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來前書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4

圖書介紹


奇來前書

簡體網頁||繁體網頁
楊牧 著



點擊這裡下載
    

想要找書就要到 靜流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發表於2024-05-31


類似圖書 點擊查看全場最低價

齣版社: 廣西師範大學齣版社
ISBN:9787549544141
版次:1
商品編碼:11555263
品牌:理想國(imaginist)
包裝:精裝
開本:32開
齣版時間:2014-10-01
頁數:432

奇來前書 epub 下載 mobi 下載 pdf 下載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4

相關圖書



奇來前書 epub 下載 mobi 下載 pdf 下載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4

奇來前書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具體描述

編輯推薦

  1. 眾人褒評,梁文道、白岩鬆、楊照、陳平原、杜維明……啓發幾代華文世界,“在島嶼寫作”,颱灣戰後最重要的文學傢之一、詩人楊牧文學自傳的發軔之作,以散文筆路迴顧早期文學,自剖文學詩意之緣起與信念——“經常有人問我:花蓮和我的創作、成長,及對文學信仰、大自然的看法有無關係?久而久之,我就想藉由較正式的形式——文學,將此錶達齣來。”

  2. 發軔之作《奇來前書》、收官之作《奇來後書》創作時間橫跨二十年,用書寫“重新活過那生命的時光”;不同於一般迴憶懷舊,更是文學性創作——早期三自傳《山風海雨》、《方嚮歸零》、《昔我往矣》,探索大自然與記憶之於詩,閤為一部《奇來前書》;《奇來後書》接續《前書》之結構,從十八歲之後寫起,告彆青少年歲月的山林與海洋,追探成年後的學院時光。

  3. 從楊牧的文字,感受中文的另一種可能——《奇來前書》關於故鄉與成長,關於大自然與文學信仰,山林鄉野,日月海洋,聲籟色彩,皆由楊牧鑄成優美典雅的無韻詩行。


內容簡介

  楊牧始作《山風海雨》(1987)在八十年代中,繼之以《方嚮歸零》(1991)與《昔我往矣》(1997),遂完成一早期文學自傳之結構,探索山林鄉野和海洋的聲籟、色彩,以及形上的神秘主義,體會人情衝突於變動的城鄉社會裏,感受到藝術的啓迪,追尋詩、美和愛的蹤跡,自我性格無限的猶疑和執著,並於迴想中作荒遼幻化的前瞻,思維集中,風格刻意一一在多變屢遷的散文筆路下展開。三書自成係列,脈絡延伸,止於一秘密作彆的時刻,閤帙為《奇來前書》。
  封麵繪圖(楊牧胞弟作)奇萊山,颱灣中央山脈中段的山巒,在楊牧故鄉花蓮境內,颱灣十峻之一。颱灣版《奇萊前書》來到大陸,楊牧易名《奇來前書》。

作者簡介

  楊牧,本名王靖獻,早期筆名葉珊,1940年生於颱灣花蓮,著名詩人、作傢。1964年自東海大學外文係畢業,後赴美國愛荷華大學參加保羅?安格爾及其妻聶華苓創辦的“國際寫作計劃”詩創作班,獲藝術碩士學位,在愛荷華的前後期同學有餘光中、白先勇、王文興等日後引領颱灣文壇的作傢。
  楊牧自十六歲開始寫作,超過半世紀的創作生涯,纍積齣無數難以超越的文學經典,並曾分彆於北美、颱灣、香港等地任教,長期從事教育工作,身兼詩人、散文傢、翻譯傢與學者多重身身份,作品譯為英、韓、德、法、日、瑞典、荷蘭等文,獲吳三連文藝奬、紐曼華語文學奬等多項重要文學奬(其中,馬悅然翻譯《綠騎:楊牧詩選》[Den grone riddaren]中文、瑞典文對照版,榮獲2011年瑞典皇傢圖書館書籍藝術大奬),影響後進無數。
  代錶作有《柏剋萊精神》、《搜索者》、《奇來前書》、《奇來後書》等。作品曾被譯為英文、德文、法文、日文、瑞典文、荷蘭文。譯著有《葉慈詩選》、《英詩漢譯集》等。
  “但知每一片波浪都從花蓮開始”,文學大師係列電影“他們在島嶼寫作”,重新詮釋、紀錄六位颱灣文壇重量級文學傢(林海音、周夢蝶、餘光中、鄭愁予、王文興以及楊牧的生命與創作曆程),其中楊牧電影,即《朝嚮一首詩的完成》(Towards the Completion of a Poem)。

精彩書評

  楊牧《衣飾與追求》一文,把《離騷》和斯賓塞《仙後》相比,是比較中西文學論文中最有見地的一篇。
  ——夏誌清


  以我們大傢對他的瞭解,他是一位把詩歌當做生命的詩人,一位學養非常深厚的詩人,他的詩的敏感度特彆值得大傢的贊賞,可以說是代錶瞭一種具有全球意義的地方知識,民族的氣息非常濃烈。他可以說幫助颱灣建構瞭一所大學,他在這所大學裏服務瞭很長時間,就是現在颱灣的國立東華大學。
  ——杜維明


  我對楊牧詩歌的理解受惠於我的一位朋友,他對楊牧崇拜得五體投地,總說楊牧是現代漢語詩史上最偉大的詩人,而且不允許我加之一。我在颱灣的朋友說過一段話特彆令我受感動,他說楊牧先生的詩的寫作,讓我們知道尊重知識,知道寫詩有一種精神係統在裏麵,而不是一觸即發的行為。
  ——陳平原


  楊牧是一位革新者,一位巨匠。以其對世界文學、文化和曆史的深度介入,他的詩作有著其他現代的漢語詩人,或甚至現代漢詩史上無與倫比的多樣性和深度。……讀者能隨他而思索,深入詩中,深入到他的性靈和情愫之中,並開始意識到這個世界及其對人類的究竟意味。
  ——奚密


  颱灣著名詩人楊牧的詩集,它讓我們感受到中文的另一種可能。生活不隻是眼前,還有詩與遠方,所以讀讀詩,活得有點詩意。
  ——白岩鬆


  (2009年3月26日,梁文道在北京大學演講知識人的社會角色,即席朗讀颱灣楊牧的一首詩《有人問我公理和正義的問題》)“有人問我公理和正義的問題/寫在一封縝密工整的信上,從/外縣市一小鎮寄齣,署瞭/真實姓名和身份證號碼……”
  ——梁文道

目錄

奇來前書序

山風海雨

戰火在天外燃燒

接近瞭秀姑巒

他們的世界

水 蚊

愚騃之鼕

一些假的和真的禁忌

詩的端倪

方嚮歸零

野橄欖樹

愛美與反抗

你決心懷疑

程健雄和詩與我

她說我的追尋是一種逃避

大虛構時代

昔我往矣

那一個年代

循行大島

老師

來自雙溪

JUVENILIA

秘 密


精彩書摘

  他們的世界
  1
  在他們的世界裏,我確定,真的是彌漫著一種很特殊的氣味。
  我第一次感覺到那氣味,是在接近秀姑巒的林木區域,一個深陷的山村裏。那正是中央山脈緩緩俯及海岸的地帶,又因為彆的地理因素,未曾真正到達鹹水的岬澳,就柔和地數度起伏,很優美很成熟地結束瞭它的東麓。一條澗水通過那山村,流嚮遠處並注入比較寬闊的河床,然後慵懶地匯閤瞭秀姑巒溪,在平常的日子裏;或者瘋狂憤怒地傾瀉而下,在山洪暴發的時刻。當山洪從原始森林中飛騰來到……
  當山洪從原始森林飛騰來到,有一種巨大的聲響指示著它的方嚮,如兵馬前哨的號角,卻又更沉重更龐大,如雷霆,卻又比雷霆更持久更漫長,也許就是連續的雷霆的聲響,沒有閃電警告,夾帶無邊豪放的雨水,擊打這深陷在山坳裏的小村。我們在屋裏避雨,好像並不是恐懼。我扒在窗前往外看,踮起腳尖,滾滾的大水在山坡下呼吼,浩浩蕩蕩嚮野煙和雨霧裏流逝。原來那小小的澗水已被衝成一條長河。我把潮濕的窗子關上,想瞭一想,又推開一條縫往外看,忽然覺得那景象我曾經目睹過,當颱風飛過花蓮的時候;但我其實並沒有看到過,那隻是幻想,而我的幻想很接近真實。急速的大水裏漂著禽獸和樹木的形象,起伏,鏇轉,跌撞,稍縱即逝。屋裏很陰暗,由我任意吸取天地的驚異,在我幼稚好奇如初生的熊羆的年紀,能看,能咀嚼那形象和速度,也能聽,記取那聲響和色彩,並且屯積在心臆,構成我野性的一麵,隻要我不忘懷那些,那野性的一麵永遠不會消滅。
  山洪退瞭以後,陽光明亮地曬遍這裏每一個角落。原來那小澗的河道拓寬許多倍,但水量隻和以往一樣,依然淺淺地緩緩地流著,潑動著。蘆葦和芒草很快又再生於兩岸以及乾燥的河床;有時我嚮上遊走過去,在轉摺深處碰見一叢百閤花,雪白的帶著清潔的香氣。我爬上去采摘那百閤花,隻采一朵,就又繼續漫遊於森林,曠野,和水泉之間,花在手上。我記得那叢百閤的位置,明天還可以再來。陽光照在水後的山村裏,竹雞和鵪鶉在矮樹林裏咕咕喊著。我時常隔著濃密的樹林聽見那喊聲;有時聲音歇止,我便聽見急促的腳步和人語匆匆劃過。那人語清脆而響亮,不是我聽得懂的,那是阿眉族人在狩獵過程裏的對話和傳呼。
  偶然我也瞥見他們,或者有一次甚至和一個獵人麵對麵地遭遇瞭,站在那裏,沉默地端詳著彼此。然後他好像覺得很無趣地,掉頭又走。在那山洪以後短短的夏日裏,我隻見過他一次。他代錶他整個部落的族人,即使當他(也許不是他,是他彆的族人)馱小米來交易的時候,起初我不免還是覺得害怕,並沒有勇氣認真去看他。我時常聽見他和他的族人間的對話和傳呼,在樹林背後,如鳥鳴,如風吹,如雨點,震動於各種枝葉樹乾和花朵的背後,在我不能認知的方嚮,在我常識的背後,雖然我始終都是那麼好奇甚至是勇於探索的。
  那人語真確如山林,是我急於認識的。香蕉林,木瓜樹,鹽酸子,八臘,檳榔,野橘,酸柚;還有蘆葦花,旱芷,鳳尾草,扶桑,百閤,牽牛,美人蕉,在夏日裏爭相炫耀,如廣闊的交響樂。木麻黃,相思樹,青毛梧桐,縴密鳳凰木,老須榕,麻竹,棕櫚,矮姑婆,和矗然聳立的香杉,黑鬆,紅檜,或競生於我腳邊,或冷冷凝立在我視綫的極限,也不斷對我示意,對我招手,甚至呼喊著,要我去接近它們擁抱它們,進入它們當中。我記得那些植物的名字—有些名字是我為它們取的。然而那人語雖然真確地閃爍於山林的背後,我捕捉不住它的意思,隻能任它飄搖而過,留下一些睏惑,並單獨站在我這邊,依舊如此,安全地站在無窮的好奇裏。
  有一天早晨,我迂迴走過一座巨大的香蕉林,太陽照在山坡上,忽然一聲蟬叫,頃刻間整個山坡便充滿知瞭的聲音。我在知瞭聲裏嚮前走,並開始攀爬一座從來沒有來過的小崗巒,夏天的涼風吹在我身上,汗水浸濕瞭我的身體。站在那崗上,我遠遠看得見我們的小屋,蓋著一層稻草,稻草上又平鋪瞭樹枝和枝葉,一方麵為瞭防熱,一方麵也為瞭躲避空襲飛機的注意。其實在那段日子裏,縱使警報的聲音不斷傳來,但美軍的轟炸機從來不脫離鐵路綫,從來沒有深入過這一帶山地。這時我嚮另一邊張望,在更低垂的山榖中,矮矮地蹲著一些很小的小房子,點點焦黃的顔色在快綠和金黃的疊嶂裏沉默地蹲著。我迅速朝那方嚮奔跑下山,風在我耳邊呼嘯,芥子沾滿瞭我的衣服和褲子。那是一個全新的世界罷,我想,就在喘息未定的時候,我迎麵碰到一個黝黑的婦人,烈日下還穿戴著繁瑣的頭巾和衣飾,背著巨大的簍筐。她嘴上含著一枝粗煙捲。我雖然沒有正麵看過這樣奇怪的人,但我知道她必然就是一個山地土著,不會錯的,她就是我一直想認識的阿眉族當中的一個人,卻是一個婦人。
  那婦人開口對我嘰哩咕嚕講瞭一串話,指指我,又指山後,又指自己,遂將背上的簍筐取下,從裏頭掏齣一根香蕉遞到我手中。她把煙捲扔進筐裏,蹲下來認真地打量我,眼神中流露著善良和好奇。我想她對我的好奇絕不下於我對她的好奇。然後她拉住我的手站起來,又熟練地背起簍筐,帶我嚮前走。不久,我們背後已經跟瞭一群阿眉孩子,興奮地吵著嚷著。那婦人和我走進草屋錯落的小村裏,而就在那前後恍忽之間,我感覺到一股強烈的氣味,很陌生,很吸引人。起先我以為那是樹葉或者野草,或者是一種我未曾遭遇的花卉,或者甚至是飛禽掠過空中留下的痕跡,是兔子跳躍草地激起的塵埃。我想,這是什麼氣味呢?莫非就是檳榔樹長高的歡悅,是芭蕉葉尖隔宵沉積的露水,是新筍抽動破土的辛苦,是牛犢低喚母親的聲音。那是一種樂天的,勇敢而缺少謀慮的氣味,那麼純樸,耿直,簡單,開放,縱情的狂笑和痛哭,有時卻為不知所由的原因,於一般的氛圍裏,透齣羞澀,恐懼,疲倦,慵懶,那樣無助地尋覓著虛無黑暗裏單調的光芒,那樣依靠著傳說和圖騰的教誨,為難以言說的禁忌而憂慮。那氣味裏帶著一份亙古的信仰,絕對的勇氣,近乎狂暴的憤怒,無窮的溫柔,愛,同情,帶著一份宿命的色彩,又如音樂,如嬰兒初生之啼,如浪子的歌聲,如新嫁娘的贊美詩,如武士帶傷垂亡的呻吟。那氣味是宿命的,悲涼,堅毅,沒有反顧的餘地,飄浮在村落空中,頃刻間沾上我的衣服,我的身體和精神,而且隨著我這樣成長,通過漫漫的歲月,一直到今天。
  我從那山地村落迴來後,心神處在激奮的狀態裏,仿佛於冒險探索的過程中,命定必須而且確實已經發現瞭一個新世界,他們的世界。那世界既單調又繁榮,現實的色彩中塗抹著稍縱即逝的神秘。
  戰爭結束後不久,我們又雇瞭牛車,抄小路迴到附近的小鎮等火車迴花蓮。那是夏天的末尾,在群山兀自蒼翠的清晨裏,鳥在樹林中安寜地呼叫,地上積著一層露水,更遠的地方有煙和霧。忽然又是蟬聲大作,我迴頭看屋子後的小山,很迷惑地嚮它道彆;我在心中默默依戀,但又不像是那麼依戀的—小山的另外一邊更有一個新奇的世界,他們的世界。我很迷惑,也很堅決地在心中盤算著計劃著,像真的一樣,我會再來,等我長大瞭以後再來。希望趕快長大啊,就會再來,長得和那些獵人一樣高一樣強壯,和他們一起奔跑穿梭於更深的山林,說不定我還能使用他們的語言交談傳呼。我希望趕快長大啊。牛車離開那山腳,我知道我的眼淚在睫毛後麵湧著,小山和樹林擴大成一片模糊的幻影,眼淚還在湧著,但我下瞭巨大的決心,我不讓它流到臉上來,然後它退瞭迴去,隻在睫毛上殘留一些淺淺的潮意。
  2
  颱灣的土著,在我們齣生的那個年代,已經可以分為平埔族和高山族兩種。*雖說是兩種,其實是一個古老的民族通過世代遷徙分布的過程,産生瞭些次要的文化特徵,遂被外來的更具強勢的文化斷然加以分類的結果。所謂平埔族原來住在西海岸肥沃的平原上,很早就能於漁獵外從事簡單的農耕。荷蘭人占領颱灣四十年間,積極教導他們飼養耕牛並且種植水稻。後來經過明鄭和清朝的統治,又曆日本殖民者有意的規劃,逐漸分散全島各地,最遠的甚至翻山越嶺遷到東岸的太平洋邊纔停止。高山族一般說來開化較遲,群居在靠近中央的山地一帶,在叢巒疊嶂有限的榖坳和平原裏,也就是後來遷入的漢族足跡少到或根本到不瞭的區域。高山族當中又依生息方式和地點的不同,被分為十族,即賽夏族,泰雅族,邵族,曹族,布農族,魯凱族,排灣族,卑南族,和住在蘭嶼島上的雅美族,以及我從幼小接觸的阿眉族。
  高山十族當中,人口最多的是阿眉族,分布在颱灣東部的山地和海邊,從立霧溪口延伸到卑南溪的這一條狹長土地上。其中最南的一支更住在屏東半島上,孤立地生存在排灣,魯凱,布農,和卑南當中,這是我們所知道的恒春阿眉;而卑南溪以北的一支稱卑南阿眉。有人閤稱這兩支為南部群阿眉。再往上住在海岸山脈以東沿太平洋濱一帶的稱海岸阿眉;另一支住在秀姑巒溪流域,也就是海岸山脈西側靠近中央山脈腳下的,是秀姑巒阿眉,和深山裏的布農族相鄰,並和少數輾轉南來的泰雅族接觸。這兩支閤稱為中部群阿眉。最靠北邊的一支稱為南勢阿眉,就住在花蓮附近;他們和泰雅族及布農族相毗鄰,同時也和從宜蘭遷入的噶瑪蘭平埔族來往—噶瑪蘭平埔族在花蓮叫加禮宛,是十九世紀中葉纔被開闢蘭陽平原的漢人逼到這一帶來的—南勢阿眉單獨稱為北部群阿眉。阿眉族是一個母係氏族社會,這一點和颱灣其他各土著種族不同。最重要的還有一點,雖然阿眉族一嚮被視為高山土著,但他們群居的聚落多已靠近山麓以下良好的平地,而且除瞭打漁和狩獵以外,在我們記憶裏,阿眉族很熟練於農耕的生活方式;雖然他們種植的作物不見得一定是水稻,但他們自有他們的田園。
  我現在想,在我童年的歲月裏,當我第一次進入那飄浮著一股難以形容的氣味的山地村時,縱使我自己不明白,但我已經接觸瞭一個颱灣的原住部落,在無知裏撞進他們的世界,然後齣來,心中震動著不曾理解,但那經驗存在我的精神裏,或者是沉澱瞭,直到許多年後不知道為什麼原因,它又清晰地浮現。那應該是一個秀姑巒阿眉的部落。而在那次經驗之前,我偶爾遇見的獵人,快速地奔跑穿梭於山林中並且交談傳呼著的獵人,想必也是那族裏的男子,雖然後來我纔聽說布農族的狩獵地區特彆廣大,早已侵入阿眉族的世界,因為阿眉族對狩獵不太熱衷,甚至有些人對打漁也不感興趣;他們在必須工作的時候,寜可選擇農耕,徜徉在自己的田園裏。然而在直覺上,我還是相信我所遇到的高山土著,應該都是秀姑巒阿眉族。
  根據阿眉族自己的傳說,他們的祖先總是由南嚮北移動的。但是因為一族之中各支的創生神話不完全一緻,南北的限度也隻能揣測。我想那無非是在一個狹小的天地間,幻化齣巨大的宇宙。秀姑巒阿眉族相信最初天地是由一個大神獨力撐開的,他將宇宙日月星辰交付他的兄弟姐妹掌管,而他們的後代也變成現實世界的神祇,主司祭祀,耕種,漁撈,狩獵,戰爭,生育等等活動。過瞭十餘代之後,洪水淹沒大地,隻剩一對兄妹乃結為夫婦,是為他們的祖先。這種洪水故事在南勢阿眉族中也有,甚至在世界上其他地方也有,是人類始祖傳說中最普遍的一種。至於為什麼到處類似,始終是謎。神話傳說以外,現實故事中卻有一條最令人驚訝的消息。阿眉族人在花蓮之南世代耕種旱地作物,直到我齣生前五十年光景,他們纔偶然發現漢人和加禮宛人竟灌水插秧,大為詫異。從此他們也試種一些水稻,但始終還是覺得旱田耕作纔是他們真正最喜歡的農事。他們田園裏的作物以小米和糯米為最多,又種藜,甘薯,樹豆,甘蔗,芝麻,花生,和樹薯。其中藜完全是種來製酒的。他們也種煙草,檳榔,香蕉,木瓜,辣椒,薑,芋頭,和彆的瓜菜,但他們不喜歡種鳳梨,因為他們相信種鳳梨時常會令人中邪生病。如果一個人種瞭鳳梨而生病,就必須請巫師來驅邪。巫師拿竹子或樹枝在一端上點火,到田裏去碰觸剛種下的鳳梨頭,並且說:求求鳳梨不要害那病人,請讓他痊愈。
  在那個年歲,當我告彆秀姑巒阿眉山村的時候,我還不曉得他們有許多禁忌。後來隨著歲月成長,我漸漸知道他們四季有許多不同的祭祀,一年到頭在進行,而祭祀正是禁忌的法場。他們為播粟,祈雨,求晴,驅蟲,收粟,貯藏,和豐年,都有特殊的祭祀,而且在每種祭祀前後都規定不能吃蔬菜或魚蝦。除瞭這些以外,他們為狩獵而立的禁忌更多。狩獵是男人的事,女子不許參加,而且連獵具和武器都不許碰。阿眉族勇於攻擊或者誘捕任何鳥獸,尤其喜歡鹿,山豬,山羊,山雉,而且他們也不放過羊,兔,猴子,鬆鼠,鵪鶉,甚至黃鼠狼,燕子,麻雀,等等。但他們盡可能避免和熊遭遇,因為殺熊倒地的時候,它的頭朝東朝南或朝東南,都預兆獵人妻兒甚至他自己的厄運,隻有朝西朝北是吉兆,但那吉兆的或然率太小瞭。齣獵前夕夢見瞭魚是凶兆,行期必須改變;夢見自己麵北脫衣是吉兆,夢見穿紅衫是受傷齣血的象徵。而且齣獵前五天傢裏不織布縫衣,否則他會被繩索絆倒;五天之內也不洗澡,那就不知道是為什麼原因瞭。他們對打魚比較少有禁忌,但在收割小米和糯米的時節是不捕魚的,而在豐年祭的第一天絕不吃魚。結瞭婚的阿眉男人在妻子懷孕或月經期間不宜捕魚。那時即使他在河裏多麼努力工作,因為她懷孕或月經的關係,往往都是徒勞無獲的。
  我告彆那神秘飄浮著一種奇異的氣味的山村,帶著無窮的悵惘,許多幻想。在往後成長的日子裏,雖然並沒有機會迴到那山村去,甚至慢慢也遺忘瞭那山村的位置,我卻時常懷念著它,呼嘯的鳥聲,喧噪的蟬鳴,發亮的樹葉梢上吹過淡淡的涼風;或者當寂靜包容著我好奇的心神,坐在巨大的樹根上,綠蔭裏仿佛不停震動著抑揚起伏的贊美詩,地上的枯枝敗葉泛著亙古的薰香,有點熟悉,有點陌生。我似乎已經尋到一個自我的天地,很隱蔽地屬於我,可以馳騁放縱我的幻想,而且很珍惜著那幻想飛掠的小天地,不願意透露給任何人知道。我不能理會這成長的意義,但我知道這其中生生嚮 奇來前書 下載 mobi epub pdf txt 電子書


奇來前書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想要找書就要到 靜流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用戶評價

評分

不錯,期待閱讀…………~

評分

詩意,情懷,躍然紙上,第一次讀到楊牧的文章,便能感覺到通體舒暢,酣暢淋灕之感

評分

很不錯的一本書,大師之作,拜讀為先。

評分

他們的文章當然有思想,有理念,然而文字亦是不捨放棄的一葉扁舟,野渡無人而輕舟自橫。順時光河流迴溯,五四以來其實已有這一脈支流汩汩未絕,讀一讀廢名、鶴西、林庚這三傢的詩文隨筆,他們也尤其沉溺於這無所事事的對文字遣玩的意興之中。隨手抄一段鶴西的《房子》:「我也愛看雨中的房子,仿佛越是大的雨,它越能不慌不忙地承受,一個個雨珠隻助成它談吐之好看罷瞭。黃昏溫靜,積水盈庭,我們看那燈火闌珊處,不正是其婆娑的倒影嗎?或有如此時,風沙俱起,則它又最是一個無可躲避的風塵中客,一任其磊落之胸懷來肩負瞭。」他寫瞭什麼嗎?好像什麼也沒寫,隻是一段一段的印象,一段一段的意識流,光影明滅,音律和諧,打成一片融閤的氣象。

評分

孩子當天看瞭2本,第二天就全套5本看完瞭。

評分

看評論不錯,颱灣一些作傢的文筆確實很好

評分

非常棒的書,活動時收的,價格非常劃算,推薦

評分

快遞非常給力,昨天下單,今天就到瞭,書很棒~!~!

評分

應該算是還可以的吧!!!

類似圖書 點擊查看全場最低價

奇來前書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分享鏈接


去京東購買 去京東購買
去淘寶購買 去淘寶購買
去噹噹購買 去噹噹購買
去拼多多購買 去拼多多購買


奇來前書 bar code 下載
扫码下載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友情鏈接

© 2024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靜流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