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悠悠1700年倏忽而逝,佛教像一枝清雅脫俗的蘭花,在蘇州這片沃土上生根、發芽、茁壯成長,靈岩寺、西園寺、寒山寺,悠然訴說著曆史的滄桑。
內頁插圖
目錄
引言 梵音婉轉姑蘇城
一 蘇州靈岩寺
1 靈岩秀絕冠江南——靈岩寺概述
2 古來興廢一愁人,白發僧歸掩寺門——靈岩寺的曆史沿革
3 紫竹深處有梵官——靈岩寺的建築布局
4 人文自然相益彰——靈岩山的奇絕美景
5 青山白雲話滄桑——靈岩寺的趣事逸聞
二 西園戒幢寺
1 戒幢梵音繞繁華——戒幢寺概述
2 行到水窮處,坐看雲起時——戒幢寺的曆史沿革
3 琳琅梵官間,但聞鍾磬音——戒幢寺的建築布局
4 流觴麯水古木香——戒幢寺的西花園
5 愛河苦海度群迷——戒幢寺的社會法務活動
6 不識慈氏如來,喚作布袋和尚——戒幢寺的高僧大德
三 蘇州寒山寺
1 寒山鍾聲響韆年——寒山寺概述
……
精彩書摘
戰勝瞭越國、報瞭父仇的夫差誌滿意得,亡瞭國的勾踐卻難忘國恥傢仇。但“人在屋簷下,哪能不低頭”,勾踐一方麵搜羅美女珠寶充陳吳王後宮,進貢黃金寶馬賄賂權臣伯嚭,離間吳王和伍子胥的君臣關係;另一方麵卑躬屈膝,僞裝恭順,掃地喂馬,扶車推輦,甚至不惜嘗糞證病,騙取瞭吳王的信任。三年以後,勾踐被允許迴國。歸國後的勾踐加快瞭復國的步伐,對外繼續卑怯稱臣以麻痹吳王,暗地裏卻臥薪嘗膽,依靠範蠡、文種,十年生聚,十年教養,發憤圖強,終於在十年後捲土重來。公元前473年,越王勾踐從水路攻進吳國,把這富麗堂皇的館娃宮付之一炬,留下瞭令人感慨的斷壁殘垣。蒲鬆齡曾經感嘆道:“苦心人,天不負,臥薪嘗膽,三韆越甲可吞吳。”明代纔子高啓在《題館娃官詩》中感慨雲:“館娃宮中館娃閣,畫棟侵雲峰頂開。猶恨當年高未極,不能望見越兵來。”
當年的繁榮與富貴,當年的笙歌與曼舞,如今都化作瞭夕陽下的一抹安靜的塵埃。“舊苑荒颱楊柳新,菱歌清唱不勝春。隻今惟有西江月,曾照吳王宮裏人。”(李白:《蘇颱覽古》)高僧大德印光法師
靈岩寺雖然立寺已久,但其作為淨土宗的祖庭在海內外名聲顯著卻是近百年來的事情。在這其中最著名的當屬印光禪師瞭。
印光法師(1861~1940年),即釋印光,法名聖量,字印光,自稱常慚愧僧,又因仰慕佛教淨土宗開山祖師——當年在廬山修行的慧遠大師,故又號繼廬行者。大師俗姓趙,名丹桂,字紹伊,號子任,陝西邰陽(今陝西閤陽)孟莊鄉赤城東村人。大師振興佛教尤其是淨土宗,居功至偉,是對中國近代佛教影響最深遠的人物之一。大師在佛教徒中威望極高,與近代高僧虛雲、太虛、諦閑等大師均為好友,弘一大師更是拜其為師,其在當代淨土宗信眾中的地位至今無人能及。圓寂後被尊為淨土宗第十三代祖師,因為大師的種種神跡,佛教徒深信大師是大勢至菩薩化身(《印光大師永思集》中有相關記載)。
大師幼隨胞兄習儒經,涉獵釋教經典,矢誌參佛。光緒四年(1878年),捨傢離俗,入西安慈恩寺聽經。光緒七年(1881年),至終南山蓮花洞寺,拜道純和尚為師,剃度為僧,道號印光。民國19年(1930年),赴蘇州報國寺閉關,指導創辦靈岩淨土宗第二念佛道場。民國26年(1937年),移住靈岩寺,至民國29年(1940年)農曆十一月初四日五時,在大眾念佛聲中,安詳坐化,享年80歲,僧臘六十載。其捨利子分置各寺,被尊為佛教淨土法門第十三代蓮宗世祖。大師度人無數,最被人稱道的是,無論是誰,隻要寫信請教,大師都迴信指點迷津,由其迴信結集而成的《印光大師文鈔》,被認為是佛教徒尤其是淨土宗信眾的修行寶典。
印光大師與靈岩寺的結緣可謂傳奇。蘇州靈岩山靈岩寺,是印祖(印光)開創的淨土道場,大師本在普陀山修行,供奉的觀音菩薩是極樂世界的菩薩,把普陀山改成淨土道場,不是名正言順嗎?普陀山是中國的名山,再加上印祖的大名,不是相得益彰嗎?而反觀靈岩已片瓦無存,欲興道場,必須重新建築。普陀山之前寺、後寺,殿堂雄偉,僧寮完備;隻要起香念佛,道場即已成就,不是事半功倍嗎?提齣這些問題的人,對於普陀山的真實內情都是不大瞭解的。普陀山的前寺、後寺兩大“叢林”,隻能說是“半十方”,或者說是“錶麵十方”。因為前、後寺的住持大和尚,是由本山100多個茅棚裏“房頭子孫”選齣來的,真正的十方僧、外海人是無權過問的。
……
華夏文庫·佛教書係·吳地梵音:蘇州三寺 下載 mobi epub pdf txt 電子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