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于2025-01-28
西方现代批评经典译丛·语言与沉默:论语言、文学与非人道 [Language And Silence Gocrge Steiner]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乔治·斯坦纳
当今文学世界伟大的心灵
当代人文主义批评大师
★彻骨的现代启示录,宏阔的人文主义襟怀
本书的主题——对政治暴行的深入反思——极具当代性
对文学的梳理兼具历史感与现实关怀
可谓能指引我们重识自身与时代的经典作品
乔治·斯坦纳的代表作,也是20世纪西方人文批评的经典著作。本书的核心议题是语言、文学批评与人道主义(及反人道主义)。其辑录的文章写于不同时期,但都共有一个根本的主题——语言的生命。在斯坦纳看来,语言是文化的代表。而现代西方的几股非人道主义逆流(尤其是纳粹)导致了语言文化的滥用与污染,使西方文学的创作陷入“沉默”。因此,在经历了种种浩劫之后,语言及其相关的现实世界究竟该何去何从?批评家与知识分子在这一过程中又该担当何种责任?
乔治·斯坦纳(George Steiner,1929— ) 美国著名文艺批评大师与翻译理论家,当代杰出的人文主义知识分子,熟谙英、法、德等数国语言与文化,执教于牛津、哈佛等著名高校。主要研究语言、文学与社会之间的关系及“二战”大屠杀的影响。美国文理学院荣誉会员,曾获法国政府荣誉团骑士级奖章、阿方索·雷耶斯国际奖等多项殊荣。代表作有《语言与沉默》《悲剧之死》《巴别塔之后》等。
译者:
李小均 四川人,复旦大学文学博士。现任深圳大学外国语学院教授。著有《自由与反讽》《信仰之海》,译有《在美国》《尼采的使命》《薇拉:符拉基米尔·纳博科夫夫人》《苏格拉底与阿里斯托芬》等。
近代欧美的文学界,批评家人才辈出,使我佩服的有两位:埃德蒙·威尔逊和乔治·斯坦纳。在此书中,他处处反思欧洲文化经历纳粹浩劫后的反响,令我深深感动。我再三咀嚼此书中的篇章,甚至学习斯坦纳的英文文体。
——李欧梵 《语言与沉默?代译序》
斯坦纳精通多语且博学众才……他彻底重塑了批评的职能与品位。
——《卫报》
熟悉的题材新作,并能被拔高为一种高屋建瓴的抽象评介
——Frederick Garber《疆界2》(boundary 2)
乔治·斯坦纳从来不枯燥,这一点就使它脱颖而出,超过了大部分的文学批评
——Jay Parini《哈德森评论》
博学的知识储备,大胆的比较,惊人的矛盾,独特的思维模式;不是拘泥于细枝末节,而是依赖深厚的学识背景,掠过一个又一个主题,有着明显的概括性倾向……诗意的百科全书!
——Edward Ullendorff《伦敦大学学报》
序言
人文素养
人文素养
逃离言词
沉默与诗人
教化我们的绅士
夜语——高雅色情文学与人的隐私
毕达哥拉斯文体——一份猜测,为纪念恩斯特· 布洛赫而作
走出黑暗的语言
空洞的奇迹
君特· 格拉斯札记一则
K
勋伯格的《摩西与亚伦》
一种幸存者——献给埃利· 维瑟尔(Elie Wiesel)
后 记
经典
荷马与学者们
《圣经》
莎士比亚400 年
两种翻译
大师
利维斯(F. R. LEAVIS)
俄尔甫斯及其神话:列维—斯特劳斯
马歇尔·麦克卢汉
小说与今日
梅里美
托马斯· 曼的《菲利克斯· 克鲁尔》
劳伦斯· 达雷尔与巴洛克小说
建构一座丰碑
“死亡是一门艺术”
马克思主义与文学
马克思主义与文学批评家
乔治·卢卡奇与他的魔鬼契约
美学宣言
走出中欧
作家与共产主义
托洛茨基与悲剧想像力
文学与以后的历史——纪念乔治· 卢卡奇
译后记
一.
乔治·卢卡奇与他的魔鬼契约
在二十世纪,诚实的人要做文学批评,实属不易。有许多迫切的事情要做。评论只是附属品而已。批评的艺术在于让那些或许最不需要帮助的读者关注文学作品;如果没有较高的文学素养,读者会读诗歌、戏剧或小说评论吗?更何况,还有两种的诱惑:一边是给人严谨气息和学术声誉的文学史;一边是书评,虽不能算是一门艺术,但是一种技艺,对这样一个难以置信的观念深信不疑——值得一读的书每天都在面世。即使最优秀的评论也会受到其中一种的诱惑。急于获得精神尊重和奠定学者坚固地位的批评家,或许会像圣伯夫一样,差不多变成了文学史家。也许他会屈从于新作的号召;詹姆斯的大部分批评与他滥施的琐屑批评对象一样短命。优秀的评论甚至比劣质的书籍更短命。
但是,生在这个动荡、危险世纪的诚实的人,难于将主要精力投身于文学批评,还有另一个重要原因。我们的时代首先是自然科学的时代。有史以来诞生的科学家中,十之八九活在我们时代。科学征服的速度,地平线在探询精神面前退却的速度,一日千里。每天都会发现新大陆。因此,时代精神中浸透着科学的价值观。这使得科学的影响和魅力远远超出了古典意义上科学的疆域。历史学和经济学都认为它们本质上属于科学;逻辑学和社会学也如是宣称。艺术史家改进了他认为是科学的工具和技艺。运用十二音技法的作曲家认为他严谨的创作基于数学原理。达雷尔在“亚历山大四部曲”序言中说,他试图把相对的视角转换成语言和他的叙事方式。他从四维的角度来打量标题中的城市。
科学无所不在,带来了新的谦逊和新的野心。科学对冲动保持着怀疑,需要严密和证据,并把这种要求神化。为了防止怀疑的反击,科学提供了海市蜃楼般的真实、确凿知识以及精神财富。伟大的科学家也会拒绝这种前景;即便在发现的核心,他也会坚持怀疑的态度。但客观的、可证明的真理总在那里,它吸引了我们时代最强有力的心智。
在文学批评中,没有永恒之物的希望之乡,没有确定无疑的乌托邦。就本质而言,评论是个性化的活动。它既不要求论证,也不要求证据一致。当伟大的诗行闪过脑海,它处理(使用)的工具最多与豪斯曼那根根直立的胡子一样精确。历史上,评论家一直试图证明,他们的行当也是一门科学,拥有获得绝对真实的客观标准和手段。柯勒律治将极度个性化、经常极不稳定的天赋集中建立在一套形而上学体系之上。在一篇著名的宣言中,丹纳宣称,文学研究的精密性不亚于自然科学。理查兹暗示了美学判断中也存在着客观心理基础。他最杰出的弟子燕卜荪教授,将数学的调式和形式引入了文学批评。
但事实是,文学批评家是独立的个人根据他自己目前的精神倾向、情绪或信仰结构判断给定的文本。他的评论也许比你我的评论更有价值,只因为他的评论建立在更广的知识范围之上,或者只因为他的表述更清晰有力。我们不能从科学的角度来证明他的评论;他的评论也不可能宣称永恒。品味与时尚的风潮在不断变化,新一代的评论家会做出新的判断。而且,对一部艺术作品好坏的评价难以辩驳。巴尔扎克认为,拉德克利夫夫人是和司汤达一样伟大的作家。尼采,这个有史以来关注音乐的最敏锐的头脑之一,后来认为比才的作曲天赋高于瓦格纳。我们也许骨子里感到,这些观点违背常理,荒谬可笑。但我们不能像科学家反驳谬论一样加以反驳。今天看起来站不住脚的判断,谁知道明天是不是得到认同?品味的历史就像螺旋线。那些起初被认为是激愤或前卫的思想,在下一代眼中也许是神圣或保守。
因此,一个现代批评家发现自己面临双重困境。首先是道德的困境。批评本身具有闲逸时代的特征。从道德层面上来讲,批评很难抵制经济、社会和政治问题的强烈诱惑。如果某些暴行或政治自杀行为构成了威胁,那么,对纯文学进行批评似乎就是相当边缘化的追求。其次是知识困境。无论多么杰出,批评家不能参与同时代精神的主要活动——获取积极的知识、掌握科学的事实、探讨可验证的真理。如果批评家对自己诚实,他就会知道,自己的论断不会有长久的有效性,它们也许明天就会被推翻。只有一样东西能使他的工作具有某些永恒性:他实际风格的力量或美感。利用风格,批评反过来或许能够变成文学。
当代批评大师试图用不同的方式来解决这两重困境。例如,艾略特、庞德和托马斯?曼,他们把批评当成是文学创造的附属品。他们的批评都是对自己诗学作品的评论,都是文人举起来映照创造性想像的镜子。在劳伦斯那里,批评是自卫;劳伦斯表面上是在讨论其他作家,实际上是为自己的小说艺术理念申辩。利维斯博士迎头面对挑战。他将批评力量服务于一种充满激情的道德观。他旨在建立文学之中成熟的等级标准,以便社会作为一个整体以更成熟有序的方式前进。
但是,对于困扰文学批评的道德和知识困境,最激进的解决方案来自卢卡奇。这体现在他作品中的两个信念。第一,文学批评不是奢侈品,不是最敏锐的美国批评家艾略特所称的“写给业余爱好者的话”;相反,文学批评是塑造人们生活的核心武力。第二,卢卡奇断言,批评家的作品既不是主观,也并非不确定;批评是一门科学,有其严密性和准确性;判断的真理性可以验证。当然,卢卡奇是马克思主义者。事实上,他是从马克思主义的灰暗奴役世界中脱颖而出的批评大师。
……
语言与沉默
—— 简论人文批评家乔治·斯坦纳(代译序)
李欧梵
近代欧美的文学界,批评家人才辈出,最使我佩服的有两位:埃德蒙?威尔逊和乔治?斯坦纳。威尔逊的大名早已家传户诵,但斯坦纳的作品在国内似乎还没有人介绍过。
我没有受过“纯文学”的训练,然而对文学一直有浓厚的兴趣,这也许是威尔逊和斯坦纳最能吸引我——或者是像我这一类的人——的原因。这两位大师都是学贯古今,涉猎广博,西方各国的文学、哲学、艺术、社会、政治,都在他们的批评范围之内。二人的文字皆是精辟隽永,引人入胜。斯坦纳更“大言不惭”地认为,像他这样的文学批评家,可以和作家一样,以文体传世。所以他在遣词造句上,刻意推敲,其文虽不如威尔逊的文章流畅自然,但是读起来铿然有声,字字珠玑,足资英文习作者借鉴。在内容上,二人除了英美名著外,都特重俄国文学。威尔逊通俄文,未逝世时,曾为了翻译普希金的《叶甫盖尼·奥涅金》(Eugene Onegin)和小说家纳博科夫(Vladimir Nabokov)打过笔仗,他讨论俄国革命的西方源流的一本书——《到达芬兰站》(To the Finland Station)——已被誉为经典之作。斯坦纳的第一本书就是综论比较俄国的两位大小说家托尔斯泰和陀思妥耶夫斯基,他虽然不是一个马克思主义者,然而欧洲的马克思文艺批评传统特别是匈牙利籍的大师卢卡奇却是他乐于论述和批判的。威尔逊和斯坦纳的另一个值得注意的共同特点是,两人在“学院派”的批评家特别是“新批评”(New Criticism)的附从者的眼中,都不属于正统,与美国文学的批评家菲德勒颇为相似。因为他们都不愿意拘泥于学院的门墙之内,更反对“新批评家”只在文学作品的本身下功夫而毫不顾及文学的历史、文化和社会背景的那种治学方法和态度。因此,我认为他们都是“人文”的批评家,特别是乔治·斯坦纳,可以说他与当代西方文学的潮流息息相关,他对于现代西方社会的几种“逆流”,更表现出忧心忡忡。
斯坦纳的近著,题名为“语言与沉默”,下面的小标题是“论语言、文学与非人道”,这一个标题,是寓意深远的。 斯坦纳所谓的语言并不是指语言学,而是指文学借以表现的媒介——写出来的语词,作家以“语词”来传达文思,古典经籍也多借“语词”而流传至今,因此,斯坦纳所谓的“语言”,也可以说是文化的代表。然而,现代西方的几股逆流,却导致语言的滥用和文学语言的破产,使得西方文学的创作,面临“沉默”的危机。这几种逆流,斯坦纳称之为“野蛮”(barbarism)——显然是与“文明”相对的一个名词,这种野蛮,并非出自戈壁沙漠或南美亚马逊的丛林,而是茁壮成长于欧洲文明的骨干之内:“受戮者的悲鸣,在大学外清晰可闻;虐待的暴行,也在与剧院和博物馆隔一条街上展开。在18世纪末期,伏尔泰颇有自信地认为酷刑即将终止,意识的屠杀即将灭迹,然而,在我们这个时代,文艺和哲学创作的重镇,却成了非人道的集中营。”
现代史上最大的一股逆流是纳粹主义,希特勒的发迹是对德国文化的一大讽刺,因为纳粹主义假借文明以图征服世界,于是尼采的哲学和瓦格纳的音乐,皆被希特勒滥用,德国文学的精髓,失去了它应有的文明精神。斯坦纳在本书序言中举出一个震撼人心的例子:在纳粹统治下的德国,一个人可以在晚上读歌德、里尔克,可以弹奏巴赫、舒伯特,而第二天早上他仍然可以照样若无其事地到奥斯维辛(Auschwitz)集中营去上班,屠杀无辜!如果说这个人对文学不求甚解,这是矫饰之词,因为这不只是看得懂或看不懂的问题。这个例子所显示的是一个文化上的大问题:西方文明,从柏拉图到阿诺德的一贯传统,皆以为文化是一种“人性化”的力量,人类经过文化的陶冶,可以知行合一,不再诉诸野蛮暴行。然而,20世纪西方的政治暴行,却有变本加厉之势,甚至于一向以理性自尊的法国,在德国人离开巴黎不到十年,就开始在监狱里凌虐阿尔及利亚的独立分子了。为什么文明进展愈久,野蛮的暴行却愈烈?为什么一般人所公认的文明传播媒介——譬如学院教育、各种艺术和著作出版业——非但不能抵抗政治的暴力,而且还对之欢迎礼赞?这是斯坦纳所要探讨的中心问题。
我为什么喜欢在京东买东西,因为今天买明天就可以送到。我为什么每个商品的评价都一样,因为在京东买的东西太多太多了,导致积累了很多未评价的订单,所以我统一用段话作为评价内容。京东购物这么久,有买到很好的产品,也有买到比较坑的产品,如果我用这段话来评价,说明这款产品没问题,至少85分以上,而比较垃圾的产品,我绝对不会偷懒到复制粘贴评价,我绝对会用心的差评,这样其他消费者在购买的时候会作为参考,会影响该商品销量,而商家也会因此改进商品质量。
评分早就想买了,没想到遇到活动就果断买下了!
评分好东西就要分享
评分理论本身就可以当文本来读,非常不错的一本文学评论。
评分好书好书,带同学买的,据说不错
评分乔治·斯坦纳是美国著名文艺批评大师与翻译理论家
评分比较厚实的一本书,质量还可以,先囤货,慢慢看
评分比较经典,活动打折算下来很合算
评分比较经典,活动打折算下来很合算
西方现代批评经典译丛·语言与沉默:论语言、文学与非人道 [Language And Silence Gocrge Steiner]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