君高洋
一日皇帝高延宗
放荡的胡太后
汉将高昂
史学家魏收
断决无疑的苏琼
周书
功高遭忌的宇文宪
名医姚僧垣
勇将达奚武
廉洁将军赫连达
南史
恃宠妄为的萧宏
反复无常的侯景
北史
高纬与冯淑妃
买卖官职的元晖
地理学家郦道元
隋书
杨坚建立隋朝
有德有才的独孤皇后
杨广篡位
暴君隋炀帝
赵绰执法严明
隋初重臣杨素
“生为上柱国,死做阎罗王”
继承父志的贺若弼
正直敢言的刘行本
横行天下的瓦岗军
贤人李士谦
郑母教子有方
旧唐书
唐朝开国皇帝李渊
争夺天下的失败者
玄武门之变
贞观之治
千古一后
人镜魏徵
禅宗的分裂
酷吏时代
捕杀蝗虫的姚崇
口蜜腹剑的李林甫
裙带丞相杨国忠
李光弼卫唐
“诗圣”杜甫
大贪官元载
宁愿自己死也要百姓活
面丑心恶的卢杞
“二王八司马”
“文起八代之衰”
新唐书
用兵如神的李靖
薛仁贵三箭定天山
一代女皇武则天
第一酷吏来俊臣
桃李满天下的狄仁杰
太平公主叛乱
“诗仙”李白
阴险的安禄山
张巡守城
权倾朝野的高力士
安邦重臣郭子仪
“诗史”白居易
甘露之变
忠烈名臣颜真卿
“牛李党争”
“冲天大将军”黄巢
旧五代史
野心家朱温
“十三太保”之首李存孝
宠幸伶人的后唐庄宗
儿皇帝石敬瑭
新五代史
拒绝认父的刘皇后
后周世宗柴荣
可悲的才子皇帝李煜
宋史
“陈桥兵变”
半部《论语》治天下
杨家将
诡计多端的王钦若
奸相丁谓
“狸猫换太子”的真相
“铁脸将军”狄青
范仲淹改革
铁面无私的包拯
大科学家沈括
欧阳修整顿文坛
王安石改革
司马光写《资治通鉴》
文坛奇才苏东坡
花石纲
方腊起义
陈东领导太学生请愿
靖康之变
李若水骂贼而死
宗泽抗金
岳飞大破兀术
奸贼秦桧
王彦组织八字军
虞允文书生救宋
韩侂胄北伐
“放翁”陆游
理学大师朱熹
文天祥就义
辽史
耶律阿保机建辽
辽之汉臣韩延徽
辽之中流砥柱耶律休哥
耶律乙辛陷害太子
金史
阿骨打誓不低头
完颜宗翰灭北宋
残暴不仁的完颜亮
昭德皇后宁死不受辱
元史
成吉思汗统一蒙古
蒙古第一大将木华黎
元朝第一文臣耶律楚材
元朝创始人忽必烈
《授时历》的编撰
大画家赵子昂
一心为元却遭猜忌的脱脱
明史
红巾军起义
重八当皇帝
朱元璋大战陈友谅
鄂国公常遇春
开国第一将徐达
朱元璋大杀功臣
刘基求雨
仁慈的马皇后
靖难之役
郑和下西洋
土木堡之变
于谦守京城
有才无德的徐有贞
王守仁平定叛乱
贪玩误国的明武宗
严嵩乱天下
戚继光驱逐倭寇
海瑞刚正不阿
张居正改革
魏忠贤陷害东林党
袁崇焕抗后金
皇太极巧施反间计
闯王李自成
吴三桂借清兵
清史稿
努尔哈赤起兵
多尔衮辅政
郑成功收复台湾
康熙帝平三藩
《尼布楚条约》
三征噶尔丹
年羹尧与雍正帝
《四库全书》
“和珅跌倒,嘉庆吃饱”
虎门销烟
一筹莫展的咸丰帝
“辛酉政变”
“天京事变”
曾国藩组织湘军
李鸿章入阁
镇南关大捷
黄海大战
戊戌变法
宣统退位
精彩书摘
中国大事记公元前3000年左右,黄帝部落打败炎帝和蚩尤二部落,黄帝当了中原部落联盟的首领。
传说中的君王
中国古代出现了很多贤王,传说中他们都是天下的主人,而且个个非常贤明,都是圣人。相传第一个君王是黄帝,他一生下来就非常聪明,是一个天才。黄帝姓公孙,名叫轩辕,后人将黄帝奉为中华民族的祖先,“轩辕”就成了中华民族的代称之一。当时统治天下的是神农氏,但权威已经衰落下去了。各地诸侯缺少约束,纷纷自相残杀,虐待百姓,而神农氏拿他们一点办法都没有。黄帝就训练军队,打造武器,去征讨那些暴虐的诸侯,很多诸侯归附了黄帝。只有蚩尤部族最残暴,但由于他们兵力强大,所以暂时没有征讨他们。神农氏炎帝见自己失势,就想用武力解决,但当时的诸侯们大多心归黄帝,不听炎帝号令了。黄帝率领各种猛兽和诸侯在阪泉和炎帝展开大战,一连打了3个大仗,把炎帝杀得大败。炎帝见打不过黄帝,于是和他握手言和。黄帝征服炎帝后,把矛头对准了蚩尤,双方在涿鹿展开了大战,黄帝大胜,活捉了蚩尤,将其斩首。诸侯们纷纷奉黄帝为天子,让他取代了神农氏的地位。当时天下还有很多诸侯不服从黄帝的统治,黄帝就一个接一个地征讨,一直都没有休息过。黄帝去了很多地方,到各地宣传教化,并任命官吏帮助自己治理天下。黄帝和炎帝两人后来关系变得很好,他们俩一起把中国治理得非常好。后来的中国人自认为是他们的后代,所以自称“炎黄子孙”。
黄帝死后,他的曾孙高阳继承了王位,被称为颛顼。颛顼也是个很聪明的君王,在他的领导下,中国的疆土又扩大了不少。颛顼死后,他的堂兄弟高辛继承了天子之位。高辛也是个伟大的君王。
高辛有两个儿子,他死后立了挚,但挚并不是个好天子。他死后由弟弟放勋继承了王位,放勋就是尧帝。
尧简直是神的化身,他的仁德可以和天相比,和神仙一样博学多才。当时的百姓在他的统治下过着非常幸福的生活,诸侯们对他很忠心。据说尧制定了一年的天数,还规定了东西南北的方向等等,为农业作出了很大贡献。尧逐渐老了,他问大臣们:“我死后谁能继承我的位置呢?”一个叫放齐的人说:“您的儿子丹朱是个合适的人选。”尧说:“丹朱这个人又顽劣又凶恶,不行的。”他继续问谁能继承,兜说:“共工很聪明,应该不错。”尧说:“共工这个人能言善辩,但做事情并不像他说的那样。他表面上很恭谨,但骨子里却是另外一套。这种人不能继承天子之位。”这事就搁置了下来。
过了几年,突然发起了大水,这次洪水来势迅猛,很多百姓都流离失所。尧看到百姓们遭殃,心里非常难过,他把大臣们召集起来,问道:“你们觉得谁适合去治水呢?”大家一致推荐鲧。尧觉得鲧不太适合这个职务,不想让他去。四岳说:“没有比鲧更好的人了,让他试试也没有什么关系。”尧就命令鲧去治水,但9年过去了,洪水依旧泛滥。尧叹息道:“我当了70年天子了,四岳啊,你们能不能继位呢?”四岳说:“我们的品德当不了天子。”尧说:“那大家推举合适人选吧。”大家都推荐一个叫舜的人。尧说:“不错,这个人的名字我也听说过。他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呢?”四岳回答道:“他父亲是个瞎子,又是个顽固的老头。听说他现在的母亲是继母,对他很不好,弟弟是继母生的,一向高傲。舜在这种环境中还能孝顺父亲,维护家庭的团结,可见是个贤人。”尧说:“让我先观察商朝的首都,为殷侯。周武王则成为天子,建立了周王朝。
牧野之战
在姬昌的励精图治之下,周开始强大起来。但姬昌还是不太满意,他手下贤人虽多,但缺少带兵打仗的帅才,所以他很留心寻找这方面的人才。有一天,姬昌想出门打猎,让人占卜。占卜的人告诉他:“今天打猎所得的不是什么野兽,而是霸王的助手。”姬昌很高兴,就出发了。走了不久,他遇到了一个钓鱼的老头,和他聊了一会儿,觉得这个人就是他一直苦苦寻求的军事人才,高兴地说:“我的爷爷曾经对我说,一定会有圣人来帮助我振兴周,你就是那个人。我爷爷期望你很久了!”那个人名叫吕尚,姓姜,姬昌称他为“太公望”,所以民间又称他姜太公。
太公望帮助姬昌训练军队,研究战术,很快就把周军训练得非常强大,一连灭了好几个反对周的诸侯国。姬昌的威望也越来越高,他和纣王不一样,他的德行是一般人难以比拟的。人们都觉得他处事很公平,诸侯之间发生纠纷都来找他决断。有一次虞国和芮国发生了纠纷,就一起去周国。刚走进周国的边界,他们看到耕种的农民把和别人接壤的耕地让给对方,民间的风俗也是尊敬老人。两个国家的人还没见到姬昌就觉得很羞愧,说:“我们争的是周人觉得可耻的东西,我们还跑去干吗?只是自取其辱而已。”说完就回去了。诸侯们听说这事后都认为姬昌是上天任命的君王。
姬昌没有等到讨伐纣王就去世了,周武王继承了他的位子。周武王继续重用太公望、周公旦、召公奭和毕公高等贤臣,把周国治理得更加强大了。9年后,周武王到孟津检阅军队,前来会合的诸侯有800多。大军浩浩荡荡地开赴孟津,渡河的时候有条白鱼从水中跳进周武王的坐船里。他们认为这是吉兆,就把那条鱼用来祭祀上天。到达孟津后,诸侯们都说:“可以讨伐纣王了。”周武王说:“你们还不知道天命,现在还不是讨伐他的时候。”不久就回去了。两年后,纣王越来越暴虐了,杀害了比干,将箕子囚禁了起来,连商朝的太师和少师都跑来归顺了周。周武王觉得时机已经成熟,遍告各位诸侯说:“殷朝有大罪,不能不讨伐它。”于是率领战车300乘,虎贲武士3000人,步兵4。5万人,宣布讨伐纣王。不久再次在孟津和800诸侯会师,以周武王为首的诸侯们休整了几天后就誓师出征。周军兵力强大,沿途商朝守军望风而降,很快就打到商朝首都朝歌附近的牧野。胜利就在前方,为了鼓舞士气,周武王再次誓师。当时各地诸侯派来的军队很多,光战车就有4000乘,在牧野摆开阵势,随时准备发动进攻。正在花天酒地的纣王听说周军已经打到城下了,赶紧发动了70万人出城迎战。纣王军队数量远远超过周军,但周武王一点也不害怕,他从容地命令太公望率领军队出击,最精悍的士兵直冲纣王所在的中军。纣王军队虽然数量惊人,但大多都是奴隶,还有很多从东夷抓来的战俘,根本不想为纣王卖命,反而希望周武王获胜。开战没多久,那些人就掉过头来进攻民还很多,如果控制不好,可能还会发生同样的事。所以他把遗民都集中起来,封给小弟弟卫康叔。另外他还把商的贤人微子启找来,把他封在宋国,以笼络遗民。成王20岁那年,周公见成王已经长大成人,就把权力交还给成王,自己当了一个普通的大臣。当年武王得病的时候,周公向天祈祷用自己的命去换武王的健康,祈祷完毕后将祝词封在盒子里,嘱咐史官不要把这事泄露出去。后来成王得病的时候,周公偷偷地向天祈祷:“成王年幼无知,犯错的人是我,请上天把灾祸降到我身上,不要怪罪成王。”同样把祝词藏在盒子里封存起来,不久成王的病就好了。等成王亲政了,有人就在他耳边说周公的坏话。周公听说这事后很害怕,就逃到楚国去了。不久天下大旱,成王很着急,于是就去找史官,检查是不是有人祈祷了什么不好的东西而导致旱灾。成王把封存的祝词拿来看,最后看到了周公的祝词。成王感动不已,大呼:“我知道闹旱灾的缘故了,就是因为上天看不惯我怀疑周公啊!”说着说着就哭了起来,于是派人把周公接了回来,再也没有怀疑过他。周公回来后,见成王年少力壮,怕他会陷入淫欲之中,写了很多诗歌规劝他。成王在世的时候一直受周公的辅佐,把国家治理得很好。再好的人都免不了一死,周公也是一样。不久他就生了重病,在临死的时候他对前来探病的成王说:“请把我葬在京城附近,以表示我不敢远离您。”周公死后,成王把他葬在了毕这个地方,以文王的规格举行了葬礼,表示自己不敢以对待大臣的礼节去对待周公。周公死的那年,还没来得及收割庄稼就降了暴雨,全国上下一片惊恐,成王再次检查祝词,这次又看到周公祈祷用自己的命换武王命的祝词。成王大惊,赶紧去问史官,史官说:。。。。。王最早出现于殷周时期,是对天子的称呼,如商纣王、周穆王。《六书·故疑》言:“王,有天下曰王。帝与王一也。”关于“王”的字形含义,《说文解字》解释:“三画而连其中谓之王。三者,天、地、人也;而参通之者,王也。”春秋战国时期,周王室衰微,本来称呼为公(如秦穆公、齐桓公)的诸侯们纷纷称王。秦统一全国后,天子称作皇帝,也不再封王。汉代,汉高祖刘邦封赐异姓功臣为王,王自此成为封建社会的最高封爵。后异姓王发动叛乱,刘邦将之尽行剿灭后,封赐宗室子弟为王,并规定后世非同姓不得封王。此规矩为后来历代统治者所遵循,异姓臣子功劳再大最多封侯(但也有统治者对拥兵自雄的武人无力剿灭而被迫对其封王的情况,如清代的三藩王)。西汉时,发生了同姓王叛乱的“七国之乱”,西晋也发生了同姓王叛乱的“八王之乱”。此后的历代统治者均认识到同姓王也不可靠,因此对同姓封王时只是赐其爵号,不再封地。自此,王成为封赐宗室的最高爵位,直至清亡。
……
前言/序言
历史,记载着一个国家、民族产生和发展的全过程,蕴含着一个国家、民族的精神财富和智慧,昭示着国家和民族兴衰更替的客观规律。在祖先留给我们的精神财富中,史学典籍浩如烟海,我国可说是世界上最重视历史的国家之一。中华民族有着忠实记载历史的优良传统,这种传统使得我国在数千年文明发展过程中能够保存下大量的历史资料,史料之丰富是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都不能媲美的。从《史记》开始,《汉书》《后汉书》《三国志》《晋书》《宋书》《南齐书》《梁书》《陈书》《魏书》《北齐书》《周书》《隋书》《南史》《北史》《旧唐书》《新唐书》《旧五代史》《新五代史》《宋史》《辽史》《金史》《元史》《明史》,再加上《清史稿》,这25部史书如沧海明珠独放异彩。
《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共130卷,纪录了从传说中的黄帝到汉武帝太初年间共3000年左右的事,为西汉司马迁所著。《汉书》我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共120卷,起自汉高祖元年(公元前206年),终于王莽地皇四年(公元23年),为东汉班固所著。《后汉书》为纪传体东汉史,纪、传90卷,南朝宋范晔撰,志30卷,晋司马彪撰,共120卷,记载了东汉光武帝到汉献帝的历史。《三国志》共65卷,晋陈寿撰,南朝宋裴松之注,是记述三国鼎立时期比较完整的史书。《晋书》共130卷,记载从晋武帝泰始元年到恭帝元熙二年(公元265~420年)共156年的史事,始修于唐太宗贞观年间,由宰相房玄龄领导,撰者会集当时著名学者文士。《宋书》100卷,南朝梁沈约撰,叙事始于宋武帝永初元年(公元420年),止于宋顺帝明三年(公元479年),共记刘宋60多年的史事。《南齐书》原为60卷,今存59卷,为南朝梁萧子显撰,记述了南朝齐共24年的史事。《梁书》共56卷,为唐姚思廉撰
二十五史故事 电子书 下载 mobi epub pdf tx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