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毛泽东何以会有“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的自信豪言?面对强敌入侵和空前的民族危机,毛泽东又依据什么提出“帝国主义和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的著名论断?遵义会议确立毛泽东在全党的领导地位,是怎么做到“瓜熟蒂落、水到渠成”?长征路上和张国焘的斗争为什么会成为毛泽东一生中“黑暗的一段路程”?在延安时期,毛泽东又何以曾经埋怨“我的命令不出这个窑洞”?1956年全国农业合作化时,毛泽东为什么会说全国解放时,他都没这么高兴过?“文革”开始不久,毛泽东为什么又如此感慨:“在重大问题上违心地同意别人,在我人生还是首次。”
这里记录的不仅仅是毛泽东惊天动地的丰功伟业、决胜千里的雄才大略和气吞山河的英雄气概,或者是他涉艰历险的痛苦辛酸、喜怒哀乐的真情实感,甚至也有高处不胜寒的无奈和凄惘,它深层次所揭示的是毛泽东的哲学对于一个国家、一个时代,乃至一个个体人生的深刻含义。
作者简介
朱有志,1953年2月生.湖南新邵人。现任湖南省社会科学院院长、博士生导师、国家社会科学规划课题评审会专家、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中国工业经济研究会副会长、湖南省院士专家咨询委员会副主任。主要从事经济哲学、农业经济、区域经济、社会科学管理研究。
乌东峰,男,1994年考入中国社会科学院获经济学博士学位,先后为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博士后、浙江大学社会学博士后。现任《求索》杂志总编,湖南农业大学博士生导师,湘潭大学博士生导师,湖南省“三创一争”先进个人,湖南省四个系列高级职称评委,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湖南省第三届十大优秀社会科学专家,湖南省优秀专家(全省文科近四年仅评出的一人)。
目录
序
上卷
第1章 日出韶山
一 韶山毛氏族谱:“吾族派接江西”
二 倔强的农家子:“我家分成两个‘党’”
三 叛逆的私塾生:“我开始有了一定的政治觉悟”
四 少年壮志:“中国要有拿破仑、华盛顿这样的人物”
第2章 长沙求学
一 从拥护“君主立宪”到倾向革命,“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二 求学省立一中,“这个学校对我帮助很大”
三 潜心自修,“世界原来有这么大”
四 “一师”五年,“于书本得者少,于质疑问难得者多”
五 磨炼筋骨,“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击水三千里”
六 游学、办夜学:以“社会为永久之大学校”
七 发起新民学会,“以革新学术,砥砺品行,改良人心风俗为宗旨”
第3章 建党前后
一 在北大图书馆:“我的思想越来越激进”
二 创办《湘江评论》,“浩浩荡荡的新思潮业已奔腾澎湃于湘江两岸了”
三 湖南自治运动,“经过群众行动取得群众政治权利”
四 三本书,“建立起我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
五 成立中国共产党:“我没有一个字不赞成”
六 安源大罢工,与其“因压迫而死,毋宁奋斗而死”
七 毛、杨的“理想罗曼”,“算人间知己吾和汝”
第4章 农运领袖
一 协助主持中共中央工作,“揭露国民党右派的分裂政策”
二 韶山“养病”——“红旗卷起农奴戟”
三 代理国民党宣传部部长,“向反革命派宣传反攻”
四 举办农运讲习所,“实行激进土地政策和大力组织农民”
五 考察农运,“这是四十年乃至几千年未曾成就过的奇勋”
第5章 井冈“山大王”
一 八七会议,“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
二 秋收起义,“只有共产党旗子才是人民的旗子”
三 上井冈山,“我们是特殊的山大王”
四 朱、毛会师,“相见恨晚,相慰平生”
五 “三大纪律六项注意”,初塑红军形象
六 实行“盘旋式的打圈子政策”,用“十六字决”应付敌人
七 冒进湖南——“敌人太强大,去了必然失败”
八 外线作战,“要和蒋桂两派争夺江西”
九 古田会议决议,“以求红军彻底改造”
十 “永新一枝花”贺子珍——“还以为再见不到你了”
……
下卷
第1章 争取和平
一 毅然决策:“我准备坐班房,重庆必须去”
二 重庆谈判,“纸上的东西并不等于现实的东西”
三 聚会在“民主之家”,“我们深深地感到了人民的支持”
四 奋起自卫,“他来进攻,我们把他消灭了,他就舒服了”
五 一片诚心,“我也准备参加国民政府,作个委员”
六 向北发展,“只要有了东北,那么中国革命就有了巩固的基础”
七 和平远去,内战难免,“我党必须有充分准备”
第2章 转战陕北
一 面临内战全面爆发,“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
二 大军压境,“我要最后一个撤离延安”
三 和敌人转圈子,“不把他拖死,也把他拖垮”
四 三军配合,两翼牵制,“主力打到外线去”
五 发表人民解放军宣言,“革命战争达到了一个转折点”
六 东渡黄河,“到了晋察冀,就像当年在江西兴国一样”
第3章 决战决胜
一 关门打狗,“封闭蒋在东北加以各个歼灭”
二 逐鹿中原,“一锅夹生饭,硬是被你们一口一口地吃下去了”
三 决胜华北,“先打两头,后取中间”
四 揭穿美、蒋阴谋,“我看蒋介石还有多大本事”
五 进军新疆、西藏,“用和平方法解决西北问题”
第4章 筹建新中国
一 组成统一战线:“打倒蒋介石独裁政府,成立民主联合政府”
二 政治协商:“要一致,要合作”
三 北平“赶考”,“我们决不当李白成”
四 密驻香山笑迎八方客,“我们都是老朋友了”
五 设计蓝图:“剥夺反动派的发言权,只让人民有发言权”
六 确立“共同纲领”:“建设独立民主和统一富强的新中国”
七 开国大典庄严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了”
第5章 巩固新政权
一 统一财政,“其意义不下于淮海战役”
二 天下初定,“我们不要四面出击,不可树敌太多”
三 剿匪镇反,“首恶者必办,胁从者不问,立功者有奖”
四 中国的主要人口是农民,“过好土改关,做一个完全的革命派”
五 处理刘、张案件,“地位高,功劳大,影响大,所以才下决心处决他们”
六 打击“五毒”——“这种进攻比战争还要危险和严重”
七 处理高、饶问题,“北京城里有两个司令部”
第6章 外结友邦
一 开国外交:“另起炉灶”,“倒向社会主义一边”
二 出访苏联,要搞出一个“既好吃,又好看”的东西
三 抗美援朝,“侵略者应当懂得中国人民是惹不得的”
四 打破遏制,“应当把和平共处五项基本原则推广到所有国家关系中去”
五 台湾是中国领土,“中国人民的主权和内政绝不允许他国干涉”
六 再度访苏,“荷花虽好,也得绿叶扶持”
……
精彩书摘
在外祖母和母亲的熏陶下,毛泽东自小就迷信神佛。有一次母亲生病,十余岁的毛泽东曾专程到南岳衡山去“朝山进香”。据说他拿着小板凳,边走边唱“南岳圣帝,阿弥陀佛……”,每走十来步还要朝南岳方向跪拜一次,就这样一直边走边唱边跪拜了一百多华里,才到达了南岳庙。至于平时在家里祭天地、祭祖宗,也都和当地农民一样,依时按节,从不间断。1959年6月26日毛泽东重返韶山旧居时,他曾指着故居内摆过神龛的地方,风趣地对陪同人员说:“这是我小时候初一、十五工作的地方!”既是农民的儿子,就免不了要参加田间劳动。实际上,毛泽东尽管家境比较富,但由于父亲管教严格,加上母亲勤劳俭朴的言传身教,他很小就是一个热爱劳动的孩子,六岁开始就在田间帮助家里劳动。八岁到十三岁在私塾读书期间,每天早晨上学之前和下午放学之后,他都要帮助家里放牛、砍柴、挑水,做些零星活儿。每年的寒暑假期间,他的大部分时间都是在参加田间劳动中度过的。十三岁到十五岁,由于父亲需要帮手,他不得不辍学在家,常年参加劳动。农忙时节,他并不结实的肩膀往往要担负起一个成年人才能担负的劳动量;农闲时,他则在家里磨谷子、春米、放牛、喂猪、砍柴等,实际上相当于一个长工。另外,由于他是全家识字最多的人,晚上当其他人休息时,他还要帮助父亲记账,料理一些生意上的事情。他父亲治家很严,并非常希望毛泽东学会经商本领,因为他准备让毛泽东继承家业。毛泽东回忆当时的情况时说:我刚识几个字,我父亲就让我记家里的账。他要我学珠算。由于我父亲对这事很坚持,我就开始在晚间记账。他是一个严厉的监工,看不得我闲着,如果没有账可记,他就叫我去干农活。他是一个脾气暴躁的人,常常打我和我弟弟。
他一文钱也不给我们,而且给我们吃最次的饭菜。他对雇工们作了让步,每月逢十五在他们吃饭时给鸡蛋吃,可是从来不给肉吃。对于我,他既不给肉也不给蛋。
毛泽东从早到晚辛勤地耕作,从不想偷闲也不知道怎么偷闲。
别人地里的庄稼一般只除两遍草,他最少要除三遍,有时不论遍数,看见有草就除。因此,他种的庄稼常常比一般人的长得要好些。
不仅如此,他还在稻田周围的山坡地上种各种蔬莱、瓜果,并把莱园收拾得像花园一样漂亮。对于牛栏、猪圈,他也经常不厌其烦的打扫,甚至猪、牛身上的虱子、跳蚤以及其他脏东西,他都要细心地帮助去除。因此,他喂的牛、猪总是又肥又壮,很少生病。
经过劳动锻炼,毛泽东既增强了体质,又深深地体会到了劳动的艰辛,建立起了与劳动者的深厚感情。特别是通过长期的劳动,他还掌握了各种各样的劳动技能。诸如犁田、插秧、踩田、割稻,以及放牛、喂猪、养鱼、种菜等农活和家务,他无不件件精通、样样在行。
家乡的长辈们无不称赞他是出色的劳动能手。
……
毛泽东时代(套装上下册) 电子书 下载 mobi epub pdf tx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