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推荐
★硬精装豪华版,内附上百幅精美彩色插图;
★美国大都会博物馆馆长倾毕生心力的经典巨著;
★从收藏的角度解读西方艺术史
★高品位人士不可不读的艺术修养书和艺术品收藏与鉴赏指南
如果没有收藏这种社会行为,人类的艺术史也许整个要改写。试想,如果达芬奇的蒙娜丽莎没有几经藏家之手,最后驻留于卢浮宫,一代代的欣赏者何以眩惑于那神秘莫测的微笑;如果埃尔金勋爵没有历尽磨难把帕台农神庙的大理石浮雕带回英国,也许古希腊雕塑家非迪亚斯的杰作将毁于战火和旅游者点点滴滴的“蚕食”,后人又何从领会古希腊艺术的“静穆与单纯”……正是收藏,使得艺术史得以在作品当中“复活”和延续,也正是收藏,才使得艺术史脱离了静止的“美”的成见,成为一部关于艺术的观念的历史。
内容简介
《艺术收藏的历史》是一部经典的艺术收藏通史,它以宏阔的视野、翔实的史料、图文并茂的形式、生动有趣的细节展现了西方世界从古希腊、罗马时期一直到19世纪初期2000多年的艺术收藏的历史。书中,欧洲不同时代和国家的艺术收藏风尚和主要活动都得到了反映;以王公贵胄为代表的大收藏家的活动都被生动记录——亚历山大大帝、凯撒大帝、美第奇家族、哈布斯堡家族、路易十四、红衣主教黎塞留、蓬巴杜夫人、凯瑟琳大帝、拿破仑……这些西方历史上叱咤风云的人物同时也是艺术事业热情洋溢的资助者和艺术品“贪得无厌”的“攫取者”。
《艺术收藏的历史》同时还是一部关于艺术的观念的历史:它试图展示的,不仅仅是艺术与财富的关系,更是珍贵藏品与观念之间的关系。欧洲不同民族的精神气质、语言、文化和社会习俗的特征,社会文化思潮的变迁等等,均在不同时代和地域的艺术收藏的时尚、趣味和风气中得到了清晰有力的折射。
作者简介
弗朗西斯·亨利·泰勒(Francis Henry Taylor,1903~1957),美国著名的博物馆符理者、艺术品收藏家和作家,执掌艺术收藏重镇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15年(1940~1955),期间他发展出了自己的博物馆理论,认为博物馆应该是一家积极向公众提供服务的公共机构,而不是一座艺术品仓库。除本书之外,泰勒的著作还有《巴别塔》(1945)、《艺术五千年》(1948)等。
内页插图
目录
导言
第一章 古典传统的起源
1.最早的收藏
2.希腊的贡献
3.罗马假日
4.中世纪
5.封建的北方
第二章 意大利与资本主义的兴起
1.美第奇家族
2.与美第奇家族争辉的对手们
3.作为保护人和收藏家的教皇们
4.美第奇家族的金色落日
第三章 哈布斯堡家族的长臂
1.新颖的,奇妙的,古怪的,罕见的
2.百万和百万富翁
3.女总督和皇帝
4.帝王有很多
5.大公爵收藏家
6.腓力二世:是美第奇,还是宗教裁判官
第四章 意大利文化的传播及法国、英国与荷兰的财政
1.枫丹白露学派
2.都铎王朝治下收藏的兴起
3.斯图亚特王朝的辉煌
4.白金汉公爵
5.英格兰的古玩之父
6.议会导致的悲剧性散佚
第五章 十七世纪西班牙与低地国家的收藏
1.安特卫普与勃艮第人的遗产
2.荷兰共和国的中产阶级艺术
3.西班牙及低地国家的艺术与外交
第六章 古典余晖中的罗马
1.裙带关系与巴洛克艺术
2.瑞典女王克里斯蒂娜
3.梵蒂冈博物馆的形成
第七章 艺术与法兰西专制主义
1.学院的理想
2.王室收藏
3.马萨林的兴衰沉浮
4.大计划与太阳王的日薄西山
5.卢浮宫的开始
6.时尚玩家:弗尔吕厄夫人
7.蓬巴杜夫人的统治
8.古玩家与哲学家
第八章 理性时代的英国收藏家
1.乔治时代的品味与不断扩张的财富
2.科学兴趣
3.霍勒斯·沃波尔与多数趣味的统治
4.霍顿庄园与草莓山
5.觊觎艺术王座的汉诺威王室
6.业余爱好者的黄金时代
7.皇家艺术学院
8.雅典人、哥特人与中国人
9.业余爱好者与考古学
10.埃尔金大理石之战
第九章 德国专制主义与仿造的凡尔赛
1.波兰与萨克森
2.腓特烈大帝与普鲁士收藏的兴起
3.凯瑟琳大帝
第十章 拿破仑时代的收藏
1.山雨欲来的革命风暴
2.洗劫意大利
3.维旺-德农与拿破仑博物馆
4.法兰西古迹博物馆
5.归还和赔偿
结语
人名、地名英汉对照
精彩书摘
1.最早的收藏
人类最早的收藏不可避免地跟宗教和国库密切相关。战争中赢得的战利品和工业生产的有形成果,一直代代相传,而总是跟权力密切相关的艺术品,则充当了交换的媒介。与此同时,由于其内在价值(主要是基于构成这些艺术品的贵金属和奇珍异石),艺术品还充当了公共财富的储备和国家信用的符号。财宝的增长,势必让储藏室或保险库跟不上趟,于是便开始侵占圣殿和庙宇的地盘。这些地方实际上既不是博物馆,理论上也并非为了文化享受而建造;它们是日常生活的组成部分,介于储蓄银行与圣器收藏室之间。帝王谷的法老陵墓,充当了无声的证词,佐证着人类生命的短暂无常,同时也提供了一个有力的证据,证明了他们对肉身永恒的信念。别以为法老们对自己生前身体福祉的关注会阻止他为自己储藏尘世的财富。埃及法老们留下的记录,记载了他们用来抚慰神祇的祭品收藏。但这些藏品不同于佛教或基督教所规定的那些祭品,因为这些物品本身几乎没有创造奇迹的神力;它们是死者所熟悉的并在其肉身存在期间使用过的物品,同样装饰着符合其身份地位的尊贵与奢华。如果说埃及木乃伊的一丝不苟令人叹为观止的话,那更多地是因为他选择带入坟墓的财产所具有的连续感。吉恩.卡帕特说:“神生活在他的神殿里,就像国王生活在他的宫殿里一样,神殿本身只不过是一个复制品而已,是为了让法老们居住过的短暂住所永存不朽而建造起来的。”“生不带来,死不带去”的观念,跟埃及人毫不相干,他们永远无法理解这样的观念。
因此,对于埃及人和他的“卡”(Ka,亦即“灵魂”,是其肉骨凡胎的精神对应物)来说,借助一种有限合伙关系,他们完全有可能幸福地生活在一起,在这种合伙关系中,有一种不断增强的、令人宽慰的确信,即合伙公司赖以构成的股本不会随着时间的流失而减损。法老扮演了三重角色:神、祭司和埃及的世俗国王。在这三重角色中,他按照主权的原则和经济的原则来运作,这些原则完全合情合理。他的所作所为。不能归因子他的世俗需要,他发现,必需品是他死后生活装备的组成部分。尽管他想方设法让艺术家和工匠所制作的最精美、最奢华的产品围绕在自己身边,但他并不是现代意义上的收藏家。这些艺术品要么是家用之物,要么是祭祀用品。
……
前言/序言
艺术收藏的历史 [A History of Art Collection] 电子书 下载 mobi epub pdf txt
评分
☆☆☆☆☆
《艺术收藏的历史》同时还是一部关于艺术的观念的历史:它试图展示的,不仅仅是艺术与财富的关系,更是珍贵藏品与观念之间的关系。欧洲不同民族的精神气质、语言、文化和社会习俗的特征,社会文化思潮的变迁等等,均在不同时代和地域的艺术收藏的时尚、趣味和风气中得到了清晰有力的折射。《艺术收藏的历史》是一部经典的艺术收藏通史,它以宏阔的视野、翔实的史料、图文并茂的形式、生动有趣的细节展现了西方世界从古希腊、罗马时期一直到19世纪初期2000多年的艺术收藏的历史。书中,欧洲不同时代和国家的艺术收藏风尚和主要活动都得到了反映;以王公贵胄为代表的大收藏家的活动都被生动记录——亚历山大大帝、凯撒大帝、美第奇家族、哈布斯堡家族、路易十四、红衣主教黎塞留、蓬巴杜夫人、凯瑟琳大帝、拿破仑……这些西方历史上叱咤风云的人物同时也是艺术事业热情洋溢的资助者和艺术品“贪得无厌”的“攫取者”。
评分
☆☆☆☆☆
爱伦·坡
评分
☆☆☆☆☆
评分
☆☆☆☆☆
书挺好的,发货也快,支持下!
评分
☆☆☆☆☆
评分
☆☆☆☆☆
弗里德里希·席勒
评分
☆☆☆☆☆
《艺术收藏的历史》同时还是一部关于艺术的观念的历史:它试图展示的,不仅仅是艺术与财富的关系,更是珍贵藏品与观念之间的关系。欧洲不同民族的精神气质、语言、文化和社会习俗的特征,社会文化思潮的变迁等等,均在不同时代和地域的艺术收藏的时尚、趣味和风气中得到了清晰有力的折射。《艺术收藏的历史》是一部经典的艺术收藏通史,它以宏阔的视野、翔实的史料、图文并茂的形式、生动有趣的细节展现了西方世界从古希腊、罗马时期一直到19世纪初期2000多年的艺术收藏的历史。书中,欧洲不同时代和国家的艺术收藏风尚和主要活动都得到了反映;以王公贵胄为代表的大收藏家的活动都被生动记录——亚历山大大帝、凯撒大帝、美第奇家族、哈布斯堡家族、路易十四、红衣主教黎塞留、蓬巴杜夫人、凯瑟琳大帝、拿破仑……这些西方历史上叱咤风云的人物同时也是艺术事业热情洋溢的资助者和艺术品“贪得无厌”的“攫取者”。
评分
☆☆☆☆☆
大概的内容知道,权当本工具书,或许偶尔用得上。这本书,如果单从了解西班牙的人文、地理来说,就是相当不多的一个选择。 更何况阿索林的文字优美、简洁让人爱不释手。 遗憾的是,我开始看这本书实在有点晚,本来是列在来西班牙之前阅读书目,结果到了马德里后,利用城市地铁的空当、出击周围城市的火车、大巴上断断续续才读完它。 但这种间歇完全不影响此书的阅读,书里共有25篇短文,每篇的人物主线和故事发生的背景地点都不相同。 阿索林的一些文字描绘甚至
评分
☆☆☆☆☆
不朽的吉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