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區域與全球的互動:明代至民國的中國東南文學考察》主要內容包括:他者之鏡——外國人眼中的福建形象、海洋文明——中國東南沿海的文化特徵、新文學傳統——傳統資源與外來文化之間的整等。
作者簡介
蘇文菁,博士。福州大學閩商文化研究院教授、院長,北京大學特約研究員。曾在福建師範大學、美國康奈爾大學任教。齣版《華茲華斯詩學》等學術專著多部。主要從事比較文學、區域文化和禮儀社會學等學科的研究。
內頁插圖
目錄
緒論
第一章 他者之鏡——外國人眼中的福建形象
第二章 海洋文明——中國東南沿海的文化特徵
第三章 新文學傳統——傳統資源與外來文化之間的整
第四章 東學西漸——嚮西方傳播中國文明
索引
精彩書摘
福建是中國從海路實現與其他國傢交往的主要區域,也是其他國傢認識中國的第一窗口。曆史以來,作為中國在海外最具知名度的省份之一,西方人的“福建形象”是“中國形象”具有突齣個性的重要組成部分。同時,“西方中國形象”又構成瞭解“福建形象”的前提條件。
許多外國人或親臨福建,或通過海外經商的閩人間接瞭解福建,他們留下許多關於福建的文本。這些文本既是文本創作者言說福建的結晶,也是其他人遙想福建的原材料。不同時期、不同文化背景的外國“注視者”以不同的角度言說福建。復雜多元的福建像一麵多棱鏡摺射齣“他者”的多重視角,構建齣一係列在中西交流史和世界文明史上具有重要地位的立體多麵的福建形象。
大規模地翻譯為深化研究提供瞭豐富的文本基礎,中國內地學術界關於“西方中國形象”的研究,産生瞭大量的研究成果,主要錶現在以下幾個方麵:
(一)對“西方中國形象”史進行梳理:代錶作有周寜《西方傳說和學說中的中國形象》、薑智芹《欲望化他者:西方文學中的中國形象》等。
(二)分國彆對中國形象進行分析:代錶作有錢林森主編的《外國作傢與中國文化》叢書、孟華《從艾儒略到硃自清:遊記與“浪漫法蘭西”形象的生成》等。
(三)針對某一特定時段西方中國形象的分析:崔麗芳《被俯視的異邦——19世紀美國傳教士著作中的中國形象研究》、祝春亭《明清時期西方人眼裏的中國形象》等。
(四)對具體作傢、作品中的中國形象進行分析:代錶作有唐瓊《芥川龍之介和中國形象》、薑智芹《哥爾斯密筆下的中國形象》等。
(五)從“套話”的角度分析中國形象:霍小娟《被消音曆史的“復聲”——從<中國佬>中<關於發現>談起》、周寜《20世紀初西方的“黃禍”恐慌》等。
(六)從某一中國人物形象作為切人點進行分析的:代錶作有葛桂錄《“黃禍”恐懼與薩剋斯·羅默筆下的傅滿楚形象》等。
(七)自20世紀90年代末期,大陸學術界齣現瞭針對中國某一區域的區域形象研究:其代錶作有葉嚮陽的博士論文《17、18世紀英國來華遊記中的中國形象》、吳健熙《美國報人鮑威爾眼中的上海》等。
縱觀以上“中國形象”形象研究,絕大部分研究成果將“中國”限定為“農耕文明的中國”,把中華文明所涵蓋的遊牧文明、海洋文明等多樣文明因素排除在研究視野之外。因此,在解讀“中國形象”之時往往陷入瞭“農耕文明”一元論的死角,遮蔽瞭中華文明是由多元文化交融而成的事實,也忽視瞭西方對中國不同區域文明特殊性的展現。
麵對全球化對各個民族、國傢文化特質的擠壓與消融,“區域化”作為全球化的有力補充引起越來越多學者的關注。“區域化”強調的是某一區域區彆於其他區域的文化特質,鮮明的區域特色成為在全球化語境中認識自我、突齣自我的重要標誌。在其他領域,不少大陸學者已經開始瞭對區域文化的關注。比較文學中國形象領域的區域研究起步較遲,但發展勢頭良好,雖然隻是為數不多的幾篇文章,卻為“中國形象”指明瞭不同於以往研究的新方嚮。
中國區域形象研究主要集中在北京、上海兩地,這是中華文明非常具有代錶性的區域;卻忽視瞭另一個在外國人眼中具有高知名度,並能夠代錶不同於主流中原農耕文明形態的區域——福建。
……
前言/序言
區域與全球的互動:明代至民國的中國東南文學考察 下載 mobi epub pdf txt 電子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