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际产业转移与产业链整合:以中部地区为样本 [Interregional IndustrlaI Relocation and Industrial Chain Integration]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内容简介
科学有序地承接产业转移,既是深入实施中部崛起战略、推动区域协调发展的迫切需要,也是推进中部地区“四化”同步、实现结构调整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途径。而中部地区如何通过产业承接的外部嵌入与嫁接培植的链条整合,建立“内生式”自我快速发展模式,以实现结构优化与产业升级等目标就成为亟待研究的重大课题。
《区际产业转移与产业链整合:以中部地区为样本》针对目前中部地区产业承接重政策优惠、轻产业链升级培育,以及本地产业间对接融合引资战略中的产业错配、低端锁定和资源浪费等经济社会问题,在对区际产业转移的内在动力及条件、区际产业转移与区域产业链的演化机理等分析的基础上,《区际产业转移与产业链整合:以中部地区为样本》中立足中部地区现有产业及资源优势,对其产业承接与产业链整合能力进行了调查与测度,剖析了中部地区产业承接及嵌入整合的关键冈素,探讨了产业承接与实施产业链整合的理论机理,进而总结提炼出中部地区产业承接与产业链整合的路径及政策。
作者简介
李新安,教授、博士,河南省重点学科研究生导师、河南省学术技术带头人、河南省优秀青年社科专家、河南省高校社科创新团队首席专家、河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术委员会委员。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规划项目、河南省科技攻关项目等部省级以上课题近20项。出版学术专著7部,发表学术论文百余篇,其中在核心期刊发表60余篇(40余篇为CSSCI)。曾获河南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3项、河南省第六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1项。主持承担的河南省人民政府及地方政府部门委托项目的应用性成果,也大都被有关部门采用,产生了良好的社会经济效益。
内页插图
目录
绪论
一 区际产业转移及产业链整合背景
二 研究思路和内容框架
三 国内外研究现状评析
四 主要结论与核心观点
第一章 区际产业转移与产业链整合的理论基础
第一节 产业转移与产业链整合的基本内涵
第二节 区际产业转移基本理论
第三节 产业链整合的相关理论
第二章 区际产业转移的ra在动力及条件
第一节 区际产业转移动力及实现机制
第二节 区际产业转移模式与区域经济效应
第三节 区域技术经济水平与产业区际转移条件
第四节 要素流动性与产业区际转移效应
第五节 小结
第三章 区际产业转移与产业链演化
第一节 我国区际产业转移的态势及效应
第二节 产业链的基本形态和构成
第三节 产业链演化过程与运行的基本模式
第四节 产业链整合的制约因素与整合方式
第四章 中部地区产业承接及产业链整合能力调查与测度
第一节 中部地区产业承接与产业链整合的现实基础调查
第二节 中部地区经济综合指标分析
第三节 中部地区区位、资源综合力的调查与测度
第四节 中部地区及周边省份承接产业转移的综合实力评价
第五章 中部地区产业承接及嵌入整合的关键因素
第一节 产业空间集聚与产业链整合的关联性
第二节 中小企业集群式成长的区域产业链接效应
第三节 中部地区产业承接能力及内外部优势
第四节 地方政府招商引资与产业承接的博弈行为
第六章 中部地区产业承接及实施产业链整合的机理探讨
第一节 产业转移实现机制与产业链的空间集聚
第二节 产业链整合与产业定位及选择
第三节 中部地区承接产业转移的优势行业选择——以制造业为样本
第四节 产业融合的郑州新区实践样本分析
第七章 中部地区产业承接及实施产业链整合的政策措施与路径
参考文献
后记
精彩书摘
一般认为,撤退性产业转移是区域间产业竞争优势消长转换而导致的产业区位重新选择的结果,是产业生命周期过程在空间上的表现形式,即产业演变的空间形态。两种性质的产业转移有三个共同特点。其一,产业转移具有综合性。即产业转移是跨区域直接投资下资本、技术、劳动力及其他生产要素的集体流动,是生产方式的整体转移,具有单个生产要素流动所不具有的特征和功能。其二,产业转移具有阶段性。即产业转移是分层次、渐进式实施的。从国内外产业转移发生、发展的现实看,产业转入与转出同区域产业结构的演进具有很强的一致性。随着转出区域产业结构沿着自然资源密集、普通劳动密集、技能密集、资本密集、技术和知识密集的方向升级,产业转移也从以普遍劳动密集产业为内容,逐步向以技能密集、资本密集、技术和知识密集为内容的方向演化。其三,产业转移具有梯度性。即区域间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构成了不同的发展梯度,这种经济梯度是产业转移的现实基础。一般而言,产业转移往往是由经济梯度较高的发达区域指向经济梯度较低的欠发达区域。但在以上的讨论中至少需要涉及两个问题:一个是产业转移的主体问题,即什么产业发生转移;另一个是产业转移的原因问题,即产业为什么转移,由于产业转移有扩张性产业转移与撤退性产业转移之分,而且两者的转移机制存在差异。因此,这里就对普遍性与现实性更强的撤退性产业转移进行分析。通常一个普遍的事实是,一国内部的各个区域不会处在相同的经济发展梯度上,尤其在发达区域和欠发达区域之间,这种梯度更为明显。这种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的客观差异,蕴涵了区域间发生产业转移的客观基础。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决定了区域间要素价格的差异,而后者是推动产业空间转移的最基本诱因。具体而言,区域产业的撤退性转移机制可做如下说明。
一方面,发达区域随着产业的集聚、经济的发展,将必然出现土地、环保、劳动力等要素成本攀升、产品市场饱和、投资回报率下降等趋势。这种趋势加上来自外部欠发达区域类似产业的强有力的竞争,会使发达区域一些产业或产品的竞争优势逐渐丧失,从而使产业逐步走向衰退。这种产业的衰退态势最终会形成区域产业结构调整的巨大压力。另一方面,欠发达区域则往往由于基本发展条件已经具备、要素价格低廉、市场广阔、投资回报率较高及政策性优惠等诸多因素,日益成为发达区域一些衰退性产业的新的优势生产区位。这种优势生产区位的存在,使得欠发达区域具有吸引产业转移的某种经济“拉力”。这样,在内部调整“压力”和外部吸引“拉力”两种力量的共同作用下,发达区域的衰退性产业会出于保持、提升竞争优势的动机而寻求在空间上的迁移、重组,从而发生衰退产生的撤退性、重组性的区间移动,即产业的区际转移。
可以说,区域产业竞争优势的消长转换是衰退性产业空间移动的内在根源,也是其转移的基本动机。上述分析表明,在撤退性产业转移中,发达区域的衰退性产业是其主体。而随产业竞争优势逐步丧失形成的结构调整压力,以及欠发达区域新区位优势所形成的拉力,是发达区域衰退性产业进行撤退性转移的主要原因。
产业转移多与产业结构的升级密切相连,既表现为高新技术扩散和产业结构升级的过程,也是经济发展和产业扩散的必然结果。根据弗农产业梯度转移理论,不同国家或地区间存在着产业梯度和经济梯度,处于高梯度的产业会自发地向处于较低梯度的地区转移。发达地区在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后,基于资本的逐利性,企业会自发地选择向相对落后地区转移,而这种转移必将带动相对落后地区的经济发展。汤普森的区域生命周期理论认为,工业区的建立就像生命有机体一样遵循一个规则的变化次序发展,将经历诞生、成长、成熟和衰退阶段。在区域工业的成长期,市场急剧扩张,具有明显的竞争优势;发展至成熟期,区域竞争激烈,企业开始向周围其他区域扩张,成熟的工业区出现了产业的空间转移,成为技术、人才、资本等要素的净流出区;在衰退阶段,区域原有的成本优势逐渐丧失,产业和技术也随之转移到其他能获得较低成本的原材料和劳动力供应的区域。小岛清的边际产业扩张理论认为,对外直接投资将从投资国已经处于或即将陷于比较劣势的边际产业开始并依次进行,这也是对产业承接国具有显在或潜在比较优势的产业。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工业的投资和转移会按照比较成本及其变动进行,并从技术差距小、容易转移的技术开始,按次序进行转移。
……
前言/序言
区际产业转移与产业链整合:以中部地区为样本 [Interregional IndustrlaI Relocation and Industrial Chain Integration] 电子书 下载 mobi epub pdf txt
区际产业转移与产业链整合:以中部地区为样本 [Interregional IndustrlaI Relocation and Industrial Chain Integration]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