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苏州日记:揭开日本人的中国记忆(1939-1941)》的内容,是作者1938年12月被日本东方文化研究所推荐到外务省担任驻中国的特别研究员后,从1939年4月5日至1941年2月28日的日记。1939年9月25日抵达中国以前的日记很简略,并且不是每天都有,显然是经过编者的删节,只留下与他这次中国之行有关的内容。高仓正三到中国后,除了1940年2月15日至5月2日、5月31日至6月6日两次出去旅行,考察了江苏、浙江、湖北、湖南、江西、安徽的一些地方,以及偶尔有事去上海日本领事馆外,其余时间都在苏州,日记说他的住处是“五卅路同益里第三号”。这大概是书名叫作《苏州日记》的原因。高仓正三的身体很不好,日记中屡屡有生病、住院的记载。1941年3月13日在“盘门内新桥巷苏州医院”去世,时年才28岁。
内页插图
精彩书评
★(这本书)在至今为止的记载中是极罕见的。我觉得这本日记不仅对志同道合者有用,而且对那些想以中国人生活为资料而探究人间生活百态的人们来说,也是可贵而难得的资料。从广义而言,是作者对世人的一种贡献。
——日本“汉学泰斗”吉川幸次郎
精彩书摘
三月二十六日早上八点起床,早餐后,带着北门和东部兵营区通行许可证出去走走。从前天开始天气就逐渐转暖,身穿一件毛衬衫就已受不了了。从县政府沿着城墙向前走。登上城墙朝外眺望,隔着泖河的沙洲有接连不断的村落,村落的后面是连绵的累累岩石的山峦。城内并不怎么广大但是十分的整洁。南北向的道路和一排排的房屋畅通无阻。在小南门的北面和东面有像是寺庙的遗迹。狮子还像新的,在其边上有一口已被半埋在土里的大钟。这口铸有钟铭的大钟是“大明正德十年乙亥四月吉日整饬兵备佥事宁口铸”,底面直径有五六尺之宽。进入里面,有一块道光十年重修南汝光道署的碑文。
从南门大道中山路向北,在大道中部左右开始,有很多牌楼。在第一座牌楼上有万历五年的“口史”二字,边上有“南京山东道监察胡秉性”等字。总的来说,这里的石质为青色的坚硬的水成岩,因此磨损较少。再往北,又有一座万历十五年监察御史的牌楼。上有“右都御史董威文董果立”等字。再向北,还有一座“兄弟翰林万历七年九月”的牌楼。听说北门内有一所申伯祠,找了又找,问了又问,结果还是没找到。在东面的一座小坟前,有一块义杨书院记(弘治十五年)的碑,在其背面有“大明万历口亥重九义阳大口”等字样,再稍微向东,在信阳商会旧址有一块倒在地面的《大明弘治玖年丙辰菊月重修慈化寺殿记》的石碑。
出北门去司令部,正好在前面碰到了从对面而来的永井中尉,顺便乘上了他的车去子贡裥。西行不久,就有牌楼和先贤子贡祠(康熙三十七年)。沿着城墙西行,看到一口大井,在其旁边有一块石碑横卧在那里。在离开其四五间门面处还有一块碑.t写着“乾隆甲戌秋申阳第一井钱塘钟琏书”。北面还有一些石碑,如:康熙三十一年己卯重修先贤子贡祠记、嘉庆二十一年重修瑚琏书院碑记、乾隆二十一年重修端水祠记、乾隆二十一年伴书庵碑记(新建祠右伴书庵记)。在其北面稍往东行的道路北边有一处六角堂,里面有三块大碑,右边是“古申伯国嘉靖乙巳岁冬十有二月”。圆柱是明代何大复故乡之物,隔开圆柱的中央处是先贤子贡为宰处。
在六角堂的后背是用稻草铺顶的民居,这些民居好像重叠在六角堂上,显得有些邋遢。回县政府吃过午饭后,请羽端用Supursix牌的照相机给我拍了几张照。出南门过桥去三里店。两边用稻草铺顶的简易木板房建成的商店街一直延伸到桥堍。站在桥上一看,给人以与众不同的感觉。城墙很美,在河两边有四五十名在洗濯的妇女。水清澈见底,连下面的细沙都看得清清楚楚,有小鱼在欢快地游弋,使我想起国内的河流。稍下游处,有一只水牛在拉着独轮车过河。太阳晒得暖洋洋的,脱掉了毛衬衫还感到有些热,到处一派春天的景色。在桥中央碰到了近一个连队的部队。
三里店是个用简易城墙围起来的小村庄,除道路两旁有些人家外,其他地方看来就无人家了。为看小三里店的一座小庙,特请一名保安队员前来带路。这名保安队员是名叫佑野的一等兵,他从桥中央那儿追上了我。
……
苏州日记:揭开日本人的中国记忆(1939-1941) 电子书 下载 mobi epub pdf tx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