認知心理學(第2版)(21世紀心理學係列教材)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圖書介紹


認知心理學(第2版)(21世紀心理學係列教材)

簡體網頁||繁體網頁
丁錦紅,張欽,郭春彥,魏萍 著



點擊這裡下載
    

想要找書就要到 靜流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發表於2025-01-09


類似圖書 點擊查看全場最低價

齣版社: 中國人民大學齣版社
ISBN:9787300196848
版次:2
商品編碼:11526743
包裝:平裝
叢書名: 21世紀心理學係列教材
開本:16開
齣版時間:2014-08-01
用紙:膠版紙
頁數:264

認知心理學(第2版)(21世紀心理學係列教材) epub 下載 mobi 下載 pdf 下載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相關圖書



認知心理學(第2版)(21世紀心理學係列教材) epub 下載 mobi 下載 pdf 下載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認知心理學(第2版)(21世紀心理學係列教材)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具體描述

內容簡介

  《認知心理學(第2版)》在保留第一版基本概念、基本理論的基礎上,增加認知心理學的新的發展趨勢和新的研究,如針對認知神經科學的迅速發展,將有較多的篇幅對這一領域進行論述。
  另外,在每章之後我們設計瞭“推薦閱讀書目”,以便於教師的備課和學生的課下學習。

作者簡介

丁錦紅,首都師範大學心理係教授、博士生導師,曾多次赴美國紐約州立大學、肯塔基大學等開展閤作研究。主要研究領域:視覺認知。中國心理學會普通心理學與實驗心理學專業委員會副主任,中國心理學會教學工作委員會委員,《心理科學進展》編委。曾獲北京市第七屆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二等奬,主持國傢自然科學基金(2009)、教育部博士點專項基金(2009)、北京市教委科技重點項目(2013)及一般項目等10餘項。在Human Brain Mapping、《心理學報》等國內外學術期刊上發錶論文60餘篇。
張欽,首都師範大學心理係教授、博士生導師。主要研究方嚮為語言認知、情緒與認知。主持完成瞭國傢自然科學基金麵上項目“記憶活動中情緒調節的效果和認知神經機製研究”(2011—2013)、北京市教委科技計劃麵上項目“語言理解中情緒評價和情緒喚起效應的電生理研究”(2008—2009)、北京市優秀人纔培養專項經費資助項目“情感啓動的神經機製研究”(2005—2006)等,在Brain and Language、《心理學報》等國內外學術期刊上發錶論文40餘篇。主要講授“普通心理學”、“認知心理學”、“語言心理學”和“工效學”等本科生和研究生專業課程,主編瞭教材《普通心理學》。
郭春彥,首都師範大學心理係教授、博士生導師,“學習與認知”北京市重點實驗室主任,中國心理學會理事。主要從事記憶及其神經機製研究。1995年入選北京市優秀青年骨乾教
師,1999年入選北京市跨世紀優秀人纔工程,2007年入選北京市拔尖創新人纔,2013年入選北京市優秀教師。2003年至今,多次赴美國西北大學和肯塔基大學做高級訪問學者。《心理學報》、《應用心理學》、《心理與行為研究》編委,《心理科學進展》副主編。教育部“國傢級教學成果奬評審”專傢組成員(2005);國傢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國傢重點實驗室評審”專傢組成員(2006);國傢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專傢評審組評審專傢(13屆、14屆);北京市科學技術奬評審專傢(2011)。主持多項國傢自然科學基金、高校博士學科點基金、北京市重點項目。獲得北京市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一等奬一項(2010),二等奬多項。2004年以來,在Human Brain Mapping,Neuroscience,Cognitive Brain Research,Brain Research和《心理學報》等刊物發錶論文80餘篇。
魏萍,博士,首都師範大學心理係副教授、碩士生導師。曾赴德國慕尼黑大學進行閤作研究;采用認知心理學、認知神經科學等研究方法,研究人類選擇性注意的認知及神經機製以及執行功能與動機、情緒等的交互作用。主持國傢自然科學基金項目“奬賞性綫索啓動和調控視覺搜索額頂網絡的神經機製”;在NeuroImage、《心理學報》等國內外學術期刊發錶論文10餘篇。參與編寫、翻譯《普通心理學》、《如何做心理學實驗》等教材。主要講授“普通心理學”、“認知心理學”和“生理心理學”等課程。

目錄

第一章概述
第一節認知與認知心理學
第二節信息加工理論
第三節認知心理學的起源與發展
第四節研究方法

第二章注意
第一節概述
第二節注意的選擇性理論
第三節注意的能量理論
第四節注意的特徵整閤理論
第五節注意的加工方式

第三章知覺與模式識彆
第一節概述
第二節模式識彆
第三節結構優先效應

第四章記憶的編碼與貯存
第一節記憶的早期研究與兩種記憶說
第二節Atkinson�睸hiffrin記憶理論模型
第三節短時記憶與工作記憶
第四節加工層次模型

第五章記憶的提取與遺忘
第一節提取——記憶的關鍵過程
第二節記憶的提取模型
第三節內隱記憶
第四節元記憶
第五節錯誤記憶
第六節記憶的遺忘

第六章長時記憶中的知識組織
第一節情景記憶與語義記憶
第二節知識組織的網絡模型

第七章視覺錶象與視覺記憶
第一節錶徵
第二節錶象
第三節視覺記憶

第八章語言和言語
第一節語言的性質和結構
第二節言語的知覺
第三節句子和語篇的理解
第四節言語的産生

第九章推理、判斷與決策
第一節演繹推理
第二節歸納推理
第三節推理的理論研究
第四節判斷與決策

第十章問題解決
第一節概述
第二節問題空間理論
第三節問題解決的策略與障礙
第四節專傢技能研究
第五節創造性問題解決

精彩書摘

概述
第一節認知與認知心理學[1]
一、認知(cognition)的定義
人們在生活、工作和學習等所有活動中,時刻需要從外界或身體內部接收信息,並且産生齣各種各樣的想法與行為。例如,當我們在大街上行走時,看到瞭商傢的招牌,我們會根據對該種品牌商品的瞭解和喜好,決定是否去購買。這就是認知過程。1967年,Neisser在他的《認知心理學》(Cognitive Psychology)一書中將認知定義為:感覺輸入的變換、減少、解釋、貯存、恢復和使用等所有過程。其中變換是指將刺激的物理能量(如光能、聲能等)轉換成神經能或神經衝動,這部分工作由感覺器官完成。在轉換過程中,不需要或不可能將所有物理能量轉換成神經能,一些無意義的物理能量因用不著轉換而被忽略,即減少。轉換瞭的刺激信息被傳送到更高級的中樞神經係統,我們會根據自己的經驗去理解這些事物,形成對它們的獨特的解釋。這些解釋將以某種方式在我們大腦中留下痕跡(貯存)。當我們需要的時候,就會再次將它們恢復,並使用它們産生新的知識或經驗。因此,認知是一個復雜的心理過程,它包括知覺、注意、記憶、推理、決策等心理活動,所有這些心理能力構成瞭一個復雜的心理係統,它的綜閤功能就是認知。
那麼,當我們走在大街上時,上述例子中涉及到哪些認知過程呢?行走在大街上,五光十色的招牌、琳琅滿目的商品讓我們目不暇接,而我們關注的往往隻是其中很小一部分,這種選擇便是我們注意的功能。那些被選擇的刺激(招牌、商品)在我們的頭腦中都會形成短暫的印象,我們會根據它們的形象和頭腦中已有的知識經驗對它們進行解釋,判斷齣它們是什麼,形成對這些商品或品牌的知覺。當我們決定(決策)是否要購買某一商品時,我們會迴想(記憶)一下自己以前是否使用過這種商品。如果使用過,那麼它的性能如何;或者與其他同類商品進行比較(推理)。這些心理活動也許我們並沒有意識到,但它們確實存在,並構成瞭我們豐富多彩的生活。
二、認知的結構、過程與功能
認知結構是指組成認知的各種成分以及它們之間的相互關係。從認知的定義中可以看齣,認知是一個復雜的心理係統,它包含瞭感知、注意、學習、記憶、語言、推理與決策以及問題解決等心理過程。這些心理過程並不是相互獨立的,它們從基本的感知、注意、學習到相對高級的記憶、語言、推理與決策以及問題解決等,構成結構層次分明的心理係統。係統內各層次之間相互依賴、相互影響。在一個完整的認知過程中,首先,需要從外界或身體內部接收信息,這是我們完成心理活動的基礎,是必不可少的,就像加工産品所需要的原料一樣。在使用這些信息時,人們並不完全按照它原來的樣子進行。在長期的活動中,人們積纍瞭無數經驗和知識,並會利用這些知識經驗對所獲得的信息進行解釋和組織,以利於人們貯存、提取和使用這些信息,形成新的知識經驗,解決現實中的問題。因此,認知過程包含瞭信息的獲取、解釋、組織、貯存、提取和使用等不同階段。不同認知成分或過程在知識獲得與應用中各有分工。感知覺是獲得信息的主要途徑,同時也對信息進行解釋;注意負責從紛繁的世界中選擇對我們有意義的信息;信息的組織、貯存和提取則由記憶完成;保存在記憶係統中的信息便是人們進行推理、決策的依據。
三、認知心理學
認知心理學(Cognitive Psychology)是心理學的一個分支,也是認知科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從廣義上講,認知心理學主要探討人類內部心理活動過程、個體認知的發生與發展,以及對人的心理事件、心理錶徵和信念、意嚮等心理活動的研究(梁寜建,2003)。廣義的認知心理學包括:(1)以皮亞傑(J�盤iaget)為代錶的結構主義心理學,研究兒童的心理結構隨年齡增加而發生變化的規律;(2)心理主義(psychologism),是指在行為主義盛行時期,受其影響較小、堅持研究意識現象的心理學;(3)信息加工心理學,它將人的認知過程類比為計算機,以信息加工(information processing)觀點為核心研究人類認知的心理學,也叫信息加工心理學,它的研究內容包括感知、注意、錶象、學習、記憶、思維和言語等。狹義的認知心理學指的是信息加工心理學。一般情況下,人們所說的認知心理學就是信息加工心理學。
四、認知心理學的研究範圍
在早期,人們將認知心理學界定為有關知識的獲得、保持和應用的科學研究,研究範圍具體包括知覺、注意、記憶、語言、判斷和決策等。這種界定將認知心理學限定在一個比較狹窄的範圍內,似乎它隻是對純智力活動的研究。實際上,認知心理學的研究涉及到人們生活的各個方麵。例如,記憶是認知心理學研究的重要內容。不論什麼時候,學任何東西都離不開記憶,沒有記憶就沒有學習,經驗就無從談起。沒有記憶我們都不知道自己是誰,也就沒有瞭自我。考試時,我們需要依賴記憶,它保存著以前所學的知識;去超市買東西時,我們需要記住商品的名稱和品牌,也要記住超市齣口的方位;見到兒時夥伴、追憶童年往事時,仍然要依賴記憶。遺忘癥患者不知道自己住在哪裏,不認識自己的親人,甚至不知道自己的名字。我們很難發現不需要記憶的心理活動。因此,認知心理學的研究範圍十分廣泛,除瞭純智力活動外,還涉及人們的社會生活。認知心理學的研究內容與我們生活中的每一個覺醒狀態都密切相關,我們在覺醒狀態下所做的事情都依賴於我們的知識、學習、記憶和決策等方麵的能力。任何與智力相關的活動都需要認知功能的支持,不論是一般行為、社會生活,還是感情、情緒活動,都在認知心理學的研究範圍之內。
第二節信息加工理論
狹義的認知心理學就是信息加工心理學,那麼,信息是什麼,人作為信息加工者,其特點又是怎樣的呢?本節將對這兩個問題進行簡單介紹。
一、“信息”的來源
在遠古時代,人們用繩子打結來記錄事物(形象方法),以防遺忘。但這種方法明顯存在時間、空間上的局限性。於是,人們就用較為抽象的符號來錶示事物(抽象方法),並創造瞭語言。語言為人和人之間的交流與溝通建立瞭橋梁。然而,當人們需要遠距離實時通信時,麵對麵的語言交流的局限性就顯露齣來瞭。在解決這一問題的過程中,數學與物理學的發展起到瞭至關重要的作用,促進瞭通信技術的發展。信息論、控製論和係統論的産生與發展加快瞭現代計算機改進步伐的同時,也催生瞭認知心理學。
二、信息的概念與度量[*1](一)概念
在日常用語中,信息是指消息、情報、指令、密碼等,並通過符號(如文字、語言等)、信號(如語言、動作電磁波信號等)等具體形式錶示齣來。例如,同學告訴你:“老師上一次講瞭認知心理學的概念。”雖然這句話中包含瞭信息,但它隻是一種定性的描述。在信息論中,對信息的科學定義尚有爭論,其定義有40餘種之多。其中以Shannon 對其的定義最具代錶性,Shannon認為,信息是不確定性減少的量,即兩次不確定性之差。信息量是信息接收者知識變化的數量。
(二)度量
Shannon 和Weiner提齣瞭信息的度量方法。N個等概率事件之一實現的信號所傳遞的信息量H=log2N,信息的單位是比特(bit),是二進製單位,1比特信息量可以使情境不確定性減少一半。例如,兩個完全相同的杯子裏裝著等量的鹽水和蒸餾水,如果讓你猜齣哪一個杯子裏裝的是鹽水,那麼,你猜對的概率是50%。但是,如果有人告訴你“左邊杯子裏裝的是蒸餾水”,那麼,你就可以百分之百地猜對。此時,“左邊杯子裏裝的是蒸餾水”這句話所包含的信息量就是1比特,即H=log2N= log22=1比特。這句話將情境的不確定性減少一半,即猜對的概率從50%提高到100%。對於非等概率事件,則計算其平均信息量的公式為:H=-∑Ni=1Pilog2Pi。其中Pi是某個事件齣現的概率。
三、信息的特點
首先,信息通過一定載體是可以描述的。源於外部環境的信息可引起個體的心理變化,如視覺、聽覺、空間以及時間等信息。這類信息易於描述,是認知加工的主要對象。另一類信息來源於人的經驗、知識等。它包括描述性知識和程序性知識。描述性知識可以通過口頭語言或書麵語言描述,如從北京到上海可以乘坐哪些交通工具;程序性知識難以用語言描述,但可以通過操作過程錶達齣來,如雜技演員可以演示騎獨輪車的技巧,但很難說齣他們是如何保持平衡的。其次,對信息的編碼和譯碼具有層次性。編碼和譯碼是從簡到繁、從低層次到高層次的加工過程。信息加工過程中,需要對信息的形式進行轉換,這種轉換就是對信息的編碼和譯碼。當我們看見一組電話號碼時,為瞭記住它們,我們通常會齣聲念讀,這就是將視覺信息轉換成聽覺形式,以便記憶;如果號碼還是很難記憶,我們可能會對它們進行進一步轉換,將它們賦予某種意義,即進行更高層次的編碼。
最後,信息加工具有流動性。當人們進行信息加工時,信息處於流動狀態。信息流具有自上而下(top�瞕own)和自下而上(bottom�瞮p)兩種流動方嚮,而且這種流動可以是自動化的,不需要人們有意識地控製。信息流在不同階段所完成的任務也不盡相同,有些階段是對刺激的外在特徵的加工(如強度、形狀),有些階段則是進行反應選擇或調節等。
四、人作為信息加工者
人的心理過程非常復雜,除瞭人自身的生理結構(大腦)上的復雜性外,人的心理特徵的形成還依賴於所處的紛繁的外部環境和人際關係,它們共同作用,造就瞭更加復雜的心理結構。人作為信息加工者,與機器有著明顯區彆。
(一)人是信息加工係統的中心環節
通信係統的信息加工模式可以概括成圖1—1。

圖1—1信息加工模式
在整個通信係統中,人處於中心地位,每一個環節都可能有人的參與。在信息加工過程中,人首先選擇信息(注意),並對信息進行理解與解釋(知覺),加工生成的新信息再傳遞給其他人。
(二)有限的通道能力(channel capacity)
人的信息加工能力的局限性錶現在許多方麵。例如,雖然每時每刻都有無數刺激作用在我們的感覺器官上,但我們隻能對其中的一小部分進行加工;注意通過選擇排除瞭“多餘的”和“不重要的”信息,短時記憶能夠加工的信息也有限等。Hick&Hyman;定律認為,反應時與信息量之間的關係為:RT=a+b Hs,其中RT是反應時,Hs是信息量,a、b是經驗常數。一般認為,人的信息傳遞率在3~10 bit/s範圍內,而機器在這方麵要比人優越許多。
(三)信息加工的模糊性與主動性
人的信息加工不像機器那樣精確,它是跳躍性的,受內部情緒和外在環境的影響非常明顯,容易發生變化。當我們聽到一句含糊的(有歧義)話時,我們能夠根據其上下文關係、語氣、錶情等正確理解它的意思。因此,機器在精確性方麵優於人,而人在靈活性方麵則遠遠超過機器。另外,人在信息加工過程中能夠主動尋找信息,而不是完全被動地接收信息。
(四)信息加工的層次性
人的信息加工過程具有鮮明的層次性。神經層次是具體的物質層次——大腦,是信息加工的物質基礎。認知層次以抽象的方式描述神經事件,並使之在經驗與意識中存在。而心理層次是經驗性的、意識性的,是認知加工的最高層次。三個層次之間相互聯係,共同完成信息加工(見圖1—2)。

圖1—2信息加工的層次
(五)信息加工的離散性與連續性
人在信息錶徵與轉換中,可以采用離散方式,也存在連續方式。例如,對一個大的紅色三角形的錶徵,其大小、顔色和形狀之間的錶徵是離散的,而在每一個維度上則是連續的(大小的變化、顔色的變化以及形狀的變化等)。
(六)串行加工與並行加工
串行加工指的是信息加工過程按一定順序進行。采取這種加工方式與通道能力有關。目前,大多數計算機都是串行加工方式,所有的作業任務按一定的時間順序分彆進行加工。但串行加工在很大程度上限定瞭人的加工能力。例如,在視覺搜索過程中,目標數量增加時,搜索成績(速度)將降低。並行加工則是同時對多個目標進行加工。認知心理學研究錶明,反應時不隨刺激項目數量的增加而增加,所以,也存在某一瞬間同時加工多個項目的情形,即存在並行加工。兩種加工方式並不是絕對獨立的,它們取決於容量限定的性質。當刺激—反應間的關係在記憶中有足夠的模闆與外部刺激模式迅速匹配時,則可直接從記憶中提取,不必進行算法處理,此時就是並行加工。兩種加工方式的差異就是加工過程中記憶與算法之間的競爭的結果。
第三節認知心理學的起源與發展[1]
一、起源
相對而言,認知心理學是一個年輕的學科,隻不過五十多年的曆史。盡管它很年輕,卻産生瞭很大影響,以至於在心理學界産生瞭“認知革命”。這場發生在20世紀五六十年代的“革命”代錶瞭一種研究範式和理論推理的變化。這種新的範式被廣泛應用於學習問題、記憶問題等領域的研究中,同時,對其他領域也産生瞭重大影響。
(一)內省主義(introspectionism)
以馮特(W·Wundt)及其學生鐵欽納(E·B·Titchener)為代錶的心理學傢發動瞭一場心理學研究新運動,第一次將心理學從哲學和生物學中分化齣來,並規定瞭心理學的研究領域。馮特等人認為,隻有我們自己知道自己的想法,因此,對於我們每個人而言,研究思維的唯一方法就是內省,通過反思,觀察並記錄我們精神生活的內容以及我們自己的經驗。內省不是隨意的,而是要經過充分的訓練,讓內省者能夠用詞匯描述他們對所看到內容的體驗。在馮特等人看來,心理事件是相互聯係的,它們是通過經驗所形成的概念。但是內省的本質就是有意識體驗,它無法告訴我們任何有關無意識的內容,而事實上,無意識在我們的精神生活中起著很重要的作用。此外,科學研究需要一種方法檢驗其真僞,否則,我們就無法區分真理與謬誤,哪些是對這個世界的準確描述,哪些是虛無縹緲的幻想。內省法通過語言描述自己的思維過程,而每個人的感受不同,語言錶達方式各異,很難檢驗一種思維過程的真實性。例如,當我們描述自己愉快心情的時候,有的人能夠充分錶達,而有的人則覺得“無法用語言”來描述。那麼,我們如何通過內省去比較他們之間哪一個更愉快呢?顯然無法做到。因此,我們無法確定他們所報告的愉快心情是否誇張、是否歪麯、是否準確,即我們無法獲得客觀事實。對於科學研究而言,這是無法接受的。僅僅認為世界是像我們描述的那樣是不夠的,我們應當更客觀地看待世界,檢驗證據的真實性,內省方法在這方麵存在明顯缺陷。盡管如此,它對認知心理學的發展仍然是有貢獻的。
(二)行為主義(behaviorism)
20世紀30年代至60年代,行為主義觀點主導著心理學界。在美國以華生(J�盉�盬aston)、斯金納(B·F·Skinner)和托爾曼(E·C·Tolman)為代錶的心理學傢放棄瞭內省主義的觀點。他們認為,如果依賴內省數據(主觀的心理狀態、預期、記憶等),心理學就不是一門科學;心理學需要客觀數據,即外在可觀察的行為結果;強調心理學的“自然科學化”。例如,物理學的研究對象是可測量、可記錄的物理事件,而人的信念、願望、目標和期望都是無法直接觀察和客觀記錄的,因此,我們需要排除對這些精神概念的探討。科學的心理學應當避免研究這些無法觀察到的內部過程和事件,而是去研究那些可觀察和可測量的外部行為。華生認為,所有心理現象都可以還原成外在行為和生理反應。而同樣作為行為主義心理學傢,斯金納並沒有完全接受華生的觀點,他承認意象、思維的存在,並把它們看成是心理學研究的對象,但仍然將心理錶徵看作外部刺激的內部拷貝。托爾曼則持更加開放的態度,不僅承認內部錶徵的存在,而且提齣認知地圖(cognitive map)的概念,為認知心理學的産生奠定瞭一定的理論基礎。
行為主義在很多領域都是成功的。這些領域都涉及到人的行為如何對構造不同的刺激(如奬勵和懲罰)做齣不同反應,其中很多原則都被當代心理學采納與利用,成為學習理論的重要基礎,並在實踐中得到瞭廣泛應用。但是,在20世紀50年代後期,心理學傢發現我們的許多行為都無法用行為主義觀點解釋。人的很多行為方式、所說的事情以及感受方式等都不受客觀環境本身的主導,而是取決於人們對這些環境的理解和解釋。因此,如果我們遵照行為主義者的觀點,僅把注意力放在客觀環境上,我們就會錯誤理解人的行為原因,進而錯誤地預測他們將來的行為。行為主義者之所以不研究信念、記憶 認知心理學(第2版)(21世紀心理學係列教材) 下載 mobi epub pdf txt 電子書

認知心理學(第2版)(21世紀心理學係列教材)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想要找書就要到 靜流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用戶評價

評分

專業看看。。。。。。。。。。。。。

評分

還行

評分

對母親最大的感謝,就是承認她是個普通的女人,她也有她的局限。從不諳世故的小姑娘到生兒育女的婦人,她做的,也許並不盡如人意,卻已經盡力。感恩足矣,沒必要再用偉大和完美等等來要求母親,因為很多話聽起來是贊揚,其實要麼是期待,要麼是控製。

評分

挺好的快遞很快啊

評分

還行

評分

還沒有看呢,感覺應該不錯,是我想要的

評分

閤適

評分

可以

評分

專業看看。。。。。。。。。。。。。

類似圖書 點擊查看全場最低價

認知心理學(第2版)(21世紀心理學係列教材)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分享鏈接


去京東購買 去京東購買
去淘寶購買 去淘寶購買
去噹噹購買 去噹噹購買
去拼多多購買 去拼多多購買


認知心理學(第2版)(21世紀心理學係列教材) bar code 下載
扫码下載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友情鏈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靜流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