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于2024-11-15
中华学人丛书:清末新知识界的社团与活动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桑兵,河北威县人,历史学博士。历任广东省珠江学者特聘教授、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现任中山大学逸仙学者讲座教授。出版《晚清学堂学生与社会变迁》、《清末新知识界的社团与活动》、《国学与汉学——近代中外学界交往录》、《孙中山的活动与思想》、《晚清民国的国学研究》《庚子勤王与晚清政局》、《晚清民国的学人与学术》等专著。主编《近代中国的知识与制度转型》及同名丛书、《清代稿钞本》。合编《戴季陶集》、《近代中国学术批评》、《近代中国学术思想》、《国学的历史》、《读书法》。
★1899-1905年是中国世纪之交的过渡时期,社会结构与社会思潮都在急剧变化中。桑兵从新知识界社团活动这一层面切入,对各派趋新势力的人事脉络、相互间错综复杂的关系、结社活动的地域色彩、群体意识与全国意向的形成等重大问题,重新加以探讨。作者蔑视媚俗之作,立志返朴归真。既追踪陈寅恪诸大师的优良学风,又吸取国外研究方法的可取之处。在集中检讨国内外新近发表的信札档案、日记及当时著作和报刊资料的基础上,抉剔爬梳,条分缕析,于缜密考订功夫中驰骋宏观思维,精深而不流于繁琐,博大而不失之空疏,体现了严谨而又深沉的治学风格,识见精辟独到,为时下不多见的史学力作。
——章开沅
第一章 兴汉会的前因后果
一、缘起
二、维新派介入
三、意外之果
四、天平倾斜
五、影响犹存
第二章 保皇会庚子勤王谋略及其失败
一、重在两广
二、东西无常
三、秀才用兵
四、聪明反被聪明误
第三章 勤王运动中各政治团体的关系
一、联合共识
二、内部分歧
三、犬牙交错
第四章 保皇会的暗杀活动
一、复仇复辟
二、勤王辅助
三、再向京师
四、渐入下流
第五章 早期留日学生社团与活动
一、发端新探
二、社团滥觞
三、壬寅东渡
四、排满演说
第六章 中国教育会
一、双重属性
二、规模与联系
三、发展与影响
四、内部矛盾
第七章 军国民教育会
一、产生与结局
二、组织与活动
三、政治属性
四、影响与分化
第八章 20世纪初国内新知识界社团概论
一、类型分布与社会探源
二、宗旨与活动
三、两大特征
四、社会影响
第九章 孙中山与国内知识界
一、倚重读书人
二、交往联系
三、群相推崇
四、思想互动
第十章 孙中山与留日学界
一、初期关系
……
很好的购书体验~
评分近代***。
评分一、民国国学学术恩仇录 学人相轻,自有“专业”与“方向”以来尤甚。 民国以来,传统学术变革剧烈,加上地域之区分,大学之建立,专业方向之异同,学人之惺惺相惜或针锋相对者也犹多。桑兵在本书中,不避褒贬的描述了“国学”学术史递变中,不同学者之间的“恩仇”录。 首先,先梳理一下桑兵在书中描述的这段国学研究学术史递变过程:“主流派的脉络最具代表性的应是从北京大学研究所国学门到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一系。”(168) 这个描述是对的。具体而言,北大最初把持国学研究的是一批清末以来即占据位置的“桐城派”宿旧,如陈汉章等;后来,这批人被大多数属于浙江籍的章太炎弟子取而代之,鲁迅说的“某籍某系”即是;后来,这批人又被陈独秀胡适等为代表的“新文化”派取代,其间,与北大国学门渊源甚深的还有清华国学院、厦门大学国学院等;后来,则是傅斯年建立中研院史语所,直至迁台。 主流之外,其他自然可以认为是支流。比较重要的,有近来颇被提起的“蜀学”,即蒙文通等;有盘踞在南京高师等的“学衡”,自八十年代以来已经逐渐被认为是立场中立、学术主张切实的派别;有钱穆,钱穆是不做“史料学”的史家,与当时弥漫着东方学气息的史语所相比,钱穆也是非主流,不然他也不会直到1968年才成为中研院院士等。越列举越多,其实所谓的“支流”比所谓的“主流”不仅数量多得多,而且主张也大都较为平和,国学与西学的冲突也没有所谓“主流”派那么激烈。激烈的反传统、过正式的矫枉,可能恰恰是“主流”之所以成为“主流”的原因之一吧。 此外,在桑兵看来,还有一批虽然组织上可以归在主流派别,而其学术水平则远超各家各派、不可归而类之的王国维、陈寅恪、陈垣。 在这样一个基本的学术递变的图谱上,桑兵“饶有兴趣”的描写了各派之间及一派之内的群相,比小说要精彩的多: (一) 国学保存会与北大(国文系)桐城派 人物:保存会——邓实与黄节;北大桐城派:黄节、陈汉章、叶瀚 这批人物并非一概守旧,如国学保存会,“一面借《政艺通报》系统输入西学,一面以《国粹学报》提倡国学”。但是,这批人仍然很被视作顽固守旧派,而在蔡元培主持北大后被章太炎弟子赶下台。 桑兵认为,一方面,章系弟子在当时确比桐城派古文家更“进步”,一方面,二者也有宿怨。如黄节,师承简朝亮,简又是朱一新的高足,和康有为同属朱门弟子。章太炎反对康有为众人皆知,其实对主张汉宋兼采的陈澧朱一新也都不满。这种态度,自然会影响到其弟子后学。 (二)所谓某籍某系 桑兵在书中描写最多的派系即所谓“某籍某系”,但他也说的很清楚,这种派系划分并非一概而论。可试举三卦: 乾:北大桐城派的陈汉章叶瀚都是浙籍,但正是被“某籍某系”所排挤的; 坤:鲁迅和周作人一直被看作“某籍某系”,但鲁迅从来都不承认; 震:吴承仕属章门非浙籍。杨树达曾以请其任教告马幼渔,马云:“专门在家著书之人,何必请之?”而马本人却是“十年不作一文者也”(38) 为什么说“某籍某系”遭受非议颇多呢?在桑兵看来,主要的原因有二:一是学术水平不够,往往名声大于水平。这一点,站在时过境迁后的今天来看,的确如此;二是在当时排挤异类,把持北大教职和教育部要职。尤其是这批学者反对军阀,赞同北伐,北伐胜利后不少进入教育部。“主要指当时浙江籍人士把持北京教育界和学术界,占据要津而贡献水平不称其职”(33)可举数卦: 巽:民初教育部参事司长集体辞职赶走兼署的粤籍总长陈振先,改换浙籍的汪大燮。此事发生于1914年,虽与学术无关,但可见当时浙籍势力。 坎:“北大国文系仍不免有被浙江同乡会章氏同学会包办的嫌疑”(34)20年代的北大浙籍章系包括:中国文学系主任马幼渔、史学系主任朱希祖;文科学长沈尹默(短暂);国学门主任沈兼士;其他:马衡、钱玄同、刘半农。北大季刊国学组由胡适(非浙籍)任主任,但12位委员有8位浙籍。 离:1929年,北大学生曾开会“以朱希祖、马裕藻两主任把持学校,不图进步,请当局予以警告。”1930年,北大史学系学生散发《全体学生驱逐主任朱希祖宣言》,列举罪状三大纲十四条,并致函朱希祖,迫其辞职(37)朱希祖辞职后,傅斯年接任,得以引进钱穆、蒙文通。后有传言,运动学生的背后正是傅斯年。这些公案一时无从清理,只是由此可见其势力之一斑。 艮:吴虞:刘半农之无耻无学,任教授一年半,因学生不上渠课,尹默乃运动出洋。(37) 于是,在桑兵看来,胡适、傅斯年等人进入北大,预示着某籍某系的问题将在这些人手中解决,当然,所谓解决,情况也是很复杂的,详见下。
评分近代***。
评分同学推荐我买的这个果然不错,花了2个通宵通读了一遍!同学推荐我买的这个果然不错! 真心给力的一本书,喜欢这个作者!书质量很好,纸张不错!而且是活动买的,便宜啊。。。京那个东出品。正版。。。收藏用。物流挺好,派送迅速。快递态度ok。送货上门,服务好 速度很快,包装精美,每一本都有塑封,书很新 今天我在网上买的几本书送到了。取书的时候,忽然想起一家小书店,就在我们大院对面的街上,以前我常去,书店的名字毫无记忆,但店里的女老板我很熟,每次需要什么书都先给她打电话说好,晚上散步再去取。我们像朋友一样聊天。 坦白说这是我近几年来花最多时间去读的一本书,两天两夜不吃不睡,50个小时时间一气呵成看完--回肠荡气、满腹沉重、欲罢不能。知道自己才疏学浅,为这样的书写评价不免有些班门弄斧的嫌疑,但是不写实在是对不住我两个个晚通宵读了这样一本好书,好在笔记只是自己的笔记而已。喜欢这本书的,看过了就过了,没有读过且不敢兴趣的,暂且就此止步就是。 我对所有事情都有兴趣,所以我经常上当,在一个冷漠的社会里,你的热情在他们眼睛里就是不成熟。他们为面子活,你为兴趣活,你觉得你这样很开心,他们觉得你很无聊;你觉得你很真诚,他们觉得你在标榜自己。所以,我现在即使有兴趣也会装做“平常心”的样子,只是为了满足大多数人的思维方式,因为只有这样,他们才觉得我这个人比较可靠。激情永远不能放在口头上,放在口头上就是闷骚——马上就给你扣帽子。你必须一个巴掌上去,给人看到五根手指头,他们才觉得你和他们一样。一样了,接下去才可以交流。不一样就要培养,培养不出,就是你领不清——人生除了物欲和强迫之外,几乎一无所有。.
评分不错~~~~~
评分一、民国国学学术恩仇录 学人相轻,自有“专业”与“方向”以来尤甚。 民国以来,传统学术变革剧烈,加上地域之区分,大学之建立,专业方向之异同,学人之惺惺相惜或针锋相对者也犹多。桑兵在本书中,不避褒贬的描述了“国学”学术史递变中,不同学者之间的“恩仇”录。 首先,先梳理一下桑兵在书中描述的这段国学研究学术史递变过程:“主流派的脉络最具代表性的应是从北京大学研究所国学门到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一系。”(168) 这个描述是对的。具体而言,北大最初把持国学研究的是一批清末以来即占据位置的“桐城派”宿旧,如陈汉章等;后来,这批人被大多数属于浙江籍的章太炎弟子取而代之,鲁迅说的“某籍某系”即是;后来,这批人又被陈独秀胡适等为代表的“新文化”派取代,其间,与北大国学门渊源甚深的还有清华国学院、厦门大学国学院等;后来,则是傅斯年建立中研院史语所,直至迁台。 主流之外,其他自然可以认为是支流。比较重要的,有近来颇被提起的“蜀学”,即蒙文通等;有盘踞在南京高师等的“学衡”,自八十年代以来已经逐渐被认为是立场中立、学术主张切实的派别;有钱穆,钱穆是不做“史料学”的史家,与当时弥漫着东方学气息的史语所相比,钱穆也是非主流,不然他也不会直到1968年才成为中研院院士等。越列举越多,其实所谓的“支流”比所谓的“主流”不仅数量多得多,而且主张也大都较为平和,国学与西学的冲突也没有所谓“主流”派那么激烈。激烈的反传统、过正式的矫枉,可能恰恰是“主流”之所以成为“主流”的原因之一吧。 此外,在桑兵看来,还有一批虽然组织上可以归在主流派别,而其学术水平则远超各家各派、不可归而类之的王国维、陈寅恪、陈垣。 在这样一个基本的学术递变的图谱上,桑兵“饶有兴趣”的描写了各派之间及一派之内的群相,比小说要精彩的多: (一) 国学保存会与北大(国文系)桐城派 人物:保存会——邓实与黄节;北大桐城派:黄节、陈汉章、叶瀚 这批人物并非一概守旧,如国学保存会,“一面借《政艺通报》系统输入西学,一面以《国粹学报》提倡国学”。但是,这批人仍然很被视作顽固守旧派,而在蔡元培主持北大后被章太炎弟子赶下台。 桑兵认为,一方面,章系弟子在当时确比桐城派古文家更“进步”,一方面,二者也有宿怨。如黄节,师承简朝亮,简又是朱一新的高足,和康有为同属朱门弟子。章太炎反对康有为众人皆知,其实对主张汉宋兼采的陈澧朱一新也都不满。这种态度,自然会影响到其弟子后学。 (二)所谓某籍某系 桑兵在书中描写最多的派系即所谓“某籍某系”,但他也说的很清楚,这种派系划分并非一概而论。可试举三卦: 乾:北大桐城派的陈汉章叶瀚都是浙籍,但正是被“某籍某系”所排挤的; 坤:鲁迅和周作人一直被看作“某籍某系”,但鲁迅从来都不承认; 震:吴承仕属章门非浙籍。杨树达曾以请其任教告马幼渔,马云:“专门在家著书之人,何必请之?”而马本人却是“十年不作一文者也”(38) 为什么说“某籍某系”遭受非议颇多呢?在桑兵看来,主要的原因有二:一是学术水平不够,往往名声大于水平。这一点,站在时过境迁后的今天来看,的确如此;二是在当时排挤异类,把持北大教职和教育部要职。尤其是这批学者反对军阀,赞同北伐,北伐胜利后不少进入教育部。“主要指当时浙江籍人士把持北京教育界和学术界,占据要津而贡献水平不称其职”(33)可举数卦: 巽:民初教育部参事司长集体辞职赶走兼署的粤籍总长陈振先,改换浙籍的汪大燮。此事发生于1914年,虽与学术无关,但可见当时浙籍势力。 坎:“北大国文系仍不免有被浙江同乡会章氏同学会包办的嫌疑”(34)20年代的北大浙籍章系包括:中国文学系主任马幼渔、史学系主任朱希祖;文科学长沈尹默(短暂);国学门主任沈兼士;其他:马衡、钱玄同、刘半农。北大季刊国学组由胡适(非浙籍)任主任,但12位委员有8位浙籍。 离:1929年,北大学生曾开会“以朱希祖、马裕藻两主任把持学校,不图进步,请当局予以警告。”1930年,北大史学系学生散发《全体学生驱逐主任朱希祖宣言》,列举罪状三大纲十四条,并致函朱希祖,迫其辞职(37)朱希祖辞职后,傅斯年接任,得以引进钱穆、蒙文通。后有传言,运动学生的背后正是傅斯年。这些公案一时无从清理,只是由此可见其势力之一斑。 艮:吴虞:刘半农之无耻无学,任教授一年半,因学生不上渠课,尹默乃运动出洋。(37) 于是,在桑兵看来,胡适、傅斯年等人进入北大,预示着某籍某系的问题将在这些人手中解决,当然,所谓解决,情况也是很复杂的,详见下。
评分近代***。
评分同学推荐我买的这个果然不错,花了2个通宵通读了一遍!同学推荐我买的这个果然不错! 真心给力的一本书,喜欢这个作者!书质量很好,纸张不错!而且是活动买的,便宜啊。。。京那个东出品。正版。。。收藏用。物流挺好,派送迅速。快递态度ok。送货上门,服务好 速度很快,包装精美,每一本都有塑封,书很新 今天我在网上买的几本书送到了。取书的时候,忽然想起一家小书店,就在我们大院对面的街上,以前我常去,书店的名字毫无记忆,但店里的女老板我很熟,每次需要什么书都先给她打电话说好,晚上散步再去取。我们像朋友一样聊天。 坦白说这是我近几年来花最多时间去读的一本书,两天两夜不吃不睡,50个小时时间一气呵成看完--回肠荡气、满腹沉重、欲罢不能。知道自己才疏学浅,为这样的书写评价不免有些班门弄斧的嫌疑,但是不写实在是对不住我两个个晚通宵读了这样一本好书,好在笔记只是自己的笔记而已。喜欢这本书的,看过了就过了,没有读过且不敢兴趣的,暂且就此止步就是。 我对所有事情都有兴趣,所以我经常上当,在一个冷漠的社会里,你的热情在他们眼睛里就是不成熟。他们为面子活,你为兴趣活,你觉得你这样很开心,他们觉得你很无聊;你觉得你很真诚,他们觉得你在标榜自己。所以,我现在即使有兴趣也会装做“平常心”的样子,只是为了满足大多数人的思维方式,因为只有这样,他们才觉得我这个人比较可靠。激情永远不能放在口头上,放在口头上就是闷骚——马上就给你扣帽子。你必须一个巴掌上去,给人看到五根手指头,他们才觉得你和他们一样。一样了,接下去才可以交流。不一样就要培养,培养不出,就是你领不清——人生除了物欲和强迫之外,几乎一无所有。.
中华学人丛书:清末新知识界的社团与活动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