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这是一部全面介绍元世祖忽必烈的历史人物传记,从成吉思汗留下的遗产写起,直到忽必烈去世后元成宗继位,前后涉及近百年的历史。开府金莲川——汇集治国之才,探讨治国之道是忽必烈事业的起点;南征大理,借路吐蕃,结束了云南数百年的分裂状态,将西藏地区正式纳入中国版图,建立别具特色的帝师制度,是忽必烈为祖国统一事业所做的重大贡献;而南下伐宋、平定叛王之乱等则完成和促进了中国历史上的第四次大统一;定鼎大都,全面规划城池宫殿,使北京成为全中国的首都、繁荣昌盛的国际化大都市,在北京城的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忽必烈所建立的大元帝国,既是我国历史上疆域辽阔的朝代,又是我国多民族统一国家发展的重要时期。他在位期间,也曾对周围国家多次发动征服战争,在国内则实行了民族压迫的四等级制。和他的祖父成吉思汗一样,他既是一个雄才大略的封建帝王,又是一个有争议的历史人物。本书对元世祖忽必烈进行了全方位的深人研究,提出了不少独到见解,是一部学术性与可读性有机结合的、启人心智、引人入胜的优秀史学作品。
作者简介
朱耀廷(1944—2010),1969年7月毕业于北京大学历史系中国史专业,曾留校任教。 1979年12月调入北京大学分校。1993年晋升为教授,1996年被评为国务院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专家。曾任历史系主任、学院教务处长等职,兼任应用文理学院、北京联合大学学术委员会委员,北京市哲学社科规划办历史专家组成员,中国人才研究会常务理事等。研究方向为元史、北京文化史。主要著作有《成吉思汗全传》(北京出版社,1991年版)《成吉思汗传》(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一代天骄——成吉思汗传》(台湾远流出版公司,1993年版,2003年,2004年版,蒙古国蒙古版),电视连续剧文学剧本及长篇历史小说《成吉思汗》等,主编《中国传统文化通论》,以及《北京文化古迹旅游》《北京文化史》等。
目录
序言
第一章 前人遗留的基业与矛盾
第一节 成吉思汗窝阔台留下的遗产
第二节 贵由大汗短暂而矛盾重重的统治
第三节 蒙哥称汗——蒙古帝国汗位转移
第二章 汇聚精英的金莲川幕府
第一节 汇聚治国之才探讨治国之道
第二节 以汉法治汉地
第三节 皈依佛门南征大理
第四节 修建开平城
第五节 渡过“理算”难关
第三章 牵动全局的汗位之争
第一节 蒙哥攻宋佛道论争
第二节 小濮议兵蒙哥之死
第三节 南进还是北归
第四节 开平称大汗
第五节 牵动整个蒙古帝国的兄弟之争
第四章 影响深远的李埴叛乱
第一节 李埴叛乱及其被平定
第二节 理财大臣王文统之死
第三节 取消世侯制改变用人格局
第五章 “祖述变通”的建国定制
第一节 建元表岁改国号立朝仪
第二节 内立都省以总宏纲
第三节 建大都确立上都巡幸制度
第四节 行省制度的确立
第五节 军事制度
第六章 统一中国的征服战争
第一节 南北大战的导火线
第二节 先事襄阳浮汉入江
第三节 选帅命将志在灭宋
第四节 确定“先南后北”战略宋室被迫投降
第五节 崖山之战扫清六合
第六节 “留取丹心照汗青”
第七章 农商科技并举的富国强兵方针
第一节 以农桑为急务安业力农
第二节 农商并重政策
第三节 集中全国力量发展科学技术
第八章 理财富国的功臣与罪人
第一节 阿合马理财与大都暴动
第二节 卢世荣主政与太子真金之死
第三节 桑哥理财及其失败
第九章 兼容并包的宗教与文化
第一节 多元一体的文教政策
第二节 确立帝师制度争取佛教各派
第三节 道教在元朝的地位
第四节 伊斯兰教在元朝的传播
第五节 基督教在元朝的传播
第十章 分立纷争的诸国与诸王
第一节 钦察汗国
第二节 察合台汗国
第三节 伊儿汗国
第四节 窝阔台后王海都之乱
第五节 蒙哥之子昔里吉之叛
第六节 乃颜海都反元联盟的失败
第十一章 亦战亦和的对外政策
第一节 蒙元与高丽的关系
第二节 元朝与日本的关系
第三节 元朝与爪哇的战争与和平交往
第四节 元朝与安南的战与和
第五节 征伐缅国灭蒲甘王朝
第六节 元朝与东南亚、非洲和欧洲的交流
第十二章 《马可波罗行纪》中的忽必烈时代
第一节 幅员辽阔风俗奇异的大元帝国
第二节 繁荣的城市经贸和相关制度
第三节 另具特色的汗八里及其宫殿
第四节 特色鲜明的礼仪政策
第十三章 后继有人及千秋功过
第一节 元成宗继位——忽必烈后继有人
第二节 超越前古的一代伟人——中外史学家眼中的忽必烈
附录 忽必烈大事年表
参考书目
后记
精彩书摘
《忽必烈大传》:
由谁做蒙古国的大汗将影响蒙古国的发展方向和政局的稳定。当时的汗廷重臣耶律楚材倾向于立窝阔台做大汗,他一方面要求监国拖雷坚决执行成吉思汗遗诏,说“此宗社大计,宜早定”,否则“恐生他变”。在库里台大会上,他又努力做当时的蒙古长王察合台的工作,希望他带头向窝阔台大汗行跪拜礼,说:“王虽兄,位则臣也,礼当拜。王拜,则莫敢不拜。”耶律楚材还“定册立仪礼,皇族尊长皆令就班列拜”。及窝阔台即位,察合台率皇族及众臣跪拜于帐下。在这次汗位继承问题上,耶律楚材发挥了关键作用,被察合台誉为“真社稷臣也”,“国朝尊属有拜礼自此始”①。朝臣跪拜之礼的确定对蒙古汗国汗权的巩固发生了重大影响。窝阔台继位为蒙古国大汗,对成吉思汗事业的延续、蒙古国政权的稳定起到了重大作用。
2.实行封建化改革
蒙古政权由奴隶制向封建制转化,是从成吉思汗时开始,到元世祖忽必烈时完成的,窝阔台时期已经开始采取封建化改革措施。之所以发生这种转化,起决定作用的当然是由于“经济条件”发生了变化,但与出身于汉族、契丹族、女真族的儒臣的影响也有重大关系。在这个转化中,契丹贵族后裔耶律楚材是一个不容忽视的人物。
(1)改定官制,重用儒士
随着汗廷政务的日趋繁重,同时受周围政权先进的管理经验影响,窝阔台对中央和地方官制进行了改革。1229年,开始设立课税所。1231年,始立中书省,任命耶律楚材为中书令,“事无巨细,皆先白之”。粘合重山为左丞相,镇海为右丞相。这时中书省的权力虽然不能与隋、唐、宋朝的中书省相提并论,与以后忽必烈建立元朝后的中书省也有所不同,但它毕竟标志着蒙古政权的最高行政机构已经从内廷初步分立出来。
窝阔台责成耶律楚材负责征收赋税,给他提供了一个提拔重用儒生的机会。他选用天下著名儒生20名充当十路征收课税所的正副长官,他们都是“宽厚长者,极天下之选”,其参佐也全部任用熟悉封建制度的“省部旧人”。这是蒙古政权第一次大规模起用汉族知识分子做官。
……
前言/序言
忽必烈大传 电子书 下载 mobi epub pdf tx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