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下五千年(新课标必读丛书红皮系列)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4

图书介绍


上下五千年(新课标必读丛书红皮系列)

简体网页||繁体网页
吕思勉 著



点击这里下载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发表于2024-11-26

类似图书 点击查看全场最低价

出版社: 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ISBN:9787550234796
版次:1
商品编码:11523403
包装:精装
丛书名: 新课标必读丛书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4-11-01
用纸:轻型纸
页数:400

上下五千年(新课标必读丛书红皮系列) epub 下载 mobi 下载 pdf 下载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4

相关图书



上下五千年(新课标必读丛书红皮系列) epub 下载 mobi 下载 pdf 下载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4

上下五千年(新课标必读丛书红皮系列)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具体描述

产品特色

编辑推荐

  《上下五千年》是一部中国历史的百科全书!《上下五千年》全景呈现华夏文明的波澜壮阔!《上下五千年》是一幅民族精神的传承画卷!
  在《上下五千年》中,吕思勉用简洁流畅的文字叙述从远古到20世纪30年代中国的历史大势、制度沿革、文化发展。全书旁征博引,纵横捭阖,在形式上也极为生动活泼,易读易解,无半点枯涩呆板,不仅条理清晰、记述准确,而且极多新颖独到、极有价值的见解,堪称一部优秀的中国通史普及读物。
  

内容简介

《上下五千年》是作者为高级中学的学生所作的历史教科书。《上下五千年》采用白话形式,叙述亦力求其具体,少作概括之辞,是当年使用面较广,一部高中历史教科书。《上下五千年》涉及历史、地理等方面的专门知识,都是一般工具书里不易查到的,全书用简捷流畅的文字叙述从远古到20世纪30年代中国的历史大势、制度沿革、文化发展,终篇则以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为依归。通贯各时代,周瞻各领域,一部中国历史的大百科全书,贯通三皇五帝、夏商周、春秋战国、秦汉三国至民国等各个时代,涵盖政治、经济、制度、文化、社会、民族、宗教等各个领域。

作者简介

   吕思勉,字诚之,江苏常州人。著名历史学家,与陈垣、陈寅恪、钱穆并称“史学四大家”。先后在常州府中学堂、苏州东吴大学、上海沪江大学、上海光华大学、华东师范大学等校任教,学生中有后来成为文史大家的钱穆、赵元任等人。吕思勉是我国现代史学界中唯一一位在通史、断代史和专门史领域都有著作传世的学者。代表作品有《中国通史》《秦汉史》《中国制度史》《白话本国史》《三国史话》。

精彩书评

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鼓励学生自主选择阅读材料。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

  

  语文科目要求学生增加课外阅读总量,还推荐学生阅读科普科幻作品,各类历史、文化读物及传记,以及科学常识的普及性读物等。语文科目提出要“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认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语文课程要关注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鼓励他们自主阅读、自由表达。

  ——《光明日报》

  

  新课改后的高考注重回归语文之本,强调“读书”和“生活”,目的就是要引导学生体会语文的本真滋味,懂得学习语文的本质其实就是阅读、思考和表达。

  ——全国中学语文优秀教师、四川省教学名师导师、广汉中学语文特级教师王小槐

  

  读书确实是需要能力的,这样的能力,谁都需要学习,需要锻炼和培养。而这样的学习、锻炼和培养,首先需要跳出实用主义的泥沼,需要从孩子开始才行。

  ——著名作家肖复兴

  

  一定年龄进行一定的阅读。别让孩子过早涉入思考、判断等阅读领域,要让他们逐渐积累自己的见识,渐次靠近思考边缘。他们的阅读,并不具有指令性或者强迫性,也不只是温暖和励志,还要有知识性和趣味性。

  ——青年作家赵瑜摘自《大河网·河南商报》


目录

  第一编绪论
  第一章历史的定义和价值
  第二章我国民族的形成
  第三章中国疆域的沿革
  第四章本国史时期的划分
  
  第二编上古史
  第一章我国民族的起源
  第二章太古的文化和社会
  第三章唐虞的政治
  第四章夏代的政教
  第五章商代的政教
  第六章周初的政治
  第七章古代的封建制度
  第八章我国民族的滋大
  第九章春秋的霸业
  第十章战国的七雄
  第十一章中原文化的广播和疆域的拓展
  第十二章春秋战国的学术思想
  第十三章春秋战国的政制改革
  第十四章上古的社会
  
  第三编中古史
  第一章秦之统一及其政策
  第二章秦汉之际
  第三章前汉的政治
  第四章新莽的改制
  第五章后汉的政治
  第六章两汉的制度
  第七章秦汉的武功
  第八章两汉对外的交通
  第九章两汉的学术
  第十章佛教和道教
  第十一章两汉的社会
  第十二章三国的鼎立
  第十三章晋的统一和内乱
  第十四章边徼民族和汉族的同化
  第十五章南北朝的对峙
  第十六章魏晋南北朝的制度
  第十七章魏晋南北朝的文化
  第十八章魏晋南北朝的社会
  第十九章隋之统一与政治
  第二十章唐的开国及其盛世
  第二十一章隋唐的武功
  第二十二章隋唐的对外交通
  第二十三章隋唐的制度
  第二十四章隋唐的学术和文艺
  第二十五章佛教的分宗和新教的输入
  第二十六章中外文化的接触
  第二十七章唐中叶以后的政局
  第二十八章隋唐的社会
  第二十九章五代的混乱
  第三十章宋的统一及其初年的政治
  第三十一章变法和党争
  第三十二章辽夏金的兴起
  第三十三章宋和辽夏的关系
  第三十四章宋和金的关系
  第三十五章宋的学术思想和文艺
  第三十六章宋的制度和社会
  第三十七章元的勃兴和各汗国的创建
  第三十八章中西文化的交通
  第三十九章元的制度
  第四十章元帝国的瓦解
  第四十一章明初的政局
  第四十二章明和北族的关系
  第四十三章明朝的殖民事业和外患
  第四十四章明末的政局
  第四十五章明的制度
  第四十六章元明的学术思想和文艺
  第四十七章元明的宗教和社会
  
  第四编近代史
  第一章明清之际
  第二章欧人的东略
  第三章基督教和西方科学的传入
  第四章清初的内政
  第五章清初的外交
  第六章清代的武功
  第七章清中叶的内乱
  第八章鸦片战争
  第九章太平天国和捻党之役
  第十章英法联军之役
  第十一章瑷珲条约和北京条约
  第十二章西北事变和中俄交涉
  第十三章晚清的政局
  第十四章中法战争和西南藩属的丧失
  第十五章中日战争
  第十六章中俄密约和沿海港湾的租借
  第十七章维新运动和戊戌政变
  第十八章八国联军和辛丑条约
  第十九章远东国际形势
  第二十章日俄战争和东三省
  第二十一章清末的宪政运动
  第二十二章清代的制度
  第二十三章清代的学术
  第二十四章清代的社会
  
  第五编现代史
  第一章革命思想的勃兴和孙中山先生
  第二章清季的革命运动
  第三章辛亥革命和中华民国的成立
  第四章二次革命的经过
  第五章民国初年的外交和蒙藏问题
  第六章帝制运动和护国军
  第七章二十一条的交涉
  第八章复辟之役和护法之战
  第九章参战的经过和山东问题
  第十章华盛顿会议和中国
  第十一章军阀的混战
  第十二章中国国民党的改组和国民政府的成立
  第十三章五卅惨案和中国民族运动的进展
  第十四章国民革命的经过
  第十五章五三惨案和对日之交涉
  第十六章关税自主的交涉经过
  第十七章废除不平等条约的经过
  第十八章中俄的龃龉
  第十九章日本的侵略东北
  第二十章国民政府的政治
  第二十一章现代的经济和社会
  第二十二章现代的教育和学术
  
  第六编结论
  第一章我国民族发展的回顾
  第二章中国对于世界的使命
  
  

精彩书摘

  第一章 历史的定义和价值
  历史是怎样一种学问?究竟有什么用处?
  从前的人,常说历史是“前车之鉴”,以为“不知来,视诸往”。前人所做的事情而得,我可奉以为法;所做的事情而失,我可引以为戒。这话粗听似乎有理,细想却就不然。世界是进化的,后来的事情,决不能和以前的事情一样。病情已变而仍服陈方,岂惟无效,更恐不免加重。我们初和西洋人接触,一切交涉就都是坐此而失败的。
  又有人说:历史是“据事直书”,使人知所“歆惧”的。因为所做的事情而好,就可以“流芳百世”;所做的事情而坏,就不免“遗臭万年”。然而昏愚的人,未必知道顾惜名誉。强悍的人,就索性连名誉也不顾。况且事情的真相,是很难知道的。稍微重要的事情,众所共知的就不过是其表面;其内幕是永不能与人以共见的。又且事情愈大,则观察愈难。断没有一个人,能周知其全局。若说作史的人,能知其事之真相,而据以直书,那就非愚则诬了,又有一种议论:以为历史是讲褒贬、寓劝惩,以维持社会的正义的。其失亦与此同。
  凡讲学问必须知道学和术的区别。学是求明白事情的真相的,术则是措置事情的法子。把旧话说起来,就是“明体”和“达用”。历史是求明白社会的真相的。什么是社会的真相呢?原来不论什么事情,都各有其所以然。我,为什么成为这样的一个我?这决非偶然的事。我生在怎样的家庭中?受过什么教育?共些什么朋友?做些什么事情?这都与我有关系。合这各方面的总和,才陶铸成这样的一个我。个人如此,国家社会亦然。各地方有各地方的风俗;各种人有各种人的气质;中国人的性质,既不同于欧洲;欧洲人的性质,又不同于日本;凡此都决非偶然的事。所以要明白一件事情,必须追溯到既往;现在是决不能解释现在的。而所谓既往,就是历史。
  所以从前的人说:”这话自然不错。然而细想起来,
  “史也者,记事者也。却又有毛病。因为事情多着呢!一天的新闻纸,已经看不胜看了。然而所记的,不过是社会上所有的事的千万分之一。现在的历史,又不过是新闻纸的千万分之一。然则历史能记着什么事情呢?须知道:社会上的事情,固然记不胜记,却也不必尽记。我所以成其为我,自然和从前的事情,是有关系的;从前和我有关系的事情,都是使我成其为我的。我何尝都记得?然而我亦并未自忘其为我。然则社会已往的事情,亦用不着尽记;只须记得“使社会成为现在的社会的事情”,就够了。然则从前的历史,所记的事,能否尽合这个标准呢?
  怕不能罢?因为往往有一件事,欲求知其所以然而不可得了。一事如此,而况社会的全体?然则从前历史的毛病,又是出在哪里呢?
  我可一言以蔽之,说:其病,是由于不知社会的重要。惟不知社会的重要,所以专注重于特殊的人物和特殊的事情。如专描写英雄、记述政治和战役之类。殊不知特殊的事情,总是发生在普通社会上的。有怎样的社会,才发生怎样的事情;而这事情既发生之后,又要影响到社会,而使之改变。特殊的人物和社会的关系,亦是如此。所以不论什么人、什么事,都得求其原因于社会,察其对于社会的结果。否则一切都成空中楼阁了。
  从前的人不知道注意于社会,这也无怪其然。因为社会的变迁,是无迹象可见的。正和太阳影子的移动,无一息之停,人却永远不会觉得一样。于是寻常的人就发生一种误解。以为古今许多大人物,所做的事业不同,而其所根据的社会则一。像演剧一般,剧情屡变,演员屡换,而舞台则总是相同。于是以为现在艰难的时局,只要有古代的某某出来,一定能措置裕如,甚而以为只要用某某的方法,就可以措置裕如。遂至执陈方以药新病。殊不知道舞台是死的,社会是活物。
  所以现在的研究历史,方法和前人不同。现在的研究,是要重常人、重常事的。因为社会正是在这里头变迁的。常人所做的常事是风化,特殊的人所做特殊的事是山崩。不知道风化,当然不会知道山崩。若明白了风化,则山崩只是当然的结果。
  一切可以说明社会变迁的事都取他;一切事,都要把他来说明社会的变迁。社会的变迁,就是进化。所以:所以说明社会进化的过程者也。
  “历史者,”历史的定义既明,历史的价值,亦即在此。
  第二章 我国民族的形成
  民族和种族不同。种族论肤色,论骨骼,其同异一望可知,然历时稍久,就可以渐趋混合;民族则论语言,论信仰,论风俗,虽然无形可见,然而其为力甚大。同者虽分而必求合,异者虽合而必求分。所以一个伟大的民族,其形成甚难;而民族的大小和民族性的坚强与否,可以决定国家的盛衰。
  一国的民族,不宜过于单纯,亦不宜过于复杂。过于复杂,则统治为难。过于单纯,则停滞不进。我们中国,过去之中,曾吸合许多异族。因为时时和异族接触,所以能互相淬砺,采人之长,以补我之短;开化虽早,而光景常新。又因固有的文化极其优越,所以其同化力甚大。虽屡经改变,而仍不失其本来。经过极长久的时间,养成极坚强的民族性,而形成极伟大的民族。
  各民族的起源发达,以及互相接触、渐次同化,自然要待后文才能详论。现在且先作一个鸟瞰。
  中华最初建国的主人翁,自然是汉族。汉族是从什么地方迁徙到中国来的呢?现在还不甚明白。既入中国以后,则是从黄河流域向长江流域、粤江流域渐次发展的。古代的三苗国,所君临的是九黎之族,而其国君则是姜姓。这大约是汉族开拓长江流域最早的。到春秋时代的楚,而益形进化。同时,沿海一带,有一种断发文身的人,古人称之为越。吴、越的先世,都和此族人杂居。后来秦开广东、广西、福建为郡县,所取的亦是此族人之地。西南一带有濮族。西北一带有氐、羌。西南的开拓,从战国时的楚起,至汉开西南夷而告成。西北一带的开拓,是秦国的功劳。战国时,秦西并羌戎,南取巴、蜀,而现今的甘肃和四川,都大略开辟。
  在黄河流域,仍有山戎和
  狁,和汉族杂居。
  狁,亦称为胡,就是后世的匈奴。山戎,大约是东胡之祖。战国时代,黄河流域,和热、察、绥之地,都已开辟。此两族在塞外的,西为匈奴,东为东胡。东胡为匈奴所破,又分为乌桓和鲜卑。胡、羯、鲜卑、氐、羌,汉时有一部分人居中国。短时间不能同化,遂酿成五胡之乱。经过两晋南北朝,才泯然无迹。
  隋唐以后,北方新兴的民族为突厥。回纥,现在通称为回族。西南方新兴的民族为吐蕃,现在通称为藏族。东北则满族肇兴,金、元、清三代,都是满族的分支。于是现在的蒙古高原,本为回族所据者,变为蒙古人的根据地,回族则转入新疆。西南一带,苗、越、濮诸族的地方,亦日益开辟。
  总而言之:中华的立国,是以汉族为中心。或以政治的力量,统治他族;或以文化的力量,感化他族。即或有时,汉族的政治势力不竞,暂为他族所征服,而以其文化程度之高,异族亦必遵从其治法。经过若干时间,即仍与汉族相同化。现在满、蒙、回、藏和西南诸族,虽未能和汉族完全同化,而亦不相冲突。虽然各族都有其语文,而在政治上、社交上通用最广的,自然是汉语和汉文。宗教则佛教盛行于蒙、藏,回教盛行于回族。满族和西南诸族,亦各有其固有的信仰。汉族则最尊崇孔子。孔子之教,注重于人伦日用之间,以至于治国平天下的方略,不具迷信的色彩。所以数千年来,各种宗教在中国杂然并行,而从没有争教之祸。我国民族的能团结,确不是偶然的。
  第三章 中国疆域的沿革
  普通人往往有一种误解:以为历史上所谓东洋,系指亚洲而言;西洋系指欧洲而言。其实河川、湖泊,本不足为地理上的界线。乌拉山虽长而甚低,高加索山虽峻而甚短,亦不能限制人类的交通。所以历史上东西洋的界限,是亚洲中央的葱岭,而不是欧、亚两洲的界线。葱岭以东的国家和葱岭以西的国家,在历史上俨然成为两个集团;而中国则是历史上东洋的主人翁。
  葱岭以东之地,在地势上可分为四区:
  (一)中国本部包有黄河、长江、粤江三大流域。
  (二)蒙古新疆高原以阿尔泰山系和昆仑山系的北干和海藏高原、中国本部及西伯利亚分界。中间包一大沙漠。
  (三)青海西藏高原是亚洲中央山岭蟠结之地。包括前后藏、青海、西康。
  (四)关东三省以昆仑北干延长的内兴安岭和蒙古高原分界。在地理上,实当包括清朝咸丰年间割给俄国之地,而以阿尔泰延长的雅布诺威、斯塔诺威和西伯利亚分界。
  四区之中,最先发达的,自然是中国本部。古代疆域的记载,最早的是《禹贡》。《禹贡》所载,是否禹时的情形?颇可研究。即使承认他是的,亦只是当时声教所至,而不是实力所及。论实力所及,则西周以前,汉族的重要根据地大抵在黄河流域。至春秋时,楚与吴、越渐强;战国时,巴、蜀为秦所并,而长江流域始大发达。秦取今两广和安南之地,置桂林、南海、象郡,福建之地置闽中郡,而南岭以南,始入中国版图。
  其对北方,则战国时,魏有上郡;赵有云中、雁门、代郡;燕开上谷、渔阳、右北平、辽西、辽东五郡,而热、察、绥和辽宁省之地,亦入中国版图。其漠北和新疆省,是汉时才征服的。但此等地方,未能拓为郡县,因国威的张弛,而时有赢缩。
  青海,汉时为羌人所据,西藏和中国无甚交涉。唐时,吐蕃强盛,而其交涉始繁。元初征服其地,行政上隶属于宣政院。而言之:汉唐盛时,均能包括今之蒙古、新疆。至西藏之属于中国,则系元、清时代之事。但当秦开南越时,我国即已包有后印度半岛的一部。至汉时,并以朝鲜半岛的北部为郡县。唐以后,此两半岛均独立为国,我国迄未能恢复。中国疆域的赢缩,大略如此。
  至于政治区划:则据《禹贡》所载,大约今河北、山西,是古代的冀州。山东省分为青、兖二州。江苏、安徽的淮水流域是徐州,江以南为扬州。河南和湖北的一部是豫州。自此南包湖南是荆州。四川是梁州。陕、甘,是雍州。秦时,此等地方和战国时新开之地,分为三十六郡。而桂林、南海、象、闽中四郡在其外。汉时十三部,大略古代的冀州析而为幽、冀、苏三州。关中属司隶校尉。甘肃称凉州。荆、扬、青、徐、兖、豫,疆域略与古同。四川称益州,两广称交州。唐时,今河北省为河北道。山西省为河东道。陕西省为关内道。甘肃、宁夏为陇右道。山东、河南为河南道。江苏、安徽的江以北为淮南道。其江以南及湖南、江西、浙江、福建为江南道。湖北和湖南、四川,陕西的一部分为山南道。四川之大部分为剑南道。两广为岭南道。后来区划又较详,而宋代的分路,大略沿之。元代疆域最广,始创行省之制。现在的河北、山西、直隶于中书省。河南、山东及江苏、安徽的北部、湖北省的大部分为河南省。江苏、安徽的南部和浙江、福建为江浙省。江西和广东为江西省。湖北的一小部分和湖南、广西为湖广省。云南、四川,疆域略和现在相像。陕西包括现在甘肃的大部分,而宁夏和甘肃西北境,别为甘肃省。辽宁为辽阳省。明清两代的区划略和现代相近。不过明代陕甘、苏皖、湘鄂都不分,所以清代所谓十八省者,在明代只有十五。清代将中国本部分成十八省。新疆和关东三省,则系末年始改省制的。其时共得行省二十二。其西康、热河、察哈尔、绥远、宁夏、青海,则到民国才改为省制的。
  第四章本国史时期的划分
  历史事实,前后相衔。强欲分之,本如“抽刀断流,不可得断”。但是为明了变迁大势起见,把历史划分做几个时期,也是史家常用的法子。
  中国的历史,当分几期,这是显而易见的。三代以前,我国还是个列国并立的世界,当划为一期。自秦以后,便入于统一的时代了。自此,直至近世和欧人接触以前,内部的治化,虽时有变迁;对外的形势,亦时有涨缩;然而大体上,总是保守其闭关独立之旧约。这个当划为一期。从中欧交通以后,至民国成立之前,其间年代,虽远较前两期为短;然这是世运的进行,加我以一个新刺戟,使之脱离闭关自守之策,进而列于世界列国之林的,亦当划为一时期。民国成立,至今不过二十二年。却是我国改良旧治化,适应新环境的开始。一切都有更始的精神。以后无穷的希望,都将于此植其基。其当另划为一期,更不待言。
  所以自大体言之,我国的历史,可划分为上古、中古、近世、现代四个时期。这是大概的划分。若更求其详,则每一时期中,亦可更分几个小阶段。
  在上古期中,巢、燧、羲、农,略见开化的迹象。自 上下五千年(新课标必读丛书红皮系列) 电子书 下载 mobi epub pdf txt

上下五千年(新课标必读丛书红皮系列)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书很适合孩子阅读,增长知识。很厚,价格也公道。中国是有着五千文明的泱泱大国,从尧舜禹到清朝,经历了漫长的岁月,中国有着众多的文明和朝代,每一个朝代又都有着无数的故事,在历史上闪闪发光的人,我相信没有一个国家像中国的文化这般璀璨。作为一个中国人,就应该了解中国的历史,尤其是孩子,个人觉得应该多让孩子知道一些关于自己国家的历史和故事。如果一个人连自己国家的历史都不知道,那就有些可悲了。历史会告诉我们曾经经历的辉煌与苦难,告诉我们,作为一个炎黄子孙,如何都不能忘了祖国的历史。吕思勉这部书囊括了中国从上古年代至近现代的历史,包括了那段历史中的重要事件和人物,很适合孩子们阅读。

评分

可以看看

评分

读书是一生的事情,就是这样!

评分

质量不错,是正版货,下次还要来这里购书,免得去书店:累!

评分

内容不太理想,跟想象有差距

评分

不错,不错,不错,不错

评分

评分

领券买的,很划算,物流也超快。

评分

为孩子学习兴趣爱好准备的书,挺好的

类似图书 点击查看全场最低价

上下五千年(新课标必读丛书红皮系列)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分享链接


去京东购买 去京东购买
去淘宝购买 去淘宝购买
去当当购买 去当当购买
去拼多多购买 去拼多多购买


上下五千年(新课标必读丛书红皮系列) bar code 下载
扫码下载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友情链接

© 2024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