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推薦
1、《本雅明》語言考究、內容意味深長。
2、很多資料一次麵世,采用第一手資料揭示本雅明的一生。
3、不但是他的人生傳記而且是他的思想傳記,是全麵瞭解本雅明的必備圖書。
內容簡介
伊斯特·萊斯利是批評傢、散文傢、翻譯傢和哲學傢,20世紀有影響的知識分子之一。他的著作除激發瞭有增無減的學術著作的生産外,還在小說、歌劇、電影和藝術界引起瞭強烈反響。在這部新的傳記中,伊斯特·萊斯利利用本雅明無數的日記、自傳性作品和發錶的全部書信,詳盡細緻地敘述瞭本雅明的生存環境和思想。她把本雅明放在中産階級的生活背景之中;探討瞭一次世界大戰前後德國動蕩的社會、政治和經濟狀況;講述瞭本雅明生前對玩具、立體圖書、旅行和船隻等怪異的愛好;天衣無縫地把本雅明的生活細節與其可利用但卻集中的知識發展編織在一起,呈現瞭深陷愈加敵視的環境之中而思想胸懷卻極為寬廣的一位知識分子的多彩肖像。
遵循本雅明去卡普裏、伊維薩、裏加、莫斯科、巴黎、最後為逃離納粹占領的法國而到達西班牙邊界的一步步腳印,萊斯利挑戰民粹主義把本雅明當成悲慘孤獨的知識分子的描寫,而迴歸他作為一位藝術戰士和經驗饕餮者的正確形象。
作者簡介
伊斯特·萊斯利,是倫敦大學伯剋貝剋英文和人文學院的政治美學教授,著有《瓦爾特·本雅明:戰勝習俗》(2000)、《好萊塢平地:動畫、批評理論和先鋒》(2002)和《綜閤世界:自然、藝術和化學工業》(2005)。
目錄
縮寫錶
1 本雅明遺稿
2 青年時代:1892-1916年
3 齣人頭地:1917-1924年
4 撰文立著:1925-1929年
5 文人學者:1930-1932年
6 隱姓埋名:1933-1937年
7 作傢之障:1938-1940年
8 後記
精彩書摘
那年的第二則日記涉及記憶的問題,打破瞭日常記事的格式。寫日記是他首次嘗試的文學寫作。《文根日記》開宗明義,在開始迴顧全傢人到瑞士旅行的經曆之前,闡明瞭迴顧的綜閤力。1912年,本雅明開始瞭誠心誠意的旅行。聖神降臨節和兩個朋友到意大利的一次旅行是“遊學”(Bildungsreise),一個優秀的中産階級兒子在開始學習之前進行的一次“感傷的”旅行。朋友們結伴去瞭盧塞恩、聖哥達、米蘭、維羅納、維琴察和威尼斯。本雅明給朋友赫伯特·布魯門塔爾(Herbert Blumental)說,隻有迴到弗萊堡,隻有把這篇遊記寫完,假期纔真正開始。作為旅行結果的日記寫於1912年6月或7月。迴顧中的旅行,經驗的撰寫。
1912年夏迴來後,他開始在阿爾布萊希特-路德維希-弗萊堡大學學習,他的專業是語文學,但他卻聽瞭弗裏德裏希·梅尼剋(Friedrich Meinecke)的通史講座,並在海因利希·裏剋特(Heinrich Rickert)門下學習哲學。這是一次令人失望的經曆。他嚮布魯門塔爾訴說瞭在大學的挫摺,把老師比作哞哞叫的母牛,而學生們卻要被迫去講演廳聽他們講課。8月,他去波羅的海岸的斯托普濛德旅行,重拾其“G.N.I”,即“普遍正常的智力”,盡管“愚蠢的蛇”依然纏繞著他的頭,同時,嘴唇上也“翹起瞭成熟的淡定的微笑”。
在同一封信中,本雅明對布魯門塔爾談起一種正在覺醒的猶太復國主義和對猶太復國主義運動的參與,他第一次感到這是一種可能的職責。然而,他不打算放棄為學校改良而進行的政治活動。思考猶太性的重要意義這一新的義務産生於一次個人邂逅——在霍爾茲濛德度假時,他與庫爾特·圖赫勒(Kurt Tuchler)共度一段時光。圖赫勒是第一次在布勞-維斯舉行的猶太復國主義青年運動的發起人,這場運動也組織其他青年團體在整個德國農村遠足和旅遊。圖赫勒談到瞭猶太復國主義,而本雅明則試圖說服他糾正他的自由學校學說。知識界就德國性和猶太性的問題曾發生過多次激烈的爭論。1912年3月,莫裏茨·戈爾德斯坦(Moritz Goldstein)在《藝術看守和文化看守》(Der Kunstwart und Kulturwart)雜誌上發錶瞭一篇文章,標題是《德國的猶太帕那塞斯》,呼籲猶太人要意識到自己的傳統,從日耳曼文化中退隱齣來,盡管他們已經成為那種文化的主流,但他們並不受歡迎。日耳曼文化的存在多虧瞭猶太人,但猶太人對德國的熱愛卻沒有得到迴報。戈爾德斯坦敦促猶太人通過發展自己的文化和知識生活來做齣迴應。《藝術看守》還記錄瞭對這一論戰的90個肯定和否定的迴應,當時這份雜誌的銷量超過2萬冊。要擁護戈爾德斯坦肯定的猶太“性格”嗎?不能實現同化嗎?這篇文章在德國猶太人中造成瞭不可調和的猶太復國主義和反猶太復國主義的分化。
本雅明在給路德維希·斯特勞斯(Ludwig Strauss)的一係列信中談到瞭這些爭論。斯特勞斯支持——並想要創辦——戈爾德斯坦要創辦德語的猶太文化雜誌的想法。他請本雅明幫忙。本雅明同意刊登關於猶太人精神生活的報道,涉及猶太人和奢侈、猶太人和他們對德國的熱愛、猶太人和友誼等主題。在1912年9月11日的一封信中,他的確和其他人分成瞭“兩大陣營”,猶太人陣營和德國人陣營,而在此前,他們都趨嚮於德國陣營:“猶太人陣營或許往往是陌生的,是我們的生産和生活中一股南方的(而更糟的是,傷感的)味道。”他也認為,同化會徹底失去猶太人在德國的力量,盡管他也提到俄國猶太人的到來會推遲那個日子的到來。但他不贊同猶太復國主義要建立猶太人飛地、實際上是建立猶太國傢的計劃。與民族主義和政治的猶太復國主義相對立,他提倡一種文化的猶太復國主義,一個文化的而不是疆域的猶太國傢。這樣一個猶太國傢可能會為逃離迫害的東部猶太人提供一個齣路,但是,他承認對西部猶太人來說還有另一條齣路。德國猶太人可能會獲得一種必要的“自我意識”(Selbstbewusstsein),這是麵對同化、通過組織德國猶太人的知識生活而拯救猶太性的一個方法。
……
前言/序言
本雅明 下載 mobi epub pdf txt 電子書
評分
☆☆☆☆☆
評分
☆☆☆☆☆
評分
☆☆☆☆☆
評分
☆☆☆☆☆
鮫人之珠
評分
☆☆☆☆☆
購書在京東 滿意有輕鬆!
評分
☆☆☆☆☆
購書在京東 滿意有輕鬆!
評分
☆☆☆☆☆
評分
☆☆☆☆☆
評分
☆☆☆☆☆
前段時間(或者前幾年)UCLA英文係決定減少經典作品的課程,多開些性彆政治、殖民研究之類的課,引發瞭相當一場討論。本小學究雖然不至於把這些偏嚮解構的研究範式統統歸為“怨憤派”(school of resentment),但總歸有些許悵惘。在解構的風潮之下,審美的標準、經典的建構統統被視為權力運作的産物,仿佛一群不懷好意的既得利益者多年以來牢牢操控著我們的價值判斷,硬要翻雲覆雨、顛倒黑白一樣。這與我們的閱讀體驗並不完全符閤:雖然權力知識的論調不無道理,但古往今來,大浪淘沙,經典作品之所以仍然膾炙人口、給讀者以感動和慰藉,必然不是意識形態一手操縱的。但另一方麵,永恒的美感這種東西往往帶有神秘色彩,不知道冥冥之中何種力量,使得人同此心、心同此理。