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理想空間60:文化再造》從城市文化與文化空間再造的規劃實踐齣發,通過代錶性的案例,闡述當前城市文化與文化空間再造的設計理念。主題論文從消費主義視角闡述城市文化空間的再造。專題案例,分彆選取若乾有代錶性的類彆——消費主義和城市文化空間、溯源和傳承傳統文化空間,以及文化生産與城市空間,對國內外當前的城市文化空間再造的規劃設計實踐進行介紹分析,解析規劃設計目的、研究方式、解決途徑、實施策略等內容。他山之石,以德國魏瑪市文化空間和德國Adlersh of産業園為例,圍繞國外城市文化空間再造和發展情況展開討論和思辨,為城市文化空間再造的研究提供一個新的視角。
內頁插圖
目錄
主題論文
復古打造難圓文化復興之夢想——張鬆教授訪談
城市文化遊憩空間的重塑與再造
消費主義視角下的城市文化空間再造
“整理國故”對當代城市文化建設的啓示
基因與再造
專題案例
地塊文化再造
打造中原之玉,注入文化産業——鄭州國際會議休閑中心城市設計
多元視角解讀武漢“楚河漢街”項目的規劃與實施
盛唐文化的現代演繹——西安麯江大唐不夜城貞觀文化廣場規劃與建築設計
文化特區——曆史街區的變遷和記錄
都市運河更新實踐中曆史文脈探索——江陰市應天河地區城市設計
城市整體文化風貌再造
物質載體缺失下的文化傳承與創新——以湖州太湖旅遊度假區梅西片區為例
鳳銜如意依淮甸,飛鳴朝陽紫氣來——以鳳陽老城區城市設計為例,淺談曆史文化名城的保護與發展
半城山水半城竹——青神控製性詳細規劃及水竹新城城市設計中的文化演繹與錶達
喚起盛世的記憶,重塑瀋陽新代言——盛京皇城曆史文化街區保護與復興規劃策略研究
“絲路”城市的文化旅遊産業區發展探析——以敦煌文化旅遊區概念規劃為例
針對特定目標群體的文化創新與風貌控製研究——以同濟小鎮規劃控製和實施引導項目為例
從曆史街區到休閑街區——以佛山老城區城市設計國際競賽中標方案為例
主題娛樂空間
主題遊樂空間規劃谘詢中的“人本導嚮”與“文化錶達”——以《上海極地海洋世界定位谘詢》項目為例
空間創造——從創意到實施,上海之魚側記
文化小鎮·武術奇葩——中國峨眉(黃灣)武術文化小鎮修建方案設計
保護與更新
重現宋元古鎮,再續韆年窯火——吉州窯大遺址保護利用中的文化再造
再現曆史風情,重塑城市名片——廣州市荔灣區恩寜路舊城更新實踐
曆史街區的文化解讀及轉譯探索研究——以漢口原租界風貌區青島路片的保護規劃為例
基於傳統與升華的價值對瀋陽曆史城區及文化街區保護的探索
他山之石
瓦倫西亞圖裏亞河床公園改造及其文化再造
杜塞爾多夫媒體港的文化與空間重塑
精彩書摘
記者(以下簡稱記):近年來中國城市的“復古”浪潮越發猛烈。在一些城市,尤其是曆史文化名城開始瞭一場聲勢浩大的復古運動。韆億元“再造汴京”的開封、巨資仿建城牆的鄭州,30億元“重迴漢唐”的敦煌、50億元再現勝景的灤縣……這些“傑作”的齣現,中國南北恍如一片“迴到宋朝”、“迴到漢唐”的夢幻景象。對這場復古風潮您有什麼看法?
張鬆教授(以下簡稱張):中國曆史上在某些特殊的時期往往會齣現復古之風。今天這場全麵復興古城傳統風貌的風潮,正如北大中文係李零教授在《鑠古鑄今:考古發現和復古藝術》一書中描述的,“復古的狂風把山都吹倒瞭”。我覺得在這些城市、這些曆史文化名城,從來沒有像今天這樣把老人傢當年作齣的“古為今用”、“洋為中用”的指示發揮得淋灕盡緻瞭。
爭議最大的山西大同,是首批24座國傢曆史文化名城之一,有著2300餘年的建城史。2008年開始實施名城保護與修復工程,計劃投入資金100億元,全麵恢復大同古域曆史風貌。據報道僅2009年就拆遷建築487942.72m2。
河北的山海關,是2001年增補公布的國傢曆史文化名域。為瞭實現山海關古城“重現舊顔”,2006年4月6000m山海關長城本體修復項目啓動,2007年3月古城內四條大街街景整治項目,已建成150套形態各異的明清風格的仿古建築。這裏是拆除舊的民居建築、建瞭新的仿古建築。
大概在1990年代後期開始,我們的社會時尚中就似乎充滿瞭古色古香的氣息,幾乎所有的中國人都變得很懷舊、很有曆史滄桑感。一些城市也開始大規模興建仿古街道,這種過度懷舊的做派,這種大規模走火人魔式的復古行動,是因為現實中曆史環境消失得太快,人們開始真的需要曆史文化遺産瞭?還是反抗城市特色危機復興文化的義舉?現在作結論恐怕為時尚早,但現實中越來越多的“明清老街”、唐宮宋域,其虛假的氛圍和功利的意圖已經昭然若揭,通過土地置換、大拆大遷,城市政府與投資商無外乎是為瞭在短期內謀取政績和經濟利益。
記:您認為齣現這種復古風的主要原因是什麼?
張:從好的方麵來看,應該說一些城市的主要領導開始關心城市文化發展,這是個好的現象;然而從現實中齣現的問題看,一些領導乾部把文化發展簡單等同建築再造這麼一個簡單的打造工程,不懂得文化發展比建設物質空間更不容易,更需要科學思路和有耐心的培育。在城市快速發展之後,城市中的文物古跡、曆史建築越來越少,越來越顯得珍貴,一方麵是由於過去不重視簡單拆除過的,另一方麵是因為新的建築把太多老建築淹沒其中,市民無法感受到瞭。這可能是導緻領導決策大興仿古建築的直接原因吧。其實,貫穿我國2000多年曆史的“復古”藝術思潮,以及發生於20世紀80年代的仿古建築思潮,一直都在告訴世人,假古董比真古董好看、便宜、省錢,製造一個假古董還不會被求全責備,因是仿造、模仿,基本像那麼迴事就可以瞭。就像你在傢裏沒錢和沒時間認認真真養盆花一樣,退而求其次,買盆假花擺設起來也是天經地義的事兒。省錢,省事,有時還可以臭美兩下,也不用擔心它是死是活。基於幾乎相同的“假比真好”理由,全國各地爭先恐後建造“假古董”,復興唐宋城的現象就不難理解瞭。
我們翻看一下賈平凹先生當年的暢銷小說《廢都》,在這部1993年上半年齣版的有關城市生活的長篇小說中,有一段對西京這座古都文化和旅遊發展狀況的描述,既具有典型的代錶性,又揭示瞭僞文化泛濫,“假古董”盛行的主要動因。
“西京是十二朝古都,文化積澱深厚是資本也是負擔。各層乾部和群眾思維趨於保守,故長期以來經濟發展比沿海省市遠遠落後,若如前幾任的市長那樣麵麵俱抓,常因企業老化,城建欠賬大多、用盡十分力,往往隻有三分效果,且當今任職總是三年或五載就得調動,長遠規劃難以完成便又人事更新;與其這樣,倒不如抓彆人不抓之業,如發展文化和旅遊,短期內倒有政績齣現。市長大受啓發……乾瞭一宗韆古不朽之宏業,既修復瞭西京城牆,疏通瞭域河,沿城河邊建成極富地方特色的娛樂場,又改建瞭三條大街:一條為仿唐建築街,專售書畫、瓷器;一條為仿宋建築街,專營全市乃至全省民間小吃;一條仿明、清建築街,集中瞭所有民間工藝品、土特産。”
在實際生活中,各個城市復興漢唐都城也好,重塑明清風貌也罷,都會有這樣的理由和那樣的原因,但歸根結底的驅動力可能與“廢都”西京並無二樣。簡單地說,真的文物古跡保護起來麻煩很多,也無法隨心所欲地使用、利用。於是拆除那些不完美的真古跡、年代不夠久遠的曆史建築,按現代生活需要或旅遊開發規劃建造各類賞心悅目的“假古董”,便成為瞭地方政府不由自主的選擇。
此外,近年來國傢和各地方都齣颱瞭曆史文化名城、曆史風貌或曆史建築保護的相關條例,保護工作被提上瞭政府的議事日程,因而,大概沒有人敢於公開大膽地反對曆史遺産保護瞭,在無法大規模、簡單地拆除曆史建築和曆史街區時候,對偷換概念也是需要人們高度警惕的。前些時候在新浪微博上引發網友熱議的北京玉河地帶的開發項目、寜波月湖曆史街區的改造規劃等就是典型案例。
記:最近湖南鳳凰為瞭緩解古城的壓力決定在古城附近復製一個新鎮“煙雨鳳凰”,在雲南的大理、廣西的陽朔等很多地方都有類似的做法:即保留文物古跡,在周邊新建仿古建築。這似乎已經成為瞭一種主流方式。
張:曆史建築首先應該是真的,而不是仿建的、新建的;周邊環境也應該與其有關聯。我曾陪外國友人參觀大同雲岡石窟,大傢在石窟內看得津津有味,對旁邊的仿古建築卻一點興趣都沒有,在某種程度上也反映瞭我們作為遊客的觀賞偏好和取嚮,所以即便投巨資重建整座古城,缺瞭原真性和完整性,假古董憑什麼吸引遊客呢?
城市建設離不開特定的曆史環境,建築藝術具有鮮明的時代性。像北京四閤院,每座四閤院都有獨特性,承載瞭傢庭習慣、工匠意圖、人文傳統等曆史信息,所以幾乎找不到兩座一模一樣的老院子。如果像在生産綫上大量復製,短期快速打造的建築一定缺乏靈魂,並與傳統建造理念背道而馳。
記:有人認為“假古董”既保護傳統風貌,又兼顧現代發展需要,很多地方通過造假古董這條捷徑實現瞭保護和復興的雙重效益,像南京的“夫子廟”,成都的“寬窄巷子”、“錦裏”,都是“假古董”的成功案例,帶動瞭地方旅遊的發展,甚至成為城市對外展示的名片。對此您怎麼看?
張:目前國內仿古建築基本停留在具象模仿上,簡單將古建築元素附加於現代建築的形式之上,很多都犧牲瞭原生態的曆史文化。如按原形製、原結構、原材料、原工藝,精雕細琢復原的傳統形式建築,無可厚非,但很多地方本末倒置——推倒有內涵的古跡,通過拙劣、廉價的仿古來吸引眼球,導緻仿古建築泛濫。
……
前言/序言
理想空間60:文化再造 [Ideal Space] 下載 mobi epub pdf txt 電子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