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明代社會轉型與文化變遷》是作者二十餘年來研究明代社會與文化史的總結,分為上下兩編。《明代社會轉型與文化變遷》上編從社會史的角度,探討明代社會的曆史轉型;下編從文化史的角度,探討明代文化的變遷:一是縱觀明代社會與文化的整體,其本身存在著一個官方控製從嚴密到鬆懈的動態變遷過程。二是考察明代社會史的重大轉嚮,主要是社會流動的加速以及朝政的寬大與輿論空間的擴大。三是考察明代文化的“活力”與“多樣性”。四是綜閤闡述明代社會與文化史變遷的時代特徵,變遷所反映齣來的新動嚮,以及變遷與中國社會與文化的現代化之間的內在聯係。
作者簡介
陳寶良,1963年生,浙江紹興人。北京師範大學曆史學學士、碩士,新加坡國立大學哲學博士。曾任職於中國社會科學齣版社、新加坡國立大學中文係、北京師範大學曆史係,現任西南大學曆史文化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兼任北京大學明清研究中心研究員。著有《中國的社與會》《中國流氓史》《明代社會生活史》《明代儒學生員與地方社會》等多部專著,並在海內外報刊發錶明清史論文百餘篇。
內頁插圖
目錄
導論
一、社會、文化的動態變遷
二、社會的曆史轉嚮
三、文化的“活力”與“多樣性”
上編 社會的轉型
一、拜盟結社:民間組織及其勃盛
二、雕蟲篆刻:文人及其相關概念辨析
三、四民之首:儒學生員與地方社會
四、佐官檢吏:幕府人事製度
五、儒俠盜互動:知識人群體與俠盜之關係
六、光棍喇虎:無賴層的社會活動及其影響
七、女山人、女幫閑:婦女的社交網絡及其媒介
下編 文化的變遷
一、求真務實:士大夫精神史的內在轉嚮
二、緻富論:儒傢倫理與商人精神
三、自我與社會:以自傳文為例
四、英雄崇拜:英雄豪傑觀及其新動嚮
五、三教閤一:儒、佛、道的閤流及其世俗化
六、秀纔學問與舉業文章:學術史一隅
七、觀念、生活與風俗:基於社會文化史的考察
餘論 明清易代與社會文化的波摺
一、社會秩序變動及其重建
二、禮教的重建與文化史的轉嚮
參考文獻
一、原始資料
二、近人論著
後記
精彩書摘
一般認為,“文學士多寡節氣”。究其原因,據明人吳廷翰的解釋,則是:“以其習華悅人,故性成而柔馴,居嘗議論霏霏有餘,及臨事難,輒蓄縮巽冥,戰漢不能齣一語,往往殉其守。”②與道學之士相比,文人的氣節確乎稍有不逮。不妨舉明末文人董其昌、錢謙益,與道學傢劉宗周、黃道周作一比較。董其昌文章書畫,冠絕一時,海內望之如山鬥。然受名士流風影響,“每疏繩檢,且以身修為庭訓,緻其子弟,亦鮮剋由禮”③。後董其昌在鄉為富不仁,終於引其民眾的憤慨,有“民抄董宦”一事。錢謙益為明季文壇領袖,卻不惜行檢,當原配陳夫人還在時,即以河東君柳如是為妻,“以妾為妻”,其無行可見一斑。④錢氏一事,若屬實,正堪無恥之尤瞭。據明末清初人李清載,謙益降北以後,柳如是留南京,與一私夫亂。謙益子鳴其私夫於官,杖殺之。謙益怒,屏其子不見,語人道:“當此之時,士大夫尚不能堅節義,況一女人乎?”聞者莫不掩口。⑤錢氏在傢鄉的口碑亦不佳。反觀道學之士,在大是大非的緊要關頭,卻能盡節而死,終成綱常人物。如劉宗周、黃道周,在崇禎年間被視為“天下清望”。當浙中不守時,宗周不食而死;道周受閩中之命,以閣部督師,被擒死之。⑥
三是文人窮酸,而且願意言窮,甚至哭窮。輕薄、無行,齣入花街柳巷,這是風流纔子的勾當。而絕大部分的下層文人,即所謂的鄉下學究,則無不是一副窮酸樣。明朝人早就認識到瞭文人與窮的不解之緣。如袁中道就說:“知交中韻士,即是貧士。富人多非韻人。”⑦但明代文人更喜言窮。如江盈科有詩雲:“作吏經三載,殘軀萬苦餘。子錢增是母,宦橐薄於儒。乞米憐腰慣,窺銅笑貌(月檴)。鄉書不敢寄,猿鶴恐嘲予。”①此即其例。
當然,窮酸隻是與學究為伍,而與那些已有官位的大人先生無緣,如江盈科之言窮,隻是一種文人習氣在作怪,其實與鄉村學究相比,他的日子並不難過。正如硃自清所說,嚮來說“寒酸”“窮酸”,似乎酸氣者聚集在失意的書生身上。得意之後,見多識廣,加上“一行作吏,此事便廢”,那時就不會執著在書上,“酸氣味”是可以洗掉的。②事實確乎如此。明代齣仕過的文人,無論其如何說窮,終有基本的田地、房産供其消費。如唐順之,初時有田百畝,其後增至“盈韆”。③又如袁中道,自言其維持其逍遙的文士生活以及養傢的經濟來源:有供粥之田,可取租四百餘石;歲有租銀近百金;又在沙市有一宅,售值可置田數百畝。④
今人陳瑋論文人道,文人絕非一般舞文弄墨的酸丁秀纔,而指具有極緻的文人習氣的一類知識分子。他將文人氣質概括為“五氣”,即:書捲氣、骨氣、正氣、義氣、清氣。⑤這當然是今人理想化瞭的文人形象。但如果對明代文人作一具體考察,那麼酸丁或鄉村學究在文人階層中所占的比重和地位,就不能不給予充分的注意。事實上,書捲氣是明代文人普遍具有的一種精神氣質,即使鄉村學究如何窮酸,他們總是具有一定的文化知識,因這種知識是他們維持生計的基礎。文人當然是傳統讀書人的一部分,故又可稱“書生”。這固然是一個頗值得驕傲的稱謂,如說“一介書生”或“書生本色”,無不都含有清高的意味。所以,明代的文人墨客大多以貧為清高,進而以清高為標榜。骨氣也者,簡言之,即傲氣。文人無疑是知識的掌握者,而知識又賦予文人以超俗的權力和優越。於是,明代文人也就具有瞭笑傲王侯、指點江山的傳統,潛意識中常淩駕於世俗權力之上。⑥至於正氣、義氣,亦即臨難盡節盡忠,更多的是在道學傢之流中可以找到。而繼承魏晉以來文人傳統的文人,反而具有一種非道德或非規範的特點。即以“狎邪”為例,文人並不視之為大惡。其上焉者,視之為風流雅事,著之詩歌;其下焉者,視之為應酬不可免之事,無傷道德。①這不僅是曆代文人的通病,而尤以明代文人為甚。換言之,明代文人一方麵追求清雅之事,如書畫、文學,另一方麵又追求相當世俗化、物質化的生活,甚或追逐聲色犬馬。
……
明代社會轉型與文化變遷 下載 mobi epub pdf txt 電子書
評分
☆☆☆☆☆
還沒看.不知道具體怎麼樣,應該還不錯.
評分
☆☆☆☆☆
特彆喜歡瞭解傳統國度的社會生活,根據廣告介紹購的,打五星
評分
☆☆☆☆☆
專業論文,非專業的莫如,隨便翻翻
評分
☆☆☆☆☆
還沒看.不知道具體怎麼樣,應該還不錯.
評分
☆☆☆☆☆
專業論文,非專業的莫如,隨便翻翻
評分
☆☆☆☆☆
非常劃算的一次購書!
評分
☆☆☆☆☆
還沒看.不知道具體怎麼樣,應該還不錯.
評分
☆☆☆☆☆
《明代社會轉型與文化變遷》是作者二十餘年來研究明代社會與文化史的總結,分為上下兩編。《明代社會轉型與文化變遷》上編從社會史的角度,探討明代社會的曆史轉型;下編從文化史的角度,探討明代文化的變遷:一是縱觀明代社會與文化的整體,其本身存在著一個官方控製從嚴密到鬆懈的動態變遷過程。二是考察明代社會史的重大轉嚮,主要是社會流動的加速以及朝政的寬大與輿論空間的擴大。三是考察明代文化的“活力”與“多樣性”。四是綜閤闡述明代社會與文化史變遷的時代特徵,變遷所反映齣來的新動嚮,以及變遷與中國社會與文化的現代化之間的內在聯係。
評分
☆☆☆☆☆
物流快,服務好,書質量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