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历史:大统一时代·汉王朝的光和影(第2卷)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4

图书介绍


中国的历史:大统一时代·汉王朝的光和影(第2卷)

简体网页||繁体网页
[日] 陈舜臣 著,郑民钦 译



点击这里下载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发表于2024-11-15

类似图书 点击查看全场最低价

出版社: 福建人民出版社
ISBN:9787211063086
版次:1
商品编码:11345984
包装:平装
丛书名: 中国的历史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3-12-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336

中国的历史:大统一时代·汉王朝的光和影(第2卷) epub 下载 mobi 下载 pdf 下载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4

相关图书



中国的历史:大统一时代·汉王朝的光和影(第2卷) epub 下载 mobi 下载 pdf 下载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4

中国的历史:大统一时代·汉王朝的光和影(第2卷)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具体描述

内容简介

  《中国的历史:大统一时代·汉王朝的光和影(第2卷)》是一部中国通史,也是陈舜臣规模大的一部作品。与传统历史学家的写史方法有所不同,陈舜臣以时间为轴,以影响时代进程的事件或人物为中心展开描写,讲述上古时期到近代数千年中国王朝的历史兴衰及所涌现的典型人物。
  陈舜臣对史料采取中立的态度,没有先入为主的主观性,没有随波逐流、人云亦云的弊病,他所讲述的事件都有史可查,绝不杜撰,但又不盲信史料,通过比较不同史学家的记载、论述,经过条分缕析,得出自己的历史判断,在不少历史事件以及历史人物的评价上都提出独到的观点。

作者简介

  陈舜臣,日籍华裔历史作家。1924年生于日本神户,祖籍中国台湾。通晓印度语、波斯语、汉语、英语、日语五种语言。数十年来笔耕不辍,著作等身,创作领域涉及小说、历史、随笔、游记等。
  1961年开始推理小说创作,并先后荣获江户川乱步奖、直木奖、日本推理作家协会奖,是推理史上的首位三冠王,从而奠定了他在日本推理文学界的地位。1967年开始创作以中国历史为内容的作品,先后有《鸦片战争》《小说十八史略》《甲午战争》《秘本三国志》《太平天国》《耶律楚材》《秦始皇》《郑成功》《成吉思汗》《诸葛孔明》等名作问世。

精彩书评

  

  ★“中国的历史久,中国的历史书册多,可是中国人对历史也懵懂!不是我们忘本,而是史学家、文学家没有把艰涩的古文史书转化成现代语文,没有把所谓学院派刻板的叙述,转化成趣味盎然的大众言语。如今,陈舜臣先生,这位文化界的巨手,担起这项重任!”
  ——柏杨为推崇的历史作家

  ★“陈舜臣这个人,存在就是个奇迹。”
  ——司马辽太郎万分钦佩的同窗

  ★“我和陈舜臣年轻的时候就是同学。我了解他,也知道他对文明的理解颇有独到之处。写一部通史,基本是阅读原文材料。在这点上,我也万分佩服陈舜臣。他对原文的阅读深入而精密,具有广博的学识。”“当我得知这套《中国的历史》要出版的时候,我就想到,他会带我们走进“陈氏中国史”的辉煌世界。而后我又想到,我们等了几个世纪,不就是在等这样一个人吗?”不拘一格的历史创作手法:
  创作《中国的历史》期间,陈舜臣先生多次来到中国实地考察,获得第一手资料,对隐藏于表象背后的真相尽量做到合情合理的推理想象,期待对历史真实的还原。
  ——史学+文学,实证+推理

  ★郑民钦,作家、日本文学研究者、翻译工作者、教育工作者,著有《日本和歌俳句史》、《日本民族诗歌史》、《日本和歌俳句史》、《和歌美学》等书。1973年起开始做日汉、汉日对译工作,译有大江健三郎、井上靖、川端康成等作家作品多部及《源氏物语》全译本。
  ——中文译本

目录

大统一时代
泰山风物
百家争鸣
战国七雄
蜀和楚
乱世末日
统一天下
万里长城
楚汉相争
汉王朝的光和影
大风歌
创业
吕后时代
马王堆讲述的故事
休养生息的时代
年轻的武帝及其女人们
激情澎湃的活力
秋风辞
走向冬天
余韵时代
外戚时代
王莽之道
年表





精彩书摘

  年轻的武帝及其女人们
  武帝十六岁即位,但宫内有母亲和祖母,还有既是岳母又是自己姑母的长公主,即馆陶公主。他能即位,全靠她们的努力。这个少年天子被这些女人团团围着,大概也会感到有点喘不过气来吧。
  祖母窦太后依然信奉“黄老之术”。
  武帝即位的时候,丞相是卫绾,但不久更换为窦婴。窦婴曾是被废黜的栗太子的太傅,反对过景帝废立太子。他喜欢儒家之学,看重讲究名分。当景帝说想让弟弟梁王继位的时候,也是他的反对最为坚决。因此,溺爱梁王的窦太后对窦婴恨得咬牙切齿。窦婴是窦太后的侄子,都是同一家族的成员,但他们的关系就是不融洽。窦太后对儒家之学恨之入骨,窦婴却信奉推崇,这就成问题了。
  赵绾任御史大夫。太尉的官衔被景帝废除,此时恢复,武安侯田蚡任此职。田蚡是武帝的母亲王太后的弟弟,姐弟俩不同姓,因为王太后的母亲嫁给王仲,生下王太后,后来守寡,和田氏再婚,生下蚡,所以姓田。
  按照汉朝的制度,三公九卿可以说都是“阁僚级”的高官。
  所谓“三公”,就是丞相、御史大夫、太尉。
  所谓“九卿”,不同时代的称呼也略有不同,汉武帝时代的九卿如下:
  一、太常(景帝中期之前称奉常):九卿之首,掌管宗庙的祭祀以及音乐、医药、占卜、天文、记录、水利等。太常之下,设有负责历法和记录的太史官,众所周知,司马迁曾任此职。
  二、郎中令(武帝后期改称光禄勋):掌管宫殿的门户,也统辖宿卫、警备、仪仗、近卫部队。另外,还负责殿中议论,下设有顾问官。
  三、卫尉:郎中令负责门户,卫尉则负责门内的宿卫、警备。
  四、太仆:掌管车马。那个时代,马政是国家的重要问题。
  五、廷尉(景帝后期至武帝初期称大理):掌管刑罚,从罪案的审理至执行刑罚全部管辖。
  六、大行令(原称典客,武帝中期改称大鸿胪):掌管归顺的蛮夷事务以及对外关系。
  七、宗正:掌管太子宗室,即相当于“宫内厅长官”。
  八、大农令(武帝后期改称大司农):主管谷物、货币及其他专卖等经济事项。
  九、少府:掌管专供天子奉养费的山海池泽之税。下属有处理奏章的尚书令、保管御玺的符节令等,也负责监督膳部、衣服、侍医以及太监。机织、兵器制造、陵墓用品等的工房也属于少府管辖。尚书令原先属于少府,后权力膨胀,有的超过九卿,甚至在三公之上。大臣的奏章是否转交给皇帝,都是尚书令的权限。
  武帝即位时,三公是窦婴、赵绾、田蚡。这三个都信奉儒家之学,被起用担任郎中令的王臧也是热心的儒者。可见汉武帝打算把儒家思想作为执政的基础。
  这是武帝的意思,还是丞相窦婴的意思,不得而知。十六岁的少年是否具有明确的执政理念,令人怀疑。但是从武帝后来的所作所为来看,也许出于他本人的思想。他是一个积极进取的人物。
  武帝即位后,立即命令三公九卿等俸禄二千石的官员以及列侯、诸侯王的丞相等举荐贤良方正、直言极谏的人才。
  董仲舒是研究《春秋》的儒家学者,被推荐进宫,回答武帝的策问。因回答得好,被提拔为江都国丞相。江都国的刘非是武帝的异母兄,在匈奴入侵时,曾请缨任将军出征讨伐,是一个威武勇猛之人,但也傲慢骄狂。大概武帝觉得董仲舒可以制约他吧。
  当时被推荐上来的人物中,还有商鞅、韩非等法家以及苏秦、张仪等纵横家系统的人,但都没有被录用。似乎从一开始就已经定下只录用儒家人才的方针。
  御史大夫赵绾、郎中令王臧都曾向鲁申公学过《诗经》。申公曾谒见过高祖,年龄应该相当大。当上大官的弟子们以“安车蒲轮”把他们的师傅大儒申公迎接过来。当时的道路坑坑洼洼,高低不平,就用蒲叶把车轮包裹起来,以便车子安稳行驶。这样的待遇当然只给予要人。
  新皇帝身边的儒家们摩拳擦掌地要创建一个儒学体制,因为他们知道这个年轻的皇帝欣赏、赞同儒学的主张。
  然而,武帝虽然即位,却还不具备独自决定改变国家体制的力量,祖母窦太后作为监护人一直干预朝政。她虽然已经七十多岁,依然精力充沛,而且从把辕固生扔进猪圈这件事也可以看出,她对儒家的厌恶深入骨髓。
  御史大夫赵绾预料窦太后一定会极力反对实行儒教体制,在计划修建儒家设施时也瞒着窦太后。
  例如设置明堂,明堂是王者布政之堂,是祭祀上帝和先祖、举行国家典礼的场所。这与儒教的理想主义深有关系。另外,修改历法、巡狩、服色等也都是儒教的措施。
  但是,这些事总不能一直瞒着窦太后。窦太后知道后,勃然大怒,于是调查赵绾和王臧的问题,抓住把柄,送交官府处置。这两人只好自杀。刚刚开始实施的儒教政策全部被废除。
  丞相窦婴、太尉田蚡也被免职,特地用安车蒲轮从鲁迎接过来的申公也以年老多病为由让他回去。保守派的窦太后利用手里的实权,给予革新派沉重的打击。
  窦太后实在是一个难以对付的老太婆。她的丈夫文帝以及儿子景帝的确都信奉老庄思想,把“无为”——无所事事奉为至高无上的原则。她也坚信这就是政治的根本之道,按照此道一切都得心应手。
  别人想做点什么,她就不痛快。儒家的思想是“这也应该做”、“那也必须做”,极具干涉性,在她看来,这些都是违反自然潮流的反映。
  然而,无所作为的时代已经结束,汉帝国在休养生息期间所储藏的力量在冲突、撞击,等待着释放的机会。国家也是活物,能量不能封闭在体内,一定要释放出来。
  其实,文帝、景帝时代也不是毫无所为。削弱诸侯王势力、发生吴楚七国之乱并被平定,还有贾谊、袁盎、晁错这些主张必须有所作为的人物。在国家也许会被灭亡的时刻,贾谊哀叹那些劝谏“毋为”的人是“可为长太息者此也”。
  汉武帝大概感觉国家的力量就在自己的体内翻腾跃动一样。
  少年武帝首先从与身边的女人们斗争开始自己的事业。他的妻子陈皇后娇就是第一号对手。娇是武帝姑母的女儿,和武帝是表兄妹关系,加上她的母亲馆陶公主为武帝立太子和即位皇帝出过大力,娇念念不忘这一点,这也许让武帝感到厌烦。
  陈皇后未能生子,武帝花九千万钱为她聘请名医,却未见成效。陈皇后为此焦躁不安,歇斯底里症越发厉害,武帝也就越发对她厌恶。
  对武帝的这种处境表示同情的是他的姐姐平阳公主。王太后给景帝生了四个孩子,三女一男,男的就是武帝。长女是平阳公主,下嫁给建国元勋曹参的曾孙曹时(《汉书》作曹寿)。王太后就生这么一个儿子,他却未能生子,作为姐姐,自然替弟弟着急操心。武帝经常到姐姐的宅邸去,她就召集十几个良家女子,装扮得娇艳漂亮给弟弟挑选,有点像一对十几个的集体相亲,但武帝似乎一个也没看上。
  但是,武帝对宴席上唱歌的讴者一见钟情。这个歌手不是良家女子,她姓卫,名子夫,母亲是平阳公主家里的女佣,名叫卫媪,但父亲不知是谁。卫子夫有一弟,是卫媪与平阳县小官吏郑某的私生子。由于她和郑某不是夫妻关系,所生之子就随母姓卫,名青。《史记?外戚世家》这样记述:
  是日,武帝起更衣,子夫侍尚衣轩中,得幸。上还坐,欢甚!!赐平阳主金千斤。
  那个时代的“更衣”,就是现在的洗手间,方便的地方。贵人方便的时候,要换全部的衣服,是很麻烦的事情,因此需要一个用人帮忙。也许平阳公主看到弟弟的表情,觉察到他对这个歌女很满意,灵机一动,指名卫子夫随皇上去更衣。“轩中”就是厕所。下嫁给列侯的公主的宅邸,厕所应该很宽敞,里面有休息室、更衣室等。卫子夫在这里得到皇帝的宠幸。
  武帝把卫子夫直接带回宫里,与平阳公主分别的时候,公主抚摸她的后背说道:
  行矣,强饭,勉之!即贵,无相忘。
  你去吧!多吃饭,好好伺候皇上。将来富贵了,不要忘了我啊。
  正如平阳公主所预料的那样,武帝非常宠爱卫子夫,生三女一男。不言而喻,陈皇后嫉妒得发疯。
  闻卫子夫大幸,恚,几死者数矣。上愈怒。
  这一对表兄妹的夫妻成了冤家对头。陈皇后的母亲馆陶公主也气愤难平,并且怨恨介绍人平阳公主。平阳公主也不示弱,反唇相讥“自己又生不出孩子来”。
  馆陶公主为了泄愤,打算把卫子夫的弟弟卫青抓起来杀掉。卫青在平阳公主的宅邸里当骑奴,大概是骑着马跟随平阳公主的车子后面吧。有一次卫青被他们抓起来,还是朋友公孙敖把他救出来。武帝听到这件事,认为把卫青放在民间太危险,便召到宫中,封为大中大夫。这是隶属于郎中令的顾问官,俸禄一千石。
  卫子夫进宫是建元二年(前139年),十年以后,元光六年(前129年),卫青任车骑将军。第二年,元朔元年(前128年),卫子夫生下盼望已久的男孩。这一年,卫子夫被立为皇后。
  陈皇后于元光五年(前130年)被废黜,原因是她从事媚道。所谓“媚道”,就是把木制人偶埋在地下,加以诅咒。这种方式也称为“巫蛊”。日本有一种方法与其相似,称为“丑时参拜”,用钉子扎进稻草人身上。当时迷信的人相信这种方法很灵验,但法律上严禁这样做。据说陈皇后干了这样的事情。
  审理这起案件的是御史张汤,此人以酷吏著称。严格适用法律规定,毫不留情,这就是酷吏,但据说这个张汤审案很能体会皇帝的用意。他知道武帝讨厌陈皇后,也许本来就是他对陈皇后栽赃。把一个人偶埋在地下,就以这个罪证进行指控,这样诬陷他人的手法十分简单。
  是女巫楚服这个人唆使陈皇后这样做的,于是相关者三百多人尽被诛杀,楚服枭首示众。从这个结局来看,这个性格倔犟的陈皇后也许真的做过这个媚道,当然也有捏造的可能。因为我在后面将会讲述,武帝晚年曾制造过后来知道完全是捏造的重大的巫蛊事件。
  武帝最终还是没有处死皇后,而是让她隐居长门宫,一切待遇照旧。
  长门宫是陈皇后的母亲馆陶公主进献的宫殿,位于长安城的东南面,原先是母亲的别墅“长门园”。让陈皇后隐居此处,也是武帝对被废黜的皇后的一种同情吧。也许武帝知道这本身就是一起为立卫子夫为皇后、必须废黜陈皇后而捏造的事件。
  窦太后于建元六年(前135年)死去。卫子夫于四年前进宫。陈皇后的母亲馆陶公主为此事愤慨恼怒,但馆陶公主的母亲窦太后似乎并不生气。孙子担心没有后代,迎娶别的女子,她不觉得有什么不好。窦太后的丈夫文帝人品质朴,温和敦厚,但也有邯郸的慎夫人、尹姬两个侧室,这是很正常的。
  窦太后死后,武帝就可以无所顾忌地建立儒教体制。第二年,采纳董仲舒的建言,颁令各郡国举孝廉各一人。对为人贤良、擅长文学者,皇帝亲自策问。
  史书没有记载,其实,对窦太后之死最感觉舒一口气的是王太后。王太后和丈夫景帝的姐姐馆陶公主结成一伙,推翻栗姬,把栗姬之子从皇太子的地位上一脚踢开,立自己的儿子为皇太子。儿子是皇太子,她自然立为皇后,但虽然在皇后的位置上九年,宫内依然是窦太后掌握实权,皇后的影响十分微弱。儿子当上皇帝,她就是皇太后,可是窦太后就成为太皇太后,依然在她的上面。
  现在这个“上面”终于不在了。
  王太后的哥哥王信封为列侯,但终日饮酒,看来靠不住。王太后的异父弟田蚡封为武安侯,但贪得无厌,评价不好,而且和窦太后的侄子窦婴互不服气,处处对着干。
  史书记载田蚡巧于文辞,也是喜欢儒学之人。这一点和窦婴一样,他们曾经是丞相和太尉的搭档,共同构筑儒学体制,却由于窦太后的一声断喝,结果双双丢了官职。尽管窦婴是窦太后的侄子,对他也毫不留情。但是,任何人都会感觉到窦婴的身后存在着窦太后的影子。
  窦太后一死,窦婴的影响力骤然下降。
  天下吏士趋势利者,皆去魏其归武安。
  以前就是这种状态。与其依靠以高龄的窦太后为后台的窦婴,不如依靠以尚能长命的王太后为后台的田蚡更有希望。趋炎附势,世态炎凉,人是如此势利。
  反目相仇的这两个重臣在窦太后死后,其力量对比更是相距甚大。两人互相诽谤攻讦,最终田蚡获胜,窦婴被处死。但是,田蚡很快也病死。大家都说这是窦婴冤魂的作祟。
  这两个人的争斗攻击实在很无聊,不想一一介绍,正如御史大夫韩安国对他们的评论:
  譬如贾竖女子争言。
  这两个重臣都死于元光四年(前131年),在陈皇后被废黜的一年前,在窦太后死后四年。年轻的武帝对这两个人大概都很讨厌,一个是祖母的亲戚,另一个是母亲的亲戚。母亲王太后经常为田蚡的事情向武帝哭诉求情。据《汉武故事》这本没有多大权威性的书籍记载,田蚡和窦婴争斗的时候,就跑到姐姐王太后那里,威胁说要自杀,王太后也绝食,这样才逼着武帝只好杀掉窦婴。
  王太后对田蚡之死一定伤心悲痛,而二十六岁的武帝大概感觉心情轻松。田蚡这个人干过不少坏事,他私建豪宅,接受诸侯的贿赂,妾数以百计,实在是太过分了。武帝早就很讨厌这个舅舅。
  如今,武帝已经不受任何人的掣肘,虽然还有母亲的亲戚,但只要王信终日醉酒,他就是好人,不会出现在政治舞台上,不会添乱。
  武帝对所宠爱的卫子夫的亲戚大胆放手重用,如卫子夫的弟弟卫青,还有后来的霍去病。虽然他们出身卑贱,但她的亲戚中人才济济。
  卫子夫皇后有一个姐姐名叫少儿,她和霍仲孺生有一子,他就是后来的骠骑将军霍去病。
  卫子夫进宫的时候,卫青就已经在平阳公主的宅邸里当骑奴。因为他了解下层人的辛苦困顿,所以成为将军以后,谦逊礼让,对部下关心体贴。
  霍去病两岁的时候,卫子夫进宫,到他懂事的时候,就已经是贵族子弟的身份了。他虽是勇猛的将军,却不能体会部下的艰辛。
  大将军、车骑将军、骠骑将军、卫将军,这些官衔和三公同一级别。三公之一的太尉相当于国防部长,但实际指挥军队的是将军。
  讨伐吕氏的时候,太尉周勃从吕禄那里得到将军的印绶才能指挥军队。
  文帝时,车骑将军是薄昭;景帝时,窦婴任大将军。他们都是皇帝母亲的亲戚。指挥军队的将军一定要是亲戚,而且是外戚。如果同样刘姓的皇族当将军,手中握有兵权,就会担心他取皇帝而代之。
  武帝任命妻子的亲戚当将军。
  皇室内部女人之间的争斗本身只是杯中风暴,但事关谁来掌握军队指挥权的大事,所以不能等闲视之。
  汉王朝是刘氏的天下,国家属于个人所有,所以,必须由皇帝个人绝对信任的人指挥军队才能保卫国家。在讲述中国历代王朝的时候,无论如何不得不以人物作为轴心。
  另外,从汉武帝开始使用元号。武帝即位的第二年为建元元年,六年后元号改为元光,之后元朔、元狩、元鼎、元封,每六年改元一次。对此也是众说纷纭。有人认为是得到宝鼎后,才开始使用“元鼎”这个元号,而元鼎之前的元号都是后来追加命名的,叫做“追命”。所以,元鼎六年的第二年的元封元年应该是改元的开始,相当于公元前110年。这一年汉武帝四十七岁,在泰山封禅。
  ……

中国的历史:大统一时代·汉王朝的光和影(第2卷) 电子书 下载 mobi epub pdf txt

中国的历史:大统一时代·汉王朝的光和影(第2卷)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用户评价

评分

书不错,比想象的好,会继续支持!

评分

东西不错

评分

陈舜臣的作品!经典!很好!支持!

评分

有新意,比易中天写的历史强。

评分

  史书记载对羌族和蛮族的反叛都是“击破之”、“平之”、“皆降散”等报告,然而果真如此吗?令人怀疑。例如延熹四年(161年),先零羌、沈氏羌寇于并州、凉州,十一月中郎将皇甫规“击破之”,而第二年三月,史书又记载,沈氏羌寇于张掖、酒泉。

评分

《十八史略》为宋末元初曾先之所撰,采撷正史、《资治通鉴》等史书,是简明地叙述中国历史的初学者启蒙书。至明代大为畅行,更东传日本,并且在日本产生了长久的、特殊的影响。

评分

  横行霸道的梁氏家族被诛杀以后,东汉的状况不仅没有好转,反而越来越坏。

评分

非常好的商品。包装完整,送货快速。很满意

评分

  《陈舜臣十八史略:兴亡无常(魏晋南北朝)》为《陈舜臣十八史略》系列的第三本,讲述魏晋南北朝这段时期重要的历史人物和事件。贯穿本书的主题是漫长乱世的兴亡无常。承接上一本情节从东汉末年黄巾起义开始,魏晋南北朝的乱世就此展开。作者笔下的人物,有与传统形象不同之的精彩之处。董卓除了残暴之外,也有幻术增兵的智谋和另立献帝的政治直觉;孔明政治才能高超,但是在蜀国国力疲弱的情形下,也只能用将自己神化的方式来凝聚蜀国的人心和战力;司马懿与孔明确实棋逢对手,但是其后期的示弱与谨慎是为了更好的隐藏和保全自己的野心;有着“统一天下以安万民”的理想和民族宽容心的苻坚却在淝水不可思议地溃败;对北魏的汉化倾尽全力的崔浩,可谓死于自己推行成功的汉化之下……乱世的人性、欲望、血腥、权谋,尽在本书兴亡无常之中。

类似图书 点击查看全场最低价

中国的历史:大统一时代·汉王朝的光和影(第2卷)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分享链接


去京东购买 去京东购买
去淘宝购买 去淘宝购买
去当当购买 去当当购买
去拼多多购买 去拼多多购买


中国的历史:大统一时代·汉王朝的光和影(第2卷) bar code 下载
扫码下载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友情链接

© 2024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