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于2024-12-22
理想国译丛001:没有宽恕就没有未来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南非曾是一片种族隔离和种族压迫为深重的土地,是一个“黑白分明”的世界,黑人与白人之间堆叠了数百年的压迫、仇恨和冤冤相报的杀戮。幸运的是,南非不仅有曼德拉这样的伟人,还有改变了南非甚至也改变了世界的“南非真相与和解委员会”。作为真相与和解委员会的主席,德斯蒙德·;图图大主教以他的深邃智慧和无畏的精神,向世界解答了南非在社会转型的关键时刻,何以在“纽伦堡审判”和“全民遗忘”之外,选择了第三条道路,即以赦免换取罪恶真相的完全披露,实现加害者与受害者的和解,走出以血还血的漩涡,走出撕裂的历史。《没有宽恕就没有未来》中有诸多怵目惊心的悲惨故事,以及因种族隔离制度造成的无处不在的不平等,但在揭露加害者的邪恶、凶残、麻木的同时,也展现了震撼人心的人性的闪光。
修复未来,南非的创举,为全世界提供了一个解决历史遗留问题的新思维。无论国家或是个人,勇于揭开历史的疮疤,挤出淤积其中的脓血,才能真正康复,真正迎接全新的未来。
《理想国译丛001:没有宽恕就没有未来》另配有14幅精选的图片。
德斯蒙德·图图(Desmond Tutu,1931— ),1986年当选圣公会开普敦大主教(南非圣公会负盛名的职位,是南非首位黑人大主教),1995年领导“真相与和解委员会”促成南非的转型正义与种族间的和解。图图被广泛认为是“南非的道德良心”,现为“国际长者会”成员,与一群世界领袖人物以他们的智慧、善良、正直和领导力在全球倡导人权。
1984年,图图被授予诺贝尔和平奖;2009年,获美国“总统自由勋章”(美国授予平民的高荣誉);2013年,获邓普顿奖。
江红,国际口译员协会(AIIC)资深会员,曾在联合国任职多年,现于香港理工大学中文及双语系任教,译有《游移的湖》等多部作品。阎克文,现为山东大学当代社会主义研究所兼职教授,译有《韦伯政治著作选》、《经济与社会》等多部著作。两位曾合译沃尔特·李普曼的名著《公众舆论》。
★本套译丛关注转型正义,集中译介了图图大主教的《没有宽恕就没有未来》、萨克斯的《断臂上的花朵》以及曼德拉的《漫漫自由路》,且当是转型期南非的“和解三部曲”。……倘若读者能够静心阅读并体会个中精义,并让它们长存于心,这也算是译介者为这个国家播撒一些面向未来的种子,提供一个可供选择的宽阔前景。
——熊培云
★一个新政权诞生之时,有时会发生大清洗,通过流血与恐怖,使对手或反对派屈服。而在南非,我们看到的,是另一种大清洗,是让每一个造恶者与受难者,都获得心灵上的洗礼。看起来是人与人之间的和解,实质则是一个人与自己和解,征服自己内心中的魔性,恢复人性。通过当事人对真相的还原,通过忏悔与宽恕,使每一个人获得解脱与新生。“用特赦换取真相,用真相换取和解”,这就是南非伟大的政治创举。
——吴祚来
★我对把过去扫入角落视而不见的做法是否合适表示怀疑。过去的从来就没有过去。它们有种怪异的力量,能够重现并长久萦绕在我们心头。我们在南非就有这种感受。
他们宽恕罪恶、放弃复仇的意愿实在令人敬佩。他们把自己从受害者的状态下解放出来,不再心怀怨言、死抱住创伤不放,从而开创出崭新的人际关系。他们给予罪行的制造者以机会,从内心的愧疚、愤怒和耻辱中解脱出来。这样便形成了双赢的局面。以牙还牙,以眼还眼的做法,像中东所发生的冲突正是这样极具破坏性。这样做和平和安全不可能真正到来。复仇和暴力只能生发出更多的复仇和暴力。
★中国如果能够妥善处理往昔的痛苦,就会成为一个更加伟大的国家。没有宽恕,真的就没有未来。
——德斯蒙德·图图
★真相与和解委员会把我们所有人都放到了聚光灯下。在那些听证会上,德斯蒙德·图图表达了我们共同的痛苦和悲伤,也传递出我们对未来的希望和信心。……图图大主教是一个用语言和胆识鼓舞整个国家的人,他使人民在黑暗的时刻重新燃烧起了希望的火焰。
——纳尔逊·曼德拉
【导读:修复未来】/ 熊培云
【中文版自序:过去的从来就没有过去】/ 德斯蒙德·图图
第一章:转折点
第二章:纽伦堡还是全民遗忘?——第三条道路
第三章:时机已到
第四章:何谓正义?
第五章:开始行动
第六章:受害者,抑或幸存者的国度?
第七章:“我们确想宽恕,但不知宽恕谁”
第八章:“我感到如重见光明一般”
第九章:我为什么做这份吃力不讨好的工作?
第十章:“我们原来不知道”
第十一章:没有宽恕,真的没有未来
【致谢】
【后记:吸尘器与洗碗机】
【译名对照表】
【中文版自序:过去的从来就没有过去】 / 德斯蒙德·图图
上世纪80年代末我访问伟大的中国时,就被中国人民的勤劳刻苦深深地打动了。譬如为了工作,工人们到晚上还在探照灯下忙碌于建设工地上。更使我感动的是中国人民的慷慨大方,这从我和妻子得到惠赠的礼物上就可以感受得到。但我在其他方面也体会到了这种大度。我了解到日本人曾经在南京犯下的残暴罪行,然而向我描述那些恐怖事件的人却并未心怀怨毒和仇恨。我还耳闻了在所谓的“文化大革命”中发生的骇人暴行。但那些身受其害的当事人却再次让我惊讶万分,他们在叙述往事的时候并未表现出怨恨或报复的情绪,尽管他们曾无端遭受过来自同胞的无法言传的伤害。我要向他们的宽容大度表达我的敬意。
但我却不能肯定,在最终的意义上这就是迈向未来的最好途径。我对把过去扫入角落视而不见的做法是否合适表示怀疑。过去的从来就没有过去。它们有种怪异的力量,能够重现并长久萦绕在我们心头。我们在南非就有这种感受。英国人和布尔人曾试图欺骗自己,在上上个世纪之交的布尔战争中仿佛什么也没有发生,而当时英国人把很多布尔人妇女和儿童都送进了他们发明的集中营。双方后裔表面上友善相处,然而不断发生的事端却表明,这种友好只是一种假象。一位年轻的布尔人小伙子告诉我,无论何时听他祖母讲述那场战争,他都义愤填膺,随时准备再打一次布尔战争。他们需要有一天通过恰当的途径最终与这段历史告别。
我们在自己国土上的经历令人宽慰。人们表现出真正高尚的宽宏大度。他们宽恕罪恶、放弃复仇的意愿实在令人敬佩。他们把自己从受害者的状态下解放出来,不再心怀怨言、死抱住创伤不放,从而开创出崭新的人际关系。他们给予罪行的制造者以机会,从内心的愧疚、愤怒和耻辱中解脱出来。这样便形成了双赢的局面。以牙还牙、以眼还眼的做法,就像中东所发生的冲突,是如此的具有破坏性。这样做,和平与安全不可能真正到来。复仇和暴力只能生发出更多的复仇和暴力。
我理解中国人出于传统文化中保护面子的需要,对道歉可能感到为难。但是,夫妇之间发生争吵时会出现什么情形呢?难道他们不会和好吗?难道道歉的一方会有失面子吗?如果他们不这样做,他们的关系就不妙了。愿意道歉和宽恕的人是坚强而非软弱的人。纳尔逊·曼德拉是软弱或无足轻重的人吗?
中国如果能够妥善处理往昔的痛苦,就会成为一个更加伟大的国家。没有宽恕,真的就没有未来。
(鲁刚 译)
导 读 修复未来
熊培云
每个国家在其转型过程中都会有些灵魂式的人物。南非何其幸运!1991年,白人作家纳丁?戈迪默女士因为反种族隔离作品《七月的人民》获诺贝尔文学奖。1993年,黑白双星曼德拉和他的政治对手德克勒克作为促进族群和解的典范,一起走上诺贝尔和平奖领奖台。而在此前近十年的1984年,本书作者图图因为反对种族隔离而成为南非首位诺贝尔和平奖获得者,并于次年成为南非开普敦首位黑人大主教。
几年前我在台湾旅行,在书店里偶然读到图图大主教的《没有宽恕就没有未来》(No Future Without Forgiveness),一时感慨万千。我一直以为,中国最缺的不是公民教育,而是人的教育—它包括生命意义、自我价值、自尊、爱与同情、信仰,它主要涉及的是自己与自己的关系,即你要把自己带到哪里去。当然它也包括我们如何在宽恕他人的基础上保全自己。人的教育面对的不是几个简单的群己权界的概念,但它们是所有权利观念的起点。好社会同样不会从天而降,它需要有针对人与制度的双重建设。而我有幸在图图大主教的书里看到了这种双重努力。
《没有宽恕就没有未来》着重探讨了“真相与和解委员会”(Truth and Reconciliation Commission)的历史使命。这同时是一本悲欣交集的书,很多细节在我读后一直难以释怀。
书中讲到一个悲哀至极的故事,并由此质问—为什么那个开普敦年轻人被处死并就地焚烧后,杀害他的四个人竟然能够一边翻动火堆里的尸体,一边坐在旁边心安理得地吃烧烤?他们如何回到家里拥抱自己的妻子,参加孩子的生日聚会?
至于喜极而泣的故事,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图图大主教第一次去古古乐图参与投票时的情景:
期盼已久的时刻终于到来了,我折好手中的选票,投进了票箱。啊!我忍不住叫了出来:“好啊!”我感到晕眩,如同堕入情网的一刹那,天空变得更蓝更美了。我看到人人都焕然一新,如同脱胎换骨一般。我自己也脱胎换骨了。简直像梦境一样。我们真担心会被从梦境中唤醒,睁开眼时又回到了种族隔离的严酷现实中……
这是一种令人欢笑又禁不住流泪的感觉,它让我们欢欣雀跃,手舞足蹈,又让我们不敢相信这一切真的发生了,害怕这一切会烟消云散。这可能正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盟军彻底打败纳粹和日本人后胜利者在欧洲胜利日和抗日胜利日的感受,人们从村庄、乡镇、城市冲上街头,和互不相识的陌生人拥抱、亲吻。这就是我们的感受。(第3—5页)
南非民主化与种族隔离政策的废除让被压迫的黑人实现了政治上的“南非梦”。然而,对于这个国家来说接下来最紧要的是文化和心理上的重建,即如何促成族群之间、受害者与加害者之间的宽恕与和解,让南非从种族隔离的伤害中复原而不是冤冤相报。图图大主教深刻地认识到潜在的危险,他担心新生的南非因为受害者对加害者的清算重新倒在废墟里。如果仇恨和清算注定只能将新南非变成一座新的废墟,那么宽恕与和解就不仅不是软弱,而且是另有广阔前途。
图图大主教的这种忧虑及其远见,与曼德拉不谋而合。曼德拉后来在他的自传《漫漫自由路》中,也特别回忆到自己走出监狱并当选南非首位黑人总统后的心路历程—南非绝不能撕裂,重演一群人对另一群人的战争。你若真心热爱自由,就必须在拯救受害者的同时,也拯救加害者。因为在一种罪恶的制度下,加害者是另一种意义上的囚徒。
“人们只记得恨是爱的邻居,却忘记了爱也是恨的邻居”—后德克勒克时代的南非精英打破了这古老的诅咒,他们弃绝了冤冤相报,而是选择了宽恕与和解。在这个已然千疮百孔的国家,他们试图以修复未来的明辨是非取代你死我活的黑白分明。经过漫长的讨论,南非最终没有选择纽伦堡审判的模式,也没有选择全民遗忘,而是走了第三条道路。依据1995年《促进民族团结与和解法案》,南非成立了真相与和解委员会。
“以真相换自由”让南非因此“避免了纽伦堡审判和一揽子大赦(或全民遗忘)的两个极端”。从1996年开始,在图图大主教的主持下,真相与和解委员会通过当事各方提供证言,就1960—1994年期间南非人权状况还原历史真相,既揭露了种族主义政权虐待黑人的罪恶,也不回避非国大等黑人解放组织的暴力活动曾经迫害反对派、侵犯人权的问题。每个参与迫害行动的人都必须单独提出申请,并接受一个独立小组的审查,由它决定申请人是否符合获得赦免的苛刻条件。这第三条道路就是赦免具体个人的罪责,以换取对与赦免相关的罪行的完全披露。用图图的话说,这也是一个“胡萝卜加大棒”的政策。以可能获得自由之胡萝卜换取真相,而大棒则是已捉拿归案的将面临长期监禁,仍逍遥法外的则面临着被捕、起诉和牢狱。(第34页)
种种质疑也随之而来。一个恶人仅仅因为坦白了自己的罪行就可以溜之大吉?真相与和解委员会的成立是否道德?大赦是否有违正义?这些也都是作者在《没有宽恕就没有未来》一书中着重探讨的问题。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图图在书中特别对比了两种司法的区别:
在惩罚性司法(Punitive justice)中,毫无人情味的国家在施行惩罚时几乎不为受害者着想,更不要说为罪犯着想。与此相比,在非洲的传统法学中还有一种恢复性司法(Restorative justice)。后者关注的重点不在报复或惩罚,而是本着乌班图精神(Ubuntu),努力疗治创伤、恢复平衡、复原破裂的关系。这种司法力图救助的不仅有受害者,也有罪犯,他们应该得到机会重新融入因其行为而被伤害的社会中。
在图图看来,乌班图精神是非洲传统文化的精髓。一个有乌班图精神的人,必定慷慨、好客、友善、关怀他人且常有怜悯之心。在乌班图精神的感召下,人们相信即使种族隔离的支持者,也是其实施和狂热支持的制度的受害者;相信无论加害者愿意与否,他在实施加害时也必然失去了人性。
而真相同样是重要的。宽恕并非不问是非。促成南非族群和解的另一位关键性人物是大法官萨克斯。有关他“温柔的复仇”的故事,可以较好地说明这一切。
萨克斯是犹太裔南非白人,他曾经因为反对南非的种族隔离政策,而付出巨大的代价。1988年4月7日,早在他流亡国外的时候,被南非政府派出的恐怖人员设置的汽车炸弹夺去了一条胳膊和一只眼睛。尽管如此,在就任南非大法官后,他仍是宽恕与和解工作的重要推动者。条件是,作恶者必须说出真相。
当年意图谋害他的特务亨利在取消种族隔离政策后,曾经失魂落魄地找到萨克斯。两人虽谈了许多,但萨克斯对亨利说:“除非你到真相委员会说出一切,否则我不会与你握手。”事隔多日,两人在一次宴会上偶遇。当亨利表示自己已经前往真相委员会坦白一切,并希望能有机会与萨克斯握手时,萨克斯便立即答应了他。
这是一个暗含隐喻的姿势—萨克斯没有用幸存的胳膊为失去的胳膊复仇,而是用它握住敌人的手。据说,亨利离开宴会回家后痛哭了两个星期。这个细节不得不让我们重新回到图图对人性与道德的理解—这个世界是有道德存在的,尽管所有证据显示出的,可能是个相反的世界,但邪恶、不公、压迫和谎言,绝不会是世界最后的归宿。
萨克斯同样注重修复的价值。在《断臂上的花朵》一书中记录了阿扎尼亚人民组织案,回答真相与和解委员会是否违宪的问题。南非宪法法院否决了阿扎尼亚人民组织的质疑,相关结语明确指出应对那些作恶者提供全面性特赦,以换取他们提供有关过去的真相。另一方面,制宪者的选择是为了让国会能够促进“社会的重建”,其过程中有个重要的概念叫做“修复”。为了达到修复的目的,国家在思考各个冲突的利益的同时,也会考虑那些在过去非常时期中,基本人权受到侵害的受害者与家属的“被忽视的痛”。
事实上,宽恕加害者也并不意味着对受害者的完全忽视。图图认为宽恕在要求受害者放弃向罪犯讨还血债的同时,也有可能解放受害者。所以,“真正的宽恕要了结过去,了结全部的过去,使未来成为可能。我们不能以无法再代表自己说话的人们的名义,冤冤相报”。如果一个人死抱着仇恨不放,他的一生就成了仇恨的奴隶。这种精神上的持久的加害,有时并不亚于他曾经受到的伤害。就像我在解读影片《天堂五分钟》时所揭示的,复仇者未必能获得大仇得报时的“五分钟天堂”的快感,却严严实实地将自己的一生推进了挤满仇恨的地狱。在此意义上,没有宽恕何止是没有未来,连现在也不会有。
同样需要看到的是,南非的真相与和解委员会着力推进的是全社会政治和解,是对一个错误和悲伤的时代的纠错,而不是对日常刑事案件的是非不分。它要求申请大赦者的行为在特定期间内(请求予以大赦的行为,必须发生在1960年沙佩维尔大屠杀和1994年曼德拉当选为南非第一任民主选举的国家首脑之间),并且必须具有政治动机。大赦条款是为特定目的进行的临时性安排。南非的司法不会永远照此办理。它只适用于有限时期的特定目的。那些出于个人贪婪而杀人的罪犯没有资格申请大赦。如果行为是执行或代表一个政治组织的命令,则罪犯有资格提出申请。条件是必须如实披露所有与寻求大赦行为相关的事实,并遵守适配原则。这不是说要宽恕一切罪恶,而是对坏制度下人的一种宽恕与救济。
南非的这场“真相与和解”运动,有时候难免会让人觉得它过于浪漫和天真,仿佛一个新的时代到来了,所有旧的罪恶也自动清零、一笔勾销了。受害者出于感情因素对此不能理解,情有可原。另一方面,从理性的角度来看,这种“由清算转为清零”的模式也让那些处于转型期国家的人们心怀忧惧—不是说“不是不报,时候未到”吗?这个可被宽恕的前景会不会鼓励那些带有政治目的的人,借着这种“政治宽恕”进一步胡作非为?
对此忧虑,当然人们也可以从另一个角度加以反驳:假如加害者与被害者没有和解的可能,假如德克勒克放下权力的那一刻即意味着要将自己和同僚送进地狱,他们将如何计算自己的利害,这个国家的历史又将在冤冤相报中倒退与徘徊多少年?
我必须承认,有时候我也会从上述角度来理解“没有宽恕就没有未来”。如果承认制度与文化相关,而后者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人的观念,就应该看到没有宽容的观念,绝不会产生可以安放人心的宽容的社会制度。即使这个国家完成政治上的转型,如果没有宽恕与和解来医治社会长年累月的创伤,即使自由已经得到,也将消失在新的漫长的冤冤相报之中。
本套译丛关注转型正义,集中译介了图图大主教的《没有宽恕就没有未来》、萨克斯的《断臂上的花朵》以及曼德拉的《漫漫自由路》,且当是转型期南非的“和解三部曲”。其他相关内容,我还会在另两本书的序言中加以补充。倘若读者能够静心阅读并体会个中精义,并让它们长存于心,这也算是译介者为这个国家播撒一些面向未来的种子,提供一个可供选择的宽阔前景。
2014年8月6日,于东京大学访学期间
有了广岛和长崎原爆造成的冲击,日本人在谈论战争罪时,感到有资格反戈一击,指责“你们也好不到哪里去”。于是保守派首相依然年复一年地参拜供奉有战犯灵位的靖国神社,而形形色色的委员会把教科书里有碍爱国自豪的史实一概阉割干净。
评分上午下单,下午就收到了,速度好快哦
评分送货快,书是正版,非常干净,这套书值得收藏,精神食粮啊,囤起来慢慢看,不定哪天就缺货了
评分联合国安理会共有15个成员,其中中国、法国、俄罗斯、英国和美国为常任理事国,其余10个成员为非常任理事国。非常任理事国任期2年,经选举每年更换5个,不能连选连任。10个非常任理事国席位按地区分配:非洲地区3个;亚太地区、拉美和加勒比地区、西欧和其他地区各2个;东欧地区1个。
评分此用户未填写评价内容
评分此次参加角逐的有6个国家。由于安理会非常任理事国席位按地区分配,德国、多米尼加共和国、南非和比利时在选举时没有竞争对手,印度尼西亚和马尔代夫争夺亚太地区1个席位。
评分关于奥斯维辛,这一与古拉格齐名的20世纪集中营,我们仍然充满太多大而化之的错误认识。奥斯维辛并不是专门用于杀害犹太人的灭绝营,也不仅仅与“最终解决”有关——牛津大学历史学家、英国BBC著名历史节目制片人劳伦斯·里斯,在《奥斯维辛》这本荣获英国图书奖和英国电影电视艺术学院奖(BAFTA)的作品中,凭借其丰富的档案资料和第一手访谈材料,尤其是极其珍贵的受害者和加害者证词,为我们对普利莫·莱维、凯尔泰斯?伊姆莱、埃利·威塞尔等著名作家笔下的无尽深渊,进行动人、透彻且勇气十足的探索和诠释。
评分 评分送货快,书是正版,非常干净,这套书值得收藏,精神食粮啊,囤起来慢慢看,不定哪天就缺货了
理想国译丛001:没有宽恕就没有未来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