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於2024-12-28
西學經典書係:盧卡奇論戲劇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按較嚴苛的標準,《盧卡奇論戲劇》一書的編選恐怕不算太理想。首先,青年盧卡奇對易蔔生極其迷戀、推崇,曾專程拜訪易蔔生,迴來之後給每個朋友都贈送瞭易蔔生的著作,他還翻譯瞭易蔔生的名劇《野鴨》,對其劇作的評論更是很多。可是,《盧卡奇論戲劇》對這一方麵毫無體現,一篇專門談易蔔生的文字都沒有選。其次,書的後四分之一為“盧卡奇短文十篇”,選的是盧卡奇上世紀20年代為德國《紅旗報》寫的文學批評文章。這些文章自然都是有價值的,但是隻有前麵四篇跟戲劇有關,後麵談泰戈爾、陀思妥耶夫斯基、俄羅斯批評傢等的文字就與戲劇完全搭不上邊瞭。當然,對於盧卡奇的一切著作、文章的翻譯(包括重譯),我們都是極歡迎的,隻不過此書題為《盧卡奇論戲劇》,多少有些名實不符。第三,我們看“盧卡奇短文十篇”選的《蕭伯納的終結》和《紀念斯特林堡逝世十周年》兩篇短文,總覺得有點缺憾,因為這兩篇算是盧卡奇中期作品,而青年盧卡奇在《現代戲劇發展史》中曾對蕭伯納有過篇幅頗大的專門論述,他在斯特林堡六十歲誕辰的時候也寫過評論文章。假若能將早、中期的文章匯總在一起,讀者就有機會看到盧卡奇對蕭伯納、斯特林堡等人觀點的演變之跡,現在則隻能抱憾瞭。《盧卡奇論戲劇》前麵兩篇《戲劇》、《現代戲劇》均選自《現代戲劇發展史》一書,是《現代戲劇發展史》開頭的理論部分,也是整部書最深刻、最精彩的部分。其實,中國讀者能讀到這部分譯自德文原著的內容,應該感到慶幸,因為這部書到目前為止還沒有完整地譯為英語,英語世界的學者也不甚熟悉。中間兩篇《渴望與形式:夏爾-路易·菲利普》和《悲劇的形而上學:保羅·恩斯特》選自盧卡奇的早期文集《心靈與形式》。盧卡奇晚年的時候曾說:“今天我已認為《心靈與形式》的文筆極其做作,以我後來的標準看是不能接受的。”(《盧卡奇自傳》,社會科學文獻齣版社1986年版,第71頁)。《心靈與形式》的纔情與深度不容抹煞,不過,我們也不得不承認,書中選的這兩篇即便在《心靈與形式》裏也是較薄弱的兩篇,而且由於兩篇文字談論的戲劇傢(夏爾-路易·菲利普和保羅·恩斯特),我們一點都不熟悉,所以對盧卡奇略顯飄忽的論述,我們實際上不知如何把握纔好。
評分大多數人都認為強大而持久的現實主義繪畫在20世紀藝術領域日漸式微。然後,《全球視野藝術叢書:20世紀現實主義繪畫》通過對這個重要命題首次展開的全麵深入的研究錶明:與這種看法相反,現實主義一直在延續並充滿瞭活力,而且趨嚮多樣化。 從整個20世紀來看,美國和歐洲畫壇上的現實主義發生過躁動和變革——從伊肯斯、貝洛斯、霍默到維亞爾、席勒、莫蘭迪、霍珀、賈科梅蒂,直到巴爾蒂斯、弗洛伊德和霍剋尼。作者在這裏呈現給讀者的是繪畫發生現實主義轉變的曆史和與此相關的主要藝術背景。受現實主義多樣化影響,加上各種政治衝突和新視覺技術的發展,西方繪畫原本就有的現實主義傳統,實質上得到瞭進一步的改革和更新。論述主題包羅萬象,關注的是主體之間的相互影響、它們固有的密切關係以及現實主義的維度和其潛在的更為客觀的學術性共同外延。通常這兩個方麵同時存在於一些藝術傢作品內部,像塞尚自己和稍後的畫傢如喬治·莫蘭迪。在另外一種情況下,我們又能從美國畫傢菲利普·埃弗古德、德國人奧托·迪剋斯和喬治·格羅茨那裏找到彆樣版本的現實主義,即用敘事和諷刺來突齣描繪主體粗俗的一麵,並且旗幟鮮明地否定學術化。這種諷刺性的現實主義本身就有久遠的祖先,威廉·荷加斯和揚·斯特恩等人時不時地通過諷刺性作品揭示這種內在。在戈雅的作品裏也有這樣的令人生厭的內在。
評分當然,哪怕《盧卡奇論戲劇》一書隻選瞭《戲劇》、《現代戲劇》這兩篇,也足夠瞭,因為它們太豐富、太深刻瞭。《戲劇》一篇試圖從群體心理學、社會學的角度定義和理解戲劇(主要是悲劇),很容易看齣盧卡奇受到齊美爾思想的影響。晚期盧卡奇也承認:“齊美爾提齣瞭藝術的社會性問題,這給瞭我一種觀點,我根據這種觀點對文學進行瞭遠遠超齣齊美爾本人的討論。齊美爾的哲學是我那本論戲劇的書的哲學基礎。”(《盧卡奇自傳》,第66頁)不過,盧卡奇並非隻強調客觀實在的作用,他說:“戲劇是意誌的詩藝,人物及命運隻能通過綳緊自己的意誌來獲得戲劇性。”不過,他又補充說:“意誌最純粹、最豐富的錶現是鬥爭……在所有能引起意誌反應的生活現象中,最具鬥爭性、最能激發戲劇人物身上意誌的那些鬥爭是最閤適的戲劇素材。”引入“鬥爭”,為主客觀之間的關係的錶現掃清瞭道路。盧卡奇總結說:“戲劇鬥爭隻能是人與人之間的一場鬥爭,戲劇甚至隻能用社會學的方式來錶現齣於形而上學的原因而産生的鬥爭。”關於“人與人之間鬥爭”這一點,他有一句特彆深刻的錶述,他說,在相互之間不存在力量對比的對手之間上演的鬥爭是不可能具有戲劇性的。這是什麼意思呢?打個比方,人跟法力無邊的神之間的鬥爭沒有戲劇性可言,孫悟空跟如來佛之間的鬥爭就沒有戲劇性可言。盧卡奇敏銳地指齣,在埃斯庫羅斯那裏,普羅米修斯反抗宙斯的鬥爭還隻是一個“抒情性的獨白”,而同樣是反抗神祇的俄狄浦斯王的鬥爭卻有瞭戲劇性。為什麼?因為鬥爭迴到瞭人身上,鬥爭在人與人、人與他自己之間展開。
評分按較嚴苛的標準,《盧卡奇論戲劇》一書的編選恐怕不算太理想。首先,青年盧卡奇對易蔔生極其迷戀、推崇,曾專程拜訪易蔔生,迴來之後給每個朋友都贈送瞭易蔔生的著作,他還翻譯瞭易蔔生的名劇《野鴨》,對其劇作的評論更是很多。可是,《盧卡奇論戲劇》對這一方麵毫無體現,一篇專門談易蔔生的文字都沒有選。其次,書的後四分之一為“盧卡奇短文十篇”,選的是盧卡奇上世紀20年代為德國《紅旗報》寫的文學批評文章。這些文章自然都是有價值的,但是隻有前麵四篇跟戲劇有關,後麵談泰戈爾、陀思妥耶夫斯基、俄羅斯批評傢等的文字就與戲劇完全搭不上邊瞭。當然,對於盧卡奇的一切著作、文章的翻譯(包括重譯),我們都是極歡迎的,隻不過此書題為《盧卡奇論戲劇》,多少有些名實不符。第三,我們看“盧卡奇短文十篇”選的《蕭伯納的終結》和《紀念斯特林堡逝世十周年》兩篇短文,總覺得有點缺憾,因為這兩篇算是盧卡奇中期作品,而青年盧卡奇在《現代戲劇發展史》中曾對蕭伯納有過篇幅頗大的專門論述,他在斯特林堡六十歲誕辰的時候也寫過評論文章。假若能將早、中期的文章匯總在一起,讀者就有機會看到盧卡奇對蕭伯納、斯特林堡等人觀點的演變之跡,現在則隻能抱憾瞭。《盧卡奇論戲劇》前麵兩篇《戲劇》、《現代戲劇》均選自《現代戲劇發展史》一書,是《現代戲劇發展史》開頭的理論部分,也是整部書最深刻、最精彩的部分。其實,中國讀者能讀到這部分譯自德文原著的內容,應該感到慶幸,因為這部書到目前為止還沒有完整地譯為英語,英語世界的學者也不甚熟悉。中間兩篇《渴望與形式:夏爾-路易·菲利普》和《悲劇的形而上學:保羅·恩斯特》選自盧卡奇的早期文集《心靈與形式》。盧卡奇晚年的時候曾說:“今天我已認為《心靈與形式》的文筆極其做作,以我後來的標準看是不能接受的。”(《盧卡奇自傳》,社會科學文獻齣版社1986年版,第71頁)。《心靈與形式》的纔情與深度不容抹煞,不過,我們也不得不承認,書中選的這兩篇即便在《心靈與形式》裏也是較薄弱的兩篇,而且由於兩篇文字談論的戲劇傢(夏爾-路易·菲利普和保羅·恩斯特),我們一點都不熟悉,所以對盧卡奇略顯飄忽的論述,我們實際上不知如何把握纔好。
評分按較嚴苛的標準,《盧卡奇論戲劇》一書的編選恐怕不算太理想。首先,青年盧卡奇對易蔔生極其迷戀、推崇,曾專程拜訪易蔔生,迴來之後給每個朋友都贈送瞭易蔔生的著作,他還翻譯瞭易蔔生的名劇《野鴨》,對其劇作的評論更是很多。可是,《盧卡奇論戲劇》對這一方麵毫無體現,一篇專門談易蔔生的文字都沒有選。其次,書的後四分之一為“盧卡奇短文十篇”,選的是盧卡奇上世紀20年代為德國《紅旗報》寫的文學批評文章。這些文章自然都是有價值的,但是隻有前麵四篇跟戲劇有關,後麵談泰戈爾、陀思妥耶夫斯基、俄羅斯批評傢等的文字就與戲劇完全搭不上邊瞭。當然,對於盧卡奇的一切著作、文章的翻譯(包括重譯),我們都是極歡迎的,隻不過此書題為《盧卡奇論戲劇》,多少有些名實不符。第三,我們看“盧卡奇短文十篇”選的《蕭伯納的終結》和《紀念斯特林堡逝世十周年》兩篇短文,總覺得有點缺憾,因為這兩篇算是盧卡奇中期作品,而青年盧卡奇在《現代戲劇發展史》中曾對蕭伯納有過篇幅頗大的專門論述,他在斯特林堡六十歲誕辰的時候也寫過評論文章。假若能將早、中期的文章匯總在一起,讀者就有機會看到盧卡奇對蕭伯納、斯特林堡等人觀點的演變之跡,現在則隻能抱憾瞭。《盧卡奇論戲劇》前麵兩篇《戲劇》、《現代戲劇》均選自《現代戲劇發展史》一書,是《現代戲劇發展史》開頭的理論部分,也是整部書最深刻、最精彩的部分。其實,中國讀者能讀到這部分譯自德文原著的內容,應該感到慶幸,因為這部書到目前為止還沒有完整地譯為英語,英語世界的學者也不甚熟悉。中間兩篇《渴望與形式:夏爾-路易·菲利普》和《悲劇的形而上學:保羅·恩斯特》選自盧卡奇的早期文集《心靈與形式》。盧卡奇晚年的時候曾說:“今天我已認為《心靈與形式》的文筆極其做作,以我後來的標準看是不能接受的。”(《盧卡奇自傳》,社會科學文獻齣版社1986年版,第71頁)。《心靈與形式》的纔情與深度不容抹煞,不過,我們也不得不承認,書中選的這兩篇即便在《心靈與形式》裏也是較薄弱的兩篇,而且由於兩篇文字談論的戲劇傢(夏爾-路易·菲利普和保羅·恩斯特),我們一點都不熟悉,所以對盧卡奇略顯飄忽的論述,我們實際上不知如何把握纔好。
評分當然,哪怕《盧卡奇論戲劇》一書隻選瞭《戲劇》、《現代戲劇》這兩篇,也足夠瞭,因為它們太豐富、太深刻瞭。《戲劇》一篇試圖從群體心理學、社會學的角度定義和理解戲劇(主要是悲劇),很容易看齣盧卡奇受到齊美爾思想的影響。晚期盧卡奇也承認:“齊美爾提齣瞭藝術的社會性問題,這給瞭我一種觀點,我根據這種觀點對文學進行瞭遠遠超齣齊美爾本人的討論。齊美爾的哲學是我那本論戲劇的書的哲學基礎。”(《盧卡奇自傳》,第66頁)不過,盧卡奇並非隻強調客觀實在的作用,他說:“戲劇是意誌的詩藝,人物及命運隻能通過綳緊自己的意誌來獲得戲劇性。”不過,他又補充說:“意誌最純粹、最豐富的錶現是鬥爭……在所有能引起意誌反應的生活現象中,最具鬥爭性、最能激發戲劇人物身上意誌的那些鬥爭是最閤適的戲劇素材。”引入“鬥爭”,為主客觀之間的關係的錶現掃清瞭道路。盧卡奇總結說:“戲劇鬥爭隻能是人與人之間的一場鬥爭,戲劇甚至隻能用社會學的方式來錶現齣於形而上學的原因而産生的鬥爭。”關於“人與人之間鬥爭”這一點,他有一句特彆深刻的錶述,他說,在相互之間不存在力量對比的對手之間上演的鬥爭是不可能具有戲劇性的。這是什麼意思呢?打個比方,人跟法力無邊的神之間的鬥爭沒有戲劇性可言,孫悟空跟如來佛之間的鬥爭就沒有戲劇性可言。盧卡奇敏銳地指齣,在埃斯庫羅斯那裏,普羅米修斯反抗宙斯的鬥爭還隻是一個“抒情性的獨白”,而同樣是反抗神祇的俄狄浦斯王的鬥爭卻有瞭戲劇性。為什麼?因為鬥爭迴到瞭人身上,鬥爭在人與人、人與他自己之間展開。
評分按較嚴苛的標準,《盧卡奇論戲劇》一書的編選恐怕不算太理想。首先,青年盧卡奇對易蔔生極其迷戀、推崇,曾專程拜訪易蔔生,迴來之後給每個朋友都贈送瞭易蔔生的著作,他還翻譯瞭易蔔生的名劇《野鴨》,對其劇作的評論更是很多。可是,《盧卡奇論戲劇》對這一方麵毫無體現,一篇專門談易蔔生的文字都沒有選。其次,書的後四分之一為“盧卡奇短文十篇”,選的是盧卡奇上世紀20年代為德國《紅旗報》寫的文學批評文章。這些文章自然都是有價值的,但是隻有前麵四篇跟戲劇有關,後麵談泰戈爾、陀思妥耶夫斯基、俄羅斯批評傢等的文字就與戲劇完全搭不上邊瞭。當然,對於盧卡奇的一切著作、文章的翻譯(包括重譯),我們都是極歡迎的,隻不過此書題為《盧卡奇論戲劇》,多少有些名實不符。第三,我們看“盧卡奇短文十篇”選的《蕭伯納的終結》和《紀念斯特林堡逝世十周年》兩篇短文,總覺得有點缺憾,因為這兩篇算是盧卡奇中期作品,而青年盧卡奇在《現代戲劇發展史》中曾對蕭伯納有過篇幅頗大的專門論述,他在斯特林堡六十歲誕辰的時候也寫過評論文章。假若能將早、中期的文章匯總在一起,讀者就有機會看到盧卡奇對蕭伯納、斯特林堡等人觀點的演變之跡,現在則隻能抱憾瞭。《盧卡奇論戲劇》前麵兩篇《戲劇》、《現代戲劇》均選自《現代戲劇發展史》一書,是《現代戲劇發展史》開頭的理論部分,也是整部書最深刻、最精彩的部分。其實,中國讀者能讀到這部分譯自德文原著的內容,應該感到慶幸,因為這部書到目前為止還沒有完整地譯為英語,英語世界的學者也不甚熟悉。中間兩篇《渴望與形式:夏爾-路易·菲利普》和《悲劇的形而上學:保羅·恩斯特》選自盧卡奇的早期文集《心靈與形式》。盧卡奇晚年的時候曾說:“今天我已認為《心靈與形式》的文筆極其做作,以我後來的標準看是不能接受的。”(《盧卡奇自傳》,社會科學文獻齣版社1986年版,第71頁)。《心靈與形式》的纔情與深度不容抹煞,不過,我們也不得不承認,書中選的這兩篇即便在《心靈與形式》裏也是較薄弱的兩篇,而且由於兩篇文字談論的戲劇傢(夏爾-路易·菲利普和保羅·恩斯特),我們一點都不熟悉,所以對盧卡奇略顯飄忽的論述,我們實際上不知如何把握纔好。
評分大多數人都認為強大而持久的現實主義繪畫在20世紀藝術領域日漸式微。然後,《全球視野藝術叢書:20世紀現實主義繪畫》通過對這個重要命題首次展開的全麵深入的研究錶明:與這種看法相反,現實主義一直在延續並充滿瞭活力,而且趨嚮多樣化。 從整個20世紀來看,美國和歐洲畫壇上的現實主義發生過躁動和變革——從伊肯斯、貝洛斯、霍默到維亞爾、席勒、莫蘭迪、霍珀、賈科梅蒂,直到巴爾蒂斯、弗洛伊德和霍剋尼。作者在這裏呈現給讀者的是繪畫發生現實主義轉變的曆史和與此相關的主要藝術背景。受現實主義多樣化影響,加上各種政治衝突和新視覺技術的發展,西方繪畫原本就有的現實主義傳統,實質上得到瞭進一步的改革和更新。論述主題包羅萬象,關注的是主體之間的相互影響、它們固有的密切關係以及現實主義的維度和其潛在的更為客觀的學術性共同外延。通常這兩個方麵同時存在於一些藝術傢作品內部,像塞尚自己和稍後的畫傢如喬治·莫蘭迪。在另外一種情況下,我們又能從美國畫傢菲利普·埃弗古德、德國人奧托·迪剋斯和喬治·格羅茨那裏找到彆樣版本的現實主義,即用敘事和諷刺來突齣描繪主體粗俗的一麵,並且旗幟鮮明地否定學術化。這種諷刺性的現實主義本身就有久遠的祖先,威廉·荷加斯和揚·斯特恩等人時不時地通過諷刺性作品揭示這種內在。在戈雅的作品裏也有這樣的令人生厭的內在。
評分按較嚴苛的標準,《盧卡奇論戲劇》一書的編選恐怕不算太理想。首先,青年盧卡奇對易蔔生極其迷戀、推崇,曾專程拜訪易蔔生,迴來之後給每個朋友都贈送瞭易蔔生的著作,他還翻譯瞭易蔔生的名劇《野鴨》,對其劇作的評論更是很多。可是,《盧卡奇論戲劇》對這一方麵毫無體現,一篇專門談易蔔生的文字都沒有選。其次,書的後四分之一為“盧卡奇短文十篇”,選的是盧卡奇上世紀20年代為德國《紅旗報》寫的文學批評文章。這些文章自然都是有價值的,但是隻有前麵四篇跟戲劇有關,後麵談泰戈爾、陀思妥耶夫斯基、俄羅斯批評傢等的文字就與戲劇完全搭不上邊瞭。當然,對於盧卡奇的一切著作、文章的翻譯(包括重譯),我們都是極歡迎的,隻不過此書題為《盧卡奇論戲劇》,多少有些名實不符。第三,我們看“盧卡奇短文十篇”選的《蕭伯納的終結》和《紀念斯特林堡逝世十周年》兩篇短文,總覺得有點缺憾,因為這兩篇算是盧卡奇中期作品,而青年盧卡奇在《現代戲劇發展史》中曾對蕭伯納有過篇幅頗大的專門論述,他在斯特林堡六十歲誕辰的時候也寫過評論文章。假若能將早、中期的文章匯總在一起,讀者就有機會看到盧卡奇對蕭伯納、斯特林堡等人觀點的演變之跡,現在則隻能抱憾瞭。《盧卡奇論戲劇》前麵兩篇《戲劇》、《現代戲劇》均選自《現代戲劇發展史》一書,是《現代戲劇發展史》開頭的理論部分,也是整部書最深刻、最精彩的部分。其實,中國讀者能讀到這部分譯自德文原著的內容,應該感到慶幸,因為這部書到目前為止還沒有完整地譯為英語,英語世界的學者也不甚熟悉。中間兩篇《渴望與形式:夏爾-路易·菲利普》和《悲劇的形而上學:保羅·恩斯特》選自盧卡奇的早期文集《心靈與形式》。盧卡奇晚年的時候曾說:“今天我已認為《心靈與形式》的文筆極其做作,以我後來的標準看是不能接受的。”(《盧卡奇自傳》,社會科學文獻齣版社1986年版,第71頁)。《心靈與形式》的纔情與深度不容抹煞,不過,我們也不得不承認,書中選的這兩篇即便在《心靈與形式》裏也是較薄弱的兩篇,而且由於兩篇文字談論的戲劇傢(夏爾-路易·菲利普和保羅·恩斯特),我們一點都不熟悉,所以對盧卡奇略顯飄忽的論述,我們實際上不知如何把握纔好。
西學經典書係:盧卡奇論戲劇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