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知識産權法(第二版)

美國知識産權法(第二版)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李明德 著
想要找書就要到 靜流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齣版社: 法律齣版社
ISBN:9787511860965
版次:1
商品編碼:11445270
包裝:平裝
叢書名: 新視點知識産權
開本:16開
齣版時間:2014-04-01
用紙:膠版紙

具體描述

內容簡介

這是一部讀懂瞭美國判例,又有自己分析和見解的專著(鄭成思語,見序言)。
本書全麵係統地闡述瞭美國知識産權法律。內容涉及專利法、商業秘密法、版權法、商標法、反不正當競爭法、形象權法、思想觀念提供法,以及外觀設計保護和計算機軟件保護等。此外,還論述瞭美國知識産權保護中聯邦法與州法的關係以及這種關係對知識産權保護的影響。
本版增加瞭有關思想觀念提供法、半導體芯片保護法和計算機軟件保護的章節,同時充實瞭有關專利法、商業秘密保護法、版權法、商標法和反不正當競爭法的內容,篇幅增加瞭一倍多。
該書最大的特點是以案說法。本版運用的案例有六百多個,來自美國最高法院、各巡迴上訴法院和地方法院的典型判例,主要為瞭說明法律規定的含義以及相關的法律在維護市場關係和推動社會經濟發展中的作用。
該書適閤於知識産權法教學與研究人員,亦對法官、律師以及企業法務人員的司法實務有極大幫助。

作者簡介

李明德,甘肅武威人。現任中國社會科學院法學研究所研究員,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博士生導師,中國社會科學院知識産權中心主任,國傢社科基金學科評審組專傢,中國法學會知識産權法研究會副會長兼秘書長,中國國際經濟貿易仲裁委員會仲裁員。

1991年北京大學獲法學博士學位後,曾多次留學海外著名的知識産權研究機構,從事知識産權的學習與研究:

1995年1月~1997年1月,在美國華盛頓大學法學院做訪問學者;

2001年2~8月,德國馬普外國與國際專利、著作權和競爭法研究所任客座研究員;

2002年5~6月,在加拿大不列顛·哥倫比亞大學法學院做研究工作;

2006年10月~2007年3月,在日本知識産權研究所任特聘研究員。

多次參加世界知識産權組織、聯閤國教科文衛組織和美國、德國、英國、日本、印度等國組織的國際會議,用英文發錶有關知識産權的演講。參與中國專利法、著作權法、商標法的修訂工作,參與《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的起草與國傢知識産權戰略的製定工作。

主要著作有《美國知識産權法》(法律齣版社2003年版),該書榮獲中國社科院法學研究所和國際法研究所組織的首屆法學研究優秀科研成果一等奬;《著作權法》(閤著,法律齣版社2003年第l版,2009年第2版),該書被教育部指定為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國傢級規劃教材;《知識産權法》(法律齣版社2007年版),被列為“21世紀法學規劃教材”,《中國知識産權保護體係改革研究》(閤著,知識産權齣版社2008年版)。在《法學研究》、《環球法律評論》、《知識産權》和《中國版權》等刊物上,發錶論文七十餘篇。






目錄

目錄
序言(1)


第一章概論()

一、聯邦法與州法()

(一)憲法與知識産權()

(二)“最高權力條款”與知識産權()


二、知識産權與自由競爭()

(一)智力成果與無形財産()

(二)知識産權與鼓勵機製()

(三)知識産權與自由競爭()


三、知識産權的範圍()

(一)知識産權範圍概說()

(二)思想觀念()

(三) 思想觀念與版權()

(四)思想觀念與專利權()

(五)版權與專利權的關係()

(六)版權與商標權的關係()

(七)專利權與商標權()

(八)反不正當競爭權與版權、專利權和商標權的關係()



第二章專利獲得要件 ()

一、引言()

(一)美國專利製度沿革()

(二)法律條文與典型判例()


二、專利的客體()

(一)方法(process)()

(二)機器、産品和物質閤成()

(三)改進(improvement)()

(四)發明與生物發明()

(五)不授予專利權的客體()


三、新穎性()

(一)新穎性與單一來源()

(二)新穎性與優惠期()

(三)發明人先申請製(First Inventor to File)()


四、非顯而易見性()

(一)非顯而易見性的沿革()

(二)格拉漢姆檢驗要素()

(三)其他測試要素()

(四)非顯而易見性與組閤性專利()


五、實用性()

(一)實用性概說()

(二)實用性與社會倫理()

(三)充分披露和最佳方案()


六、植物品種()

(一)植物專利法 (Plant Patent Act)()

(二)植物品種保護法(Plant Variety Protection Act)()

(三)植物發明專利 (utility patent for plant)()



第三章專利的侵權與救濟()

一、專利的獲得與保護期限()

(一)專利的獲得()

(二)授權後的程序()

(三)專利保護期限()


二、專利侵權的概念()

(一)專利侵權概說()

(二)專利侵權與權利要求解釋()


三、直接侵權:字麵侵權與等同侵權()

(一)直接侵權的認定()

(二)專利侵權與專利保護期()

(三)修理和重新製造()

(四)方法專利侵權()


四、共同侵權:引誘侵權與幫助侵權()

(一)共同侵權概說()

(二)共同侵權與主觀意圖()

(三)共同侵權與直接侵權()

(四)“刺破公司麵紗”()


五、進齣口中的侵權()

(一)組閤專利()

(二)方法專利()

(三)337條款與進口權()


六、未侵權的辯解()

(一)專利權無效()

(二)不正當行為()

(三)專利權濫用(Patent Misuse)()

(四)懈怠與禁止反悔(Laches and Estoppel)()

(五)附帶禁止反悔(Collateral Estoppel)()

(六)科學實驗和先用權()


七、侵權的救濟()

(一)禁令()

(二)損害賠償()

(三)懲罰性損害賠償()

(四)律師費()


第四章專利侵權中的等同理論——“華納訴希爾頓”一案述評()

一、引言()

(一)等同理論概述()

(二)司法判例與等同理論()

二、案情簡介()

三、等同理論是否繼續有效()

四、“逐一技術要素”原則()

五、“方式—功能—效果”三一緻與“實質性相同”()

六、禁止反悔原則()

七、確定等同的時間()

八、等同理論的客觀性()

九、聯邦巡迴上訴法院()


第五章商業秘密法——從“杜邦公司訴剋利斯托夫”談起()

一、引言()

二、案情簡介()

三、商業秘密法與專利法()

四、商業秘密的構成()

(一)商業秘密的範圍()

(二)秘密性()

(三)價值性()

(四)采取保密措施()


五、正當與不正當手段()

六、第三人的責任()

七、競業禁止與商業秘密保護()

(一)競業禁止協議與商業秘密協議()

(二)保密協議與商業秘密()

(三)商業秘密與員工自由流動()


八、商業秘密法的宗旨()

(一)義務理論與財産權理論()

(二)強調義務理論的時代()

(三)強調財産權理論的時代()

(四)從義務理論到財産權理論()


九、商業秘密的法律救濟()

(一)禁令()

(二)損害賠償()

(三)律師費()

(四)刑事救濟()



第六章版權的客體()

一、引言()

(一)美國版權法的曆史沿革()

(二)作品種類的擴張()


二、錶達與思想觀念()

(一)錶達與思想觀念概說()

(二)“貝剋”案與錶格()

(三)思想觀念與錶達的閤並()

(四)情景與客觀事實()


三、作品的獨創性()

(一)獨創性的含義()

(二)從“汗水理論”到“最低限度的創造性”()

(三)作品種類與獨創性()


四、作品的固定()

(一)固定的含義()

(二)廣播和電子遊戲的固定()

(三)未固定作品的保護()


五、作品的種類:一般規定()

(一)作品種類概說()

(二)作品種類的具體說明()


六、作品的種類:匯編作品和演繹作品()

(一)匯編作品()

(二)演繹作品()


七、作品的種類:其他問題()

(一)人物形象()

(二)內容不道德的作品()

(三)政府作品()



第七章版權的內容()


一、版權標記與版權注冊()

(一)版權標記()

(二)版權標記與外國人作品()

(三)版權標記與齣版()

(四)版權注冊與樣書繳存()


二、版權的內容()

(一)復製權、演繹權和發行權()

(二)錶演權和展覽權()

(三)錄音作品與錶演權()

三、錶演權許可組織()

(一)錶演權協會()

(二)戲劇音樂作品與非戲劇音樂作品()

(三)錶演權協會與反壟斷訴訟()


四、版權的限製與例外()

(一)圖書館和檔案館的復製()

(二)發行權一次用盡()

(三)法定許可和強製許可()


五、版權的歸屬與轉移()

(一)版權的歸屬:閤作作品()

(二)版權的歸屬:雇傭作品()

(三)版權的轉移()


六、作者的精神權利()

(一)作者精神權利概說()

(二)美國法律中的作者精神權利()

(三)視覺藝術傢權利法()



第八章版權的侵權與救濟()

一、版權侵權的認定()

(一)版權侵權訴訟概說()

(二)復製:接觸加相似性()

(三)復製:不當挪用()

(四)摘要層次法()



二、侵權的意圖()

(一)無過錯責任()

(二)無意識侵犯版權()

(三)作品傳播者的無過錯責任()


三、閤理使用()

(一)閤理使用概述()

(二)版權法第107條的規定()

(三)“索尼”“哈勃”與“玫瑰”案()


四、幫助侵權與替代責任()

(一)第三人責任概述()

(二)幫助侵權(contributory infringement)()

(三)替代責任(vicarious liability)()


五、訴訟時效()

(一)訴訟時效概說()

(二)訴訟時效與損害賠償()


六、版權侵權的救濟()

(一)禁令()

(二)損害賠償()

(三)訴訟費與律師費()

(四)刑事責任()



第九章網絡環境中的版權保護()

一、作品在網絡上的傳播及其權利()

二、技術措施()

(一)技術措施概說()

(二)保護技術措施的實踐()


三、版權管理信息()

(一)版權管理信息概述()

(二)保護版權管理信息的實踐()

(三)法律救濟()


四、網絡傳播與閤理使用()

(一)網絡環境中的閤理使用()

(二)幾個典型案例()


五、網絡服務商的責任()

(一)網絡服務商與“避風港”()

(二)製定法中的“避風港”例外()

(三)文檔共享與網絡服務商()



第十章商標權的客體()

一、引言()

(一)美國商標保護的起源()

(二)聯邦商標法的製定()


二、商標的種類()

(一)商品商標()

(二)服務商標()

(三)集體商標()

(四)證明商標()

(五)商號()


三、商標的要素()

(一)單詞和短語()

(二)字母數字()

(三)單一顔色()

(四)氣味和聲音()

(五)標簽的位置()

(六)産品的摹寫()

(七)商業外觀()


四、不得作為或限製作為商標的標記()

(一)主要和僅僅是姓氏的標記()

(二)與在先商標相近似的標記()

(三)不道德的和帶有貶損性質的標記()

(四)欺騙性的標記()

(五)描述性標記()

(六)其他()


五、商標的顯著性()

(一)商標顯著性概述()

(二)指示性與描述性標記()

(三)喪失顯著性與通用標記()


第十一章商標權的範圍()

一、商標權的獲得()

(一)商標的使用()

(二)商標的放棄()


二、聯邦商標注冊()

(一)聯邦商標注冊()

(二)商標注冊的效力()

(三)意圖使用的注冊()


三、商標的共同使用與共同注冊()

(一)商標的共同使用()

(二)聯邦注冊的效力()

(三)共同注冊()


四、附帶使用()

(一)重新包裝()

(二)修理過的産品()

(三)修理服務()

(四)比較性廣告()


五、平行進口()

(一)商標平行進口概說()

(二)“卡茨爾”與平行進口()

(三)《關稅法》第526條與平行進口()

(四)《蘭哈姆法》第42條與平行進口()



第十二章商標的侵權與救濟()

一、引言()

二、混淆可能性的判定要素(上)()

(一)《侵權法重述》中的判定要素()

(二)“坡拉瑞德”判定要素()

(三)判定要素的適用()


三、混淆可能性的判定要素(下)()

(一)商標的相似性()

(二)商標的顯著性與商標傢族()

(三)真實混淆與混淆的可能性()

(四)侵權的意圖()


四、售後混淆、初始混淆和反嚮混淆()

(一)售後混淆(post�瞫ale confusion)()

(二)初始混淆(initial interest confusion)()

(三)反嚮混淆(reverse confusion)()


五、未侵權之辯解()

(一)正當使用 (Fair Use)()

(二)滑稽模仿 (Parody)()

(三)商標注冊無效 (Invalidity)()

(四)懈怠、默許和禁止反悔(Laches, Acquiescence, and
Estoppel)()


六、從屬責任:幫助侵權與替代責任()

七、救濟措施()

(一)禁令()

(二)金錢救濟()

(三)懲罰性損害賠償()

(四)律師費()

(五)關於假冒商標的特殊救濟()



第十三章反不正當競爭法()

一、引言()

(一)反不正當競爭概述()

(二)聯邦反不正當競爭法()

(三)訴訟資格與法律救濟()


二、仿冒()

(一)仿冒概說()

(二)商標仿冒()

(三)商號仿冒()


三、虛假廣告()

(一)虛假廣告概述()

(二)虛假廣告的認定()

(三)虛假廣告的法律救濟()


四、商業詆毀()

(一)商業詆毀沿革()

(二)商業詆毀的範圍()


五、淡化()

(一)淡化概說()

(二)淡化的起源()

(三)聯邦反淡化法()

(四)最高法院的“莫斯利”一案()


六、盜取他人商業價值()

(一)盜取他人商業價值的起源()

(二)盜取他人商業價值的發展()

(三)盜取他人商業價值的迴歸()



第十四章形象權()

一、引言()

(一)形象權的起源()

(二)形象權的發展()

(三)形象權保護概況()


二、形象權的概念()

(一)形象權的本質()

(二)形象權與隱私權()

(三)形象權與版權()

(四)形象權與商標保護()

(五)形象權與製止虛假廣告()


三、形象權的客體()

(一) 姓名()

(二)肖像()

(三)聲音()

(四)各種因素的綜閤()


四、形象權的限製()

(一)形象權與言論自由()

(二)加州法律與形象權限製()

(三)紐約州法律與形象權限製()


五、形象權的保護期()

(一)保護期概說()

(二)加州的保護期()

(三)紐約州的保護期()


六、形象權的侵權與救濟()

(一)形象權的侵權()

(二)侵權的救濟措施()



第十五章思想觀念提供法()

一、引言()

(一)思想觀念提供法概述()

(二)思想觀念的構成要件()

(三)州法與聯邦法()


二、閤同關係:明示閤同()

(一)閤同關係概說()

(二)明示閤同()


三、閤同關係:事實閤同和法定閤同()

(一)事實閤同()

(二)保密關係()

(三)法定閤同()


四、新穎性和具體性()

(一)思想觀念的新穎性()

(二)思想觀念的具體性()


五、思想觀念提供的悖論()

(一)艾若信息悖論()

(二)影視業和玩具業的行業做法()



第十六章外觀設計及其相關權利()

一、引言()

(一)工業品外觀設計保護概況()

(二)美國的立法概況()


二、外觀設計與專利保護()

(一)保護要求()

(二)申請與授權()

(三)侵權與救濟()


三、實用藝術作品與版權保護()

(一)實用藝術作品概述()

(二)實用藝術品與外觀設計()

(三)實用品與實用藝術作品()


四、商業外觀與商標保護()

(一)商業外觀概述()

(二)商業外觀的顯著性()

(三)商業外觀的非功能性()

(四)美學功能性()


第十七章半導體芯片保護法()

一、引言()

(一)半導體芯片概說()

(二)半導體芯片保護法的製定()


二、客體與要求()

(一)受保護的客體()

(二)光罩作品與思想觀念()

(三)獨創性和固定()

(四)保護期與注冊和標記()


三、權利人的資格()

(一)權利人概述()

(二)外國權利人()


四、權利的內容()

(一)復製權()

(二)進口權或發行權()

(三)製止引誘或故意緻使他人從事復製、進口和發行的行為()


五、權利的例外()

(一)反嚮工程()

(二)發行權用盡()

(三)無辜侵權()


六、侵權與救濟()

(一)侵權的一般規定()

(二)侵權的判定標準()

(三)救濟措施()


七、芯片法的曆史作用()


第十八章計算機軟件保護——商業秘密方式()

一、計算機軟件保護概述()

(一)軟件保護的基本學說()

(二)軟件保護的曆史進程()


二、早期的軟件與商業秘密的保護()

(一)“數據總公司”案()

(二)“雷剋斯”案()


三、版權保護與商業秘密保護()


四、商業秘密與軟件人纔流動()


第十九章計算機軟件保護——版權方式()

一、引言()

二、直接復製()

三、實質性相似()

(一)抽象層次()

(二)過濾()

(三)比較()


四、電子遊戲()

(一)電子遊戲與計算機軟件()

(二)“斯坦恩”案()

(三)“威廉姆斯”案()


五、使用者界麵()

(一)使用者界麵概說()

(二)“蘋果訴微軟”案()

(三)“蓮花訴寶藍德”案()


六、權利的限製與例外()

(一)軟件版權的限製與例外()

(二)“瓦爾特”一案的解讀()

(三)復製品的所有人與閤法擁有者()


七、閤理使用()

(一)閤理使用與演繹作品()

(二)閤理使用與反嚮工程()



第二十章計算機軟件保護——專利方式()

一、引言()

二、軟件專利的起源()

(一)1972年的“本森”案()

(二)1978年的“弗拉剋”案()

(三)1981年的“戴爾”案()


三、軟件專利的發展()

(一)兩步測試法()

(二)軟件與硬件的結閤()

(三)軟件專利審查指南()


四、商業方法專利的起源()

(一)傳統的商業方法例外()

(二)“街道銀行”案與商業方法專利()

(三)“美國電報電話公司”案與商業方法專利()


五、商業方法專利的發展()

(一)有關商業方法專利的爭論()

(二)聯邦巡迴上訴法院關於“比爾斯基”案的判決()

(三)最高法院關於“比爾斯基”案的判決()


六、軟件專利的實質性要件()

(一)新穎性()

(二)非顯而易見性()

(三)充分披露與最佳方案()


七、軟件專利侵權認定()

(一)“亞馬遜”案()

(二)“王氏實驗室”案()

(三)“不列顛通訊公司”案()


主要參考書目()

第一版後記()

第二版後記()

前言/序言

序言
初到英美法係的發達國傢去學習應用法學,給人印象最深刻的就是每天必須完成的百頁左右的判例的閱讀。這種教學方法一開始就會使中國去的學生感到摸不著頭緒。原因是在國內的習慣使我們對章下的節,節下的大一、二、三、四,小一、二、三、四更熟悉些;對先定位、再定義,從法律概念到法律體係的教學路徑更熟悉些。但日讀百頁判例的好處是逼著你自己從現象中找到實質,從不同觀點的交織中得齣自己的結論。於是真正“上瞭路”的學生會逐漸去掉偷懶的毛病,減少被人牽著鼻子走入歧路的危險。所以,看似很笨的、完全沒有“邏輯”的教學方法,卻使一大批中國法學者受益匪淺,也使許多與時俱進的法學教師開始反思過去我們承接下來的教學方法。當然,也並非沒有始終“不上路”的學生,他們“學成”歸來後,滿腦子仍是判例的雜亂無章和沒有邏輯;更重要的是,他們並沒有丟掉總想走捷徑的毛病。
由於有限的大陸法係教科書是可翻譯的,而且很大一部分已被我們境外同胞於多年前翻譯成瞭中文,所以我們對這一方麵較熟並不足怪。況且,忘記是誰說的瞭——學習是一種娛樂。作為娛樂而讀小說和看電視劇,每每希望先看到結局是什麼,倒也是人之常情。通常的教科書把結論放在最前麵,然後展開自己的法學體係去論述它,會使人感到很順、很舒服,感到確實是一種娛樂。不過事物總有它的另一麵。年少時候讀《離騷》,“聊假日以偷樂”一句記得很深。因為“偷”在這裏並不讀作“偷懶”的“偷”,而應讀作“愉”。當時十分不解:難道古人把“娛樂”與偷閑(進而“偷懶”)當作同義語?
習慣瞭先看到結論的學者,有時竟然在英美法的判例中找不到結論。讀瞭半天某個判例,還是一頭霧水;甚至把判決整個理解反瞭的,也大有人在。上一世紀90年代中期,有人在論文中引用美國版權法領域否定在臨摹與復製之間畫等號的重要判例Bleistein,卻是用它來證明“美國法院認為臨摹等於復製”。本世紀初,又有人引用美國商標法領域禁止大公司侵害小公司在先權利的重要判例Goodyear Tire,卻是用它來證明小公司的在先權應當為大公司的侵害行為讓路。這些都是習慣瞭走捷徑的“學者”讀不懂英美判例的典型。這些典型都較充分地再次說明瞭在科學的路上是偷不得懶的,不然的話,大則走彎路,小則鬧笑話。
但是說實在的,每天都在新增著的、每篇又極長的判例,與大陸法係教科書相比,幾乎是不可翻譯的。即使在應用法學上比我們先走一步的境外同胞,也很難都譯成中文讓我們去“藉鑒”瞭。所以國內要齣論述英美法係某一法學學科的專著,則必須是不辭勞苦地鑽進大量判例中去、又能夠再鑽齣來(像前麵講及的把判決都讀擰瞭的情況,就屬於沒能夠“鑽齣來”)而不去走捷徑者,方可為之。
李明德教授從美國學成歸來後,即已齣版過專論美國政府知識産權海外保護的著作。該書把當時已有諸多論文及書作為熱點去談的“特彆301條款”作瞭全新的論述,已足見他絕非靠抄、剪、編、篡去“著書立說”之人,即屬於不走捷徑之人。
這次呈獻給讀者的《美國知識産權法》,又是他完成上一本書之後,辛苦耕耘五年的成果。這是一部把判例(及同樣難懂而冗長的美國法律)讀懂瞭,又有自己的分析及見解的著述。它對國內立法、司法及教學領域的讀者們無疑是有幫助的。例如,侵權責任一節,會讓讀者看到:中國學者經常告訴人們的“隻有確認瞭侵害者有主觀過錯,纔能認定他侵犯瞭彆人的權利”這一原則,在多數場閤下是多麼荒唐。再如,通過對“杜邦訴剋裏斯托夫”一案的分析,又可以使讀者明瞭:有些“對世權”居然就是從“對人權”轉過來的,而這又絕不是所謂“債友物權化”——因為“財産的流轉”化成瞭“財産的歸屬”這種事,畢竟有點離奇。至少,本書的作者沒有打算去創作任何離奇的故事,他要展示給讀者的東西,首先是自己已經弄清楚瞭的。做到這一點,並不是對作者的過高要求,卻又不是任何作者都能做到的。
鄭成思
2003年5月

用戶評價

評分

收到貨瞭。收到貨瞭。收到貨瞭。收到貨瞭。

評分

媳婦碩士論文答辯的工具書,好厚啊。。。。

評分

專業人士學習用的 不錯不錯 好好學習

評分

3-4 capsules/time, three times a day 3-4 capsules/time, three times a day 3-4 capsules/time, three times a day 3-4 capsules/time, three times a day 3-4 capsules/time, three times a day 3-4 capsules/time, three times a day 3-4 capsules/time, three times a day 3-4 capsules/time, three times a day 3-4 capsules/time, three times a day 3-4 capsules/time, three times a day 3-4 capsules/time, three times a day 3-4 capsules/time, three times a day 3-4 capsules/time, three times a day 3-4 capsules/time,

評分

好厚一本書,期待

評分

內容很詳實,從專利、商標、版權、商業秘密,都有瞭。值得一讀。

評分

絕對是研究知識産權製度的權威書籍!

評分

內容很詳實,從專利、商標、版權、商業秘密,都有瞭。值得一讀。

評分

十年前初學知識産權法時,就讀過李明德老師的《美國知識産權法》第一版,感覺非常有收獲,一直嚮朋友同事推薦,作為學習知識産權法的必讀書目。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靜流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