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谈社·中国的历史10·末代王朝与近代中国:清末中华民国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4

图书介绍


讲谈社·中国的历史10·末代王朝与近代中国:清末中华民国

简体网页||繁体网页
[日] 菊池秀明 著,马晓娟 译



点击这里下载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发表于2024-12-22

类似图书 点击查看全场最低价

出版社: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ISBN:9787549535217
版次:1
商品编码:11404617
品牌:理想国(imaginist)
包装:精装
丛书名: 讲谈社·中国的历史10
开本:32开
出版时间:2014-01-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416

讲谈社·中国的历史10·末代王朝与近代中国:清末中华民国 epub 下载 mobi 下载 pdf 下载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4

相关图书



讲谈社·中国的历史10·末代王朝与近代中国:清末中华民国 epub 下载 mobi 下载 pdf 下载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4

讲谈社·中国的历史10·末代王朝与近代中国:清末中华民国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具体描述

编辑推荐

  

  【由大家写给大家的作品】——《末代王朝与近代中国:清末中华民国/讲谈社·中国的历史10》是日本讲谈社“中国的历史”系列“清末中华民国”一卷,由日本学界该研究领域内的代表学者菊池秀明撰写,是一本“由大家写给大家”的作品。
  【深入社会基层的视角,理解近代中国的开端】——《末代王朝与近代中国:清末中华民国/讲谈社·中国的历史10》是一位日本学者对清末以来到进入全面抗日战争之前中国历史的观察。作者没有拘泥于对现成的历史文献资料的搜集和爬梳,同许多中国学者一样,多次深入中国内地进行深入调查,同当地民众交谈,亲自把握的口述史料,从社会的基层了解和探索近代中国的追求。
  【以日本学者的全新眼光重新解读中国历史】——日本因其与中国地缘临近的关系和悠久的文化交流历史,对中国历史了解较早且相当深入。无论是在宏观框架还是具体史实上,这套书都为我们重新理解自己的历史提供了一个崭新的视角。
  【关于套书】AHistoryofChina讲谈社·中国的历史(十卷)
  历时五年,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理想国倾情推出“日本讲谈社·中国的历史”(十卷本)
  十位作者均为日本一流学者:九州大学教授宫本一夫、东京大学教授平势隆郎、学习院大学教授鹤间和幸、京都大学教授金文京、九州大学教授川本芳昭、明治大学教授气贺泽保规、东京大学教授小岛毅、京都大学教授杉山正明、立教大学教授上田信、国际基督教大学教授菊池秀明
  十位国内一流学者作序推荐: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许宏、武汉大学教授罗运环、人民大学国学院教授王子今、北京师范大学教授黎虎、北京大学教授阎步克、清华大学教授张国刚、北京大学教授邓小南、香港科技大学教授李伯重、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步平共同推荐
  图文并茂,印刷精美,深入浅出,观点新颖
  

内容简介

  《末代王朝与近代中国:清末中华民国/讲谈社·中国的历史10》是日本讲谈社“中国历史”系列“清末 中华民国”一卷。
  《中国的历史》为日本讲谈社百周年献礼之作,是日本历史学家写给大众的中国通史读本。丛书自上古到近代,内容含概量大,撰述者均为日本该领域的代表性学者,作品大多构思巧妙,写法轻松,观点新颖,富于洞见,但同时又吸取了近些年来的诸多学术成果,利用了最新出土的史料,是一套可读性与严肃性兼备的重磅历史佳作。
  《末代王朝与近代中国:清末中华民国/讲谈社·中国的历史10》作者将19世纪中叶到1936年为止作为一个时代进行叙述,把此阶段的历史归结为“复兴中华的尝试”。作者指出,中国存在地方文化的差异与联系,尝试“以南方边地吹来的新时代之风的视角”来重新认识这一时代。他认为,洪秀全、孙中山以及后继者蒋介石等本书中的出场人物,皆以南方边地为出发点,后来北伐作战。从南方农村根据地兴起的毛泽东的边区革命也是朝着黄土高原的延安一路撒下了新时代的种子。虽然全书基本上还是以政治史的叙述为主要线索,但作者仍注意到对文化予以特别的关注,用较多的笔墨描写了中日之间的文化交流,为我们理解中国近代史提供了一个新的读本。

作者简介

  菊池秀明,1961年生于日本神奈川县。就读于早稻田大学第一文学部、东京大学大学院,文学博士。曾任中部大学国际关系学部讲师、助理教授、国际基督教大学副教授,现任国际基督教大学教授。研究方向为中国近代史。重视田野调查,并广泛收集各领域文献,主要著作有:《广西移民社会与太平天国(正文篇、史料篇)》(风响社)、《太平天国与历史学——客家民族主义的背景》(《岩波讲座·世界历史 20 亚洲的“近代”》,岩波书店)、《从太平天国看异文化接受》(世界史手册65,山川出版社)。

内页插图

精彩书评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由于文化传统和学术传统不同,西洋人、东洋人观察中国历史的角度和兴趣、重点也不同;在国际中国史研究中,日本学者有独特的优势,形成了自己学术风格和学术传统。
  ——清华大学教授 张国刚


  ★本套丛书图文并茂,雅俗共赏,可读性强。说其雅,指具有学术性;说其俗,娓娓道来,活泼通俗。也就是说,不仅适合大众的口味,相关学者也会感兴趣。全书比较集中地融入了其长期以来的主要学术成就。同时,也吸收了日本学界以及中国等学者相关重要的学术成果。
  ——武汉大学教授 罗运环

目录

推荐序 中文版自序

序 章 南来之风——来自边地的复兴中华的尝试

第一章 “南来之风”的兴起——太平天国运动与列强

洪秀全对基督教的接受与拜上帝会/太平天国起义与攻占南京/地上天国的现实与湘军的登场/天京事变与第二次鸦片战争/《资政新篇》与太平天国的灭亡

第二章 动荡的中华世界——洋务运动与甲午战争

洋务派的登场与近代化产业/“中体西用”论的理想与现实/“边境危机”与中法战争/围绕琉球与朝鲜李朝的日清关系/日清战争与马关条约

第三章 民族主义的诞生——戊戌变法与义和团

列强瓜分中国与变法派的登场/变法运动与戊戌变法/反基督教事件和义和团的出现/北京的义和团与清朝、列强/另一个义和团:中国人移民问题与抵制美货运动

第四章 大清帝国的黄昏——末代皇帝与辛亥革命

清末中国人留学日本和日俄战争/孙文的出现和日本/革命派的成长与中国同盟会/寻求救国之路/清帝国的黄昏与辛亥革命

第五章 “民国”的考验——袁世凯政权与日本

中华民国的成立和临时约法/二次革命与袁世凯政权/第一次世界大战与“二十一条”要求/袁世凯复辟帝制与日本/护国运动和军阀混战拉开帷幕

第六章 青年的季节——五四运动与马克思主义

《新青年》和北京大学/鲁迅和文学革命/巴黎和会与五四运动/接纳马克思主义和成立中国共产党

第七章 革命尚未成功——第一次国共合作与北伐

华盛顿体制与孙中山的革命方针/第一次国共合作与蒋介石/《无花的蔷薇》与北伐开始/北伐战争与湖南农民运动/四一二政变与国共合作破裂

第八章 内忧与外患之中

——南京国民政府与九一八事变

重兴北伐与出兵山东/北伐成功与南京国民政府/毛泽东的山区革命和围剿/九一八事变和末代皇帝

第九章 筑起抗日长城

——“满洲国”与长征、西安事变

“满洲国”的成立与现实/安内攘外与长征的开始/高涨的抗日情绪/西安事变与张学良

第十章 边境的街道和人们——香港、台湾和上海

异文化的窗口香港和上海/台湾与日本型近代的走向/大革命时期的上海与香港/尾声·鲁迅的遗言与日本人

附录

主要人物略传

历史关键词解说

参考文献

历史年表

精彩书摘

  序章
  南来之风
  ——来自边地的复兴中华的尝试
  近代日本与中国 本书旨在叙说中国的近代历史,笔者想以一个设问作为开端。看到本书的人们,对书名中的“近代”一词会产生何种印象?
  多数日本人对“近代”(modern)这一词汇的印象通常是正面的。比如,它可以让日本人联想到明治时代的流行语“文明开化”,联想到那些身着西装披头散发的形象,铁道、砖瓦造的欧式建筑,乃至医疗技术的进步与学校等等。近代日本对欧洲文明的引进与资本主义化的尝试为日本人带来了富裕和舒适的生活。
  那么本书所叙说的中国又是何种境况呢?汉语里,至少在回顾中国历史时,“近代”一词往往伴随着沉重、消极的印象。因为,对中国历史来说,近代是一个屡受外国侵略、国家民族面临存亡危机的时代。
  比如中国现行的改革开放政策的雏形,最早提出于1975年。当时的周恩来总理提出了“四个现代化”的口号,而未采用“近代”一词。其最直接的理由是依据中国官方的时代划分法,即从鸦片战争至1919年五四运动为近代史,其后为现代史。而由这种划分就可见,近代史对中国人来说首先是屈辱的历史、是抵抗侵略的历史。
  21世纪的今天,中国终于可以一洗近代以来所饱尝的屈辱。鸦片战争后沦为英国殖民地长达一百五十六年之久的香港于1997年回归中国,就是最好的例子。另外,2008年的北京奥运会就如曾经的东京奥运会之于日本一样,成为中国人切身感到新时代来临的纪念碑。
  诚然,对过去的清算决非一日之功,至少于现在的中国,其过程还未完结。2001年围绕美化日本侵略行为内容而再度引起关注的教科书问题,2003年于西安、2005年于中国各地发生的反日游行等,这种不时趋于紧张的日中关系揭示了苦难的近代史在今天仍然是大多数中国人所共有的“负面的记忆”。
  相反的两个中国近代史 本书所叙说的中国近代史具体指从鸦片战争后的19世纪中期到中日战争开始前的1936年。这一时期的特征若以一言蔽之,可以用“复兴中华的尝试”来概括。但是如何评价这一尝试,中国史学家们的意见一直都不统一。其原因首先要从现代中国数十年来的政治激荡中寻求。
  日本真正开始中国近代史研究缘起于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当时被称为“新中国”的社会主义政权的诞生给予了一直轻视中国、不愿正视侵略事实的日本人以沉重打击。于是日本人试图从中国的近代史中发现一种可能性,即与经受了1945年战败挫折的日本不同的“近代”。
  在此背景下开始的中国近代史研究,重点放在了阐明中国革命取得成功的原因之上。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这种研究是在当时日本批判冷战体制下军国主义的复活与推动社会民主化这一政治课题之下开展的。
  但是这些研究大多偏重于与中国共产党相关的革命运动史,往往带有以“对革命作出贡献,或反对革命”为善恶标准的成见,并不注重实证性的分析。另外,由于中日到1972年才恢复邦交,此前的中国对日本来说就仿佛是“从未见面的恋人”,是一种隐藏于面纱之下的神秘存在。因此当时的中国近代史研究也难免流于背离中国社会实际情况的理念性的研究。
  1978年开始实行的改革开放政策与中日交流的正式启动为中国近代史研究带了巨大变化。随着1957年“反右”斗争以及“文革”对知识分子迫害等中国现代史的历史问题被公开研究和讨论,以革命胜利为顶点的历史范式受到了极大震撼。进而,亲眼目睹了中国社会“落后”实景的日本人,早已不再把中国视为日本应该学习的近代化的榜样,而是普遍认识到中国只是一个极其普通的发展中国家。
  在这种现实面前,多数日本人眼里的中国不再是革命带来的新社会,而是革命之后依然传承下来的、带有传统特质的社会。另外,由于日本人已然可以长期留在中国进行深入观察和研究,所以,特别是近代史领域里,出现了许多运用了日本所不能见的新史料的研究成果。但是,即便这种重新勾画中国近代历史景象的尝试,现在看来也仍然存在诸多局限性。这些尝试从反对既往的主流的农村革命史出发,把重点从革命与农村转移到了改革史与都市史的研究之上。诚然,诸多历史事实得到了厘清,但其结果也不外乎是填补了这方面研究的空白而已。如果苛刻地说,这些不过是毛泽东革命路线转换到邓小平改革开放路线这一政治局势的变化反映到中国近代史研究的结果。
  更为重要的问题是,这些尝试针对单个的历史积累了大量研究成果,但却没有提出一个取代以往革命范式的总括性的历史框架。这也是当今所有学术领域的共通问题,由于中国近代史研究中专门领域的过分细化,因此很难产生能够概括这些领域的具有远见的结论。
  南方边地吹来的新时代之风 在本书写作过程中的2003年10月,纽约传来了蒋介石夫人宋美龄女士亡故的消息,享年106岁。继张学良在2001年病逝至此,本书所涉及的中国近代史上的主要登场人物均已离世。
  时隔半个世纪,张学良在1990年接受NHK的采访中,以精神焕发的面貌再次出现在大众面前,呼吁日本年轻人了解中日之间的不幸历史,这一影像至今依然令我们记忆犹新。在中国虽有“盖棺定论”的说法,但最后的当事人张宋二人的逝世,也正提示我们从现在开始冷静评价这个时代的重要性。
  那么如何来描述中国的近代史呢?本书想做一个尝试,即以南方边地吹来的新时代之风的视角,来剪影这一时代。太平天国运动、辛亥革命、国民革命以及中国共产党的革命运动,都兴起自南方大地,而后向北发展。洋务运动、维新变法运动等改革运动以及新思想、新文化的接受与创造,亦多由南省出身的人物担任骨干,或以在此时代发展起来的南方边地城市作为其衍生发展的舞台。
  众所周知,拥有广阔土地的中国,其南北是截然不同的社会。南方为水稻种植区,人们以大米为粮;北方则以小麦、面食为主。而代表北方的北京方言与香港、广州人所讲的广东方言更互不相通,犹如两国语言。延伸到地平线的平原地区、被干燥的黄土地所覆盖的华北大陆,与山川河流密布、地形高低起伏、临海与外国相通的开放的华南地区,遑论风景,甚至人们的生活习惯与思维方式也各自相异。或许也可以说两地人的价值观是不同的。
  从本系列其他各卷的叙述中可知,近代以前,中国历史上的新风气往往兴起于北部边境。中华文明每遭遇动荡时期,总是通过吸收周边世界焕发的能量实现复兴与扩张,从而得以保住延续数千年的命脉。但是,承担这一使命的是从北方进入的各游牧民族,而外部对中国的文化刺激也大多是经由内陆的贸易通道(丝绸之路)所带来的。
  当然,这种情况因蒙古时代的海上贸易以及大航海时代后的世界一体化而不断发生着变化。但是,宣告新时代的南来之风从真正意义上席卷中国大地,可以说是从本书所论及的近代开始的。洪秀全、孙文以及其后继者蒋介石等本书中的出场人物,皆以南方边地为出发点,倾注热情于被称为“北伐”的北上作战。而从南方农村根据地兴起的毛泽东的边区革命也是朝着黄土高原的延安一路撒下了新时代的种子。由此可见,近代中国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从南方开始复兴之路的时代。
  以下就让我们来看一看这与南来之风一起开始的复兴中华的尝试与苦难的一幕一幕。面对包括日本在内的列强的侵略,从不断的挫折与失败之中,如同凤凰般涅槃的中国,无疑为生活在不透明的时代的我们带来了勇气。


  ……

前言/序言

  推荐序——步平
  这本书是一位日本学者对自清末以来到进入全面抗日战争之前中国历史的观察。关于这一阶段的历史,中国学者的研究成果相当多,国外也有许多学者在关注,而这本书及其作者的特色在哪里呢?
  首先,这本书的作者菊池秀明先生是研究中国太平天国革命运动的为数不多的外国学者。而作为外国学者的菊池先生,在研究太平天国这一问题的时候,并没有拘泥于对现成的历史文献资料的搜集和爬梳,而是同中国的学者一样,曾多次深入太平天国运动的发生地——广西,同当地的民众接触,谈话、喝酒、交朋友,亲自把握生动的第一手的口述史料。我曾多次听菊池先生介绍他在太平天国发生地的实地考察活动,对他满怀深情地回忆与当地民众交往过程时的表情记忆犹新。这样的经历使他能够建立起对中国历史发展的独特认识。所以,这本书将其叙述的、从鸦片战争后的19世纪中期到中日战争开始前的1936年的历史归结为“复兴中华的尝试”。从近代中国争取民族独立、解放和国家富强、人民富裕的意义上看,这一归纳不无道理。研究中国历史的外国学者并不少见,但能够深入中国内地进行深入调查,并能够从社会的基层了解和理解近代中国追求的外国学者则不是很多,菊池秀明先生是其中之一。
  作者在本书的开头提出了一个颇有意思的论断,那就是:“近代以前,中国历史上的新风气往往兴起于北部边境……承担这一使命的是从北方进入的各游牧民族”,而“宣告新时代的南来之风从真正意义上席卷中国大地,可以说是从本书所论及的近代开始的”。所以,他发现“洪秀全、孙文以及其后继者蒋介石等本书中的出场人物,皆以南方边地为出发点”,“而从南方农村根据地兴起的毛泽东的边区革命也是朝着黄土高原的延安一路撒下了新时代的种子”,所以认为“近代中国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从南方开始复兴之路的时代”,因此他也“想做一个尝试,即以南方边地吹来的新时代之风的视角,来剪影这一时代。太平天国运动、辛亥革命、国民革命以及中国共产党的革命运动,都兴起自南方大地,而后向北发展。洋务运动、维新变法运动等改革运动以及新思想、新文化的接受与创造,亦多由南省出身的人物担任骨干,或以在此时代发展起来的南方边地城市作为其衍生发展的舞台”。地方文化的差异与联系,是文化史研究中经常遇到的问题之一。而对于中国这样一个地域辽阔、文化特征复杂的国家来说,是否可以以“南方”与“北方”加以区分呢?读者不妨对作者的这一论断进行评价。
  其次,这本书尽管照顾到了中国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但基本还是以政治史的叙述作为主要线索。然而,正是在政治史的叙述上,中国与外国学者,特别是有意无意地以西方为中心思考问题的学者在认识上往往有相当大的差异。而本书作者因为一方面可能是出身于东亚,另一方面也可能与其研究中国历史的背景有关,所以并没有完全依照某些西方研究中国近代史学者的叙述模式。针对具体问题,作者往往提出了自己的看法,而这些看法在某种程度上更接近于中国学者的认识,当然也带有日本学者立场的印记。不过,对于近年来重视历史认识跨越国境的学术界来说,这种看法也许距离历史更近一些。
  就以清末中国在西方列强的压迫下进行的改革活动来说,当时的许多有识之士皆以日本明治维新的改革为楷模,期待中国的“改制”与“变革”,中国的洋务派曾提出“中体西用”的口号,有人认为那相当于幕府末期日本提出的“和魂洋才”,将当时中国改革的努力比拟于日本的明治维新。而作者认为“历史上的近代化,并不意味着就是明治时期日本选择的‘西洋化’”,他认为需要注意的是:“洋务派体现出的保守主义倾向,给洋务运动带来了日本明治维新无法想象的困难。”
  但是,作者也坦率地指出:尽管当时的中国留学生们热衷于学习日本,甚至在日俄战争中支持日本,但是“日本人反应冷淡傲慢,很多留学生因此受到伤害”。所以发生了“留学生来的时候是亲日派,回国的时候是反日派”的现象。他还特别指出了表面上自称为孙文的朋友、对孙文的革命活动予以支持的一部分人,其“意图在于利用他(孙文)侵略大陆”。
  第三,作者在全书的叙述中,对文化予以特别的关注,用较多的笔墨描写了中日之间的文化交流,包括与日本有密切联系的中国对马克思主义的接纳。而作者尤其重视在推动中日文化交流中起到了特殊作用的那些人,特别是鲁迅,这是本书的一大特点。
  众所周知,鲁迅有过留学日本的经历,一方面受到指导教授藤野严九郎的悉心教导,终生都尊敬藤野先生。鲁迅回国后在从事文学创作与文化战线的斗争时,又得到了日本人内山完造的帮助。所以他认为,“日本人的长处是对一件事情名副其实地拼命,就是那种认真劲儿。我承认他们最近有些相反的举动,但是必须承认他们的认真。中国可以排斥日本的一切东西,但是不能排斥日本人认真的优点。不管发生什么事,必须学习这一点”。这的确是一针见血的认识。但是,作者也不吝笔墨地描写鲁迅强烈批评日本对中国的侵略、与侵略者进行不懈斗争的精神。
  正是在这样的描写后,作者提出:“21世纪的日本将和中国保持什么样的关系?会像本书中所描写的一百年前的日本那样,对迅速成长的中国感到威胁并敌视它吗?还是能和不随波逐流、加深与中国人交流的那些日本人一样,拼命地认真地从平等的角度去构筑两者的关系呢?了解日本和中国的历史,从中学习,不拘泥于任何偏见和既成的观念,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真实的中国——我们面临着许多的课题要解决,而中国确实是一个充满了魅力的社会。”我想,这也是对所有日本人提出的应思考的问题吧!而对于中国的读者来说,了解这样的日本学者的历史认识,也是很有意义的吧。
  综上所述,我觉得作为中国的读者,读一读日本学者关于这一段在我们看来似乎是“耳熟能详”的历史的描述,还是很有启示的。
  最后,作为历史学者,我对书中经常出现的“以古喻今”或“借古讽(颂)今”的写法则有些不同的看法。当然,研究历史的目的并非就事论事,历史研究的鉴今意义当然也是毫无疑问的。但是,历史与现实并非简单的重复或轮回,其借鉴的意义也并非那样直接。历史学者的责任,第一是要将历史上发生的事情的来龙去脉搞清楚,第二是从中思考对将来有益的经验与教训,第三则是将诸多的历史现象提升到历史哲学的高度加以分析。如此看来,对历史与现实的关系,不妨思考得更谨慎一些。
  步平
  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
  2011 讲谈社·中国的历史10·末代王朝与近代中国:清末中华民国 电子书 下载 mobi epub pdf txt


讲谈社·中国的历史10·末代王朝与近代中国:清末中华民国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用户评价

评分

老公一直心心念念的书 终于买了 质量很好 他很喜欢 希望他今年能看完 他很忙

评分

帮朋友购买的图书,选择京东,就是选择品质有保证。非常满意!价格实惠,服务超好!

评分

趁着活动入手这套书。讲谈社《中国的历史》这套书籍,内容丰富,装帧精美。刚开始读《隋唐时代:绚烂的世界帝国》,从读的部分可以看出很多新见解,继续阅读,从中汲取新东西。

评分

我喜欢~~~~~~好看。期待了好久的书。搞活动终于买下来了

评分

这套书的装帧质量非常好,印刷均匀一致,再生纸环保且逼格较高,包装材质优良……

评分

书很不错,起码觉得比较乐观

评分

一直想买,难得的大幅度活动入手,就把全套收了。评价很高,但我还没有看,不过还是蛮期待的。

评分

我喜欢~~~~~~好看。期待了好久的书。搞活动终于买下来了

评分

给别人买的 不过送货速度很快啊!

类似图书 点击查看全场最低价

讲谈社·中国的历史10·末代王朝与近代中国:清末中华民国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分享链接


去京东购买 去京东购买
去淘宝购买 去淘宝购买
去当当购买 去当当购买
去拼多多购买 去拼多多购买


讲谈社·中国的历史10·末代王朝与近代中国:清末中华民国 bar code 下载
扫码下载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友情链接

© 2024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