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推薦
內容提要本書主要介紹瞭針織與針織物的基本概念,針織機的基本構造與工作原理,常用緯編與經編針織物組織的結構特點、性能、用途和編織工藝,成形針織産品的編織原理,以及緯編和經編的織物與工藝計算等內容。本書為高等院校紡織工程專業的主乾課程教材,同時也可供其他專業師生、針織工程技術和科研人員以及紡織品貿易從業人員參考。
內容簡介
本書主要介紹瞭針織與針織物的基本概念,針織機的基本構造與工作原理,常用緯編與經編針織物組織的結構特點、性能、用途和編織工藝,成形針織産品的編織原理,以及緯編和經編的織物與工藝計算等內容。
本書為高等院校紡織工程專業的主乾課程教材,同時也可供其他專業師生、針織工程技術和科研人員以及紡織品貿易從業人員參考。
作者簡介
龍海如,博士,教授,博導。中國紡織工程學會針織專業委員會委員與緯編分會副會長,《紡織導報》專傢委員會委員,上海市投資谘詢公司專傢人纔庫專傢,奧地利因斯布魯剋大學訪問學者。
內頁插圖
目錄
目錄
目錄緒論一、針織的基本概念二、針織發展簡史三、針織特點與産品種類
第一篇緯編
第一章緯編概述第一節緯編與緯編針織物一、緯編與緯編針織物的一般概念二、緯編針織物的形成三、針織物的主要參數與性能指標第二節緯編針織物分類與錶示方法一、針織物組織二、緯編針織物結構的錶示方法第三節緯編針織機一、針織機的分類與一般結構二、機號三、常用緯編針織機種類第四節針織用紗與織前準備一、針織用紗的基本要求二、針織生産工藝流程三、針織前準備
第二章緯編基本與變化組織及圓機編織工藝第一節平針與變化平針組織及編織工藝一、平針組織的結構二、平針組織的結構參數與尺寸穩定性三、平針組織的特性與用途四、單麵舌針圓緯機的編織工藝五、單麵復閤針圓緯機的編織工藝六、變化平針組織與編織工藝第二節羅紋組織與編織工藝一、羅紋組織的結構二、羅紋組織的結構參數及其相互關係三、羅紋組織的特性與用途四、羅紋機的編織工藝第三節雙羅紋組織與編織工藝一、雙羅紋組織的結構二、雙羅紋組織的特性與用途三、雙羅紋機的編織工藝第四節雙反麵組織與編織工藝一、雙反麵組織的結構二、雙反麵組織的特性與用途三、雙反麵機的編織工藝
第三章緯編花色組織與圓機編織工藝第一節提花組織與編織工藝一、提花組織的結構與分類二、提花組織的特性與用途三、提花組織的編織工藝第二節集圈組織與編織工藝一、集圈組織的結構與分類二、集圈組織的特性與用途三、集圈組織的編織工藝第三節添紗組織與編織工藝一、添紗組織的結構與分類二、添紗組織的特性與用途三、添紗組織的編織工藝第四節襯墊組織與編織工藝一、襯墊組織的結構與分類二、襯墊組織的特性與用途三、襯墊組織的編織工藝第五節襯緯組織與編織工藝一、襯緯組織的結構二、襯緯組織的特性與用途三、襯緯組織的編織工藝第六節毛圈組織與編織工藝一、毛圈組織的結構與分類二、毛圈組織的特性與用途三、毛圈組織的編織工藝第七節調綫組織與編織工藝一、調綫組織的結構二、調綫組織的特性與用途三、調綫組織的編織工藝第八節繞經組織與編織工藝一、繞經組織的結構二、繞經組織的特性與用途三、繞經組織的編織工藝第九節長毛絨組織與編織工藝一、長毛絨組織的結構與分類二、長毛絨組織的特性與用途三、長毛絨組織的編織工藝第十節移圈組織與編織工藝一、移圈組織的結構與分類二、移圈組織的特性與用途三、移圈組織的編織工藝第十一節復閤組織與編織工藝一、單麵復閤組織二、雙麵復閤組織
第四章圓緯機的選針與選沉降片原理及應用第一節織針與沉降片選擇裝置的分類第二節分針三角選針原理第三節多針道變換三角選針原理與應用一、選針原理二、花型的大小三、應用實例第四節提花輪選針與選片原理及應用一、選針與選片原理二、矩形花紋的形成與設計三、應用實例第五節撥片式選針原理與應用一、選針原理二、花型的大小三、應用實例第六節電子選針與選片原理一、多級式電子選針原理二、單級式電子選針原理三、電子選沉降片原理四、電子選針盤針原理五、電子選針(選片)圓緯機的特點第七節雙麵提花圓機的上針成圈係統與工藝設計一、上針成圈係統二、工藝設計
第五章圓機成形産品與編織工藝第一節緯編針織成形方法簡介一、減少或增加參加編織的針數二、不同織物組織的組閤三、改變織物的綫圈長度第二節襪品概述一、襪品的分類二、襪品的結構第三節單麵圓襪與成形編織工藝一、雙嚮針三角座二、襪口的結構與編織三、襪跟和襪頭的結構與編織四、襪筒的編織第四節雙麵圓襪與成形編織工藝一、電腦雙針筒襪機的編織機構二、羅紋抽條襪的編織工藝第五節無縫內衣與編織工藝一、無縫內衣的結構與編織原理二、無縫內衣針織圓機的結構與工作原理三、無縫內衣設計與編織
第六章橫機編織原理與産品織造及成形工藝第一節普通橫機的編織原理一、編織機構工作原理二、送紗與針床橫移三、成圈過程特點第二節電腦橫機的編織原理一、電腦橫機的一般概念二、單級電子選針編織機構的工作原理三、多級電子選針編織機構的工作原理四、配閤編織的其他技術第三節橫機特色織物與編織工藝一、緯編基本組織在橫機上的編織二、具有橫機特點花色織物與編織工藝第四節橫機成形産品與編織工藝一、衣坯的起口二、翻針三、成形方式四、平麵衣片成形編織五、立體成形編織工藝六、整體服裝編織工藝
第七章送紗第一節送紗的工藝要求與分類一、送紗的工藝要求二、送紗方式分類第二節筒子的放置與紗綫的行程一、筒子的放置二、紗綫的行程第三節消極式送紗裝置一、簡單消極式送紗裝置二、儲存消極式送紗裝置三、張力控製送紗裝置第四節積極式送紗裝置一、儲存積極式送紗裝置二、彈性紗送紗裝置三、無級變速裝置
第八章緯編機的其他機構與裝置第一節牽拉捲取機構一、牽拉與捲取的工藝要求及其分類二、牽拉對織物的影響三、牽拉捲取機構及其工作原理分析第二節傳動機構一、橫機的傳動機構二、圓緯機的傳動機構第三節輔助裝置一、檢測自停裝置二、加油與除塵裝置
第九章緯編織物與工藝參數計算第一節綫圈長度一、根據紗綫綫密度等參數計算綫圈長度二、根據織物單位麵積重量等參數計算綫圈長度三、根據生産實踐積纍估算綫圈長度第二節織物密度一、棉紗平針組織二、棉紗1+1羅紋組織三、棉紗雙羅紋組織四、襯墊組織第三節織物單位麵積重量第四節機號一、機號與織物密度的關係二、用類比係數法估算機號第五節坯布幅寬一、幅寬與針筒針數和橫密的關係二、幅寬與針筒直徑、機號和橫密的關係第六節針織機産量一、理論産量二、實際産量
第二篇經編
第十章經編概述第一節經編針織物及形成一、經編針織物的結構二、經編針織物的形成三、經編生産工藝流程第二節經編針織物分類與錶示方法一、經編針織物的分類二、經編針織物結構的錶示方法第三節經編針織機一、特利柯脫型經編機二、拉捨爾型經編機三、經編機的梳櫛編號
第十一章整經第一節整經工藝的要求與整經方法一、整經的目的與要求二、整經的方法第二節整經機的基本構造與工作原理一、分段整經機二、花色紗綫整經機三、彈性紗綫整經機
第十二章經編機的成圈機件與成圈過程第一節槽針經編機的成圈機件與成圈過程一、成圈機件及其配置二、成圈過程三、成圈機件的運動配閤四、復閤材料成圈機件第二節舌針經編機的成圈機件與成圈過程一、成圈機件及其配置二、成圈過程三、成圈機件的運動配閤第三節鈎針經編機的成圈機件與成圈過程一、成圈機件及其配置二、成圈過程三、成圈機件的運動配閤
第十三章導紗梳櫛的橫移第一節梳櫛橫移的工藝要求第二節機械式梳櫛橫移機構工作原理一、鏈塊式梳櫛橫移機構二、花盤凸輪式橫移機構第三節電子式梳櫛橫移機構工作原理一、電磁控製式梳櫛橫移機構二、伺服電動機控製式梳櫛橫移機構
第十四章經編送經第一節送經的工藝要求一、送經的基本要求二、經紗張力變化分析第二節機械式送經機構工作原理一、消極式送經機構二、積極式送經機構第三節電子式送經機構工作原理一、定速電子送經機構二、多速電子送經機構
第十五章經編機的其他機構與裝置第一節牽拉捲取機構一、牽拉機構二、捲取機構第二節傳動機構一、經編機主軸的傳動二、成圈機件的傳動第三節輔助裝置一、斷紗自停裝置二、坯布織疵檢測裝置三、經紗長度及織物長度檢測裝置四、經編機控製係統
第十六章經編基本組織與變化組織第一節經編基本組織一、編鏈組織二、經平組織三、經緞組織四、重經組織五、羅紋經平組織第二節經編變化組織一、變化經平組織二、變化經緞組織三、雙羅紋經平組織
第十七章經編花色組織與編織工藝第一節少梳櫛經編組織與編織工藝一、滿穿雙梳櫛經編組織的結構與特性二、部分穿經雙梳櫛經編組織的結構與特性及用途三、少梳櫛經編織物編織工藝實例第二節缺墊經編組織與編織工藝一、缺墊經編組織的結構與特性二、缺墊經編組織的編織工藝第三節襯緯經編組織與編織工藝一、部分襯緯經編組織二、全幅襯緯經編組織第四節缺壓經編組織與編織工藝一、缺壓集圈經編組織二、缺壓提花經編組織第五節壓紗經編組織與編織工藝一、壓紗經編組織的結構與特性二、壓紗經編組織的編織工藝第六節經編毛圈組織與編織工藝一、經編毛圈組織的基本編織方法二、毛圈沉降片法編織原理三、經編毛巾組織編織原理四、雙針床毛圈組織編織原理第七節賈卡經編組織與編織工藝一、賈卡經編組織的結構特點與用途二、賈卡裝置的結構與工作原理三、賈卡經編織物種類與提花原理四、賈卡經編織物的設計與編織第八節多梳櫛經編組織與編織工藝一、多梳櫛拉捨爾經編機的結構特點和工作原理二、多梳櫛經編組織的基本工藝設計三、花邊織物設計舉例第九節雙針床經編組織與編織工藝一、雙針床經編機的成圈過程二、雙針床經編組織錶示方法及基本組織第十節軸嚮經編組織與編織工藝一、軸嚮經編組織的結構二、雙軸嚮、多軸嚮經編組織的編織工藝三、雙軸嚮、多軸嚮經編組織的性能與應用
第十八章經編織物與工藝參數計算第一節經編織物與工藝參數的確定與計算一、經編織物與工藝計算的內容二、綫圈長度和送經量三、送經比四、織物密度五、穿經率六、彈性紗綫牽伸後綫密度七、織物單位麵積重量八、用紗比九、經編機産量第二節整經工藝參數計算一、整經根數二、整經長度三、盤頭上的紗綫重量和長度四、整經機産量
精彩書摘
第一章緯編概述
本章知識點1.綫圈與緯編針織物的基本概念。2.織針的類型與成圈過程。3.針織物的主要參數與性能指標。4.緯編針織物的組織及其分類。緯編針織物結構和編織工藝的圖形錶示方法以及適用範圍。5.針織機的一般結構、分類和機號。圓緯機、橫機和圓襪機的基本特徵與構造以及主要技術規格參數。6.針織用紗的基本要求和針織生産工藝流程。絡紗(絲)的目的,常用的紗筒捲裝形式。第一節緯編與緯編針織物一、緯編與緯編針織物的一般概念緯編作為針織技術的兩大類之一,是指一根或若乾根紗綫從紗筒上引齣,沿著緯嚮順序地墊放在緯編針織機各相應的織針上形成綫圈,並在縱嚮相互串套形成緯編針織物(weftknittedfabric)。圖1-1綫圈幾何形態圖綫圈(loop)是組成針織物的基本結構單元,幾何形態呈三維彎麯的空間麯綫,如圖1-1所示。在圖1-2所示的緯編綫圈結構圖中,綫圈由圈乾1—2—3—4—5和沉降弧(sinkerloop)5—6—7組成,圈乾包括直綫部段的圈柱(leg)1—2與4—5和針編弧(needleloop)2—3—4。綫圈有正麵與反麵之分,凡綫圈圈柱覆蓋在前一綫圈圈弧之上的一麵,稱為正麵綫圈,如圖1-3(1)所示;而圈弧覆蓋在圈柱之上的一麵,稱為反麵綫圈,如圖1-3(2)所示。圖1-2緯編綫圈結構圖圖1-3正麵綫圈與反麵綫圈在針織物中,綫圈沿織物橫嚮組成的一行稱為綫圈橫列(course),沿縱嚮相互串套而成的一列稱為綫圈縱行(wale)。緯編針織物的特徵是:每一根紗綫上的綫圈一般沿橫嚮配置,一個綫圈橫列由一根或幾根紗綫的綫圈組成。在綫圈橫列方嚮上,兩個相鄰綫圈對應點之間的距離稱圈距,用A錶示。在綫圈縱行方嚮上,兩個相鄰綫圈對應點之間距離稱圈高,用B錶示。根據編織時針織機采用的針床數量,緯編針織物可分為單麵和雙麵兩類。單麵針織物采用一個針床編織而成,特點是織物的一麵全部為正麵綫圈,而另一麵全部為反麵綫圈,織物兩麵具有顯著不同的外觀。雙麵針織物采用兩個針床編織而成,其特徵為針織物的任何一麵都顯示有正麵綫圈。一般說來,緯編針織物的延伸性和彈性較好,多數用作服用麵料,還可直接加工成半成形和全成形的服用與産業用産品。二、緯編針織物的形成(一)織針緯編針織物的形成,需要藉助針織機中的織針(needle)和其他相關機件來完成。織針在成圈過程起著重要的作用。常用的織針分為舌針(latchneedle)、復閤針(compoundneedle,又稱槽針)和鈎針(beardedneedle,又稱彈簧針—springneedle)三種。1.舌針緯編針織機的舌針如圖1-4(1)所示。它采用鋼帶或鋼絲製成,包括針杆1、針鈎2、針舌3、針舌銷4和針踵5幾部分。針鈎用以握住紗綫,使之彎麯成圈。針舌可繞針舌銷迴轉,用以開閉針口。針踵在成圈過程中受到其他機件的作用,使織針在針床的針槽內往復運動。舌針各部分的尺寸和形狀,隨針織機的類型的不同而有差彆。由於舌針在成圈中是依靠綫圈的移動,使針舌迴轉來開閉針口,因此成圈機構較為簡單。目前,舌針用於絕大多數緯編機和少數經編機。圖1-4舌針、復閤針和鈎針2.復閤針復閤針的構型如圖1-4(2)所示,由針身1和針芯2兩部組成。針身帶有針鈎,且在針杆側麵銑有針槽。針芯在槽內作相對移動以開閉針口。采用復閤針,在成圈過程中可以減小針的運動動程,有利於提高針織機的速度,增加針織機的成圈係統數;而且針口的開閉不是由於舊綫圈的作用,因而形成的綫圈結構較均勻。目前,復閤針廣泛應用於經編機。3.鈎針圖1-4(3)顯示瞭鈎針的結構。它采用圓形或扁形截麵的鋼絲製成,端頭磨尖後彎成鈎狀,每根針為一個整體。其中1為針杆,在這一部段上墊紗。5為針踵,使針固定在針床上。2為針頭,3為針鈎,用於握住新紗綫,使其穿過舊綫圈。在針尖6的下方針杆上有一凹槽4,稱為針槽,供針尖沒入用。針尖與凹槽之間的間隙稱為針口,它是紗綫進入針鈎的通道。針鈎可藉助壓闆使針尖壓入針槽內,以封閉針口。當壓闆移開後,針鈎依靠自身的彈性恢復針口開啓,因此鈎針又稱彈簧針。由於在采用鈎針的針織機上,成圈機構比較復雜,生産效率較低;同時在閉口過程中,針鈎受到的反復載荷作用易引起疲勞,影響鈎針的使用壽命;所以目前鈎針隻用於少數機型較早的針織機,已趨於淘汰。(二)成圈過程1.舌針的成圈過程舌針的成圈過程(knittingcycle)如圖1-5所示,一般可分為以下八個階段。圖1-5舌針的成圈過程(1)退圈(clearing)。舌針從低位置上升至最高點,舊綫圈從針鈎內移至針杆上,如圖1-5中針1~5。(2)墊紗(yarnfeeding)。舌針下降,從導紗器引齣的新紗綫a墊入針鈎下,如圖1-5中針6~7。(3)閉口(latchclosing)。隨著舌針的下降,針舌在舊綫圈的作用下嚮上翻轉關閉針口,如圖1-5中針8~9。這樣舊綫圈和即將形成的新綫圈就分隔在針舌兩側,為新紗綫穿過舊綫圈作準備。(4)套圈(landing,casting-on)。舌針繼續下降,舊綫圈沿著針舌上移套在針舌外,如圖1-5中針9。(5)彎紗(sinking)。舌針的下降使針鈎接觸新紗綫開始逐漸彎紗,並一直延續到綫圈最終形成,如圖1-5中針9~10。(6)脫圈(knocking-over)。舌針進一步下降使舊綫圈從針頭上脫下,套到正在進行彎紗的新綫圈上,如圖1-5中針10。(7)成圈(loopformation)。舌針下降到最低位置形成一定大小的新綫圈,如圖1-5中針10。(8)牽拉(taking-down)。藉助牽拉機構産生的牽拉力,將脫下的舊綫圈和剛形成的新綫圈拉嚮舌針背後,脫離編織區,防止舌針再次上升時舊綫圈迴套到針頭上,為下一次成圈做準備。就針織成圈方法而言,按照上述順序進行成圈的過程稱之為編結法成圈。2.鈎針的成圈過程鈎針的成圈過程如圖1-6所示,也可分為以下八個階段。圖1-6鈎針的成圈過程(1)退圈。藉助專用的機件,將舊綫圈從針鈎中嚮下移到針杆的一定部位上,使舊綫圈b同針槽c之間具有足夠的距離,以供墊放紗綫用,如圖1-6中針1。(2)墊紗。通過導紗器和針的相對運動,將新紗綫a墊放到舊綫圈b與針槽c之間的針杆上,如圖1-6中針1~2。(3)彎紗。利用彎紗沉降片,把墊放到針杆上的紗綫彎麯成一定大小的未封閉綫圈d,並將其帶入針鈎內,如圖1-6中針2~5。(4)閉口。利用壓闆將針尖壓入針槽,使針口封閉,以便舊綫圈套上針鈎,如圖1-6中針6。(5)套圈。在針口封閉的情況下,由套圈沉降片將舊綫圈上抬,迅速套到針鈎上。而後針鈎釋壓,針口即恢復開啓狀態,如圖1-6中針6~7。(6)脫圈。受脫圈沉降片上抬的舊綫圈從針頭上脫落到未封閉的新綫圈上,如圖1-6中針10~11。(7)成圈。脫圈沉降片繼續將舊綫圈上抬,使舊綫圈的針編弧與新綫圈的沉降弧相接觸,以形成一定大小的新綫圈,如圖1-6中針12所示。(8)牽拉。藉助牽拉機構産生的牽拉力,使新形成的綫圈離開成圈區域,拉嚮針背,以免在下一成圈循環進行退圈時,發生舊綫圈重套到針上的現象。按照上述順序進行成圈的過程稱為針織法成圈。通過比較可以看齣,編結法和針織法成圈過程都可分為八個相同的階段,但彎紗的先後有所不同。編結法成圈,彎紗是在套圈之後並伴隨著脫圈而繼續進行;而針織法成圈,彎紗是在墊紗之後進行。復閤針成圈過程所包含的階段以及順序,都與舌針相同。有關內容將在後續章節介紹。三、針織物的主要參數與性能指標(一)綫圈長度綫圈長度是指組成一隻綫圈的紗綫長度,一般以毫米(mm)作為單位。綫圈長度可根據綫圈在平麵上的投影近似地進行計算而得;或用拆散的方法測得組成一隻綫圈的實際紗綫長度;也可以在編織時用儀器直接測量喂入每隻針上的紗綫長度。綫圈長度不僅決定針織物的密度,而且對針織物的脫散性、延伸性、耐磨性、彈性、強力、抗起毛起球性、縮率和勾絲性等也有重大影響,故為針織物的一項重要指標。在生産中若條件許可,在針織機上應采用積極式送紗裝置以固定速度進行喂紗,來控製針織物的綫圈長度,使其保持恒定,以穩定針織物的質量。(二)密度密度用來錶示在紗綫細度一定的條件下,針織物的稀密程度。密度有橫密、縱密和總密度之分。緯編針織物的橫密是沿綫圈橫列方嚮,以單位長度(一般是5cm)內的綫圈縱行數來錶示。縱密為沿綫圈縱行方嚮,以單位長度(一般是5cm)內的綫圈橫列數來錶示。總密度是橫密與縱密的乘積,等於25cm2內的綫圈數。橫密、縱密和總密度可以按照下式計算:PA=50A(1-1)PB=50B(1-2)P=PA×PB(1-3)
式中:PA——針織物橫密,縱行/5cm;PB——針織物縱密,橫列/5cm;A——圈距,mm;B——圈高,mm;P——總密度,綫圈/25cm2。需要注意的是,兩種或幾種針織物所用紗綫細度不同,僅根據實測密度大小並不能準確反映織物的實際稀密程度(即空隙率多少);隻有在紗綫細度相同的情況下,密度較大的織物顯現較稠密,而密度較小的織物則較稀鬆。針織物的橫密與縱密的比值,稱為密度對比係數C。它錶示綫圈在穩定狀態下,縱嚮與橫嚮尺寸的關係,可用下式計算:C=PAPB=BA(1-4)密度對比係數反映瞭綫圈的形態,C值越大,綫圈形態越是瘦高;C值越小,則綫圈形態越是寬矮。由於針織物在加工過程中容易受到拉伸而産生變形,因此針織物尺寸(即密度)不是固定不變的,這樣就將影響實測密度的正確性。因而在測量針織物密度前,應該將試樣進行鬆弛,使之達到平衡狀態(即針織物的尺寸基本上不再發生變化),這樣測得的密度纔具有實際可比性。(三)未充滿係數和緊度係數未充滿係數為綫圈長度與紗綫直徑的比值,即:δ=ld(1-5)
式中:δ——未充滿係數;l——綫圈長度,mm;d——紗綫直徑,mm,可通過理論計算或實測求得。未充滿係數反映瞭織物中未被紗綫充滿的空間多少,可用來比較針織物的實際稀密程度。綫圈長度愈長,紗綫愈細,則未充滿係數值愈大,織物中未被紗綫充滿的空間愈多,織物愈是稀鬆,反之則反。另一種錶示和比較針織物的實際稀密程度的參數為緊度係數。緊度係數定義如下:TF=Ttl(1-6)
式中:TF——緊度係數;Tt——紗綫綫密度,tex;l——綫圈長度,mm。由上式可見,紗綫越粗(Tt越大),綫圈長度越短,緊度係數越大,織物愈是緊密。也即針織物的實際稀密程度與緊度係數的關係正好與未充滿係數相反。(四)單位麵積重量針織物單位麵積重量又稱織物麵密度,用1m2乾燥針織物的重量(g)來錶示。當已知瞭針織物的綫圈長度l(mm)、紗綫綫密度Tt(tex)、橫密PA和縱密PB、紗綫的迴潮率W時,織物的單位麵積重量Q(g/m2)可用下式求得:Q=0.0004lTtPAPB1+W(1-7)單位麵積重量是考核針織物的質量和成本的一項指標,該值越大,針織物越密實厚重,但是耗用原料越多,織物成本將增加。(五)厚度針織物的厚度取決於組織結構、綫圈長度和紗綫細度等因素,一般可用紗綫直徑的倍數來錶示。(六)脫散性指當針織物紗綫斷裂或綫圈失去串套聯係後,綫圈與綫圈的分離現象。當紗綫斷裂後,綫圈沿縱行從斷裂紗綫處脫散下來,就會使針織物的強
針織學(第2版) 下載 mobi epub pdf txt 電子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