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谧小镇暗涌的秘密,平静背后残酷的真相,为你治愈悲伤并与过去和解。
“天使岩”是澳洲一座乡间小镇的名字,故事的时代背景是1969年,那是一个已然逝去的美好纯真年代,但是在小镇静谧的表象下,一切真的那么美好吗?某天,十三岁的男孩汤姆和弟弟误入了森林深处。兄弟俩失踪多日,众人搜寻徒劳,然而有一天汤姆突然奇迹般归来,但森林中究竟发生了什么事,他脑袋一片空白,也说不出弟弟的下落。同时,一个来自天使岩小镇的女孩达西,在一所荒废公寓里割腕自杀。负责侦办的警探吉布森想起自己年幼时姐姐自杀的情景,与这件命案如出一辙,不远千里驾车来到天使岩,查出真相。《天使岩》以这两个看似毫不相干的案件为主轴,带出男孩汤姆的成长故事,地方警长波普与他情同父子的关系,还有吉布森警探追查真相也试图与过去和解的故事。天使岩秀异的风光,一种仿佛随时有人在暗处盯视的危机,小镇的悲伤过去和每一个家庭里暗涌的秘密,构成了这个带有时代风情与怀旧色彩、美丽而让人心碎的故事。
达伦·威廉姆斯,澳大利亚著名作家,曾获得澳大利亚文学奖。《天使岩》是他费时八年的新作,当年手稿一出炉就引起国际瞩目。
★精妙的描写,步步深入的悬念,构成了这部经典的悬疑小说。
——《时代周刊》
★强有力的叙述和诗性的语言为本书营造了一种紧迫的威胁感,非常引人入胜。
——《每日邮报》
★这本惊心动魄的小说,一出版即万众瞩目,威廉姆斯运用散文诗的语言,依靠场景和人物的描述,来营造独特、令人信服的紧张感并设置悬念,给人以意想不到的震撼力。
——《出版者周刊》
一
天使岩是一个安静的小镇。1969年夏天的第一波热浪席卷着天使岩,镇上的人们顶着被晒伤的鼻子,脾气也暴躁了起来。这天下午,刚刚十三岁的男孩汤姆?费里下了校车,朝着库伯杂货铺走去。十三岁是个多么天真烂漫的年纪啊。脚下的小路被太阳晒得滚烫,小路的两边长满了毛刺雏菊。汤姆赤着脚艰难地在滚烫的小路上行走着,一步一踮地数着走过的脚步。走到一座小宾馆外廊下,他停了下来,想借着阴凉让脚丫凉快些。他抬起手,眼睛眯成缝朝远处望去,到家之前,不远处的杂货铺遮阳棚是最后一个可以乘凉的地方了。日落黄的可乐广告牌和淡蓝色的布什尔广告牌,被太阳晒得褪了颜色,远远悬挂在杂货铺的遮阳棚上。太阳会把颜色晒掉,但也可以使万物生长,汤姆就明显感觉到了自己的成长。他觉得自己不再是个男孩,更一点都没有弟弟弗莱恩的样子,他喜欢这种感觉,他喜欢自己身体成长的感觉,肌肉在慢慢粗壮,步子也越来越矫健。
汤姆舔了舔干裂的嘴唇,继续出发了。很快脚又被热沙烫得灼热难忍。在燥热的空气里,汤姆肆无忌惮地吹着口哨奔跑着,放声地大笑着。他飞快地抬着脚,尽量让脚离开地面多一点时间。在这样的天气里,汤姆走到杂货铺,仿佛经历了一个世纪那么漫长。终于到了,他弯下腰,把手放在膝盖上,大口喘着气。就这样休息了一会儿,进入杂货铺的通道旁边,有一个又大又旧的冰柜,汤姆打开了冰柜的盖子。在冰柜里面,四周是四块半月形的大冰块,汤姆弯下腰,把头伸了进去。他把脸紧紧贴在冰块上,呼吸着冰箱里面冰冷的空气,感受着这股冰冷的空气流过肺部的凉爽,他喜欢极了这种感觉。他擦掉脸上的水珠,看见冰柜下面装冰块的盒子。汤姆沉浸在扑鼻而来的红色冰砖和冰激凌甘爽的味道里,伸出手取出了最上面的冰砖,盖上冰柜后,跑到杂货铺后门的柜台上准备付钱。
“库伯夫人!”他喊道,“库伯夫人!”
这里没有店主库伯夫人的身影,可当他停下来的时候,从后面传来了库伯夫人的声音,亮光从敞开的后门透出来,穿过大厅,一直照到门口的凳子上。她通常就坐在门口的凳子上,用旧纸板扇着风。凳子旁边是一面墙,墙上有一堆落满灰尘的棕色胶木电灯开关,还有电表和保险丝盒,一个挂日历的钉子。日历叠成厚厚的一摞,记录着那些过往的日子。柜台上放着些破旧的粘蝇纸,纸上还嵌着被粘住的绿头苍蝇、黄蜂和甲虫,随着微风轻轻摇晃,那是过去已久的可怕的夏天所留下来的痕迹。汤姆站在货架边,脚下的地板上留着无数顾客的脚印。他踩着这些脚印,边走边等库伯夫人回来,不停地用手里的硬币敲打着货架。店里没有其他人,汤姆走了一圈又一圈,柜台上彩色盒子里的棒棒糖似乎在向他眨眼睛。
汤姆想在库伯夫人进来之前,抓些糖果吃。但每当他这样想时,耳朵就开始发烫,于是只好强迫自己去想其他的事情,给耳朵降降温。汤姆闭上眼睛,闻着店里的气味,想象着上课时,一头小牛走在课桌之间的空隙中,用湿答答的嘴收集课本的样子;想象着老师梅先生没有用粉笔,而是用钓竿指着黑板;他还看到坐在自己前面那女孩的光滑脖子。汤姆平生第一次想知道接吻会是什么感觉。
当他再睁开眼时,手里的冰糕都已经开始融化了。他正要再喊库伯夫人,却听到她走进大厅的声音。关节疼让库伯夫人走起路来一摇一摆,还不停大口喘气。印有淡黄色花的蓝色连衣裙,包住她身体的大部分,看起来像刚收获的庄稼。她手里拿着一篮刚收回来的干净的衣服。汤姆一直盯着她深深的乳沟,看了很久。
“你好,库伯夫人。”他抬起头说道。
“你好,是谁来了?”库伯夫人眨了眨眼睛,回应道。
“汤姆?费里。”
“下午好,小汤姆。放学了吗?”
“是啊。”
“周末想好去哪里玩了吗?”
“嗯,想好了。”
“真乖,需要我帮你做什么呢?”
汤姆托着冰砖,拿给库伯夫人看:“这个多少钱?”
“三十五分钱。”
“变贵了啊!”
“是吗?”
汤姆失望地看了看冰砖,又看了看库伯夫人,说:“我没带那么多钱,冰砖已经开始融化了。”
库伯夫人笑了笑,朝汤姆摆了摆手臂,胳膊上的赘肉也颤巍巍地动起来。
她说:“没关系,你可以欠着,或者吃完冰砖后,帮我把门前的杂草清理好,就算你付清了,怎么样?”
“不许骗人?”
“是的,快吃吧,过会儿就化了!”
“嗯,谢谢库伯夫人,真是太感谢了。”
汤姆转身要走,又突然想起了一件事。“对了,我要一盒万宝路香烟,帮亨利买的,记在他账上。”
“好的。”
库伯夫人把香烟递给汤姆,转身朝走廊走去。小店门前有一块草地,不到半米宽,从遮阳篷柱子那里一直延伸到与公路的交会处。
汤姆朝店里喊道:“我明天来拔草行吗?库伯夫人。”
库伯夫人回应道:“当然可以,那就早点回家吧。”
“好的,那明天见。”
“好的,再见。”
汤姆飞快地跑到马路的另一边,那边是一个轮渡码头,有很多的轮渡引桥。他随便找了一个引桥柱子坐下去,大口吃着冰砖。刚咬一口吃下去,立刻感到头部被冰得阵阵作痛,没等完全恢复过来,汤姆又咬了一口,只不过这次是小口,融化了的冰水顺着他的手流到了地上。渡船在远处的堤岸上停靠着,汤姆看到渡船的老主人在船舱里等着下一趟车,给他带来坐渡船的人。他嘴里的烟袋冒出了淡淡的烟雾,轻柔地融入了阵阵风中。头顶上,一朵朵白色的云慢悠悠地飘过天空,开始起风了,汤姆的衬衫被风吹着,他突然感到冷飕飕的,这时天也慢慢变黑了。汤姆想着学校下周就放假了,另一个“阿波罗”号也快要发射了,即使在天使岩这样的小镇里,也能感受到“阿波罗”号发射前人们那激动的情绪。明天如果还是这么热,就带弗莱恩去游泳或者钓鱼,吃完晚饭以后,就一起躺在草地上看“阿波罗”号,或者想象下“阿波罗”号是如何在无垠的太空中遨游的。
汤姆出神地眺望河的对面,似乎忘记自己正坐在桥墩上休息,脑子里全是“阿波罗”登月、火箭、宇航员和航空跳伞。他突然想起自己从邮局订的“阿波罗”11号碎片,怎么还没到?他就这样出神地想象着,没有意识到冰砖已经化了好多水,直到一阵骚动的声音传来,他赶紧转身望向小镇的方向。一辆劳伦斯高中的校车停了下来,一群被热得脾气暴躁的孩子从车里拥到了大街上。孩子们在热得冒烟的大街上朝自己走来,索尼?斯蒂尔和跟班勒纳德也在里面。汤姆吓得哆嗦了一下,因为也就是在同一个地方,刚刚过了金羊毛加油站的那个地方,汤姆曾经看见杰克?韦伯拿着一把斧头对着他的兄弟乔不停地挥舞,乔就像是一棵要被砍倒的树。那个夏天的下午跟现在像极了,那时汤姆正好跑到杰克拿着斧子对着乔的地方,并且杰克砍伤了乔的右腿,乔像得了脊髓灰质炎一样朝前走着,攥着拳头走向他的兄弟杰克,脸上全是血。这时镇上的警察波普?马瑟闻讯赶来,制伏了杰克,并给了他一巴掌,然后用衬衫包住乔的右腿止血。亨利说他们兄弟两个打架是因为酒和女人,但这两个原因都不足以让杰克拿着斧子砍人,何况对方还是家人。
汤姆正想着的工夫,两个大男孩加快脚步朝他走来。汤姆想,要是现在自己手里有一把斧子该多好。他站起来开始往家的方向走去,紧紧攥着短裤口袋里的那盒万宝路香烟。他没有打算逃跑,因为他知道那是徒劳的。
两个男孩还是追上了汤姆,汤姆不得不停下来,转过身看着他们。索尼和勒纳德也停了下来,他们满脸是汗,像热得喘不过气的狗一样。索尼狠狠地盯着汤姆。索尼在上中学之前,读天主教小学,汤姆觉得他就像班里那些总干坏事的孩子一样,从来不听话;他们爸爸的头发都是后面短两边长,裤子都高高提起;他们的妈妈都胖胖的,有着古铜色的手臂,每当周六早上逛街时都穿着一件花色的连衣裙。索尼就是这样的孩子,他差不多大汤姆三岁,比汤姆高一个头,块头几乎是汤姆的两倍。索尼有一头黑色卷发,长相普通,却充满好奇心。他的一只眼睛是深棕色的,另一只眼睛几乎没有任何颜色,汤姆想那只眼睛以前一定是蓝色的,只是后来不知道因为什么,颜色没了。亨利总叫他“白眼”。亨利说索尼的家人都很愚昧,让汤姆不要惹他,但是索尼总是抢汤姆的东西,这让汤姆有些受不了。汤姆身上根本没有什么战利品,于是索尼干脆直接从汤姆的背后袭击。汤姆恨得咬牙切齿,虽然很看不起他们,心里却还是有点害怕。
索尼先发话了:“快看,一个孬包在吃冰砖!看!勒纳德,这个大孬包居然还长着嘴!”
……
这本书的叙事节奏实在是太抓人了,从翻开扉页开始,作者就用一种近乎冷峻的笔触,构建了一个层层叠叠的迷雾世界。我特别欣赏它在处理人物内心挣扎时的细腻,那种抽丝剥茧般的心理描写,让人感觉自己仿佛就是那个在命运的岔路口徘徊的主角。它不是那种让你看完后能用几个简单形容词概括的平庸之作,而更像一块打磨复杂的宝石,不同角度去观察,总能发现新的折射光芒。尤其是关于“选择与代价”这个宏大主题的探讨,作者没有给出任何简单的答案,而是将各种可能性和灰色地带赤裸裸地展现在读者面前,迫使我们不得不去反思自身行为的准则。那种阅读体验,是酣畅淋漓又带着一丝沉重的,仿佛经历了一场漫长而深刻的内心洗礼。整个故事线索交织得非常巧妙,即便是看似不经意的支线情节,最终也都在高潮部分汇集成一股强大的洪流,展现出作者对整体结构的掌控力是何等老练。这绝不是那种看一眼开头就能猜到结局的流水账,它有足够的深度和层次,值得反复品味。
评分我不得不说,这本书在氛围营造上达到了一个近乎完美的境界。作者似乎拥有魔力,能够将文字转化为气味、温度和光影。当我读到那些描绘特定场景的段落时,周遭的一切似乎都模糊了,我完全沉浸在了那个故事发生的时空之中。那种压抑却又饱含希望的基调,就像是暴风雨来临前最后一片宁静的湖面,让人既敬畏又好奇。它没有刻意使用华丽的辞藻堆砌,而是通过精准的动词和富含张力的形容词,将那种强烈的代入感瞬间建立起来。这种叙事手法非常高明,因为它避免了冗长和拖沓,每一句话都像是一颗精心计算过的棋子,推动着剧情向前发展。对于那些追求阅读沉浸感的读者来说,这本书绝对是一次不容错过的感官盛宴。它教会了我,真正好的文学作品,不只是讲述一个故事,更是创造一个可以呼吸的世界,让人愿意暂时栖居其中,感受其中的酸甜苦辣。
评分这本书最让我感到惊喜的,是它对人性复杂性的深刻挖掘。它没有脸谱化的好人与坏蛋,每一个角色都带着自己独特的伤痕和动机,即使是看似反派的角色,你也能在他行为的深处找到一丝可以理解的逻辑,甚至可能在那逻辑的角落里,看到自己的一丝影子。这种模糊了道德界限的处理方式,使得整个冲突更具张力,也更有真实感。我喜欢作者笔下那种不加评判的克制,他只是呈现事实,将判断的权利全然交给了读者。这种“放手”式的写作技巧,恰恰考验了作者对情节和人物弧光的掌控力,而这本书显然交出了令人信服的答卷。读完之后,我常常在想,如果我身处那个情境,我会做出怎样的选择?这种持续的自我拷问,才是衡量一部作品是否真正触动了读者的重要标准。它成功地将一个虚构的故事,转化成了对现实生活的一次深刻反思。
评分从文学结构的角度来看,这本书的篇章安排堪称教科书级别。它采用了多重叙事视角,但处理得极其流畅自然,完全没有那种生硬的跳跃感。每个视角的转换都精准地服务于当前的情节需要,有时是提供关键信息,有时则是用来制造信息差带来的悬念。尤其是作者对“时间线”的处理,时而回溯,时而跳跃,像是在一张巨大的挂毯上游走,但每一条线索最终都能被优雅地收束。我特别留意了那些暗示性的细节,那些看似无关紧要的对话或者环境描写,回头再看,才明白它们是多么精妙的伏笔。这要求读者必须保持高度的专注力,因为错过了任何一个细微之处,都可能影响对全局的理解。这种需要读者主动参与解读的设计,极大地提升了阅读的趣味性和挑战性,让每一次重读都有新的发现。
评分坦白讲,这本书的语言风格并非走那种轻快活泼的路线,它更偏向于一种沉郁、内敛的风格,但这种风格与故事的主题内核达到了完美的统一。作者的文字像是一把锋利的手术刀,精确地剖开表象,直抵事物的本质。虽然阅读过程可能需要更高的专注度,但一旦你适应了这种节奏,就会被它特有的韵律感所吸引。它不是那种让你哈哈大笑或者潸然泪下的作品,而是一种更深层次的、关于存在与意义的低语。我尤其欣赏作者在描述抽象概念时的具象化处理,比如“寂寞”被写成了一种具体的物理重量,或者“希望”被描述成一种易碎的晶体结构。这种艺术性的表达,让原本枯燥的哲学思考变得鲜活而可感。对于追求文学厚度和思想深度的读者来说,这本书绝对值得被珍藏。
评分这个速度超级快,书还行
评分京东就是值得信赖。
评分还没看,希望不错把。
评分非常非常满意,书是正版,物超所值……但是,为什么不一块儿评价?……但是,工作人员为什么会把我的电话留错?我给快递小哥打了电话才收到了货。
评分凑单买的…不做太大评价= =
评分又来屯书啦!这次买的都是平装书,封膜一般,但书没有折损还不错
评分书的质量很好,以后还会再来
评分还是可以还是可以还是可以
评分凑单买的…不做太大评价= =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