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用一個詞來形容閱讀完這本書的感受,那就是“紮實”。這本書的價值在於,它提供瞭一個既有宏觀視野又不失微觀深度的芬蘭曆史框架。對於那些希望深入瞭解這個獨特北歐國傢的讀者來說,它絕對是首選。它並沒有過度美化或貶低曆史,而是用一種近乎冷靜的筆調,記錄瞭芬蘭人民在嚴酷自然和復雜國際環境下的選擇與代價。例如,書中關於戰後重建和福利國傢的建立過程的描述,尤其精彩,它展示瞭如何在承受瞭巨大戰爭創傷後,社會依然能迅速凝聚共識,構建一個高效、公平的社會體係。這種對於社會結構變遷的探討,遠比單純的曆史事件串聯要深刻得多。整體來看,作者的文字功底深厚,情感剋製,專業性強,卻又充滿瞭對所研究民族的尊重與理解。它成功地將一個相對冷門的國傢曆史,提升到瞭一個具有普遍藉鑒意義的文明範本的高度,強烈推薦給所有對國傢構建、民族認同和北歐模式感興趣的朋友們。
評分我很少見到有曆史著作能如此平衡地處理“內政”與“外交”的關係。芬蘭的曆史,天然就帶著強烈的地緣政治色彩,但作者的平衡術實在高超。他沒有把芬蘭塑造成一個單純的受害者,而是清晰地展示瞭芬蘭精英們在外交決策中的主動性、妥協性和掙紮。無論是與俄國(蘇聯)的復雜互動,還是在二戰後的“芬蘭化”進程中的精妙周鏇,書中都提供瞭大量的細節分析,讓人看到“生存的智慧”是如何在極端的國際環境下被實踐的。讓我印象特彆深刻的是,作者對於不同曆史時期內政的側重點分析也十分到位,比如關注農業改革、教育普及對後續國傢穩定性的貢獻。這使得芬蘭的現代化進程看起來不是一蹴而就的奇跡,而是一係列艱難、充滿權衡的決策纍積的結果。這本書的行文節奏有一種曆史的厚重感,但絕不沉悶,它就像一部精密的製錶工藝展示,每一個齒輪(曆史事件)的咬閤都精準無誤,共同驅動著國傢這颱機器嚮前運轉。
評分這本書最讓我感到驚喜的一點,是它對文化和藝術如何滲透進國傢建構過程的描繪。很多人談論芬蘭,可能首先想到的是桑拿或者設計,但這本書真正讓我看到瞭這些文化符號背後的曆史根源。從民族史詩《卡勒瓦拉》的發現與重構,到西貝柳斯音樂中所蘊含的民族情感,作者沒有把它們當作點綴,而是將其視為芬蘭民族意識覺醒的核心驅動力之一。閱讀這部分內容時,我甚至忍不住去查閱瞭相關的音樂和文學作品,體會那種“文字鑄劍”的力量。這種跨學科的整閤能力,使得這本書的立體感極強,它不是冰冷的政治史,而是有血有肉的文化史。對於那些習慣於隻關注戰爭和條約的讀者來說,這部分內容無疑會帶來耳目一新的體驗。它論證瞭一個非常重要的觀點:在生存壓力巨大的環境下,文化往往是凝聚力和抵抗力的最後一道防綫。全書的論證邏輯清晰、層層遞進,即便是對芬蘭曆史一竅不通的新手,也能順暢地跟上作者的思路,並且被這種深沉的民族氣質所吸引。
評分坦白說,我一開始抱著試試看的態度翻開這本書,因為“文庫”這個詞常常意味著內容會比較簡略和麵嚮大眾,但沒想到它的學術深度和廣度都超齣瞭我的預期。作者顯然是下足瞭功夫,參考文獻和史料的運用非常紮實,但奇妙的是,他完全沒有讓這些學術細節成為閱讀的障礙。相反,他巧妙地將復雜的政治博弈、經濟轉型乃至文化思潮,用一種非常生動的故事綫串聯起來。比如,關於芬蘭如何從一個農業社會艱難轉嚮工業化,以及這個過程中工人階級和新興資産階級之間的張力,書中描繪得淋灕盡緻。我特彆欣賞它對“卡纍利阿主義”這類民族精神流動的探討,這讓我意識到,一個國傢的形成,絕不僅僅是條約的簽訂,更是無數知識分子和普通民眾精神共鳴的結果。這本書的行文風格是那種沉穩而富有洞察力的,每一段文字都像是經過仔細的打磨。它既滿足瞭我對知識的渴望,又提供瞭一種審視曆史的全新視角——如何在一個大國環伺的舞颱上,保持自身的獨特性而不被徹底吞噬。讀完後,我對所有關於“小國生存哲學”的討論都會多一個芬蘭的參照係。
評分這本書簡直是打開瞭新世界的大門!我一直對北歐曆史抱有濃厚的興趣,但總覺得那些宏大的世界史敘事裏,像芬蘭這樣的“小國”總是被一筆帶過,或者隻有寥寥數語。這本書的齣現,徹底填補瞭我的知識空白。作者以一種極其細膩和人文關懷的筆觸,勾勒齣瞭芬蘭這個民族在漫長歲月中,如何從一個邊緣的、受製於大國夾縫中的地區,一步步錘煉齣自己獨特身份和國傢意誌的過程。它不僅僅是羅列事實和年代,更重要的是,它深入探討瞭地理環境、語言的獨特性(比如芬蘭語和印歐語係的分離)是如何塑造瞭芬蘭人的集體心理和生存智慧。讀到關於“寒冷”與“韌性”之間的辯證關係時,我深有感觸,那不僅僅是氣候的描述,更是一種精神內核的剖析。特彆是對瑞典統治時期和沙俄統治時期社會結構的變遷描寫得非常透徹,讓我對這個國傢“身份認同”的復雜性有瞭更深的理解。它沒有迴避曆史的陰影,比如內戰的痛苦,但處理得非常剋製和客觀,讓人在閱讀曆史的沉重之餘,依然能感受到一種嚮前的力量。這本書的敘事節奏把握得非常好,引人入勝,讀起來完全沒有一般曆史著作那種枯燥感,更像是在聽一位飽經風霜的長者娓娓道來一個民族的傳奇故事。
索引
評分第六章 戰爭與和平,1939—1956
評分第三種形態,是社會主義國傢。以蘇俄和中國為例,社會主義國傢本來就有一種使命感,一則是求得社會資源分配的公平,二則是求得集體的安全和社會公義——這是為瞭彌補第二類型國傢的缺陷,亦即雖有個人自由,但缺少社會公義。這些社會主義國傢,是以革命作為手段取得政權的。革命本身就是暴力性的,所以社會主義國傢要以強製性的權威,動員全國力量改造和組織一個新的社會。其最初階段的理想,還包括推廣社會主義革命於全球。這種國傢的政府權威,必定高於第二類型國傢,政府動員全國的資源和力量達成建國目的的效率和速度也確實是極為驚人的。比如說,列寜革命成功以後,雖然經過內部的爭鬥—尤其與“托派”的鬥爭,使得紅軍的革命力量大受損害,然而,蘇聯還是可以很快地建設成為工業化程度相當高的國傢。也因此,蘇聯能在二戰中以強大的軍隊、雄厚的工業資源和力量,抵抗希特勒的進攻,最終獲得勝利。
評分世界曆史文庫至一。芬蘭位於歐洲北部。與瑞典、挪威、俄羅斯接壤,南臨芬蘭灣,西瀕波的尼亞灣。海岸綫長1100公裏。地勢北高南低。內陸水域麵積占全國麵積的10%,有島嶼約17.9萬個,湖泊約18.8萬個,有“韆湖之國”之稱。全國1/3的土地在北極圈內。屬溫帶海洋性氣候。平均氣溫鼕季-14℃-3℃,夏季13℃-17℃,年平均降雨600毫米。芬蘭最早的居民為拉普人,故芬蘭又稱拉普蘭,以後芬蘭人遷入,建立瞭芬蘭大公國。十二世紀後半期被瑞典統治。1809年俄瑞戰爭後並入帝俄,成為大公國。1917年12月芬蘭共和國宣布獨立。芬蘭是世界高度發達國傢,國民享有極高標準的生活品質和個人素質。芬蘭是一個高度工業化、自由化的市場經濟體,人均産齣遠高於歐盟平均水平,與其鄰國瑞典相當。芬蘭腐敗極少,政府公務員清廉高效,並且在社會形成廣泛共識。監督世界各國腐敗行為的非政府組織“透明國際”公布2012年全球腐敗指數報告,在176個國傢和地區中,芬蘭名列第一,為最清廉國傢。芬蘭位於歐洲北部。與瑞典、挪威、俄羅斯接壤,南臨芬蘭灣,西瀕波的尼亞灣。海岸綫長1100公裏。地勢北高南低。內陸水域麵積占全國麵積的10%,有島嶼約17.9萬個,湖泊約18.8萬個,有“韆湖之國”之稱。全國1/3的土地在北極圈內。屬溫帶海洋性氣候。平均氣溫鼕季-14℃-3℃,夏季13℃-17℃,年平均降雨600毫米。芬蘭最早的居民為拉普人,故芬蘭又稱拉普蘭,以後芬蘭人遷入,建立瞭芬蘭大公國。十二世紀後半期被瑞典統治。1809年俄瑞戰爭後並入帝俄,成為大公國。1917年12月芬蘭共和國宣布獨立。芬蘭是世界高度發達國傢,國民享有極高標準的生活品質和個人素質。芬蘭是一個高度工業化、自由化的市場經濟體,人均産齣遠高於歐盟平均水平,與其鄰國瑞典相當。芬蘭腐敗極少,政府公務員清廉高效,並且在社會形成廣泛共識。監督世界各國腐敗行為的非政府組織“透明國際”公布2012年全球腐敗指數報告,在176個國傢和地區中,芬蘭名列第一,為最清廉國傢。
評分二戰中由於在鼕季戰爭中蘇聯一武力的手段逼迫芬蘭同意割讓領土的要求,芬蘭在二戰前期和德國組成瞭同盟,並收迴瞭自己的土地,但是也是僅限於此,芬蘭在此進入防禦,隻固守自己的領土,在二戰後期,芬蘭脫離德國,加入同盟國的行列。
評分芬蘭總統
評分歐洲很少有國傢像芬蘭這樣在過去50年裏經曆瞭如此快速的社會、政治與經濟的變化。大衛·科爾比在這本《芬蘭史》中展示瞭這個北歐國傢令人著迷的曆史。一個曆史數世紀處在東西方分裂的歐洲、缺少自然饋贈、50年前居民大多數還是靠耕作生存的國傢,今日卻成為歐盟最繁榮的國傢之一。作者提示瞭這個小國怎樣不僅能夠在戰爭與和平中生存下來,而且能夠保存和發展其自身高度個性化的特徵。他追溯瞭芬蘭民族國傢觀念演化的曆程,這個曆程包括長達幾個世紀作為瑞典王國的一部分,曾經作為俄羅斯帝國內的自治政府,直到20世紀在淒風苦雨中脫胎成為獨立國傢。
評分國徽
評分文皇帝諱昭,字子上,景帝之母弟也。魏景初二年,封新城鄉侯。正始初,為洛陽典農中郎將。值魏明奢侈之後,帝蠲除苛碎,不奪農時,百姓大悅。轉散騎常侍。大將軍曹爽之伐蜀也,以帝為徵蜀將軍,副夏侯玄齣駱榖,次於興勢。蜀將王林夜襲帝營,帝堅臥不動。林退,帝謂玄曰“費禕以據險距守,進不獲戰,攻之不可,宜亟鏇軍,以為後圖”爽等引鏇,禕果馳兵趣三嶺,爭險乃得過。遂還,拜議郎。及誅曹爽,帥眾衛二宮,以功增邑韆戶。蜀將薑維之寇隴右也,徵西將軍郭淮自長安距之。進帝位安西將軍、持節,屯關中,為諸軍節度。淮攻維彆將句安於麹,久而不決。帝乃進據長城,南趣駱榖以疑之。維懼,退保南鄭,安軍絕援,帥眾來降。轉安東將軍、持節,鎮許昌。及大軍討王淩,帝督淮北諸軍事,帥師會於項。增邑三百戶,假金印紫綬。尋進號都督,統徵東將軍鬍遵、鎮東將軍諸葛誕伐吳,戰於東關。二軍敗績,坐失侯。蜀將薑維又寇隴右,揚聲欲攻狄道。以帝行徵西將軍,次長安。雍州刺史陳泰欲先賊據狄道,帝曰“薑維攻羌,收其質任,聚榖作邸閣訖,而復轉行至此,正欲瞭塞外諸羌,為後年之資耳。若實嚮狄道,安肯宣露,令外人知。今揚聲言齣,此欲歸也”維果燒營而去。會新平羌鬍叛,帝擊破之,遂耀兵靈州,北虜震讋,叛者悉降。以功復封新城鄉侯。高貴鄉公之立也,以參定策,進封高都侯,增封二韆戶。毌丘儉、文欽之亂,大軍東徵,帝兼中領軍,留鎮洛陽。及景帝疾篤,帝自京都省疾,拜衛將軍。景帝崩,天子命帝鎮許昌,尚書傅嘏帥六軍還京師。帝用嘏及鍾會策,自帥軍而還。至洛陽,進位大將軍加侍中,都督中外諸軍、錄尚書事,輔政,劍履上殿。帝固辭不受。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靜流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